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妙的处境:西夏境内的汉人族群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西夏汉人的处境?



相比吐蕃帝国与辽国境内的汉人群体,西夏国汉人的处境更为微妙。西夏国对于他们的政策,也比两大强势帝国来说,也是更为精分。


党项人对汉人的称呼

西夏所在的区域 自古就是胡汉混杂的地方


汉族在西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西夏语中称汉族为“杂”。这个字的意思,暗示了北方地区胡汉混合的复杂情况。从唐末到五代时期,由于藩镇割据、朝代频繁更迭,北方各族群进入了一个迅速融合的历史时期。一些部族逐渐融入了汉族之中。


在西夏文字典《文海》中,表示汉人文字是 “口拶”。对于这个字,还有如下的注释: “汉者蛮也”。一方面党项人视自己为正统,将汉人称为蛮族。另一方面,这两个西夏字的本意是“布衣”。党项人称呼汉人为“布衣”,其原因在于李元昊登基之后,为了树立本族群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于是主张党项人应当穿皮毛服饰。所以早期的西夏人用“布衣”来称呼汉人。


西夏文字中的“汉”字


西夏创制文字时,需要在书面上把表示衣衫的“布衣”字样和称呼汉人的“布衣”字样相区别。所以在称呼汉人时用“布”、“衣”二字的一部分,分别加上“汉”字的字形。


在西夏文中,“汉”字的字形由“小”和“虫”字组成。这体现了汉族在西夏十分微妙的地位。在西夏初期因与宋朝和归义军政权征战不断,对汉族有敌视情绪。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本民族的文化没有成熟到能和汉文化相抗,依旧摆脱不了汉文化的引力场。所以本质上摆脱不了汉字思维的他们,还是在用“会意”等汉文造字法,制造自己的新文字。就连西夏文和汉文的互译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里所说:西夏文呢和汉文虽然在细枝末节上很不相同,但是二者的根本确实一致的。


此外,西夏文中对汉文的称呼“口拶”与契丹人和女真人对于杂居的外族部落的称呼“乣”发音很像。这也暗示在西夏人眼里,居住在西夏境内的汉人成分复杂。既有河湟地区的藩化汉人,有归义军治下的汉人和各汉化的外族群体,更有被俘虏到西夏境内的宋朝人。


西夏文字其实就是汉子的一种变体


西夏汉人的分类

西夏军队里包含了不同族群的士兵


由于境内汉民众多,在吸收了一定的新汉人人口之后,西夏政权对汉人做了简单的区分。在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番、汉、降汉、西番、回鹘共职者,官高低依番汉共职法实行。


汉人被区分为“汉”和“降汉”。汉是原来就居住在西夏地区的汉人,“降汉”在西夏原文是“兽汉”,也可译为“敌汉”,是后来战争中被俘或投诚的汉人。《天盛律令》中又有“修城黑汉人”与“归义军院黑汉人”,分别是指修城的汉人苦力和投降的汉族军人。


在和宋朝的交战中,宋夏双方都会俘虏对方的人员,彼此也会交换俘虏。但是有更多的宋人就此被扣留在西夏境内。在西夏军中,被俘虏的汉人勇士被称为“撞令郎”,编入前军之中成为冲锋陷阵的炮灰。对于那些胆怯而且没有专场的俘虏,西夏人要么派他们去守卫西陲的肃州,要么让他们屯田种地,防止他们回到故土。


身穿汉式铠甲的西夏武士形象


西夏汉人的待遇

党项人的传统服饰


与吐蕃强迫汉人改变衣冠服饰的政策相反,党项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族群特性,避免被汉人同化。所以要求汉人保持原有的服饰,而汉族臣子不戴汉式头巾还要受到惩罚。《天盛律令》记载: 汉臣僚当戴汉式头巾。违律不戴汉式时,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


在西夏不仅“汉人”可以做官,后来加入的“降汉”也能为官。早在西夏政权的草创阶段,一些汉人就参与了各种军政要务。比如北宋初年,党项族首领李彝兴任定难军节度使时,汉族康氏家族就为西夏政权出谋划策。到了李继迁时期,汉人张浦出谋划策,辅佐李继迁抗宋自立。后来还代表夏州政权出使宋朝。继迁时期,还有宋灵州屯戍军校郑美投归,被授指挥使之职,协助继迁夺取宋朝重镇灵武。对于表现出色的宋朝边军将领,西夏人往往是力求生擒,加以保全。在实在不肯投降的情况下才选择斩杀。


西夏境内的汉官形象


宋朝内廷对于李元昊重用汉人的情况十分重视与担忧,担心西夏继续来汉地挖人才。比如张元和吴昊就是两个宋朝的落第士人。二人在隐姓埋名之后故意在西夏酒楼买醉,还用犯李元昊名讳的方式,在酒楼墙壁上题字。用这种以命赌博的方式,引发了李元昊的注意。并为后者出谋划策,帮助西夏取得了好水川之战的胜利。为了防止落地的士人因为心怀愤懑,为敌国所用,宋朝规定参与殿试的文人都不会落第,以防己方的人才流入敌国之中。


随着大量的汉人被起用, 在西夏政权中形成了西夏蕃、汉官并存的制度。但西夏蕃汉并存制,与契丹的两面官制是不同的。


西夏的汉官如果不穿汉人衣服 会遭到处罚


契丹有南北面之分, 所谓“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而西夏早已是“国家表里山河, 蕃汉杂处”,党项人和汉人在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上,比辽国的契丹人和汉人更加接近。所以西夏境内没有明显的两套制度的区分。


汉人官僚在西夏政权中的地位也略高于辽朝汉臣的地位。如元昊在位时, 张元、吴昊都受到特别重视, 张元官至太师和尚书令。在这以后, 诸如汉族官僚慕洧、景洵、斡道冲等都先后在不同时间担任过枢密使、国相的要职。随着汉人在西夏政权比例的增加,很多重要事项都是番、汉并列。如番汉大学院、番汉学士、番汉乐人、番汉僧人等。在提及多民族时,番在前汉在后,然后是其他民族。


李元昊等西夏君主就大量使用汉人谋臣


在西夏社会中,不仅上层有汉族,在普通居民中更有大量的汉人。在西夏传统的农业区中汉族人口占大多数。比如著名的黑水城是西夏始建的城市,那一带牧业发达。因引黑水灌溉,农业也兴盛起来。在黑水城出土的一件户籍中,可见其中除有党项族以外,还有杨、浑、潘、罗等汉姓户主。证明当时黑水城地区的基层党项人和汉族杂居。当时两个民族的农民混居在一起,归属于一个社区。


随着相处的时间变久,两个族群之间也开始相互影响。在著名的西夏文和汉文的互译辞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中,作者就表示汉族和党项族的贤士与智者互相歧视,彼此看不上对方是不可取的。


夜幕降临的黑水城遗址


汉人藩化的典型代表,就是先后把持了西夏朝政30多年的梁太后姑侄。二人不仅穷兵黩武,多次挑起战争。夏崇宗李乾顺之母甚至亲自领兵,驰援前线作战。这在同时代的宋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而用女兵作战,确是党项人的传统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开创的王朝存在190年,在二十四史中却没有位置
中华饮食文化6——辽、西夏的饮食文化
假如宋朝能落实自己的战略。
四、西夏党项民族的崛起与党姓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匈奴鲜卑契丹党项女真,曾经称霸的游牧民族,后裔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