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乃为善道之人

老子哲学的核心理念是道,而无为思想则是老子在他对道的认识基础上为人们所提出的实践哲学,即用“无为”去为人、处世、理政、治民。老子无为思想的逻辑脉络显然是这样:道“深不可识”,道“以万物为刍狗”,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人无为而无不为,乃为善道之人。

可见,老子哲学是充分认识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而认识的结果就要求人们达到道的境界,放弃主观能动性,进而抵达无知无欲顺其自然的生命认识。老子的无为思想分别针对为人处事与治国,但老子显然认为处事为人与治国是相通的,诚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老子的思想都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

无为

“无为”思想为众生为人处事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修养上表现之一是抱朴守真。也就是要求人要保持内在纯真的本质,才是不妄为的思想基础。

其二是要清利寡欲。我们在追求归真返朴的道路上,不能受到外界的诱惑。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无为思想在修养上的表现是无知守愚。

老子认为要弃绝日常经验带来我们的浅层知识,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这里老子主要反对以知识的小聪明来玩弄、卖弄,而去妄为。他赞成大智若愚,认为真正的大智慧不会像小聪明那样低俗直接。

老子认为要达到无为,要“致虚,守静笃,万物并作,吾观以复”。只有致虚才能使心虚空,唯有守静才能去除欲念得纷扰。虚静就是要以虚胜实,以静致动。这就是静观的智慧。

除了以上四点,老子还认为为人要谦虚退让。谦虚是人的一个重要优点。不具有谦虚思想的人容易狂妄。狂妄容易冲动,冲动容易妄为。

在无为思想上,老子还认为人要无私不争。老子的无为是法天地的无私,法大自然,如江河大海般的胸怀和无私,有不争名利的思想。《道德经》第七章里如此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

“无为”思想为统治者治国安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社会集团中的精英阶层对社会结构稳定不利,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极为必要。老子的无为不是为了让民众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为了实现大治,诚所谓“为无为而无不为”,而在强调社会管理重要性的同时还指明了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方法,即“抱一”与“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认为,善道之人的社会管理不是积极主动地管理社会事务,而应在必要的导引之下实行无为而治,“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即是此意。然而,一个善道之人要达到无为的境界比之圣人来还是相去甚远,因为圣人在善道的基础之上还要使民善道,而这在“大道废”的世界要做到这点显然是不容易的。这里产生的一个矛盾就是:抱一要求圣人无为,使民无欲却要求圣人有为。故而,可以想见,圣人为了大治并不能完全达到无为的境界,至少也只能在必要的有为之后才能无为。而有为便是社会管理之中的社会控制,其以政治诱导、政治劝说、政治欺骗甚至政治压制的方式确保民众无知无欲。众所周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的政治活动往往是盲目的、不自觉的,他们的巨大力量很容易受社会精英阶层的引导对整个社会结构予以破坏,因此,“圣人”必须“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结构的稳定。在这里,老子的“使智者不敢为”与亚里士多德驱逐社会精英的观点显然是一致的。

老子认为,为政理应在满足民众基准要求的同时限制可能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定的过分要求,从源头上阻止民众扩大政治参与的意图。“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限制政治要求,而小国寡民则显然就是在限制参与扩大。谁都知道,国家越大其社会集团越多、社会结构越复杂、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越难处理,而最终国家也就越难治理。为了减少民众要求输入过多导致的社会结构输出不足从而对社会结构的稳定形成政治压力过大,小国寡民思想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3

“无为”思想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航向。

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定,控制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不仅表明了老子思想与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内在联系,更在于表明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老子要求小国寡民说明他认识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导致社会结构的不稳定,认识到了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必须使民“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以我们说小国寡民思想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结构与哲学
返璞归真向内求——老子智慧【102】
无为而无不为,浅谈先秦时期老子思想要旨
(一篇老文章)老子的思想
《道德经》79-81
南山空同《道德经》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