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满族生活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生产经济等,使得满族在与周边民居不断交流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民居建筑也不同于其它民族。满族先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夏天住“撮罗子”,汉语称马架子或窝棚,冬天住半穴式的地窨子。定居以后,住房的条件不断改善。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腕子炕”。西屋“腕子炕”墙上摆放祭祖板。每间屋的北面有一个窗户,南面有两个窗户。窗户木制,花格图案不一,上下开合,窗棂外面糊纸,再涂上油,既防雨又透光。3间房也有一头开门的,开在东头,东间为堂屋兼灶房,西两间为居室,其南北皆通炕,俗称连二炕。两屋中间炕上设隔扇板。南北炕均放幔帐。满族习俗以西为大,以南为长,长辈要住西屋南炕。正房的西“腕子炕”不住人,也不许任何人坐,因为西炕是供祖宗的地方。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进门便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满语叫“土瓦”。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说堆积杂物,就连贵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满族群众喜爱。满族入关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满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这种建筑及布局就是我们今天所称道"四合院"。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营子和屯子。

    房子烟囱的设置在东、西山墙外,烟囱距房子60多厘米远,用青砖或土坯砌成,有圆形、方形两种。院周围用木栅栏,或用砖、土砌成围墙。大门多设门楼或门房。院内设有影壁墙。影壁墙后侧立有“索伦杆子”。院内东西厢房南面修有牛棚、马棚、车棚和储存谷物粮仓。满族人讲究卫生,室内外都收拾得干净利落,物品放置井井有条,柴禾垛得立立整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满族村,寻找满族的脉络
满族的风俗习惯
在东北,如果不懂满族民居的规矩,挨揍别怪我没提醒你
考前每日练 | 万寿锦绣温暖乡,口袋房装富贵场(2022届202)
【刨根问底吉林市】江城老四合院的“范儿”
满族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