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铁律下“排队枪毙”:拿破仑时代的军队是如何作战的?

文/天元

宏大的队列方阵,华丽的服饰,以及贴面对决的排队枪毙战术……这一切,是许多人对拿破仑战争以及其前后时期的战争形态的印象。

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士兵面对面的排队枪毙了:士兵列成方阵,缓缓前进,行至距敌不过几十米后驻足,随着枪火啸叫,双方士兵在指挥官指引下轮流开火,刺鼻的硝烟弥漫战场……

这一幕幕足以让人血脉贲张,同时也让人对这群衣着华丽的士兵们产生了好奇:这个时期的军队都有哪些兵种?他们作战职能是怎么分配的?为什么他们作战时要列方阵?他们是如何安排战术以实现协同作战的?让我们以拿破仑战争这一典型的排队枪毙战术常见的战争为例,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一、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兵种

拿破仑战争时代,一支军队的构成,主要是由步兵、骑兵、炮兵构成的。这三大兵种下又细分出几种兵种。

步兵下,有普通步兵,掷弹兵,轻步兵三种。普通步兵是一支军队的主要主力,承担战场上的多面手角色;掷弹兵主要是精心挑选的精锐组成,由于其主要武器手榴弹比较重,大约1.35千克重,对士兵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虽然后来掷弹兵取消了手榴弹这种武器,但是掷弹兵这一名称依然作为头衔保留下来,是精锐步兵的象征;轻步兵又叫猎兵,就像战场上的游击队,作战时化作散兵线,负责骚扰和干扰对方的进攻节奏。

对于骑兵来说,拿破仑战争则是最后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骑兵,主要担任战场上的突击角色,针对对方防线薄弱处进行突击,以打开战场局面。此时的骑兵种类,主要有重骑兵和轻骑兵两种,重骑兵有胸甲骑兵、卡宾枪骑兵等;轻骑兵有龙骑兵、骠骑兵等。

这些骑兵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胸甲骑兵了。胸甲骑兵最大的特点是装备了锃亮的胸甲,使其防护能力比一般骑兵更好,同时又主要装备刀剑,而且士兵和马匹经过专门挑选,几乎个个人高马大,他们就像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一样,以其强大的冲击力撕开对方防线缺口,突袭敌方步兵阵列的侧翼,奇袭敌方炮兵阵地,带动胜利天平倾向我方。

▲胸甲骑兵华丽的盔甲

拿破仑战争时,炮兵也成为了一支部队不可或缺的兵种。对于炮兵这个兵种,拿破仑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炮兵是战争之神。”

当时的火炮,主要分为加农炮和榴弹炮两种,此外还有其它攻城炮之类的火炮,但是很少出现在野战战场上。加农炮射程要长一些,主要用于直射;榴弹炮射程相对短,但是弹道是弯曲的,适合打击障碍、反斜面后的敌军。火炮按照装填炮弹重量的不同,分为6磅炮、8磅炮以及12磅炮等等,磅数越高威力越大。

早期的炮弹和现代火炮也不一样,现代火炮炮弹含有装药,落地爆炸是范围性杀伤;而拿破仑战争时期,炮弹主要是实心炮弹。在作战时,如果战场地面较坚硬,炮弹发射落地后,会出现类似于打水漂一样的“实心弹跳弹效应”。如果炮弹落入步兵方阵,炮弹在跳弹效应下,足以在敌军方阵中撕出一条血路。

可以说,现代火炮是面性杀伤,拿破仑战争火炮是线性杀伤。虽然炮弹是实心的,但是其杀伤依然很惊人。在当时战场上,曾经有记录一发炮弹在跳弹效应下造成了105名士兵伤亡,可见其威力不可小觑。

于是,这三大兵种,互相搭配,缺一不可,又彼此互相克制,犹如斗兽棋一般——步兵线列杀伤敌人,争夺阵地;骑兵突袭步兵侧翼,炮兵阵地;火炮杀伤骑兵难以下手的步兵方阵,以及敌军阵地……

二、阵型的奥秘

古人作战时,就很重视军队阵型的作用,先后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军队阵型,比如马其顿方阵、戚家军鸳鸯阵、西班牙大方阵等等。之所以要结成阵型,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火力输出比较有限,集结阵型本身能最大化发挥士兵的武器威力,并且纪律严明的阵型同时也是对敌人的一种震慑。

但到了热兵器时代,列阵作战反倒过于暴露,在火力投射较强的现代战争中毫无生存可能,所以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了。

那么,为什么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随着步枪、火炮等热兵器的普遍使用,依然没有让方阵战术被完全淘汰呢?这是因为,当时步兵的制式步枪均为滑膛枪,滑膛枪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此时的战争形态。

滑膛枪,顾名思义,就是步枪的枪管里是光滑的,没有膛线,这意味着枪支射击后,弹丸不会被膛线引导旋转出枪口,而是仅仅依靠火药推动。而且当时枪膛是比弹丸略大的,这导致发射时子弹在枪管里是碰撞前进的,以至于出膛方向,是由其在枪管里最后一次碰撞所决定。

虽然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各式枪弹丸到了200米依然有杀伤力,但是精度已经非常差了,用英军 George Hanger上校对滑膛枪的评论来说:“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滑膛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他真是很倒霉;至于用滑膛枪射击200码外的敌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于是,为了最大化火力,弥补滑膛枪精度的劣势,同时保证步兵在骑兵的冲击下不至于溃散,当时的步兵依然需要结阵。

而此时步兵结阵,主要有三种形态,分别适合不同的场合:

其一,是横队。横队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在战场上列成一条横队。横队的优势,是火力较强,能够对正面敌人有效齐射,发挥滑膛枪的火力,同时因为没有队列纵深,也不怕炮兵的火力打击。但是其劣势是队形比较宽,协调指挥比较复杂,战场局势有变时改变阵型需要时间比较长,而且容易遭受骑兵侧翼袭击,在骑兵袭击下往往因为前述劣势导致阵型来不及变换,被骑兵击溃。

▲横队阵型

其二,是纵队。纵队就是士兵编成多个纵队,几支纵队编成一个长方队,作战时以纵队形式投入战场。纵队的优势,是进入战场速度快,适合作为后备队随时支援,此外纵队队形还具有阵型变换速度快的优点,适合根据战场的状况迅速转变成各种队形以应对。缺点是火力不如横队那般凶猛,而且在炮火打击下很容易伤亡惨重。

其三,是方阵。方阵可谓是最古老的战争阵型之一,优点是对骑兵冲锋的防御力较好,缺点是整体火力输出不如横队,面对横队劣势很大,在火炮打击下损失也最大。

▲方阵阵型

三、阵型士兵的配置

既然在那个时代,部队需要根据战争形势变换阵型。或许许多人就会好奇,当时的各种阵型在战场上是如何调动的?其中士兵和军官的配置是怎么样的?这种配置安排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以法国为例。当时的法国军队编制的条例《1791年条例》,可以算是作为拿破仑战争时代法军步兵操典手册,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规定。虽然它更注重横队阵型,但是也对其它阵型的转换作了说明。

该条例规定,一个标准的连级横队阵型, 由约100名士兵构成,第一排第一名士兵是军士,负责维持第一排纪律和作为第一排的坐标,该排其余士兵均为普通士兵;第二排第一名士兵是下级军官,也就是前一排的军士后面,该排其余士兵均为普通士兵;第三排也是如此。连级的中级军官位于横队阵型中间,连队里的其余军官和军士大部分位于横队正后方,负责整编横队,收拢阵型,维持纪律,由此被称为 “队列收拢人”。

在作战时,如果情况有变,需要切换阵型,那么在高级军官的指挥下,以连为单位,军士带领士兵按照以往训练操典的节奏,引导阵列士兵重组阵型。熟练的训练能大大加快士兵重组阵型的速度,更快对战场变化做出行动,为战场胜负添加筹码,这也是为什么训练优良的部队能被称之为精锐的原因。

此外,军中还有一种特殊兵种——军乐手,其携带着鼓、或者风笛等乐器,一般配置在团级横队两侧后方,其作用是通过乐声节奏维持阵型前进节奏,激励队伍士气。这些军乐手一般年纪很小,甚至还有十三四岁的孩子。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特殊士兵,即旗手,一般由三个军士组成,持军旗(这些军旗一般是国旗、团旗等)指挥矛等,负责引导阵型前进和开火。他们一般站在阵列侧翼,或者两军之间,伤亡率因此比较高。

▲横队阵型前进,注意旗手站在横队阵型最前面

在操典条例中,对于骑兵的规定也做出了不少规定。拿破仑麾下的骑兵,军官军士比例大大提升,使得骑兵组织度和纪律性得到提升。科学的操练,严明的纪律,配合上骑兵本身具有的冲击力,使得骑兵在当时已经是热兵器时代的战场上依然占有重要作用。

当时的英军军官就注意到,法军骑兵在每次溃散后,都能迅速重组起来,再次发起冲击。拿破仑则对他的骑兵这么评价:“两个马穆鲁克骑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骑兵;一百个法国骑兵与一百个马穆鲁克骑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骑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穆鲁克骑兵;而一千个法国骑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穆鲁克骑兵。”

在作战时,骑兵一字排开,横队向敌人发起冲击时,阵型紧密不会分散,这样既能加强冲击力,也对敌人是一种震慑,有时一次关键的冲击足以扭转战局。

▲发起冲击的法国骑兵

硝烟已散,“排队枪毙”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一次次精彩战例,如亚伯拉罕平原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半岛战役、马伦哥战役、滑铁卢战役等等,也成为了军迷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而在对排队枪毙时代作战的研究,也让我们足以窥探到其中的操典、变革、以及其军事战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体会到那个排队枪毙时代的魅力。毕竟在那个年代,人类的战争模式在此开始拐弯。

参考资料:
1. 《皇帝的刺刀》乔治·纳夫齐格(美)
2.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多米尼克·利芬(英)
3. 《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指文烽火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的就是心跳,拼的就是士气?傻傻的“绅士较量”:线列排枪战术
拿破仑战争中的步兵
《1852铁血中华》中的“线列步兵战术”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步兵战术
马其顿方阵
冷兵器时代骑兵如何破枪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