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古文不可盲从文豪的观点

读古文不可盲从文豪的观点

             

南宋文豪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以《容斋随笔》为著名。《容斋随笔》是他随手记录下来四十余年的读书心得。因随手记录,有些心得缺乏认真核实和推敲,当时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近读《容斋随笔·卷第二》“灌夫任安”篇,洪迈老先生在文末的感慨:“事不可料如此”就不正确。原文如下(为便于阅读把原文分成三段):

      

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同日免。蚡后为丞相,而婴不用,无势,诸公稍自引而怠骜,唯灌夫独否。

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才为校尉,已而皆为大司马。青日衰,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唯任安不肯去。

灌夫、任安,可谓贤而知义矣,然皆以他事卒不免于族诛,事不可料如此。

【翻译】

 当窦婴做丞相,田蚡(fén)为太尉时,却在同一天被免职。后来,田蚡担任了丞相,而窦婴没有再被任用,失去权势。窦婴身边的人自动离开并怠慢他,唯独灌夫不那样。

卫青任大将军时,霍去病才是校尉。当他俩都当了大司马之后,卫青渐渐失去权势,霍去病却越发显贵了。卫青原来的故友门客大多离开他去追随霍去病,只有任安跟着卫青不愿离去。

灌夫和任安,可以说是贤明知义的人了,然而都因为别的事情最终被灭族,世事竟是如此不可预料。

洪迈老先生感慨的是,灌夫和任安是贤明知义的人,最后落得被灭九族的悲惨下场,世事不可预料,好人不得好报。其实不然。首先,灌夫不贤明不知义,任安虽贤明但不知义;其次,灌夫和任安被灭族在当时也算不上冤枉。

先说灌夫。灌夫是在窦婴失势以后才接近他的。因为,窦太后去世,窦婴没有了靠山,失去权势成为闲人。他的门客陆续离他而去,而且对他十分傲慢,不尊重。只有灌夫把他当朋友,陪伴在身边。因此,窦婴认为灌夫是自己的知己。

灌夫出身颍川,以军功入仕,而后因骄横跋扈而被罢免。他的家财数千万,门客也有数百,属于颍川豪强,横行乡里。灌夫罢官,也失去权势,虽富不贵,很多人也不再把他放在眼里。

                  窦婴像

其实,灌夫与窦婴同病相怜。窦婴想通过灌夫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而灌夫也想通过窦婴来提升自己的名望。因此两人互以为重,相处的十分融洽而情同父子。从此可以看出,两个人相互利用,一个是没落的外戚,一个是失势的豪强。所以,灌夫算不上贤明。

灌夫生性蛮横,竟敢当面得罪宰相田蚡。田蚡虽为奸臣,也容忍过他两次,但他不知天高地厚,自招杀身之祸,还连累窦婴被杀。这是不义。

再说任安。任安,出身寒门,几经磨难,辗转成为大将军卫青的亲信,在卫青的荐举下,担任郎中,外放益州刺史。

                卫青像

原文“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才为校尉,已而皆为大司马”这是史实,没问题。“青日衰,去病日益贵”好像就不太对了。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权势一体没有冲突,不存在谁兴旺谁衰落的问题。而且“皆为大司马”两年后霍去病就病死了,也不构成对卫青的权势威胁。“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唯任安不肯去”不合情理,也不能体现任安的贤明知义。说任安贤明,是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可知,任安是司马迁值得尊敬的人。

任安无意卷入了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冲突之中。他的死是他不识时务的结果。太子刘据虽然不是起兵造反,但汉武帝派丞相出兵了,他手握兵权应该有所表示。但他选择按兵不动,两边不帮。事件平息后,汉武帝认为任安是坐山观虎斗,“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下令腰斩并株连九族。这是他不知义的表现。

   读“灌夫任安”篇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获得与洪迈老先生不同的感慨:不学灌夫,做人要谦虚谨慎,不骄横跋扈;吸取任安的教训,识时务者为俊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典籍】《容斋随笔》卷二---灌夫任安
《容斋随笔》注译练习丨卷二·灌夫任安
任安历任官职年代考辨
揭秘:汉武帝设立的一官职,最后权力超过了丞相
汉武帝的御人之术
大司马大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