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卦·文言传

  
  《文言》,又称《文言传》,为《乾》、《坤》两卦所独有。据说为孔子与弟子的问答记录,内容是全面解说卦辞。《乾》卦文言共六段。以下分段注解。

  
  【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文言》说:元始,是众善之首。亨通,是众美的集合。利益,是合理和谐的共处、是义理的统一。贞固,是事理的主干主。君子以仁心为立身之本,履行仁义就能做众人的首领。完美地与人相处、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仪的规定。利人利物,就能符合义的要求。纯正坚定、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大事业。君子是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天的纯阳至健之品德:元始、亨通、和谐有利、纯正坚定。”
  【注释】此为《乾》卦《文言》第一段,从道德角度解说元、亨、利、贞。以上为公元前鲁宣公夫人穆姜的话,见《左传·襄公九年》。
  义,体现等级差别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和,彼此相应,并存共处,引申到人的行为,指各安本分、各尽其责。体仁:以仁为体,即为立身行事的出发点。礼,遵守等级秩序的生活规范和道德规范,即仁和义的表现形式。利物,实指利人;贞固,于自然界为冬藏,于人则为坚定的意志。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译文】初九爻辞说:“龙深潜在水底,不要有所作为”,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有龙的美德而隐居的人。不为世俗的好恶而改变节操,不想出名。甘心隐居而不感到烦恼,言行不被人赞同也不感到苦闷。合乎心意的事就做,令人忧虑的事绝不沾边。坚定而不动摇,这就是潜伏的巨龙啊!”
  【注释】自此以下共六小节,为《乾卦·文言》的第二段,侧重从道德情操方面进行解说。
  

  【原文】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文】九二爻辞说:“龙已出现在田野上,见到大人物很有利。”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龙的美德而立身处世能守正中之道的人。平常江华重信用,日常行为很严谨。防范邪恶而保存内心诚实,净化了社会风气而不自我夸耀,道德博大而深入人心。《易经》说的‘龙已出现在田野上,见到大人物很有利’,就是赞美这种君王式的美德。”
  【注释】正中:指端正而有居中不偏的道德情操。九二位于下卦中间,所以是中。中即不偏,本身含有正的意思。因此,九二虽以阳居阴位(卦中二、四爻位为阴位),爻位不正,也可视之为正。《易经》通例,重视“中”的程度超过“正”,原因即在于此。
  “庸言之信”二句:庸,日常、平常。倒装句。为“信于庸言”。
  “闲邪存其诚”三句:诚,即实在、真挚,此处义为强调其为人的生而固有的素质。羡世,此处义为使世道人心复归于善。化,感化他人。
  君德:指九二所代表的大人虽无君王之位,但却有君王品德。
  

  【原文】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九三爻辞说:“君子成天勤奋不息,夜晚时仍不敢松懈,处境不利但无灾祸。” 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君子增强内在的道德意识,净化外在的行为而使品德提高。执着而又真诚,是为增强道德意识;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是为了净化行为。意识到理想的道德境界而去努力追求,这的确有先见之明;理解到一种生活方式最能巩固自己的道德情操,因而安之而决不放弃,这样明确地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正由于这些,在人之上才能不骄傲,在人之下才能不忧愁。所以说勤奋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注释】进德修业:进德,此处指增强内心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感情;修业,此处指净化外在行为。居业:逐渐净化外在行为,居,积蓄。
  存义:即居义,指生活在符合道德情操的生活方式之中。
  上位、下位:指九三居下卦之上、上挂之下,用来比喻政治地位的高低。
  因其时:即随时;时,指白天、黄昏、上位、下位。
  

  【原文】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惰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译文】九四爻辞说:“龙或跃起,或深藏,不会有过错和灾难。”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君子的低位经常上下变动,但是不是出于邪念。他的前进后退也不是一定的,但这不是离开同伴。至于君子的品德和事业,则要抓紧机遇,与时俱进。这样才会没有过错。
  【注释】及时:“本句内在的含义是说上进下退和道德修养都要做到及时。但前者是政治行为,这方面的“及时”表现为因时制宜,后者是自我修养,其“及时”表现为与时俱进,做到日新其德。
  

  【原文】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译文】九五爻辞说:“龙已经高高飞腾上入云霄,见到大人物最有利。” 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质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湿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跟随着龙,风跟随着虎。大人出现,万民亲附。本质为阳的向上亲近天,本质为阴的向下亲近地。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注释】作:兴起、出现;睹,义为附。
  “本乎天者亲上”二句:对前面所属同类相感的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天与上、地与下互文,天指阳,地指阴。
  

  【原文】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上九爻辞说:“飞腾到极限高度的龙会因有过失而后悔,会有灾祸之困。” 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人虽然尊贵但没有实际的政治地位,身份崇高但失去民心,贤人在底层都不会辅助他,所以他举动无措而后悔无穷。”
  【注释】贵而无位:贵,指上九位于卦的上方;位,政治地位,因上位既非君位又非臣位。高而无民:高,卦的上方即卦的高出;无民,古代认为百姓属于天子,上九非君故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贤人,指九三。
  

  【原文】“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译文】“龙深潜在水底,不要有所作为”,说明低位低下。“龙出现在田野上”,说明时机尚未成熟,仍须暂留民间。“一天到晚勤奋不息”,说明就应如此要求自己的行动。“或者跃起,或者深藏”,说明正在试试本身的才能。“龙已高飞上云天”,说明在君位上治理国家。“龙飞到极高的地方那个因有过失而后悔”,说明高高在上带来了灾难。这时就应如“用九”所说的道理,“群龙无首则吉”,能领会乾阳之气化生万物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天下必然治理。
  【注释】下也:下,地位低下,因而才能不足。自此句起至“天下治也”止,为《文言》的第三段,从人的社会行为方面解说爻辞。舍:居、停留。
  

  【原文】“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龙深潜在水底,不要有所作为”,说明阳气初生,潜藏在地下。“龙出现在田野上”,说明自然界因阳气上升而色彩纷呈,大地明亮。“一天到晚勤奋不息”,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阳气继续上升。“或者跃起,或者深藏”,说明阳气在运行中出现了大的变化。“龙已高飞上云天”,说明自然界的功德已经完成。“龙飞到极高的地方那个因有过失而后悔”,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阳气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按“用九”所说的道理,乾阳化生的功能表现为复杂的变化和转化,这显现了自然界的运行法则。
  【注释】这是以龙代表阳气。由此开始的这节文字是《乾卦·文言》的第四段,内容是截取爻辞,用来申述阳气发展与四季变化、草木生长的关系。文中似乎以《乾》卦六爻与夏历十二个月相对应,这种作法通汉人孟喜的十二月卦的观点可能有某种联系。
  乾道乃革:道,道路、过程;革,变革。本句似指九四相当于夏历五六月,阴气已在阳气中萌生、发展。
  乃位乎天德:位,义指成就、完成;德,内在的情感和信念,说天德是拟人化的说法。本句似以九五相当于七八月,农作物已经成熟。
  

  【原文】乾元亨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文】《乾》卦卦辞中的“元、亨”,说的是刚健阳气开始创造生命,生命顺利发展。卦辞中的“利、贞”,指的是刚健阳气的性情。刚健阳气一开始就让天下得到最大的好处,卦辞不提好处给了谁,说明这种好处实在广泛得很。伟大的阳气、刚健、无偏爱、遵循正道、通体不杂、极为纯粹。《乾》卦六爻充分显示了这些特征,多侧面展示了阳气的发展变化。又好比有人乘坐六条巨龙随时调控着大自然的变化,行云降雨滋润万物,使得天下太平。
  【注释】本段为《乾卦·文言》第五段,从阳气自身属性的角度解说卦辞卦义。
  利贞者,性情也:性情,此指阳气的本质属性。性指本质属性的静止状态,情指的是运动状态。阳气的本质属性在运动中的表现形态,总体来讲是健,分开来讲是元、亨、利、贞。本句的解释范围只是利贞,所以不提元亨。利指生长成熟,贞指成熟后生命方向内敛,从而为下一轮元亨利贞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族类繁衍成为可能。美利:最大的好处,指给万物以生命。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中,无偏爱;正,此指公正和运行中的规律性。精,指纯粹的程度极高。
  

  【原文】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译文】君子以成就自己的品德作为行为的准则,其体现是每天都可见到的。初九爻辞中的“潜”,意思是说品德修养的成果不明显,行为体现不了品德。因此君子这时候不能发挥作用。
  【注释】成德:已成之德,义为品德完美无缺,由此局开始六节文字为《乾卦·文言》的第六段,从德、行关系上解说爻辞。日可见之行:日常行为。
  

  【原文】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文】君子应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辨事理,胸怀宽广能容,以仁心来接人待物。《易经》说“龙出现在田野上,见到大人物有利”,指大人具备了君王的品德。
  【注释】问:问难,即讨论。居:容纳。
  

  【原文】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九三卦象是刚中有刚,而且过于刚强而又未居中位,它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因此需要成天勤奋不息,随时反省。这样,虽然危险,但不会有灾祸。
  【注释】重刚不中:重刚,两重刚,指九三是阳爻居阳位;不中,指第三爻不在下卦之中,比喻可能偏激。
  “上不在天”二句:比喻人上不在朝,下不在野。天,指第五爻位;田,即地,指第二爻位。实际是指九三爻不居中。
  

  【原文】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译文】九四卦象仍是刚中有刚,而且未居中位,它上不在天,下不着地,中不在人间,因此疑惑。疑惑什么?有问题需慎重解决。这样做不会有灾祸。
  【注释】重刚:重字应为衍文。四为阴位,九四是阳爻居阴位,虽刚不重。
  中不在人:人,指人间。《易经》通例,以初、二爻代表地,三、四位代表人,五、上位代表天。九四虽在人间,但爻位属于上卦,有脱离人间的倾向,因此说“中不在人”。
  或:即九四爻辞“或跃在渊”中的“或”,义为拿不准。
  疑:指有问题要慎重解决,不指怀疑、猜疑。
  

  【原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译文】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其特征是品德崇高广大同天地一样,普照的明亮度同日月一样,政令的有条不紊同四季交替一样,判断吉凶的准确性同鬼神一样。做没有先例的事,不会违反天道;做有先例的事,又能因时制宜。都不会违反天道,更何况人事呢?更何况鬼神呢!
  【注释】“与天地合其德”四句:赞美大人的道德、行为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了主、客观的高度和谐一致。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即在此处。合,一致、符合;德,道德,此处的具体内容指能是天下安宁,万物生生不已。明,指精神感染力;鬼神,指偶然性,义谓大人能准确把握发展中的偶然性。
  天弗违:自然规律不出来反对,即符合自然规律。
  奉天时:尊重阴晴寒暑山川原湿等自然条件,即因时因地制宜。
  

  【原文】“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上九爻辞中的“亢”,意思是说只指导进,进到极点,但实际上已无路可进,却不懂得后退;只知道生存,但实际上已无法生存,却不懂得死亡;只知道获取,但实际上已无法获取,去不懂得丧失。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最愚蠢的人吗?而能够懂得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存则存,当失则失,言行永远掌握分寸、不偏离正道的人,这大概只有我们所称赞的圣人才能做到吧!
  【注释】正:正道,指正确处理进退、存亡、得失等关系的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导读(五)——第1卦《乾》卦文言(下)
周易译注之上经:乾卦第一(䷀)
《易经》乾卦 原文全解析
乾卦爻辞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原文译文
第十一卦泰地天泰坤上乾下
《直方周易》《易经》是一本周朝用来治理国家的指导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