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其栽培管理日程见图33。

 

图33  黑木耳段木栽培管理日程

 

 

作业内容

作业适期(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砍伐

---

截段植菌

     ----

发菌管理

     ---------

发生操作

             ---------

 

 

 

(一) 耳场选择

耳场最好选在避风向阳、多光照、少遮荫、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空气清新、靠近水源又不易受水害的砂质地面或平坦草地;也可选择在能引水自流喷浇的小型水库、池塘的下方。如果把耳场选在稀疏林下、果园行间,也较为理想。

耳场选好后,首先应进行清理场地工作,砍割灌木、刺藤和茅草,清除乱石及枯枝烂叶。挖好排水沟,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冬季火烧耳场,同时施用生石灰等药物消毒,清除越冬杂菌和害虫,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机会。

(二)耳木的准备

1.耳木的选择:一般情况下, 绝大多数阔叶树种都可用于栽培黑木耳。由于不同树种的木材结构和养分含量不同, 致使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差别。即使是同一树种, 因树龄不同其产量也大有差别。因此, 应尽量选择适宜黑木耳生长需要的树木来栽培, 以求高产优质,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适宜栽培黑木耳的耳树,应是边材发达,树皮厚度适中,不易剥落。如柞树、槲树、栗树、桦树、榆树、椴树、胡桃楸、千斤榆等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

一般来说,质地坚硬的耳树,由于组织紧密,透气性及吸水性差,菌丝蔓延慢,所以产生略迟,但一经发生便可收获数年。质地疏松的耳树,透气性好,吸水性强,因而菌丝蔓延快出耳早,但树木不耐久,易腐朽,生产年限短。

在选择耳树时,一般应选5~15年生,直径在4~15厘米粗的耳树,比较适合。

2.耳木砍伐期:一般在冬至到立春休眠期间砍伐,这时树木中贮藏的养分多,含水量较少,韧皮部和木质部结合紧密,伐后树皮不易剥落,可保护菌种定植,因而接种成活率高。另外,这一时期气温低,树上害虫和杂菌少(图34)。

3.剔枝截段:把原木上的侧枝削去称为剔枝。为了使耳木在接种时含水量适宜,砍后的原木不要立即剔枝。约10~15天后,再把全部侧枝削去。可用快刀或锯沿树干自下而上削去树杈。削口要平滑,以防止杂菌侵入耳木。

耳木运往耳场后,把直径10厘米以下的树干截成1米长的木段。较粗的树干截成长60厘米左右为宜,这样便于作业时的搬运。

4.架晒:目的是让段木干燥到适合接种的程度。架晒时要把段木的粗细分开,以井字形堆垒在通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堆高1米左右,上面和阳面盖上枝叶或茅草,防止暴晒而致树皮脱落。也可堆在室外荫凉处,使其发酵并适当干燥。每隔十天半月翻堆一次,一般经一个月左右,段木有七八成干时,即可进行接种。若是过于干燥的段木,接种后成活率低,应在接种前先放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或一天,吸收补充部分水分。取出后,再晾晒2~3天,使树皮干燥而内部含有适量水分。达到外干内湿,以利接种后发菌。

(三)人工接种

1.接种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即可进行。早接种,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晚接种,出耳时间相应推迟,不利于增产。接种时,最好选择雨后初晴、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较高时进行。

2.接种密度:应根据耳木粗细,材质的松紧来调整,—般穴距10~12厘米,行距6~8厘米较为适宜。因为菌丝在段木中纵向生长快于横向生长,所以穴距应大于行距,以使菌丝均匀地长满段木。一般硬杂木,材质紧,应适当密植。反之,软木质地松,植菌时可稍稀一些。接种时邻行的穴位应交错呈品字形。

3.接种工具:常用的有电钻、手摇钻、皮带冲、铁锤等。

4.菌种:所用菌种有木屑菌种和木塞菌种。

使用木屑菌种时, 接种前应先备足树皮盖, 可用皮带冲在另一树木上冲出, 树皮盖应较耳穴大2~3毫米(图35)。接种时, 首先用酒清消毒的镊子将菌种面的菌膜挖去, 再将菌种从瓶内挖到干净的容器中。注意不要使菌种太碎, 应尽量保持小块状, 以利于接种后恢复生长。接种时, 耳穴塞进菌种, 装平后轻轻压实, 使菌种与穴内壁接触, 然后盖上一个树皮盖, 用锤子敲紧。如无树皮盖, 可用泥盖封穴。和泥时, 可用粘性黄土和锯末按l:1~2的比例, 和好后即可使用。使用木屑菌种时要求耳穴深1.5~2厘米,穴径为1.5厘米。

使用木塞菌种时,耳穴的大小由木塞的大小而定,一般木塞长为1.5~2厘米,塞径l.2~1.5厘米。接种时将木塞对准穴孔用小锤敲入,并要求接种后的木塞要与树皮的表面相平。

接种操作应在室内或室外荫蔽处进行,避免阳光照射,以防菌种干燥,影响成活率。接种后的耳木两头截面用石灰水涂抹,以防杂菌侵入。在整个接种过程中都要注意清洁,以免杂菌侵染。

        

 

四)培养管理

1. 上堆发菌:接种时,由于菌种被切割或震动,菌丝受到损伤,生活力有所降低。为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接种后把段木堆积在适宜条件下,菌丝在段木中萌发、定植和生长,这一过程称为上堆发菌(图36)

                

  上堆时在地面垫上枕木,将接好的耳木以井字形或横堆方式堆成1米高左右的小堆,耳木间留有适当空隙,以便通风换气。堆的上面和四周盖上树枝或茅草,防晒、保温、保湿。上堆一周后应翻堆,将每堆耳木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之发菌均匀,以后每隔一周翻堆一次。第一次翻堆后,应根据耳木的干湿程度,一般每隔3~5天喷些细水,喷后须待树皮稍干再进行覆盖,以防杂菌滋生。

2. 散堆排场:一般经3~4次翻堆,菌丝已长入耳木,耳木上会有少量耳芽发生,这时便可散堆排场。其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迅速蔓延,并促使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耳木排场方法有枕木式、接地式、百足式、覆瓦式等,排场的目的是使耳木吸收地上的潮气,同时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如果湿度不够,则应在晴天早、晚各喷一次细水,每隔7~10天将耳木上下翻转一次,使其吸湿均匀。经20~30天,耳芽大量发生时,便可起架管理。

有些地区在用段木栽培黑木耳时,接种后不经上堆发菌阶段,直接排场效果也很好(图37)。

 

 

3. 起架管理:此时耳木已基本上完成了菌丝生长,进入结实阶段。起架时,一般多采用人字形架,即先支起一根横木,离地50~60厘米,然后将耳木按人字形依次交叉斜放在横木两旁。立木角度45°为宜。一般晴天和产耳前期可缓些,雨水多和产耳后期要陡些。相邻耳木间应留5~7厘米的空档。架与架之间设置管理作业道,横木宜南北向安置,以便耳木两边受光均匀。耳木要经常换面,以利出耳。一些地方耳木排场后,不经过起架这一阶段,直接出耳。这一方法,特别适于干旱地区。(图38)

 

  在出耳管理阶段,要努力创造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温度、光照、湿度和通风要协调,保持“干干湿湿”的外界条件,这是木耳能否高产的关键。

喷水的原则,一般为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气温高时多喷(避开中午前后,以免高温高湿造成烂耳),气温低则少喷。硬木或新耳木可多喷,软木或老耳木则应少喷勤喷。水质要清洁,喷得要细,以利于耳木吸收及增加空气湿度。

耳芽产生后,木耳渐渐长大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水,采后耳木晒3~5天,然后再喷水管理,不久又会产生大量耳芽。(图39)

 

4. 采收:凡已长大成熟的木耳, 要及时采收晒干保存。要勤采、细采, 因其生长期长, 不同季节生长的木耳, 采收方法有所不同。入伏前所产木耳称为春耳, 朵大肉厚, 色深、质优、吸水率高。立秋后产的木耳称为秋耳, 朵形稍小, 吸水率也小, 质量次之。春耳和秋耳采大留小, 分次采收。小暑到立秋所产木耳叫伏耳, 色浅肉薄, 质量较差, 可大小一齐收, 因此时气温高、雨水多, 所以病虫多, 易造成烂耳。

最好在雨后初晴,耳朵收边时采收。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木耳潮软时进行。采收下来的木耳要放在苇席或竹帘上翻晒2~3天,即可干燥。最后可将干耳装入塑料袋或纺织袋中存放(图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木耳的段木栽培(自编辑)
木耳的种法
椴木栽培黑木耳技术
实用技术|秋木耳简要栽培技术
趣读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