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妖艳贱货”们的进阶之路


<素材_熊胖胖>

妖  艳  贱  货  们  的 os

你  们  呐,长  得  丑

还  不  爱  打  扮

活  该   没  人  要





hello~各位骨灰粉们大家好,许久没有更新,yanyan真的不是偷懒,之前烤柿粥撑得慌,暑假就跑了好多地方,终于消化得差不多了。以后保证每天(或每两天)的更新,然后咱们的古代女子系列还是会继续下去的,以后还会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当然我也在微博(@浙里文博小妹)上同步更新了,希望你们能去支持一下~


什么?拜托,我真的不是标题党,古代的妖艳贱货怎么才能修炼成精,你说不靠化妆能行不,我本来还想用 古代“易容术” 呢。

o(*≥▽≤)ツ┏━┓[拍桌狂笑!]   o(*·▽·)ツ ━┓[擦,拍断了]    「_「|||?。。。


OK,这一期,想给大家科普个基础妆over后的面部装饰品,有花黄、花钿、面靥、斜红四大类以及想成为妖艳贱货的秘招——美甲!




- 1 -

花黄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汉族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将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图样贴于额间,或直接在额间涂上黄色的一种妆容。


〈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也就是说至少在北朝时就已经有了花黄,也有说法是花黄的起源更早其实是秦代,不管哪种说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南北朝时期花黄已经渐成风习。


有意思的是,当时爱化这个妆的大部分是未出阁的女子,而由于妆的粉料是黄色的,“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 2 -

花钿


花钿(diàn)起源于南朝,与额黄同是古时妇女的额饰。但不同的是,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


对于花钿的起源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状,拂之不去,三日后才洗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于是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故此,花钿又称“梅花妆”或“寿阳妆”。经后世演变,花钿不仅仅贴于女子额间,还可位于眉尾与眼角。后来人们又将花钿贴于脸颊,称为面靥或笑靥。


从传世的文字与形象资料得知,额黄与花钿非常相似,都贴于额间,但是花钿的样式更加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仅是一个红点丹,复杂的有各种小动物及花朵的图案。二者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大不同,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而额黄多为黄色颜料染画,用黄金色的纸粘贴的额黄严格来说已脱离额黄,与花钿更为相似。但是目前很多影视剧上的花钿都成了单纯画上去的,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  武媚娘传奇 (好吧,我大概落后太久了)




亲爱的,你贴啥在额头上了,说好的金铝片、珍珠呢?额头如此光洁,一看就是画上去的呀!!!


找了很多,基本上都是直接画上去的,那有人就会问了,如果她不是花钿的话,那上面那种算什么呀。

是花!钿!妆!


其实真正的花钿妆是这样的,看到那凹凸不平的美感了没有,反正我没有看出来==





网友“听浮云”称,“我也在找这个花钿的制作方法,我去问过做纹身贴纸的,他们倒是可以做这种,不过制作费用很贵,光打样费就要500,自己制作的话,完全不可能了,一是专业设备玩不起,二是缺少技术,自己制作就只能自己拿东西画了。”


看到木有亲们,不用想着法儿尝试了。


那如果是贴上去的,用什么材料贴呢?怎么卸呢?

502啊,粘个502,保你一年不掉。


别介,开个玩笑啊。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相传是用鱼瞟制成的,粘合力很强,可用来粘箭羽。妇女用之粘贴花钿,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现在用的不干胶,但却比不干胶的粘贴强度高。


如果这么好用的话,现在为何不用了呢?

亲爱的,你见过路上有个女的额头上贴个贴纸还用不干胶粘着的嘛,那可真的就是妖艳贱货了。




乖,咱是良家妇女,啊不,黄花大闺女,不干这种事啊。


- 3 -

面靥


咳咳,给大家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妖艳贱货,在贴花钿的时候,突然想,诶呀,花钿只能贴在额头嘛,隔壁那个妖艳贱货的酒窝好好看呀,让我试试贴在嘴巴两侧。然后··· ···  然后,她就真的贴了上去,结果这么一贴,得到了大魔王的垂青(最近疯狂迷恋谷阿莫,大伙别介意嗷),走上了人生巅峰。


呸,你还真信了?


面靥的起源确实跟花钿有关,但是面靥大部分是画上去的,可以说是受到了额黄跟花钿的启示,也是啊,额头有了,那可不得往下面发展。(没有别的意思,别想歪了)


面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 也称妆靥。起初并不是为了妆饰, 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脸上点上小点,称为点痣,也叫点“的”,女史见了,即不用列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妆饰,而专门在嘴角边所点的,即是面靥。


面靥的施行方法,通常用胭脂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妆靥的具体形状,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

像这样:




(给你个机会,猜猜这是哪个女明星的脸)


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讲究的在原来面靥的周围,还饰以各种花卉,俗称“花靥”。




快看嘴角的两只··· ···鸡?




- 4 -

斜红


最后一个是斜红,关于斜红,网上的资料并不是很多。

大部分能搜到的是这样的:


斜红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相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及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


照这个说法,应该是这样的,




我不服,弧形一定要朝外嘛

然后,也有这样的,




再改造,就变成了各种形状的了,比如之前的那个




只想说一句,古代“妖艳贱货”们的奇思妙想确实不比我们现在的少,不过也有可能是每天闲得慌导致的。不过谁知道呢?




到这里,整个妆容已经结束,但是古代的女子可不会就此满足,除了脸,还有手,抛开美白不说,还有指甲!


其实染甲术可能比化妆术还要早。在古埃及,古埃及人用臆羚的毛皮摩擦使指甲发亮,并涂以散沫花汁使其呈现迷人的艳红。在一次考古中有人曾在埃及艳后的墓中发现了一个化妆盒,里面记载着:涂上“处女指甲油”为通向西方极乐世界之用。


我国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染甲的风尚。所用的材料是凤仙花,做法是取腐蚀性较强的凤仙花的花和叶放在小钵中捣碎,加少量明矾,便可以用来浸染指甲。然后用布帛缠好「也有用花叶缠的」,第二天取下,指甲就会带上浅红色了。 如果嫌颜色浅,可以再多染几次。 这样之后,指甲数月都不会褪色。


这是凤仙花,也叫指甲花




然后,不信邪的网友真的试了一下




(那我想问,涂到外面去的怎么办,洗得掉嘛)


其实,在我小时候,一直是用这个涂指甲的




不知道你们见没见过,据说这叫美洲商陆,是一种入侵植物。然后我查了一下





啊,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回到正题,美甲不仅是美丽的标志,还是地位的象征,中国古代官员还用装饰性的金属假指甲增加指甲长度,显示尊贵地位。


这个就很有趣了,你们肯定都很熟悉,没准还玩过。学名是叫“护甲”




其实呢,确实是有这样的指甲套,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指甲套嘛,因为!耿(bian)直(tai)的清朝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不用下地干活,指甲长成了这样




对此,我表示




至于古代指甲上有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弄点图案,镶点钻什么的

镶钻?弱爆了好嘛


清代的妖艳贱货们发明了这个




诶,这不是刚才的护甲嘛?

对,你看看人家的材料,金属的,还是景泰蓝的



<从左至右依此为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护甲、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玳瑁嵌米珠团寿指甲套>


清宫皇后、嫔妃们的指甲套质地有金、银、玉、乌龟壳、铜、珐琅等多种材料,利用镂空、錾花、镶嵌等装饰手法,纹样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背面多为镂雕,极少封塞,这样可使空气流通,夏季饰戴不致憋闷(还是很贴心的嘛 ···)




到这里,一个倾国倾城、感天动地、迷死昏君的妖艳贱货就诞生啦~


什么?发型?你散着头发也够了好嘛

什么?衣服?你裸着更有诱惑力,我保证。

话是那么说,当然我们之后还会有发型的专题的,先打个广告


其实呢,yanyan还是想说,化妆确实能改变很多东西啦,甚至现在的化妆术也可以被称作 易容术了,但是还是想劝各位旁友,化妆有益,但需谨慎。不是古代,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是纯天然植物制成,用什么清水洗一洗就可以了,(就算古代,铅粉也还是有毒的)还是要注意卸妆哦~


最后,想说,虽然推了一期关于化妆品的,但我还是不怎么用的,每次化了跟没化一样,还老是被吐槽,玛德,你的眉毛怎么这么像蜡笔小新?玛德,你化了怎么还是那么黑?


手动再见 ,哥儿们,看到那个门儿了嘛,你可以去了





最后的最后,想说明一下,本文所有的妖艳贱货都没有贬低或攻击的含义,只是最近看 谷阿莫看得比较多,哎对了,忘了用 “舌头狂甩对方嘴唇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女子妆饰
花钿委地无人收--花钿妆
唐代西域女子化妆八步走,米、石、花、羽都是化妆品
《木兰诗》中“对镜贴花黄”的花黄指的是什么?
古代女子是怎样化妆的?
古代贵妇如何走在时尚尖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