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花诗赏析

桃花诗赏析

                              

    历朝吟咏桃花的诗作是绽放于旖旎诗园中的一簇奇葩。桃花不仅以其活色生香娱人感官,更以其兴谢枯荣撩人情思。因而诗人每有感触,或悲或喜,则形之吟咏,以寄心曲。纵观千古诗坛,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见《桃花源记并诗》),再到多情少女黛玉自心肺倾溢而出的歌行体诗《桃花行》,咏及桃花的作品真是汗牛充栋,名篇迭出。

    桃花是春的娇客,有占尽春光第一枝之誉。如果说兰是气节超迈的君子,菊是放诞自适的隐士,梅是经霜愈坚的斗士,那么,桃则是一位娉娉婷婷,艳丽逼人的美妇人。它是很俗气的,又是有着郁勃的生命力的。它的略嫌夸饰的颜色、香气和姿态都能给人一种生命的力感,涌动着无限的活力与生机。诗人对桃花的吟咏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巧构形似,力求将桃花的外部形态逼真地摹写出,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吴融《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王安石《移桃花示俞秀老》:枝柯蔫绵花烂漫,美锦千两敷亭皋;清欧阳辂《壶山看桃花》:朱霞连绵千万缕,风前绮浪轩轩举。以上诗句铺写桃花的艳丽与繁茂,用词讲究,生趣盎然,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唐太宗的一首《咏桃》(一作董思恭诗),写出了桃花形态的各个方面: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桃花盛开时的迷人景象,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富丽自然,其中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一句,拟容取心,巧构神似,颇见功力。也有翻奇出新之作,如唐李咸用的《绯桃花》: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诗人不正面描写桃花的形态,而是用衬托的手法来写,着力写桃花映红溪流的效果——招来了痴蛾,惊动了鱼群!不过这种,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更进一步,从停留在对桃花形态的模拟上,转而表现诗人的由感官产生的某种感受,或诗人的某种行为,情感的特殊表达,以获得传神地再现大自然的艺术效果。看下面的几首诗:

    已落又开横晓翠,似有如无带朝红。

    僧虔蜡炬高三尺,莫惜连霄照露丛。

         ——温庭筠《反生桃花发因题》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野水萦纡石径斜,荜门蓬户两三家。

    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

         ——于谦《村舍桃花》

    这几首诗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感觉细腻,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激情。但各篇又有各篇的特色。温诗和白诗以技巧胜。温庭筠的诗透露着一股子执着劲儿,以诗人的独立特行来写他内心深处的狂热,或者说是爱花成癖吧。后来苏轼吟咏海棠的名句夜深惟恐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海棠即本于此;白诗以情趣胜,构思精致,给人一种发现美;杜诗以情胜,真挚的情感托以活泼泼的语言,呼之欲出;于谦诗以构图胜,淡雅而疏朗,直是一辐简淡而写意的早村春行图。

 

                                                               

 

    桃花诗中的桃花意象主要与女性的形象、情感、行为等相联系。诗人咏桃的兴趣多是有色的,艳情的。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以桃花的香丽,来比拟佳人的娇美;因春花的零落,感韶华之流逝。齐梁以来艳情诗、咏物诗的流行,导致了大量咏桃诗的出现,同时也决定了诗人笔下桃花这一花卉的独特的审美意趣。

    在诗人的笔下,诗人所吟咏的桃花可以是嫁娘、妻、妾、倡家、歌妓、恋人及历史上的美人等。以花的光、色、气、态来比拟女性的情态、心理,笔法细腻而富丽,赋予女性的阴柔之美。将桃花与女子比语的最早的一首诗要数《诗经·周南·桃夭》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以桃花比喻盛妆初成,年轻美艳的新嫁娘。后来,秉乘这一遗绪,有以桃花来喻妻的,见徐悱《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有比作倡家的,如王勃《临高台》:倡家少妇不须频,乐园桃李片时春;有比做历史美人的,如韦庄《庭前桃》: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意妫愁。又如罗隐《桃花》:一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等等。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诗人群某种特定的审美情趣,继而转化为读者群的一种纯粹的审美趣味判断和阅读期待。桃花诗的女性化特征,通常表现的是一个相思情爱的主题,如徐悱《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更使增心意,弥令想狭邪。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这是徐悱寄赠其妻刘令娴的诗篇。作者看到房前桃花盛开,因而感物思人,写下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别的妻子的怀念。花草本是无情无识之物,一经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后,这朵朵鲜花,仿佛就显得情意绵绵了。

    又如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崔护的一首怀人诗。该诗通过寻春遇艳重寻不遇两个跨越时空场面的比照,抒发了诗人对于情人芳踪已杳,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之情。

                                                                

 

    桃花开时鲜艳夺目,但可惜花期短暂,好景不长,一阵风一阵雨,就香消玉殒了,故民间有三月桃花几日红,风吹雨打一场空之说。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桃花抒发春逝花谢,人事无常之慨。如下面两首诗:

    夭桃灼灼依窗前,春色缤纷带紫烟。

    昨日雨声来枕上,惜花人听不成眠。

         ——储氏《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析为谁开。

                 ——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以上两首为伤春惜时之作。颂春的诗人看到桃花的艳丽、芳香、可人的一面,而惜春的诗人看到的则是桃花柔弱、易逝、无常的一面,其旨不外是察物以写情,托物以言志。但这种情感的抒发易流于表面,过于平淡,多半是直接的、感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谓的。这中间有创作者技巧不够圆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桃花这一特定的花卉题材有关。它内在的审美情趣似乎过于狭仄,难于开拓和深化。

    但也有佳作,诗人将桃花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托物写志,有感而发,一改桃花诗香艳有余,诗味不足的弊端,如刘长卿《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

    何意同根本,开花每后时。

    应缘去日远,独自发春迟。

    结实恩难忘,无言恨岂知。

    年光不可待,空羡向南枝。

    又如李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

    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

    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

    诗人刘长卿一生遭际坎坷,少时居嵩山读书,屡试不第,登第后仕途又不顺,曾经两次被贬。先是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后贬睦州司马。年光不可待,空羡向南枝一句抒发了诗人光阴流逝,功业无成的人生感慨。李九龄其人其事不详,周祖谟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不见载录,其诗写桃花的抛掷深山乱木中,实则寄寓着诗人身负才学,无人赏识的悲慨之情。

    将桃花与创作者人生遭际融合无间的佳构要数《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两首歌行体诗《葬花吟》和《桃花行》了。作者借此为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  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 ……

    一年三百六十日,刀风霜剑严相逼。

    试看春残花渐时,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葬花吟》(第二十八回)

    …… ……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泪痕!

                                              ——《桃花行》(第七十回)

    这两首歌行体诗,是林黛玉触景生情,以花自喻,唱出的哀婉的歌。它们前后呼应,抒写着这个多情少女的全部生命哀音。也有不同之处:《葬花吟》固然有伤春的气息,但渗透在葬花哀音里的却也有着黛玉抑郁不平和孤标傲世的感受;而《桃花行》中流露出的少女的忧伤与悲恸,显然预示着黛玉生命的终结,接近泪尽人亡了。

 

                                 

 

    提到桃花诗,自然让人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实际上,自《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后,桃花源便成为历朝封建文人士大夫魂梦牵绕的精神乌托邦所在。王维的《桃源行》、韩愈的《桃源图》和王安石的《桃源行》等作品皆源于此。桃源可说是众多桃花诗中的一片圣地,这是其它花卉诗所不能比美的。如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诗人假拟避居桃源的秦人的口吻,夸耀桃源中桃花的不同凡俗,抒写他对桃源美好宁静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意。

又如谢枋得《庆元阉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

    谢枋得避元于五夷山下,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义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谢枋得为首,枋得力辞。二十四年,忽必烈降旨相召,又不赴。二十五年,降元的刘梦炎以枋得的老师身份荐举,枋得以《却聘书》谢绝。可是到二十六年,枋得还是被福建行省强行送往大都,终于绝食而死。诗中的怕有渔郎来问津,很真实地写出了诗人欲隐而不得的忐忑心理,这是宋遗民桃源梦想的一次破灭。

    也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的,主张走出桃源,积极入世,如唐彦谦《绯桃》:

    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抉?夜来微雨已沾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这首诗一反常调,有着强烈的现实精神和建功立业的理想,这与韦庄的《庭前桃》所云皆言洞里千般好,未胜庭前一树幽寓意相合。尽日更无乡井念是指诗人不曾有告老还乡的打算,此时何必见秦人则是诗人对桃源隐逸生活的自觉远离。

    千年以来,桃花诗之所以能成为历朝咏物诗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源远流长而讽诵不衰,正如叶嘉言先生所指出的:第一个极浅明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花的颜色,香气,姿态都是最有引人之力的,人自花所得的意象既最鲜明,所以由花所触发的联想也最丰富。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以为则是因为花所给予人的生命感最深切也最完整的缘故。(《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叶嘉莹先生的话虽然是泛指所有的花卉,但将它施之于桃花诗身上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由桃花诗建构的诸多纯粹而优美的艺术境界,能给我们以别致的美的享受和情操陶冶,桃花诗确有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古代诗词中的桃花意象的粗浅认识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万枝丹彩灼春融——古诗词春之意象四:桃花
10首桃花诗词: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画寻芳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三月桃花开:10首古诗文里的桃花,10种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