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市门和门前市招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市门

有说“神农作市”,又有说“祝融作市”。不管将“日中为市”的首创权挂在哪位上古神话人物名下,交易之市的出现当是很悠远的事。

古代城中有市,市的出入口设门。市门前一块空地,形成公共活动空间。货物集散,信息也在这里集散,统治者很懂得利用这一场合。居延汉简保留下这样一段史料:“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德博,丞岂兼行丞事,大庾城食用者,书到令相丞侯尉,明白大扁书市里门亭显见。”陈直《居延汉简解要》释,所谓大扁书者,谓大如扁额,类似于后代张贴街衢之告示。根据汉简所记,可知这种告示借市门和里门来广而告之。

利用市门,作为大众传播的场合,还有更为著名的例子。比如,在秦国,市门悬赏以搞名堂,似乎形成传统。商鞅变法,欲取信于民,便在市的南门立一棵三丈之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没人敢动,又将赏金增五倍。终有一出头者,搬木头,得赏金。大约百年后,秦国的吕不书指使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书成,公布于市门,悬千金其上,声言有能增损一字者,赏。这回没有“出头鸟”。东汉的高诱评论此事,书不是不能改,只是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敢。

这两个典故都记录在《史记》里。它们的场景,是古代都城城池的巾肆之门。

市门题字,字写在公共场所,也可以如当众宣誓一般。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司马相如初入氏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这就是将自己的豪言壮语向公众发表出来。

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有个故事,讲到官员派人前去了解市中情况,特别涉及市门:

商太字使少庶子之市,顾反而问之曰:“何见于市?”对曰:“无见也。”太宰曰:“虽然,何见也?”对曰:“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仅可以行耳。”太宰……因召市吏而消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辛知之疾,乃惊惧其所也。

这故事,反映了先秦时代城里设市,市置市门的情况。那市不上一个门,故有市南门之说。畜力车大约是禁止进门入市的,所以南市门前有很多牛车。太宰由此推断市门前会有许多牛屎,并召来市吏责问。推断是对的,市吏一下子被太宰的明察所慑服。这又说明,守在市门口的市吏,除了负责征税、治安等事宜,还对门前卫生负有责任。《吕氏春秋·仲夏纪》“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无索则讲的是不征税。

东魏初钱币混乱,“盗铸弥众”,“轻滥尤多”,进入流通的铜钱往往分量不足。《魏书·食货志》记,武定六年,“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毕准市称以定轻重。凡有私铸,悉不禁断,但重五铢,然后听用。”市门悬着衡器,以它为标准,就像如今市场上所见的公平秤。

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话说门前市招

市招,义称幌子、招牌、招幌。这是店家高悬于门前的广告招徕。

酒旗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门前广告,先秦已见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悬帜甚高。”悬帜说的即是酒旗,或叫酒帘。这种酒家门前的广告,同诗词歌赋、骚人墨客联系最多,也就较多地体现了门前市招的文化韵味。

 “竹锁桥边卖酒家”,宋代的画家作命题画,平庸者尽费笔墨画酒馆,唯有一高手只画酒帘出竹丛,帘上书“酒”字。

这令人想起元代欧阳玄诗中的意趣。他的《为所性侄题不景》:“浦口归帆落,沙头行客回。林间酒旗出,快着一篙来。”酒家门前的酒幌,召唤来归舟人,快靠岸,去喝酒。

《水浒传》描写打虎的武松,望见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引出打虎前的一番豪饮;轮到醉打蒋门神,武松见蒋门神开的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河阳风月”,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小说在叙事写人的同时,勾勒出“飘飘酒筛舞金风”的场景。清代孔尚任《红桥》诗:“酒施时摇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酒筛即酒旗。

此外,“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揽客的妙语;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要利用名人效应,不妨写上句“太白遗风”,或写“李白回言此处高”(图24)。《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八载,王逵在福州做地方官,平生最得意的诗作是两句咏酒旗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当地有位当垆老媪,常酿美酒。有举子出主意,让老媪“市布为一酒帘”,由善书者将王逵那两句诗题写在酒帘上,并设法在王逵出行时使他看到酒帘。王逵问时,老媪说:“来饮酒者常诵这两句,说是酒望子诗。”王逵听了大喜,赏钱五千作酒本。酒帘佳话一段,在酒旗上写咏酒旗诗。所言“酒望子”,也是酒旗的别称,远远可望,甚是形象。

宋代饭馆有“欢门”之饰。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妨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市招的多姿多彩。韩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讲商业的广行招徕,引用众多史料,本小利微者门外挂的物件,如绒线铺外挂有花拷工,香销外挂鱼骨。富商巨贾,财大气粗,争奇斗胜,北京“正阳门(外)东西街,招牌有高三丈余者。泥金饰粉,或以斑竹镶之;又或镂刻金牛、白羊、黑驴诸形象,以为标识;酒肆则横匾连楹,其余悬锡盏,缀以流苏”。可见当年店铺门脸前竞斗奢华、比赛气派的繁荣景象。

清代时市招更加发达。清人《浪迹续谈》讲棉花店门前幌子的故事:“闽本有定风珠,相传康熙间周栎园先生为闽藩时,出门日恰值大风,南门大街两旁招牌幌子无不摇动,惟一棉花店前,所挂多年棉球幌子,屹然不动,先生目而异之,不计价买归,乃中有一大蜘蛛,腹藏大珠,屡试之风中,不小摇动……”这个故事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清代福州的这条南门大街上,两旁店家挂满了幌子,风动幌摇,形成景观。二、棉花店挂棉球幌子。三、有些店家的幌子是多年也不更换的,由此有蜘蛛做窝棉球、腹藏定风珠云云。徐河《清稗类钞》记常见的幌子:

商店悬牌于门以为标识广招徕者曰市招,俗称招牌,大抵专用字,有参以满、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绘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绘形,直揭其物于门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识字也。如卖酒者悬酒一壶,卖炭者悬炭一支,而面店则悬纸条,鱼店则悬木鱼,俗所谓幌子者是也。

市招悬以物件,直观,又照顾到不识字者。锡制小碗系成一串串,级以红布条,这是锡器店;石刻特大蜡烛并灯台,这是蜡烛店。天津著名的“风筝魏”,店门前悬木制的糊以天蓝布的沙燕。鞋店市招为木制筒靴和云彩,含着平步青云的祝福(图25)。大津民俗博物馆陈列的商家招幌,酱园悬一束腰葫芦形木板,上写“陈醋”字样;烟草铺悬木牌,上面竖写“烟魁”两个正楷大字。清代《旧京琐记》卷儿:“旧日都门市肆亦留心广告之术,……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某扇铺之檐际悬一大扇。”

市招不只限于商业买卖。清代扬州的书场,“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见李斗《扬州画肪录》卷九。《西游记》第八十四回描写,孙悟空见“正当中一家子方灯笼上,写着‘安歇往来商贾’六字,下面又写着‘王小二店’四字。行者才知是开饭店的。”旅店门前悬挂的灯笼,在夜色里广告招徕。虽见诸神魔小说,但这一细节当是取自现实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当垆”“酒旗”“望子”
你知道《清明上河图》上藏着多少酒店吗
开封书店街的幌子
世相:饭店的幌子
●土话老天津 挂幌子
“幌子”闲聊——魁北克小城(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