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木耳的段木栽培(自编辑)

黑木耳的段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我国东北长白山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1耳场的选择

耳场最好选在避风向阳、多光照、少遮荫、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空气清新、靠近水源又不易受水害的砂质地面或平坦草地;也可选择在能引水自流喷浇的小型水库、池塘的下方。如果把耳场选在稀疏林下、果园行间,也较为理想。

耳场选好后,首先应进行清理场地工作,砍割灌木、刺藤和茅草,清除乱石及枯枝烂叶。挖好排水沟,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冬季火烧耳场,同时施用生石灰、杀虫药剂、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清除越冬杂菌和害虫,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机会。

 清场时,清除杂草,撒足石灰粉或其他长效杀虫剂。出现虫害,及时施药杀灭。一般头天晚喷水,第2日清早喷药杀虫比较有效。但要禁用高效高残留农药。

 

2.段木准备

2.1选树

除松、杉、樟、桉、柏等含有油脂和抑菌性物质的树种外,大多阔叶树都能栽培黑木耳。选择耳木时,要注意树木的年龄及粗度,树龄过小,皮层嫩而薄,保湿和吸水能力差,且木质中含的养分少,产量不高;树龄过大,皮层厚,养分也不足,出耳慢。最好选用树龄510年、耳木直径615厘米、边材发达、树皮较厚的树种。

2.2 砍树

耳木的砍伐必须注意季节。一般以在深秋落叶后至次年树木萌芽前,即冬至立春之间为宜,这一时期,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贮藏的营养物质丰富,此时砍伐,树皮不易脱落,病虫害也少。

砍伐的树龄,生于阳坡的78年,生于阴坡或土质较差的810年,树杆的粗细以10厘米上下为最好,长为1 米。树木过粗不经济,树木过细,易干燥,出耳薄小。砍伐时要砍大留小,同时砍树要与育林相结合,才利于木耳生产的连续性。

2.3 剔枝

南方在树木砍伐后不要立即剔技,保留枝叶一段时间可加速水分蒸发,促进树木组织早日死亡,同时有利于树梢上的养分集中于树干,待十天半月后再进行剔枝。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树木含水量较小,砍伐后要立即剔枝。

剔枝时,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贴住树干削平,削成"铜钱疤""牛眼睛",不能削得过深,伤及皮层,削后的伤疤,最好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侵入和积水,还便于上堆排场。

2.4 截段

为管理方便,将树木截成11.2米长段木,尽量整齐一致,便于操作。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用石灰水涂抹,防杂菌感染。

2.5 架晒

将锯好的段木按树种,粗细分开,以字形堆叠架晒在地势高、通风、向阳的地方,每隔1015天翻堆一次,把上下内外的段木位置相互调换,使之干燥均匀。当段木两头截面改变颜色,出现比较明显的放射状裂纹,敲击时声音变脆即可,这时段木达到七八成干,含水量大约在35%~40%。水分低于35%时,菌丝不易定植。

 

3.菌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黑木耳段木栽培的优良菌株,是实现黑木耳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优良黑木耳菌株的主要特征是:菌丝活力旺盛,性状稳定,抗逆性强,易出耳,易展片,不易流耳,片大肉厚,色泽褐黑,产量高,质量好。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优良菌种有:森耳1号和黑单9号,丹林5号和丹林6号, Aup781、台湾黄木耳、207等。这些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较适于段木栽培。

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选用的菌种在接种前,还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优质的木耳栽培种应是:菌丝密集、洁白、粗壮在瓶内和袋内分布均匀,剖开触之富有弹性,掰开成块。无杂菌污染,不缩水,不老化,未现耳芽,或只现少量耳芽。有木耳香味,培养料呈淡黄色,菌龄适宜3040天。若瓶内出现黄、绿、红、褐等颜色杂菌,或瓶底有黄色积水,均不能作播种用。

存放场地要注意通风、干燥、避光。堆放时,能不成片堆压。

4.接种

接种就是把人工培养好的菌丝种点种到架晒好的耳棒上,使它在耳棒内发育定植,长出子实体来,这是黑木耳人工栽培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4.1 接种前准备

春季砍伐的段木,经过架晒后,干至七八成,即可播种。冬季砍伐的段木,往往过于干燥,不利于发菌,应在播种前先放入河水中浸泡数小时或一昼夜,使木质充分吸收水分,取出后晾晒23天,以风吹干树表皮为度,使树皮干燥而树木内部含有适当的水分,达到“外干内湿”,以利于播种后发菌。

接种前,对耳场和耳棒进行消毒(用消毒药品或火烧就可),接种工具、用具、操作人员的手应用75%的酒精棉球或2%的来苏尔溶液擦洗、消毒。

4.2 接种时间

接种时间,一般从2月到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之间都可进行。接种期气温要求在12℃以上,35℃以下,以1220℃较为适宜。气温越低,杂菌少,有利菌丝定植生长。也可按砍树时间来定,如小径木砍后1015天,大径木砍后2030天,就要及时接种,以免段木过干,接种难成活。

接种时,最好选择雨后初晴、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较高时进行。

4.3 接种方法

采用菌种类型不同,在接种时其操作方法、选用工具亦有差异。

1)木屑菌种

颗粒种,可用10毫米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在段木上打眼,一般行距46cm,穴距1012cm。如段木粗、材质硬,可适当密些,反之亦可稀些。穴的直径11.2cm,穴深达木质部1.21.5cm。第一穴应离段木两端各5cm左右,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盖上,轻轻打紧。

段木用木屑种播种的,每立方米需菌种30瓶左右。木屑种培育方便,成本低,播种后植穴暴露面小,杂菌不易侵入,成活率高,但播种时加盖比较费工。

2)枝条菌种

枝条菌种播种法,其行距、穴距、深度皆与锯木屑菌种播种方法相同。取一枝条菌种插入植穴内,用小铁锤轻轻敲打,使核条与段木表面平贴。由于枝条粗细不一,应使用大小不同的打孔器,分批在段木上打孔,以便选用适合的枝条进行插入。在细枝条菌种播种之前,可先在孔穴里塞入少量木屑种,然后插入枝条种。或者亦可在一个植穴内插入几枝枝条菌种。接种后,要求植穴内无明显空隙,以防菌种干燥。

3)楔木菌种

楔木菌种(三角木菌种)操作时用特制的口刃约1.5cm宽的接种斧,在段木上凿成45度斜角的接种口。用接种斧背敲打楔木使之与段木表面相平。

接种操作应在室内或室外荫蔽处进行,避免阳光照射,以防菌种干燥,影响成活率。接种后的耳木两头截面用石灰水涂抹,以防杂菌侵入。在整个接种过程中都要注意清洁,以免杂菌侵染。

 

5.上堆发菌

人工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促使菌丝迅速向木质部蔓延,需进行上堆发菌,使菌丝体在段木中萌发和生长。

5.1 段木上堆方法

在栽培场地内选择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先打扫干净,用砖块或枕木在地面垫上做堆脚,高1015cm。把已经播种的段木依不同的树种、粗细、长度,分类横向摆放在枕木上。段木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通气。第一层摆满之后,再在其上放第二层,与第一层垂直交叉,即上下层段木呈“井”字形。以此类推,堆积成lcm左右。段木数量较多的,可堆积长一些,或者数堆堆积,不宜堆得太高太宽。

段木含水量较大的,彼此之间距离稍大些,以利通风干燥。当段木上堆以后,为了给木耳菌丝体的定植、生长创造条件,堆顶及四周用塑料薄膜覆盖,如气温较高可用草席(帘)覆盖。

5.2 上堆发菌期间的管理 

1)温、湿度管理

控制堆温在2026,空气湿度70%~80%。定期检查堆内温度,如过低,要加强光照,傍晚密封保温;如过高,要揭开覆盖物通风换气,防止烧堆

木耳菌丝体发育阶段不需要较大的湿度,堆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0%为适宜。当见到塑料薄膜内有水珠附着时,即示湿度已够。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气温逐渐升高,可视段木干湿程度,每隔56天喷水一次,或者翻堆时适当喷水,以保持堆内有较适宜的湿度条件,但切忌湿度过大反而危害菌丝的生长。在每次喷水之后,不应急于盖上薄膜,应晾晒一段时间,待段木表皮稍干再重新覆盖,避免堆内湿度过大

2)通风和翻堆:

草帘覆盖的段木通气较好,容易管理。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如果不注意及时通风换气,堆内空气便得不到改善。若长时间不换气,必然会使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增加,严重时会使菌丝体窒息死亡,同时也会给杂菌造成孳生的机会。一般在上堆之后一周左右不必换气。一周后就应经常揭开覆盖物通风,气温较低时应在中午进行。换气时将塑料薄膜底边卷起一些,或将塑料薄膜全部揭掉。上堆20天之后,应每天换气一次,务使堆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在上堆发菌过程中,还应翻堆,使堆内段木温湿度一致,发菌均匀。段木上堆一周之后,开始第一次翻堆。把堆中上下内外的段木调换一下位置,原来在外层和上层的段木,摆到中间和下层,翻堆完后,再用覆盖物盖好。此后,每隔一周左右翻堆一次,前后翻34次。翻堆时,如果发现段木上已生杂菌,应及时用小刀刮除,杂菌着生部位用13%生石灰液或25%漂白粉液消毒杀菌。

3)木耳菌丝生长情况检查:

木耳菌丝在段木里面的定植、生长情况,在播种后20天左右进行一次普遍检查。取开播种穴上树皮盖或种木进行观察,如接种孔表面形成绒白色菌膜,菌丝向四周围伸长,说明菌种已定植成活;如孔中菌种变化不大或菌丝生长缓慢,说明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如孔内菌种偏干,黄色松散,说明耳木过干;如孔内菌种稍转黑,说明耳木偏湿;如孔内菌种明显黑色,说明菌种已死亡,应马上补接菌种并分开管理。总之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灵活调节温度、湿度,及时通风,以达到菌丝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播种穴内的菌种如果出现黄、褐、红、绿等颜色,则为杂菌所污染,严重者应剔除,不再继续培养。

当后期发现接种点有零星耳芽形成时,表明发菌结束。发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气温与段木种类、大小等情况确定。堆内温度1520℃,发菌时间需要30天左右或稍长一点。若堆内温度经常在20℃以上时,只需20天左右即可。木质较硬,树龄较大以及容易萌发新芽的段木,发菌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没有上堆发菌条件,或接种后气温较高,可将接种后的耳木立即排放在耳场,实行排场发菌。管理方法与散堆排场(见后)相同,但可直接将耳木贴地摆放。借地温地湿发菌,并定时翻动耳木。

 

6.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是上堆发菌的继续,部分菌丝已向木质深部蔓延,并有少量子实体发生。这时应及时散排场。排场的目的,是让耳棒贴地吸潮,接受自然界的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改变它的生活环境,让它很快适应自然界,促使菌丝进一步在耳棒内迅速蔓延,积累营养物质,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促进早日形成子实体。

排场方法是用枕木将耳木的一头架离地面15厘米左右,耳木之间相隔5厘米左右,使其通风良好,光照均匀,清爽洁净,有利于耳木吸潮和周身出耳。如耳木贴地,易染杂菌、腐烂木皮。

排场时将段木一根根平铺在栽培场地上,每根段木间距2指;场地最好有些坡度,以免下雨场地积水淹了耳棒。也可用枕木将其一端或两端架起,高1015cm,以利于通风及周身出耳,避免段木贴地因荫蔽过度,孳生杂菌。

在段木排场时期内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以保持段木的湿度。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棒,即将原贴地的一面翻上朝天,将原朝天的一面翻下贴地,使耳棒吸潮均匀,避免好湿的杂菌感染。经30天左右的排场,耳芽大量丛生,这时便可立架。

 

7.立架管理

当木段菌丝长好且有较多的耳芽发生时,即可起架管理。

7.1 段木起架方法 

一般多采用“人”字架形。具体做法:用4根长的1.5m的木杆交叉地绑成二个“人”字形,把横木放在交叉处的上面卡住,也可在横木两端埋立有叉的木桩,把横木放在叉内或用铁丝牢固地绑在木桩上。横木距离地面70cm左右。把段木交叉搭在横水两侧。立棒角度以45度为宜,雨少可平些,雨多可陡些,每根段木之间相距610cm,做到“上能伸拳,下能伸脚”,架与架之间留下作业道,便于采收管理。

7.2 段木起架后的管理

1)温度和光照的调节:

在通常的情况下,光照充足气温随之升高,光照微弱气温就随之降低。夏季阳光强烈,气温很高,有时超过木耳生长发育的高温极限,不仅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出现烂耳和树皮暴裂脱落现象。在条件许可下,酷热的夏季应采取降温措施。

出耳时温度要控制在10℃以上,最适温度2025℃。低温不出耳,高温易发生流耳、烂耳。降低温度,一般采取措简易凉棚的办法。在场地内埋设数行立柱,立柱上端绑上横杆,使纵横交错,然后用树枝叶、蕨类植物,搭在横杆上,给耳场创造“花花太阳”的散光条件。凉棚的高度,以不妨碍操作管理为宜,可在1.72m之间,使耳场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适应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和用水量。

2)湿度的管理:

湿度高低是影响木耳生长的主要条件之一。起架前期以养菌为主,不能喷重水,一般12d喷水1次。出耳期应采取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 若遇长期干旱时,就要人工喷水抗旱长耳。按干湿交替的原则,连续喷水2-3天后,再停止喷水3-4天。喷水最好在早晚喷,中午温度高时不能喷,特别是近傍晚时喷足水,夜晚很适宜木耳生长。喷水时要连续喷洒让木耳吸足水,地面也有足够的水份。停水时就要让木耳尽量干燥,使耳木中菌丝向深部生长,蓄积养份。这就是耳农“干长菌丝湿长耳”的说法。这样干干湿湿、干湿分明、交替进行到木耳长大为止。

实际操作中,喷水的时间、次数、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的干湿及耳芽生长的情况灵活掌握,原则是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气温高时要早、晚喷,否则高温、高湿容易烂耳。硬木或新耳木可多喷,软木或老耳木则应少喷勤喷。水质要清洁,喷得要细,以利于耳木吸收及增加空气湿度。每次喷水要浇全浇足,喷出的水要呈雾状。每次采耳后应停水34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一般每半个月可采收一茬。

出耳期间喷水应尽量将耳木多翻面,使耳木均匀吸水、受光;遇高温干旱天气特别要防止耳木脱皮,应做好遮阴防晒工作,补水喷水一定要在晚上待耳木表面温度下降后进行。

在高温高湿时期要做到及时采收,加强通风,最好把段木遮盖起来,避免雨淋。气温超过30℃,又遇连续阴雨时,成熟的木耳很易发霉腐烂;腐烂的汁液如沾到健壮或幼小的耳芽时,也会致使感染,造成大批霉烂或延缓新耳芽生长。烂耳严量的段木,需要洗净,以利重新长出耳芽。

 

8.病虫害防治

无论是发菌阶段还是出耳阶段,都不能忽视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害虫。

危害黑木耳的害虫主要有蓟马、蛞蝓、线虫,白蚁、伪步行虫、瘿蚊等,除白蚁主要为害耳木啃食菌丝外,其余大部分害虫主要啃食耳片,同时被害残破的耳片遇阴雨时,耳片胶质分解流化更易引起细菌、霉菌的侵染使流耳更严重。

白蚁在危害严重时找出蚁道并喷入白蚁粉防治,其它大部分害虫可在幼虫大量危害时喷药杀灭。1000倍的敌敌畏、乐果可杀灭蓟马、伪步行虫、线虫、瘿蚊等;蛞蝓可用400倍五氯酚钠液喷洒地面;伪步行虫(鱼儿虫)还能啃食干耳片,所以贮存木耳最后要曝晒或烘烤后入库。同时还要注意清除耳场枯枝叶及腐木等,减少虫害来源。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8.2主要杂菌。

危害黑木耳的主要杂菌有碳团菌、韧革菌、裂褶菌、云芝、朱红栓菌、绒毛栓菌、木霉等,这些杂菌主要危害耳木,生活力很强,造成耳木粉状腐朽或黑色铁心(如碳团菌),抑制了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造成木耳减产。

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耳场及周围环境,烧除枯枝、落叶及腐木,减少污染源,还需尽量早点种,加强管理,促使黑木耳菌丝早定植,生长快,尽早发满耳木能有效减少杂菌侵染。其次是低海拔地区气温高,夏季耳木要严防曝晒,以花花太阳的林荫地为宜,这样可大大减少裂褶菌、韧革菌、朱红栓菌等的发生。当耳木有杂菌浸染时,要尽量早刮除后涂以鲜石灰浆或涂刷漂白粉消毒。危害严重的耳木尽早清除烧掉。

排场前出现杂菌(主要由高湿引起),应加强通风,适时翻堆,认真把好发菌关。杂菌感染特别多的菌堆,趁晴天掀膜翻晒后盖膜保温。

要及时清除烂耳、流耳及腐烂根部,减少病源。

针对后期出现的灰状霉,及时用酒精等杀菌剂擦净,搬出架晾晒,减少传染源。

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

 

9.采收加工

当耳片全部展开时开始收边,颜色变浅,耳根收缩变细,触动可见耳片颤动,这时就要及时采收。最好在雨后初晴,耳子收边时采收。或晴天早晨趁露水未干,木耳潮软时进行。采耳的方法,以手指沿着子实体的边缘插入耳根附近,稍向上提,耳片就会扯下来。残留的耳根一起采下来,以免溃烂发生流耳。    
    在采耳的同时,要把段木轻轻地翻转和掉头,使原深的阴面向阳,着地的一端向上,促使段木周身出耳。

采收后的木耳及时晒干或烘干。黑木耳采收后应摊放在晒席或筛子上,尽量薄摊趁晴天一次晒至八九成干。晒时不能经常翻动,这样才能使耳片舒展自然。如果是抢晴采收的木耳较湿或采收后即遇阴雨天,更应薄薄摊放在筛子上放在室内通风处,不能翻动,以防形成拳耳,天晴时连筛子端出晒干为止。采收较湿的木耳绝对不能倒在水泥地上晒,上晒下蒸很易变质,当天晒不干晚上收拢后极易形成拳耳。木耳含水量在13%为宜,过干易破碎不易贮存。所以达到要求后即可筛出沙石杂质后用塑料袋包装,贮存待售。

   采收后停止喷水,让阳光照晒段水23天,一方面使段木表面干燥开裂,有利菌丝向纵深发展,促使菌丝发育成新耳芽,还可使木耳色黑健壮。然后再盖上覆盖物进行喷水管理,这时耳芽又大量涌现。这样每1015天就可采收一批木耳。 

 

10.越冬管理

黑木耳接种后可连续采收三年,第一年产量不多,第二年产量最高,第三年产量下降。每年进入冬天,随着气温下降,黑木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休眠期。把耳棒集中起来按“井”字形堆叠在高燥处,上覆草帘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次年3—4气温回升,耳芽发生后,重新立架管理出耳。由于冬季雨水少,自然降雨的湿度能保持段木中含有一定水分,一般不需要喷水,若久旱不雨,段木过分干燥,可每隔10天半月喷水一次,以增加湿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黑木耳生态化栽培技术
椴木栽培黑木耳技术
实用技术|秋木耳简要栽培技术
黑木耳小V型孔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