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年以后,才知道我被最好的朋友霸凌了

今天的文章开始前,想先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青少年时代,你见过或者经历过校园霸凌吗?第二个问题是:你曾被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伤害过吗?

你可能会好奇,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吗?“最亲密的朋友”怎么可能跟“校园霸凌”扯上关系?理想的编辑部树洞里刚好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X是一位职场女性,她就曾在初中时代,被她最好的朋友霸凌过。

下面请听X的讲述。

✉️

树洞:X和Y的故事

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原来初中时期发生在我身上的就是校园霸凌。

而我之所以后知后觉,是因为霸凌我的,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Y。

无论有没有亲身经历,你们都一定懂得,那种连上厕所都要约着一起去的典型中学女生的友谊。我和Y就像两条重合的坐标轴,一起上学,一起吃午饭,课间操的时候站在前后排说悄悄话,放学后还要在QQ上聊个没完。我们曾将对方写进日记里,分享彼此最珍贵的秘密,以为会像电影里那样,友谊地久天长。

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先是约定上学的路口不见了她的身影,然后是中午吃饭时她有意回避我,坐在其他女生身边有说有笑。我主动和她说话时,问她我哪里做错了时,她报以沉默,或者似笑非笑地说“没事啊”,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想多了。紧接着开始有一些奇怪的谣言流传,例如我暗恋年级里的某个男生,我经常在背后说某个老师或者同学的坏话,等等。

后来我知道,那些谣言的源头都是她。曾经见证过我们友谊的QQ聊天、日志,还有我们共享过的秘密,都变成了戳向我的刀子。没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她们开始嘲笑我的外貌,私下给我取难听的外号,并“不经意地”让我听到,还会在我回到教室的时候“不小心”把我桌上的书推到地上。

最初,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她怎么了?紧接着我开始害怕:我不想一个人上下学,不想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尤其是当班里的其他女生都有伴儿的时候,如果我当独行侠,就太奇怪了。我开始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这次月考我比她的排名靠前?我们俩虽然一直成绩不相上下,但是原来她这么在意考试的排名吗?还是因为上周末我们的一场小争吵?我提到要和班上的另一个女生一起去逛街,但她的反应大到像是我做出了什么背叛她的事。幸好我及时说“对不起”,并婉拒了另一个同学,她才勉强平复下来,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反应那么强烈。

从这之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曾经开朗的性格也变得内向、自卑。妈妈发现我的成绩下滑得很严重以后,好几次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开始还会告诉她我和Y友情破裂的原委,问她为什么最好的朋友会这样对我?可妈妈好像对我的答案并不满意,也不觉得我的问题是什么大事。在她看来,这种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怎么能影响到成绩呢?在她看来,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善交际的孩子,更应该借机检讨自己,好好学学该怎样交朋友。后来,我就再也不想说什么了,说了她也不会懂。

对我而言,初中时期是人生中最黑暗的阶段,我失去的不只是一个好朋友,而是整个快乐、阳光的青春期。为了避开那些似有若无的恶作剧和没有根据的谣言,我甚至不敢在学校里大声讲话。这样的生活又持续了两年,升上高中后,才总算能摆脱这段痛苦的岁月。

现在,这件事情的具体细节我还记得很清楚,包括它发生时我的感受都还非常清晰。它给我留下的阴影也一直笼罩着今天的生活。每当遇到新的朋友,我都会犹豫是不是要开始一段关系;在工作中,我不敢去争取话语权,不敢当“出头鸟”;同事聊天的时候,我会猜测她们是不是在谈论我,虽然我知道自己已经足够低调、亲和、礼貌;我不敢和人争论,担心争论会导致更坏的结果,担心自己不再受欢迎。

我至今仍不知道我和Y的友谊究竟因何破裂,但我现在知道,曾经她施加给我的就是校园霸凌。尽管不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我没有遭遇任何身体和语言上的暴力,但她的冷暴力、她的小团体对我自尊的损害、那些让我百口莫辩的谣言,给我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身体上的暴力少,甚至还要更多。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当面告诉她我的感受。

🔍

难以识别的隐性霸凌

在这一隐性攻击文化中,女孩用不着拳头和刀具,而是诉诸肢体语言和关系。在这个世界中,友谊成了武器,比起冲人大吼一声,一天不和对方说话更伤人。没有哪一种姿势比朋友转身离开更令人难过了。

——蕾切尔·西蒙斯

听完X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她遭遇的是校园霸凌吗?

“校园霸凌”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暴力,比如电影或网络视频中的围殴、抽耳光、逼迫下跪等肢体暴力行为。或许很少有人想到,校园霸凌也可以是“温和”的,隐性的,你可能根本不会认为那是一种霸凌的行为。

事实上,霸凌可以有肢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等多种形式,其中肢体霸凌固然是最显著、最具冲突性的,但其他霸凌形式也会因此而不受重视。当人们隐隐约约觉得“男孩之间的矛盾打一架就能解决”的时候,其实已经暗含了女孩之间的冲突更隐性,更不容易解决这一共识。女孩之间的攻击往往不会诉诸暴力,而是表现为关系攻击,并且通常发生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作为第一本探讨女性霸凌问题的专著,女性研究者蕾切尔·西蒙斯的著作《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就对女孩之间的隐性霸凌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正如X回忆的那样,她初中时期经历的那些痛苦,其实都源于她最好的朋友Y对她施加的关系霸凌。这种攻击形式通过损害(或威胁损害)人际接纳、友谊或群体融入中产生的关系或感情来伤害他人,既包括不会与攻击目标产生正面冲突的间接攻击(如沉默相待),也包括一部分针对攻击目标自尊或社交地位展开的社交攻击(如散布谣言)。其中最常见的关系攻击是“不这么做我就和你绝交”,采取的行为包括集体对付某个女孩、沉默相待、进行非言语性表态(肢体语言)。在关系霸凌开始的时候,女孩们会将友谊当作武器,她们会通过背后说闲话、排斥、谣言、辱骂以及操控来引发被霸凌者的心理痛苦。

这种关系攻击同样是极具毁灭性的,因为“关系”对于女孩的社交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比如,为什么我们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女生总是很喜欢结成“小团体”?其实,这种刻板印象就反映出了女性对于关系的重视。女性的情感“强调连续性和变通,而非替换和分离”;和亲密的人发生冲突,就意味着损失这段关系。卡萝尔·吉利根的研究表明,女孩往往会将孤立视作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尤其会担心自己因与众不同被抛弃;男生则认为危险是“落入圈套或窒息”;安妮·坎贝尔的研究也表明,男人会将攻击视为控制环境和捍卫尊严的方式,女人则会认为攻击会结束自己所处的关系。

由于关系霸凌的隐蔽性,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忽视女孩们正在遭受的痛苦,将其视作成长阶段必经的阵痛,一种“过渡礼仪”:顺利渡过,女孩们就会成长,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这种不把虐待当虐待的看法,只会让那些被霸凌的女孩们更无助。

经历过隐性霸凌的女孩,在此后的人生中都难以遗忘这种困惑和痛苦,霸凌对她们性格的塑造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被霸凌的女孩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通过敷衍的道歉而不是正面冲突来维护关系,即使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规避冲突,她们会慢慢失去自我,陷入低自尊的状态中。

当目睹或经历爱出风头的女孩由于自己的特立独行而遭到霸凌时,她们还会在职场中表现出过分重视人际关系的误区,例如面对同事和领导的时候,避免当一个“有头脑”“争强好胜”“坚强”“独立”“以自我为中心”“刻薄”的“坏女孩”,而是尽可能表示友善、顺从、充满关爱,以避免自己显得很有攻击性,从而无法拥有受欢迎的特质。而这种避免竞争的倾向会导致相当多的女性无法在职场中获得尊重。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也是被霸凌女孩无法绕过的一大危险。有些女孩遭受霸凌,却还是因为害怕孤独而努力维持着这段友情,会导致她们在遇到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时无法逃脱,正如遭受家暴的女性由于担心独自生活而不愿意离开丈夫一样陷入恶性循环。

🙅🏻‍♀️

你不一定要做“好女孩”

赋予女孩实话实说、尊重同龄人说实话的能力,难道不是给她们最好的礼物吗?如果这个世界能够承认女孩的全部感情, 而不只是一部分感情,她们就可以在坦诚相待的关系中享受令人欢欣的自由,她们将不再担心会被人抛弃。我希望她们,以及任何一位当过落单女孩的女性,都能重新振作、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她们会低声自言自语:“我最后悔的是当初保持沉默, 到底有什么好怕的呢?”

——蕾切尔·西蒙斯

或许你曾见过或听到过一些女生说:“比起女生,和男生玩更安全。”西蒙斯在她的访谈开始,都会问一个问题:女孩的刻薄和男孩有什么区别?她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女孩控制欲强。”

“女孩喜欢背后报复你。”

“女孩会说悄悄话,她们还会瞪你。”

就像很多宫斗剧热衷于表现女性的勾心斗角,黑色电影善于描摹“蛇蝎美人”一样,似乎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女性具有善妒、阴险狡诈、容易背叛、拒绝服从、遮遮掩掩的特质。女孩的间接、隐性攻击行为也常被贴上“阴险”“工于心计”“邪恶”等标签。然而,各种研究告诉我们,那并不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特性,而是社会文化规训引发的霸凌行为。女孩们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直到转化为愤怒,继而变成对他人的攻击和伤害。

西蒙斯认为,女孩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关系,害怕直接冲突,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环境不断期待并塑造着“好女孩”的形象:乖巧、懂事、友善、没有愤怒、轻声细语、心平气和,任何人都想和她做朋友。因此,“好女孩”是受欢迎的,即使这种受欢迎意味着失去真实的自我。当有些女孩表现出坚定、自信、独立、强势等特点,就会被嘲讽“没有一点女孩的样子”。

相关研究证实,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和老师面对男孩和女孩的攻击行为的反应就是不一样的。1999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尽管更为吵闹的是男孩,成年人却更频繁地要求女孩安静一点。这一点不难想象,打架、争吵对于男性来说甚至可以被视作男子气概的典型表现,如果女性和人打架、大声争辩呢?恐怕会被视为“泼妇”“男人婆”。因此,女孩必须始终维持自己“好女孩”的甜美形象。

将女孩塑造为重视关系,害怕损失的还有社会文化对于女性“照顾者角色”的推崇。我们的文化鼓励男孩不要依赖母亲,以此培养男性特质所需的感情控制能力,却会鼓励女孩认同自己母亲的养育行为。这种社会分工让女性远离攻击,关爱他人,因此女孩们几乎难以建立起协调正面冲突的能力,即使是很小的争论也会让她们感觉这段关系要结束了。

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友好,男性强硬,社会文化对于性别特质的规训如此根深蒂固,导致女孩们甚至不肯相信女权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即使无数人高喊girlpower的口号,仍有相当多的女孩们选择相信,社会约束女性和男性的规则始终是不一样的,女孩公开表现出攻击行为,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受挫,男孩则不会。

在西蒙斯的研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少数族裔和工薪阶层的女性教育出来的女孩往往敢于也善于用正面冲突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她们作为少数族群本身遭遇到的社会不公已经很多,正面冲突反而是维护尊严的一种可行方式。并且,对于她们来说,正面冲突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让女孩们知道,友情是一种选择,而非强制。在漫长的人生中,没有冲突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冲突不会导致关系破裂,而好的关系是经得住考验的。

女孩可以生气,可以不做“好女孩”,可以彼此坦诚相待。认识到这一点,女孩们就不会通过压抑自己的愤怒、委屈、困惑来解决问题,甚至转而攻击他人,拉帮结派,在一轮又一轮的“地下战争”中变成社会规训的样板。

认识到正面冲突不是洪水猛兽,表达真实的自我,对于女性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西蒙斯以人体的免疫系统做比喻,当免疫系统出问题时,身体会将健康的细胞误判为危险,从而展开攻击,让自身更加虚弱,面对冲突时尽力压抑的女孩们也是如此。为了强健体魄,我们必须将正面冲突视为关系和生活的健康部分,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强大、更真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孩们的隐秘战争...
读书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1:看不见的冰山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女人之间的隐性攻击文化
女性的隐藏攻击文化:被霸凌过的孩子如何长成大人?
孤立、谣言、冷暴力:你可能遭遇了「关系攻击」
说话「阴阳怪气」的人,如何回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