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妇科)

(摘抄)

说明:资料是用PDF OCR软件识别,经过人工校对,但校对者是外行,错误就在所难免,请读者自行校对更正。

目  录

妇产科、计划生育

月经不调

胡占元名老中医验方…314

宋光济教授验方…315

伯运田名老中医验方…315

肖龙友名老中医验方…315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16

赵炯恒名老中医验方…316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17

朱承汉名老中医验方…317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19

姚兴华名老中医验方…319

陈丹华名老中医验方…320

闭经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20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21

赵寄凡名老中医验方…321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21

刘露祥名老中医验方…321

崔光华名老中医验方…322

毛怀新祖传秘方…322

罗贤如名老中医验方…322

洪哲明名老中医验方…323

刘奉五名老中医验方…323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23

吕学泰名老中医验方…324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24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24

路志正副主任医师验方…325

陈雨苍教授验方…325

王敏之教授验方…326

陶景宏名老中医验方…326

吴培生名老中医验方…326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27

裘笑梅主任医师验方…327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28

李新然名老中医验方…328

张朗轩名老中医验方…329

周兰若先生验方…329

朱南孙主任医师验方…329

蔡小荪主任医师验方…329

李聪甫研究员验方…330

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药中教授验方…331

刘幼臣名老中医验方…331

吴国栋副主任医师验方…331

尹锡风名老中医验方…332

徐荣斋副教授验方…332

张一士名老中医验方…332

沈国良名老中医验方…333

班秀文教授验方…333

朱久之名老中医验方…334

区泽林名老中医验方…334

盛国荣教授验方…334

著名老中医秦伯未验方…335

吴维康副教授验方…335

潘希璜名老中医验方…336

陈万松名老中医验方…336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36

李疗儒名老中医验方…336

带下病

何瑞祥名老中医验方…337

赵炯恒名老中医验方…337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37

张惠民名老中医验方…338

李紫莹名老中医验方…338

杨伟儒名老中医验方…339

赵泰伯名老中医验方…339

朱古亭名老中医验方…339

蔡纯臣名老中医验方…340

丁敬堂祖传验方…341

班秀文教授验方…341

宋光济教授验方…342

胡占元名老中医验方…342

朱鹤皋(香港)著名老中医验方…342

章文赓名老中医验方…343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44

经前狂躁症

黄绳武名老中医验方…344

经行神志失常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45

乳腺炎

胡慧明名老中医验方…346

方霖魁名老中医验方…346

曲溥泉名老中医验方…347

陈励贵名老中医验方…347

李幼安名老中医验方…347

龚鹤鸣名老中医验方…348

乳衄

刘沛然名老中医验方…348

乳腺纤维瘤

阎景堂名老中医验方…348

李从惠名老中医验方…348

乳腺小叶增生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49

吕德苗名老中医验方…349

乳腺癌

潘国贤教授验方…350

李斯炽名老中医验方…350

乳核

杨绍先名老中医验方…350

外阴白斑

沈仲理名老中医验方…351

阴痒

王渭川教授验方…351

洪桂兴名老中医验方…351

王法良名老中医验方…352

阴道滴虫病、霉菌性阴道炎

郑宝善名老中医验方…352

阴吹

赵寄凡名老中医验方…352

症积

陶景宏名老中医验方…353

痞积

近代名医施今墨验方…353

盆腔炎、附件炎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54

子宫下垂

杨绍先名老中医验方…355

子宫颈癌

张聘三名老中医验方…355

李景顺名老中医验方…355

子宫肌瘤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57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57

子宫内膜炎

陈继明副主任医师验方…358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渡舟教授验方…358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祝谌予研究员验方…358

裘笑梅主任医师验方…359

陈万松名老中医验方…359

盛循卿主任医师验方…359

席汉氏综合征

谷振声副教授验方…360

女性梦交征

靳新华名老中医验方…360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61

不孕症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61

许润三教授验方…361

宋光济教授验方…362

朱南孙主任医师验方…362

赵清理副教授验方…363

罗元恺教授验方…363

胥受天名老中医验方…363

王福安老中医验方…364

沈仲圭主任医师验方…365

陈尚志名老中医验方…365

孙宁铨名老中医验方…366

妊娠呕吐

李师昉名老中医验方…366

著名妇科专家陈大年验方…367

杨慧麟名老中医验方…367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67

翁充辉副主任医师验方…368

董德懋名老中医验方…368

宫外孕

周子芳名老中医验方…368

妊娠水肿

姜春华教授验方…369

妊娠中毒症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69

周世鹏名老中医验方…370

妊娠蛔虫症

南林名老中医验方…371

胎位异常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71

班秀文教授验方…371

胎动不安

王渭川教授验方…372

子鸣症

余叨成名老中医验方…372

死胎

刘韵松名老中医验方…372

流产

王河清名老中医验方…373

黄建泰名老中医验方…373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73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74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74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陈大年验方…374

流产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5

罗元恺教授验方…375

黄绳武名老中医验方…376

尚启东名老中医验方…376

李紫莹老中医验方…376

难产

陈弼臣名老中医验方…376

近代名医施今墨验方…377

产后胎衣不下

梅迅卿名老中医验方…377

乳汁不通

杨毓书副教授验方…377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8

坠胎后下血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9

产后血瘀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79

产后恶露

虞孝舜名老中医验方…380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0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0

产褥热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1

林英藩名老中医验方…381

汪济美名老中医验方…381

察正生名老中医验方…382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2

谭日强教授验方…383

顾介山名老中医验方…383

产后伤食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3

产后汗多

翁充辉副主任医师验方…384

产后头痛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84

产后癃闭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4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痛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5

产后腹块

李珍儒名老中医验方…385

产后腹痛

任继学教授验方…386

产后身痛

祝湛予名老中医验方…386

产后虚弱

姜春华教授验方…387

产后腹胀

朱伯让中医研究员验方…387

产后腹泻

陆志正教授验方…387

产后出血

黎炳南教授验方…388

产后便秘

何志雄名老中医验方…388

产后尿闭

裘笑梅名老中医验方…389

泄绳业名老中医验方…389

妇产科、计划生育

月经不调

胡占元名老中医验方…………314

方药:当归12克,狗脊9克,香附9克,丹参9克,酒白芍9克,益母草9克,艾叶4.5克,桑寄生12克,葫芦巴9克,玄胡9克,炮姜4.5克,失笑散9克,沙糖为引。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用于月经不调(先期),属阳虚者。

案例女,年逾40。月经二旬一行,色紫黯有块,腰酸,腹痛。曾用清热凉血,或止涩法治疗,不效。舌淡苔白,脉沉细。服上方药6剂获愈。(山西中医)

宋光济教授验方…………315

方药:鹿角片、肉苁蓉、仙灵脾、怀牛膝、制香附、当归、丹参、大腹皮各9克,鸡血藤、大熟地各12克,川芎、陈皮各3克,五子补肾丸(包)1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补肾调经。用于月经不调,属肾气亏虚者。

案例女,25岁,室女。停经三年,曾用激素催经未效,近来形体发胖,畏寒,小腹胀,头晕腰痛,脉沉细,舌淡红。上方服7剂后,经水已转,量中等,一天净,尚感腰酸。前方去五子补肾丸,怀牛膝、大腹皮、陈皮,加巴戟肉9克,覆盆子、炒川断、茯苓各9克,又服5剂,以后用上方继服,经期渐准,量增多告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伯运田名老中医验方…………315

方药:柴胡25克,半夏12克,党参15克,甘草1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丹皮12克,桃仁,茯苓各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煅龙牡,乌贼骨各20克,茜草12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期延长。

案例女,40岁,月经淋漓不断月余。证见:月经淋漓不断,色黯红,挟有紫血块,少腹疼痛,拒按,伴头晕目眩,脉沉弦细小。证属气血不和,瘀阻胞宫,拟调和气血,暖宫祛瘀法。上方服3剂后经止,少腹仍痛,加艾叶10克,继服3剂全安。(辽宁中医杂志)

肖龙友名老中医验方…………315

方药:空沙参、去杏仁(去皮尖)各12克,老苏梗、西防风,炒栀子、细生地、粉丹皮、真红花、川牛膝、贝母、知母、天花粉各9克,苏木、酒黄芩、酒黄柏各6克,生藕节3枚,生梨皮1具。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不调。

案例30岁,素月经不调,已停经半年,内热作咳,流涎。服上方,10日后复诊,经已通行,咳亦止。(北京中医)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16

方一:茯苓、苍白术、车前子(包)各15克,佩兰10克,桂枝、生蒲黄、干姜各9克,乌药12克,甘草6克。煎服。

方二:苍白术各15克,茯苓、神曲各10克,当归12克,熟地18克,桂枝9克,甘草、川芎、通草各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不调。

案例28岁,月经2~3月一行,量少,白带多稀,头晕胸闷纳呆,婚后4个月发胖,结婚半年未孕,舌苔薄白,脉沉滑。服方一及方二共60剂,后以八珍益母丸调理。

方三,茯苓15克,半夏12克,车前子(包)、怀牛膝、丹皮、泽兰叶各10克,尾莲、黄柏、陈皮各9克,熟军8克,甘草3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不调。

案例21岁,月经半月1次已4年,量少质粘稠如赤带,腰酸,大便干燥,带多黄稠有味,尿量少黄,舌尖淡红,苔薄白,脉沉滑。服上方10剂后再以原方加减进10剂,隔日1剂而后停药。1年后得知经期,经量正常。(北京中医)

方四:茯苓、半夏,苍术,川断各15克,车前子(包)12克,炒当归,杜仲,译兰各10克,陈皮9克,牛膝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不调。

案例29岁,曾早产一胎,月经后期,体重增加,经闭4个月,神倦欲睡,带稀量多,腰腹坠胀,舌苔白腻,脉沉滑,服上方4剂后再以原方加减进30剂,经稍见即止,继服原方,每月20剂,月经届期来潮,余症消失,原方加减于月经后10天连服15剂,次年顺产一胎。(北京中医)

赵炯恒名老中医验方…………316

方药:仙灵脾、巴戟天、鹿角片、阿胶珠(烊入)、艾叶炭、血余炭各10克,海嫖蛸、生地、熟地各20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治疗月经过多,属阴阳两虚,冲任不固。

案例服药3剂,出血量减,守方5剂,漏下已止,继用原方加减,连服3个月,月经正常,后以归脾丸善后。(陕西中医)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17

方药一: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黑栀子、丹皮、郁金各9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经期前后无定,经量时多时少,经期胸胁胀闷,乳房痛,精神紧张,心悸善怒,口苦咽干等。

案例3剂证减轻,惟经量仍少,腰酸,原方去黑栀子,加阿胶(烊)、山萸肉各12克,再服5剂,诸证渐平。

方药二: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龙骨、龟板各15克,紫草19克,夜交藤30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绝经期经期后延,时多时少,烦躁易怒,心悸,头晕耳鸣,腰酸肢软,便干溲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

案例5剂显效,6剂诸证皆消。(新中医)

朱承汉名老中医验方…………317

方一:淡吴萸3克,川桂枝5克,全当归、制香附、川牛膝、炒赤、白芍、茯苓、炒苡仁各10克,乌药、焙丹皮、炮姜各6克,灸甘草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寒湿客于胞宫型之月经不调。

案例23岁,未婚,上次月经来潮时1日涉水多次,致月经愆期,现经来淋沥不尽已有8天。经色晦滞不鲜,质稀,时有紫色小血块,下腹隐痛有凉感。服上方6剂告愈。

方二:全当归、炒赤、白芍、制香附、炒玄胡、焙丹皮、茯苓各10克,炒川芎、炒柴胡各6克,炙桂枝、制乳香各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胞宫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案例27岁,过去月经周期多数退后,约40天1次,经行第2天则小腹痛而胀,腰酸,胸乳不适,经来夹有血块。服上方7剂后病状消失,继前方去柴胡、乳香,加熟地、党参各12克,炙草5克,服8剂,另妇科调经片2瓶以善后。

方三、柴胡、炒川芍各4.5克,瓜蒌皮、川郁金、制香附、全当归、炒赤芍、失笑散(包)、焙白微各10克,制乳香3克;继以七制香附丸、失笑散吞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

案例28岁,绎前两乳胀痛,小腹两侧引痛,经量不多,常有低热。结婚5年未孕。服上方数月后,诸症消失而怀孕。

方四:炒黄芩、炒黄柏、白芍、制香附、丹皮炭、茜草炭、炒地榆、侧柏叶、川楝子、炙龟板各10克,大生地15克,炒藕节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肝胃积热型月经不调。

案例33岁,月经先期,量多如注,色鲜红,无血块,腰酸,小腹隐痛,面鱼少华。服上方5剂后,经量转少,后即干净,原方加减善后。

方五:炙龟板、炒生地,炒熟地,椿根皮各12克,白芍、炒黄芩,焙白薇、制香附各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肾阴虚型月经不调。

案例月经先期半月,量多,鼻衄,头昏,少腹胀痛,服上方3剂后月经即净,鼻衄亦止,原方加减善后。

方六:炒熟地、菟丝子、茺蔚子、覆盆子、全当归、制香附、焙丹皮、桃仁各10克,炒川芎4.5克,上肉桂3克,赤白芍各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肾阳虚型月经不调。

案例30岁,患者停经50多天,有慢性腹泻多年,面色晦滞,服上方7剂,经行而愈。

方七: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当归、白芍、炒枣仁、煨木香各10克,陈皮6克,炙草5克,熟地12克,煅龙牡各2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睥失统血型月经不调。

案例3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常失眠头昏,神疲肢楚,白带量多,月经淋沥不尽,色淡红,无血块,服上方5剂后经净,诸症均减,继用八珍丸善后。(浙江中医杂志)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19

方一:全当归12克,白芍、云苓、淮山各10克,熟地15克,川芎、香附各6克,益母草、柴胡各9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不调。月经提前量多色红上方去川芎、淮山、香附,加生地、玄参、丹皮、枝仁;月经提前而量少色红者,上方加玉竹、玄参、阿胶、生地;经血少色淡者加黄芪、党参;经血少色黑,肢冷者加桂枝、附子;经色淡质粘,带下连绵者加海螵蛸、陈皮;小腹胀痛,行经不畅者加柴胡、延胡索、乌药;红色紫暗有血块者加丹参、苏木。

方二:归身、益母草、茯苓各10克,白芍12克,柴胡、香附、台乌、橘核各6克,艾叶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如气滞痛甚加玄胡索,血瘀者加红花:血虚者加炒阿胶,当归重用至15克。(江西中医药)

姚兴华名老中医验方…………319

方一:生地、香附、当归、赤芍、银柴胡各9克,焦山栀、白豆蔻、黄芩各6克,丹参、益母草、泽兰各12克,枳壳4.5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月经紫红,量多或少,或月经先期或崩漏。

案例32岁,月经提前,20天1次,量少色紫。服上方3剂后症状大减,以丹栀逍遥散数剂巩固疗效。

方二:炙黄芪、党参、白术、生龙骨各15克,山药30克,阿胶,炙甘草各9克,大枣6枚,小麦60克,制附子4.5克,杜仲炭,川续断、白芍各12克,荆芥炭、五味子各6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失调(虚型)。

案例39岁产后年余,月经10余日1次,量多色淡,淋漓不断,腰酸痛,畏寒,下肢发冷,头昏疲乏,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夜眠不安。舌体瘦小,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服上方5剂后,再以人参养荣丸常服,诸症自愈。(浙江中医药)

陈丹华名老中医验方…………320

方一:党参、禹余粮各15克,生黄芪、仙鹤草、乌贼骨各20克,白术、荆芥炭、茜草炭各10克,柴胡、升麻炭各5克,炮姜炭各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过多,中气虚陷,气不摄血者。

案例40岁,月经先期,量多半年余。上方5剂,经量减少,再进3剂,月水退净。嘱平时服补中益气丸。每月经前服上方,调治3个月告愈。

方二:熟地12克,白芍、续断,白术、巴戟天、党参各10克,川芎、柴胡各3克,五味子、香附各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月经过多,胞脉失于温煦者。

案例39岁,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守方随证增减调治2月,经讯正常。(陕西中医)

闭经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20

方药: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玄参、泽兰、川牛膝各12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证属肝肾阴亏,心肝火旺,阴涸血结者。

案例服5剂后,胁痛、口干、便秘大减,舌脉如常.肝火稍清,阴血尚未复,前方加淮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再7剂后经复,但量偏少,又入5剂经水正常。(新中医)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21

方药:炙黄芪、炒白术、淮山药、熟地黄各9克,辽党参12克,全当归15克,炙甘草、月季花、茺蔚子各6克,日1剂,水前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气血亏虚经闭,证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神倦便溏,唇舌色淡,脉细弱。

案例服上药后,经水来潮,色、量正常,月月行经。(山西中医)

赵寄凡名老中医验方…………321

方药:茯苓、芍药、生姜、附子各9克,白术6克。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治疗闭经。

案例22岁,闭经两月余,腰酸痛,少腹坠痛,晨起面部浮肿,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服药3剂,月经来潮。(天津中医)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21

方一:茯苓、益母草各20克,车前子(包)18克,半夏、苍白术各15克,橘红、红花、当归尾各12克,怀牛膝10克,柴胡9克,甘草6克。煎服。

方三,当归、月季花各12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香附、苏木、焦山楂各10克,吴茱萸8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

案例30岁,经闭3~4年,人工周期方至,逐年发胖,腰痛肠鸣,少腹胀硬隐痛,恶热易汗,身倦嗜睡,纳呆,白带粘稠,面黄,舌暗苔淡黄厚稍腻,脉沉缓,服方方一加减40剂,月经虽来而量少,服方二4剂后继服保坤丸,月经正常,无不适。(北京中医)

刘露祥名老中医验方…………321

方药:防己10克,川椒目15克,炒葶苈子10克,大黄10克(后入)。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痰饮阻经者。

案例某35岁,因怒气后经闭年余,医治无效。上方服3剂后,并以饮食调养,月后随访,经血已通。(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崔光华名老中医验方…………322

方药:红花,当归尾,苏木,桔心,紫葳,白芷,赤芍,刘寄奴,炙甘草。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在用他法治疗无效时,用此方多见效(按具体情况灵活加减,才能根治)。(河南中医)

毛怀新祖传秘方…………322

方药:大黄、灵脂、红花、百草霜、前三味以7:2:1之比例配方,共研细面,加入百草霜适量,拌匀,制成绿豆大小丸,干后备用。每次40~60粒,日2次。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收效快疗效高。(河南中医)

罗贤如名老中医验方…………322

方一:生苡米、桑螵蛸、乌贼骨各9克,芡实6克,焦白术、木蝴蝶、女贞子、菟丝子各5克,益智仁、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脾肾两虚之闭经。

案例为28岁女性,经闭7月,无孕征,小便失禁,白带甚多,上方2剂4天后,翌日经水适来,血色紫黑混有白带。但头目眩晕,食欲欠佳。以归脾汤出入:茯神、乌贼骨各9克,当归、党参、白术、枣仁、佩兰各5克,黄芪、淮山药各6克,远志、炙甘草各3克。服2剂,1月后经期正常。

方二:带皮茯苓6克,焦白术、泽泻、赤小豆、苍术、佩兰叶各5克,嫩桂枝、猪苓、厚朴各3克,苡米、乌贼骨各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寒湿犯脾,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气滞血凝之闭经。

案例为20岁女性,经停9月未通。连服上方4剂,诸症好转,经水未通,改服加味丹参饮:丹参、苡米各9克,益母草、川牛膝各6克,当归、赤芍、香附、佩兰叶、白术、结猪苓、赤小豆各5克,2剂后一般情况尚好,唯五心烦热,舌苔薄黄,小溲黄赤,白带杂有混黄色。拟猪苓汤加味:猪苓、滑石、淮山药、益母草、苡米各6克,泽泻、茯苓、芡实、丹参、制香附、阿胶各5克,服2剂后经水来潮,血色紫红,杂有凝块,处胶艾四物汤2剂善后,从此康复,月经正常。(江西中医药)

洪哲明名老中医验方…………323

方药:川军、桃仁、茜草、丹参、赤芍、当归各20克,土虫、红花各10克,干姜5克。共为细末,每服15克。日服2次。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室女经闭(干血劳)。

案例女,20岁,月经闭止已年余。曾患肺结核。证属瘀血内结。服上药半月,胸痛潮热减轻,面色转润,月经通、色黑有块。以清肺养阴之品调理而愈。(吉林中医药)

刘奉五名老中医验方…………323

方药:瓜萎15克,石斛12克,元参、麦冬、车前子各9克,生地、瞿麦、益母草、牛膝各12克,马尾连6克。加减:胃热加黄芩、杷叶、大黄、生石膏;肝热加胆草、栀子、竹茹;血热加旱莲草、藕节、白茅根;气滞加柴胡,川楝子、枳壳、木香;血淤加泽兰、红花、川芎、赤芍、桃仁;阴虚加沙参、枸杞、白芍。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阴虚胃热证型。共治疗116例,有效52例。(陕西中医)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23

方药:当归12克,白芍、云苓、党参、白术各10克,川芎6克,陈皮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闭经。血枯闭经者加阿胶、熟地、北芪;气郁闭经者加柴胡、香附;血瘀闭经者加桃仁、红花;痰滞闭经者加半夏、南星、陈皮。(陕西中医)

吕学泰名老中医验方…………324

方药:玫瑰花30克,月季花12克,红花9克,当归15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丹皮9克,香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

案例女,26岁,已婚,经前一二日胸胁、乳房、小腹阵发性剧痛难忍,经色紫暗有瘀块,二三日后腹痛,乳胀稍缓解,直至八九日月经仍淋漓不净。上方每经期前两天日服1剂,服至月经来潮后的第四日停汤剂,开始每日用开水浸渍玫瑰花15克代茶饮。待第二个月经周期前再服汤剂。连用3个月后,诸胀痛基本消失。(山东中医杂志)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24

方药:石菖蒲、生蒲黄(包煎)、元胡索、桂枝、台乌药各9克,川郁金、生乳香没药各6克,五灵脂12克,炙甘草4.5克,生杭芍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寒血凝滞痛经。

案例经前及行经时腹痛胀难忍,面色苍白,人事不省,经色紫暗,舌紫苔薄,脉弦涩。用上方配合针刺人中、合谷,三阴交数日诸症得缓,神清。(山西中医)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24

方药:白芍、当归、丹皮各15克,山栀子、黄苓、川楝子、香附、郁金、莪术、白芥子各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郁热瘀滞痛经。

案例女,29岁,经行腹痛8年余,经期超前,量多色紫夹有大血块,少腹胀坠疼痛难忍。婚后4年未孕。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服10剂,经潮腹痛大减,量仍多,血块减少,诸症好转。将前方酌减用量服20剂,治3个月经周期,痛经消失,月经渐趋正常,半年怀孕,足月分娩一男婴。(新中医)

路志正副主任医师验方…………325

方药: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吴茱萸6克,炮姜6克,半夏9克,小茴香9克,失笑散(包)12克,通草6克,大枣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用于痛经厥逆者。

案例女,23岁。月经不调年余,经时腰痛如折,小腹冷痛,手足逆冷,痛甚则昏厥,经色紫暗有块,量少,脉沉弦而细,苔薄白。服上方药18余剂后,经来手足转温,腹冷痛腰痛减轻,无昏厥。上方去失笑散,炮姜易生姜,加香附,以后诸症悉除,随访年余未复发。(山西中医)

陈雨苍教授验方…………325

方药:消痛方。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元胡、蒲黄、五灵脂、当归、白芍。加减:伴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面红唇赤,舌红,月经先期,或经量多,色红者,加丹皮、黑栀、茜草、黄芩;红色暗红有血块者,加丹参、泽兰;小腹冷痛,肢冷面青者,加吴萸、桂枝,并酌减柴胡,郁金;兼湿闷胀,苔白者,加陈皮;经前胸闷胁痛者,加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增青皮,桔叶,桔络。水煎服。(注:原文无剂量)

用途及疗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于痛经。

案例女,29岁,已婚。素有经行腹痛史,婚后经行小腹疼痛加剧,持续3日方渐缓解,结婚2年未孕,脉细涩,苔薄白根部微黄。川楝子、蒲黄、元胡、五灵脂、郁金、制香附、赤白芍各9克,丹皮、当归各6克,经前1周连服4剂,连服2个月经周期,经行腹痛解除,月经周期正常。(福建中医药)

王敏之教授验方…………326

方药:当归、白芥子、九香虫、元胡、吴茱萸、皂刺各9克,杭芍、丹参,党参各15克,乌药12克,黄芪20克,桂枝3克,甘草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

案例每月经提前,行经少腹冷痛难忍,得温得按则缓,舌暗红有齿痕,苔薄白,上药服3剂,当行经痛减,后每于经前服药3-5剂,连服3个月痊愈。(河南中医)

陶景宏名老中医验方…………326

方药:当归、桂枝各15克,白芍、木香、茴香、赤芍、川楝子备10克,细辛、木通,甘草、吴萸各4.5克,失笑散(布包)2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煎服,月经来前5天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

案例女21岁,患病年余,月经延期,经前少腹冷、硬、胀、痛,经聂少色黯有块,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用上方调理两个经期,共服10剂后,行经复常,痛止。(医学论坛)

吴培生名老中医验方…………326

方药:制香附10~15克,丹参1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加减①小腹冷痛,红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②小腹两侧刺痛,红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③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④红色淡加制附片。⑤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12克,补骨脂12克。⑥腰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⑦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⑧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肝逆气滞,瘀热于下者。

案例一,女,20岁,每次行经前5~6天则有小腹痛,历期10余天。上方随证加减连服5个经期而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案例二,19岁,每次月经前3~5日,小腹持续性绞痛,上方随证加减于每次经期前服4剂,共4个经期而愈。(中医杂志)

赖良蒲名老中医验方…………327

方药:归身、茯苓、益母草各10克,白芍12克,柴胡、香附、台乌、橘核各6克,艾叶3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气滞痛甚者加玄胡索;血瘀者加红花;血虚者加阿胶,重用当归。(江西中医)

裘笑梅主任医师验方…………327

方一:当归12克,赤芍、玄胡、桃仁、红花、木香、枳壳、苏木、香附各9克,川芎4.5克,乳没各4克,熟地24克,乌药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气滞血瘀型。

验案2例,分别为26岁、19岁,痛经分别迁延1~2年,上方各服15~20剂后均告痊愈。

方二:吴萸、桂枝、川芎、炮姜各4.5克,当归12克,炙草3克,艾叶4克,丹参15克,炒白芍、木香、香附各9克,郁金6克,桂心2.4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寒凝型。

案例36岁,痛经病延数年。上方服数剂后诸症大减,嗣后每于经前服上方5剂,诸症未现。

方三:炙芪30克,当归21克,熟地15克,潞党参、阿胶各12克,川芎、艾叶各3克,白芍、白术各3克,陈皮4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虚血少型。

案例37岁,痛经6年,上方随证加减共服20余剂告愈。

方四:当归12克,川芎、莪术各6克,炮姜、桂心、吴萸各3克,赤芍、牛膝、杞子、菟丝饼、狗脊各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虚寒型。

案例32岁,痛经10余年,婚后8年未孕。上方服10余剂后痛减,后再加四制香附丸,日服9克,再服数剂,痛止。遂又投潞党参,菟丝子各15克,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各9克,杜仲、熟地各30克,川芎1.5克,巴戟肉12克,炙草、河车粉(吞服)各3克。每日睡前服,上方连服1月余后受孕。(浙江医学院学报)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28

方一:香附30克,丹参3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炮姜12克,鹿角霜12克,肉桂10克,吴萸10克,元胡10克,白芥子10克,乌药10克,制乳没各6克,葱白(连须)1个。水煎服。

方二:桑寄生30克,沙参30克,生地30克,茅根30克,牡蛎30克,白芍30克,地骨皮20克,当归15克,丹皮15克,寸冬15克,炒桃仁12克,乌梅12克。水煎服。

方三:生、熟地各20克,丹参20克,旱莲草20克,白芍15克,合欢皮15克,当归12克,何首乌12克,菊花12克,女贞子12克,丹皮12克,橘核叶各12克,川牛膝10克,川楝子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方四: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覆盆子12克,川断12克,补骨脂12克,杜仲12克,制香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干姜10克,木香6克,肉桂6克,附子6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及疗效:用于痛经,方一用于血为寒凝,气滞阳衰者;方二用于阴虚阳扰,血热淤结者;方三用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方四用于肾阳式微,胞宫虚寒者。以上四方均为经前服3~4剂,治疗1~2个经期。列举四例,均经1~2个经期治疗痊愈。(辽宁中医杂志)

李新然名老中医验方…………328

方药:僵蚕10克,蝉蜕15克,酒军4克,红花5克,牛膝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桑叶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邪伏血室,气血不通者。(辽宁中医杂志)

所治一例,服数剂后愈。

张朗轩名老中医验方…………329

方药:当归20克,白芍15克,细辛5克,甘草1.5克,桂枝15克,通草15克,吴茱萸15克,香附20克,小茴香15克,元胡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寒湿血凝气滞型。

所治一例,服6剂痊愈。(辽宁中医杂志)

周兰若先生验方…………329

方药:鹿角霜、川断肉、当归身各9克,淡附片、肉桂、大熟地、白芍各6克,炮姜、北细辛各3克,制狗脊、陈艾叶各12克,广木香(煨)4.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痛经。

案例30岁,行经则腹痛如绞,经量少而夹块,婚后6年未孕。服上方4剂后痛经大减,原方加丹参12克,并配温经丸(当归,附片等分,水泛为丸)。每晚6克,调治8月,服药60余剂。次年怀孕足月临产。(浙江中医药)

朱南孙主任医师验方…………329

方药:化膜汤:蒲黄、赤芍、三棱、莪术、青皮、生山楂、乳香、没药、血竭粉(注:原文未注明剂量)。加减:如经量过多可于上方酌情加减,蒲黄、山楂炒炭、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水煎服。

用途及用法:此方旨在化膜,故用于膜样痛经。经量过多者,上方在月经期间服起,连服10剂。如出血经久,气血耗损,则于行经后调补气血。(中医杂志)

蔡小荪主任医师验方…………329

方药:①基本方: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香附9克,元胡9克,丹参9克,红花4.5克,白芍9克。加减:血瘀滞较甚加没药4.5克,失笑散12克;膜样痛经加花蕊石15克,没药6克,失笑散15克,桂心2.5克,桃仁9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痛进行性加剧者,在膜样痛经方中去花蕊石,加血竭3克,苏木9克,子宫内膜异位症兼经血过多如注,且愈多愈甚者在基本方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克,花蕊石15克,生蒲黄30克,震灵丹12克,必要时加三七末2克吞服,兼气滞血瘀基本方加乳香4.5克,乌药9克,苏木9克,金铃子9克,寒凝瘀带者原方去香附,加木香3克,小茴香3克,淡吴萸2.5克,肉桂3克,煨姜片2片。水煎服。②当归9克,川芎4.5克,赤芍9克,牛膝9克,桂枝2.5克,丹皮9克,败酱草30克,柴胡梢4.5克,元胡9克,制香附9克,红藤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用法:①方可用于气滞血瘀寒凝瘀滞型痛经,也可用于膜样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②方用于炎症引起的痛经。一般痛经应在行经前3天即开始服。虚性痛经平时常服八珍丸、乌鸡白凤丸,经行时改服汤剂。(中医杂志)

李聪甫研究员验方…………330

方药:全当归12克,酒赤芍、益母草、生地炭、云茯苓各10克,粉丹皮、川续断各9克,荆芥炭、元胡索、制香附各6克,广木香,山栀炭各5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病经、倒经,血虚肝郁者。

案例18岁。患痛经、经期呕吐,渐发展为倒经4年余。上方7剂后,诸症好转。原方去荆芥、生地炭、元胡索、广木香,加酒生地,川牛膝、炒蒲黄各10克。服10剂后,经期呕吐已止。改用全当归12克,酒赤芍、酒白芍、粉丹皮、川楝子(酒炒)各9克,生地炭、益母草、川续断各10克,荆芥炭、延胡索各6克,山栀炭、广木香各5克,炙甘草3克,每月经前服7~10剂,连续调治数月,经追访,患者月经正常。(陕西中医)

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药中教授验方…………331

方药,当归12克,生地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5克,党参15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瘀出血者。

案例患病6年,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上方服数剂后,出血减少,后以参芪丹鸡黄精汤调理之,诸症悉除。(辽宁中医杂志)

刘幼臣名老中医验方…………331

方药:当归、白芍、炒生地、炒荆芥、侧柏炭、阿胶、炒艾叶、炙甘草、地榆炭、炒灵脂。

用途:适用于妇科崩漏症。如脾虚气弱,原方加黄芪、党参、白术:如血分有热,原方加丹皮、黄柏、知母,重用炒生地;肾亏腰痛,原方加川断,杜仲;有瘀者加川芎、山药、泽泻。(浙江中医杂志)

吴国栋副主任医师验方…………331

方药:一,吴茱萸6克,当归4克,川芎4克,白芍4克,红参4克(调冲),丹皮4克,麦冬6克,法夏9克,桂枝4克,炙甘草4克,阿胶9克(烊化),生姜3片。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冲任虚寒,血虚夹瘀者。

案例45岁,崩漏一年余。上方服数剂血止,诸症减,遂以归脾丸调理而愈。

方二、桂枝6克,茯苓6克,赤芍6克,桃仁6克,丹皮6克,炙大黄9克,川芎6克,升麻4克,龟角刺9克,血竭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瘀热内阻胞宫者。

案例为40岁。因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失常,量多,延长半月余。上方3剂血止,仍前方加减以善其后。

方三、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4克,红枣5枚,生姜3片,附片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营卫不调,阳气虚弱者。

案例38岁.崩漏3月余。上方2剂漏止,守方加红糖连服数剂后获全功。

方四、甘草9克,小麦30克,红枣6枚,酸枣仁10克,五味子4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肝气郁结,阴液暗耗者。

案例52岁,因丧夫后悲伤至漏数月。上方3剂漏止,再进数剂告愈。(广西中医药)

尹锡风名老中医验方…………332

方药:党参、土白术、炒白芍各30克,茯苓、当归,熟地炭、远志各10克,焦杜仲12克,炙甘草、升麻各3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案例30岁,女性,每次月经十数天方净。用上方3剂,复诊血已净,精神增添,上方加陈皮3克继服2剂。诸症转轻,配归脾丸服月余而痊愈。(河北中医)

徐荣斋副教授验方…………332

方药:生熟地各15克,地骨皮9克,黑玄参9克,麦门冬9克,生白芍6克,陈山萸9克,炙龟板15克(先煎),侧柏叶9克,枸杞子9克,狗脊炭9克,生地榆9克,炒丹皮4.5克,淡条芩9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虚血热,失于固摄者。

案例女,19岁,随症加减共九诊,历时月余而愈。(新中医)

张一士名老中医验方…………332

方药:乌骨雄鸡1只(童便泡去毛,竹刀剖肋,去肠杂,留内金仍入腹内),五味子30克,生、熟地黄各60克,以三味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2碗,水数碗,砂锅中煮糜至汁尽,晾干连骨共为细末。绵黄芪90克,九蒸于潜术90克,白茯苓60克,酒洗当归身60克,潞党参150克,牡丹皮30克,酒炒白芍60克,川芎片30克,怀山药90克,川续断30克,龟板胶24克,乌贼骨30克,阿胶30克,炒地榆24克,粉草30克,京墨(酌量),共为细末。以上连鸡共20味中药炼蜜为丸,磁罐收贮,清晨开水送下10克,临卧时再服7~10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

案例治疗2例,均服此丸剂2~3个月后痊愈。(陕西中医)

沈国良名老中医验方…………333

方药一:三七粉(分冲)6克,党参30克,肉桂6克,人中白4克。炖汤,分3次冲服三七粉,隔2小时服1次。

方药二: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熟地12克,川芎3克,当归5克,白芍6克,川断6克,菟丝子6克,砂仁3克,炒故纸3克,小茴香2克,杜仲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方药一益气活血,暖宫散寒,用于崩漏,属冲任损伤,寒挟瘀者;方药二补血益气,用于崩漏后期调理。

案例女,29岁。1月多前因胎漏,经保胎无效而清宫,术后阴道一直流血,时多时少,伴紫黯血块,腹痛腰酸,恶寒,舌暗淡,苔薄,脉沉涩无力。先服方药一2剂血止。再予方药二4剂调理而愈,随访月经按期而至。(福建中医药)

班秀文教授验方…………333

方药:菟丝子、当归、白芍、覆盆子、枸杞子、茜草、泽兰各9克,孩儿参15克,山药15克,鸡血藤15克,益母草12克,红枣5枚。煎服。

用途及疗效:补肾活血,固摄。用于崩漏(小产后阴道流血),属气血虚夹瘀者。

案例女,28岁。小产月余,阴道流血不止,量不多,色紫黯,或夹血块,小腹胀痛,腰酸。脉细涩,舌淡。服上方药3剂后,阴道流血止,复以五味异功散调理而愈。(广西中医药)

朱久之名老中医验方…………334

方药: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党参20克,北柴胡10克,升麻12克,炙甘草10克,葛根12克,大枣3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崩)。

案例女,33岁,因阴道突然流血就诊,诊见面色欠华,神倦语低,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上方服3剂,崩血大减,后因停药后血又淋漓。守方加陈皮6克,又进5剂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湖北中医杂志)

区泽林名老中医验方…………334

方药:龙骨,牡蛎各25克,黄芪,白芍,肉苁蓉各15克,茜根炭、鹿角露各12克,白术、高丽参(另炮合药)各10克,续断、贯众各9克,乌贼骨(煨黄研末冲服)6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崩漏。

案例女49岁。月经先期而量多,点滴漏下,伴有头晕,腰冷膝软,面色咣白,重听,心闷,自汗,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嫩红,脉虚。服上方3剂,经漏大减,诸症缓解,上方去龙骨,加杜仲20克,再服5剂。随访年余未复发。(新中医)

盛国荣教授验方…………334

方药:党参、黄芪、熟地各15克,淫羊藿、当归、艾叶、肉苁蓉、益母草、枸杞、杜仲各9克,制附子、黑姜各6克。煎服。另藏红花3克,猪肝适量炖服。

用途及疗效:温肾、活血化瘀。用于月经过多,属肾阳虚者。

案例女,已经。每次月经来潮量多,淋漓难尽,经色淡红,少腹冷痛,肢末不温,腰酸腿软,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边紫,苔白,脉沉细涩。服上方药10余剂,血止,诸症明显好转。以附桂地黄丸调理,每次9克,早晚各1次而愈。(福建中医药)

著名老中医秦伯未验方…………335

方药一:补中益气丸(汤)加炒川仲、血余炭、炮姜炭、五味子、法半夏(包煎)、远志肉(水炙)、云茯苓各9克、煅龙牡各12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症),属肺脾困顿,冲任亏损。

案例患崩症,兼咳嗽痰多,气短胸闷,舌淡苔白脉沉濡弱。服上药症情大减、后用秦氏自配药膏调理、痊愈。(中医药研究杂志)

方药二:焦白芍、侧柏炭、陈棕炭(先煎)藕节炭、炒杜仲、净萸肉、补中益气丸各9克,煅龙牡各12克,黑豆衣6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血崩。

案例行经色淡,淋漓不断,舌淡苔薄,脉濡软,属中气不能升举,冲任失其固藏。服上药3剂宿疾告愈,后用药膏调补收全功。(中医药研究杂志)

吴维康副教授验方…………335

方药:当归20克,山药25克,龙眼肉50克,五味子30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日2次。

用途及疗效:治疗阴亏血崩。

案例原为月经时多时少,突转大量出血,面色苍白,舌淡红无苔,脉细数。证属阴虚血亏,气无所倚,崩中下血之证。服上方1剂,出血减少,症减轻。再投1剂血止。但头痛剧,予怀膝7.5克,赭石15克,生龙骨5克,生杭芍15克,生龟板10克,玄参15克,天冬10克,全虫、菊花、甘草各5克。服2剂余症皆除。

方药二:当归、川芎、丹参、通草各15克,桃仁、红花各7.5克,黑姜5克,琥珀粉2克。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瘀滞血崩,属瘀血阻滞,经血大下,色紫黑有块,腹痛拒按,舌质暗红有瘀斑,脉沉涩或沉有力。无论已婚或未婚,均可有效。(中医药信息)

潘希璜名老中医验方…………336

方药:别直参30克,急煎服。再以当归10克,黄芪、阿胶各30克善后,每日1剂,连服15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随血脱之血崩。

案例16岁女性,月经初潮,暴注如崩。面色咣白,肢冷,气息奄奄,脉芤,舌淡。患者因月经初潮玩耍无度,由高处坠下而成此证。服上方康复。(江西中医药)

陈万松名老中医验方…………336

方药:枣皮15克,熟地24克,黄芪24克,潞党参24克,当归10克,木耳炭15克,炙草6克,香附10克,焦芥10克,阿胶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绝经期忽来如崩。

案例女,52岁,因暴怒伤肝,眩晕,胸胁胀满,时腹阵痛,经来如崩,色黯成块。上方连服3剂,崩血大减。原方再服3剂后,而获全安,至今康复如故。(四川中医)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36

方药:人参、山萸肉各15克,全当归12克,陈阿胶(烊化)、棕皮炭、川续断、炒黄柏各9克,黑芥穗4.5克,炒香附1.5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2克,生黄芪、熟地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治疗老年经水复行。

案例断经多年,又行经,色黑成块,腰酸腿困,面白颧红,脉虚而数。服上方后,血止病愈,又服定坤丹五粒巩固疗效。(山西中医)

李疗儒名老中医验方…………336

方药:附片10克(先煎1小时),桂枝12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切片)。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人工流产后,月经淋漓不断。

案例女,30岁。术后1月,经水来潮,崩血数次。淋漓不断。上方服2剂后,月经已止,但少腹坠胀,改用补中益气汤调治1月,以复其康。随访两年,月经正常。(四川中医)

带下病

何瑞祥名老中医验方…………337

方药:人中自60克,焙干为末,拌白糖开水冲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疾病。

案例女,带下疾病多年,色或青或黄或白,疲乏倦怠,脉缓无力。上方药尽病愈。后用党参、黄芪、白术,远志、龙眼肉、枣仁、白果、当归、木香,共研细末炼蜜为丸调理。(四川中医)

赵炯恒名老中医验方…………337

方药:淡附子9克,肉桂3克,菟丝子、仙灵脾、肉苁蓉、炒川断、桑寄生、金樱子、芡实各10克,熟地、海螵蛸各2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先煎)。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白带、证属肾阳亏损,带脉失约,任脉不固。

案例投上方15剂,带下大减,上方去川断、桑寄生,再服10剂,带下止,改服肾气丸,乌鸡白凤丸巩固。(陕西中医)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37

方药一:盐炒黄柏12克,梅苍术、车前子(布包煎)、茵陈蒿各9克,炒苦参、紫地丁、赤茯苓各6克,煎水内服。另予蛇床子60克,炒苦参30克,生黄柏16克,川花椒9克,煅明矾9克。煎汤熏洗。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黄带。

案例带下色黄,质稠秽臭,阴痒,面黄,舌根部苔黄腻,左脉沉弱,右脉关弦寸滑。用上方治疗后,黄带渐减,诸症均轻。

方药二:辽党参、薏苡仁、白鸡冠花、白茯苓、冬瓜仁各9克,芡实米、炒白术、梅苍术、白果仁、白扁豆各6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白带,证见脾虚湿渗者。

案例白带时稠时稀,绵绵不断9年,腰困神疲,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六脉沉虚,服上药后,白带渐减,半月净尽,半年后怀孕。(山西中医)

张惠民名老中医验方…………338

方一:当归15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酒芍10克,椿皮20克,防己20克,萆薢20克,莲肉20克,苍术20克,苡米50克,芡实20克,官桂20克,吴萸10克,千姜10克。

方二: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生芍20克,椿皮20克,防己20克,萆薢20克,莲肉20克,苍术20克,苡米50克,芡实20克,地丁50克,公英50克,双花20克。

方三:当归15克,川芎10克,椿皮20克,防己20克,萆薢20克,莲肉20克,黄药子15克,漏芦15克,半枝莲50克,双花20克,大青叶20克,乳没各15克。

用途、用法及疗效:方一用于白带;方二用于黄带;方三用于黄夹血带。水煎服。

列举三例,分别服15~17剂后痊愈。(辽宁中医杂志)

李紫莹名老中医验方…………338

方药:柴胡9克,白芍18克,云苓18克,陈皮9克,茵陈15克,栀子9克,甘草9克,芡实18克,山药18克,黄柏9克,车前子15克,白果12克,山楂30克,建曲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慢性盆腔灸)脾胃虚弱,肝气内郁者。

案例阴道流黄、白青带腥臭7年。上方服18剂,带下明最减少,改投完带汤:党参18克,白术15克,苍术9克,芥穗12克,柴胡9克,车前子15克,山药10克,陈皮9克,甘草9克,白芍15克。服6剂后告愈。(陕西中医)

杨伟儒名老中医验方…………339

方药:乌贼骨20克,茜草根10克,煅龙牡各20克,赤石脂20克(包煎),黄芪30克,党参15克,淮山药20克,芡实15克,羌活6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中气下陷、任中阴液失于敛涩,决带而下。(四川中医)

验案44岁,带下历时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上方6剂带止。后用归芍六君汤加乌贼骨、茜草根调治而愈,随访多年未发。

赵泰伯名老中医验方…………339

方药:龙胆草、川芎、焦栀、香附、木通、柴胡、猪苓、泽泻、车前子(单包)各10克,黄柏、大黄、甘草各7.5克,双花15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治疗带症。

案例女23岁,患带下之疾已有半年,证属赤白带。上方水煎服,日2次。另以蜈蚣3条研细面,分3次用汤药送服。服8剂获痊愈。(吉林中医药)

朱古亭名老中医验方…………339

方一:党参15克,淮山药、炒米仁、炒谷芽各12克,炒白术、茯苓、莲肉、椿根皮、益智仁各10克,炒柴胡、陈皮各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脾虚湿滞型。

案例37岁,带下如注,色白如唾,月经愆期而少,肌瘦神疲,胃纳不振,大便稀溏,服上方7剂后,带下减少,大便实,精神、胃纳均好转,原方去椿根皮,加香砂六君丸(送服)15克善后。

方二:制附子6克,干姜、艾绒各3克,党参15克,砂仁米12克,炒白术、茯苓、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各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肾阳不足型。

案例18岁,带下清稀如水,淋沥不断,腰酸如折,四肢不温,两足浮肿,经期腹痛。服上方5剂肢体转温,白带减少,足肿渐退,原方去补骨脂、菟丝子、川断,加益智仁、狗脊、淮山药、炒谷芽各10克调理而愈。

方三:柴胡5克,黄芩、丹皮各6克,制香附、广郁金、椿根丸、地肤子、车前子、白芍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肝经郁热型。

案例28岁,带下量多色黄,夹有血丝,外阴瘙痒,胸肋胀痛。服上方5剂带下即减,继服原方5剂而愈。

方四:土茯苓、败酱草、生地各15克,半边莲、米仁各12克,制苍术、桑寄生、杞子各9克,龟板、牡蛎各20克,线鱼胶10克,黄柏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热毒感染型。

案例39岁,带下绵绵,如脓浊样,伴有秽气,病经7年不愈(西医妇检:宫颈重度糜烂),服上方14剂后,带下日渐减少,无秽臭(西医检查:宫颈糜烂减轻),前方去败酱草、苍术、黄柏、龟板、牡蛎、线鱼胶,加蒲公英、椿根皮、麦冬、柏子仁、滁菊各9克,夜交藤15克,大补阴丸(包煎)12克。共服40余剂,带下及诸症皆愈。(浙江中医杂志)

蔡纯臣名老中医验方…………340

方一(双花止带汤):鸡冠花、扁豆花、蓖麻根,鱼腥草各15克,车前子10克,黄柏8克,茯苓、淮山药15克。水煎服。

用途:湿热型带下。

案例,女,34岁,带下数月。上方随证加减5剂痊愈。

方二(补中固带丸):北芪、党参、茯苓、淮山、芡实、生苡仁、煅牡蛎、煅龙骨各15克,白术、莲子、金樱子、泽泻、鸡冠花各10克,炙甘草5克,车前子8克,砂仁3克,扁豆花12克,升麻3克,柴胡3克。制成丸剂。

用途及用法:用于脾虚型带下,每次15克。早晚以糖水送服。

案例41岁,带下淋漓,量多质清,上方随证加减共进8剂,带止七八成,原方加锁阳、配丸1剂,服之病愈。

方三(滋肾止带汤):熟地15克,淮山12克,萸肉10克,甘杞10克,茯苓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15克,鱼鳔10克,菟丝子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关沙苑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肾虚型带下。

案例28岁,数月来自带淋漓,上方出入治疗半月后各症皆愈。(新中医)

丁敬堂祖传验方…………341

方药“止带方”:黄柏,焦苍术各10克,椿根皮、土茯苓、生苡仁、蒲公英各15克,柴胡8克,生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因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生殖器肿瘤引起之白带病。用上方加减治疗274例,65.33%痊愈,21.17%显效,10.22%有效。总有效率96.72%。(新中医)

班秀文教授验方…………341

方一:制附子12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2克,益智仁10克,党参15克,白芍10克,乌药9克,山药15克,桑螵蛸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肾健脾,固涩止带。用于带下(白带增多症),属脾肾阳虚者。

案例女,48岁,5年前经行前后不定,色淡,量少,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腰酸腿软,小腹胀坠,小便多,大便溏。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迟。服上方药,连进5剂,诸症俱除。

方二:绵茵陈20克,桂枝5克,土茯苓20克,白术9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防风5克,独活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清热利尿,解表除湿。用于湿热带下兼外感者。

案例女,30岁。平时带下量多,色白黄,质稠秽,复因劳动暴雨淋湿,带下增多。如涕而臭秽,骨节酸疼,小便短涩。脉缓,舌如常。用上方药3剂,小便通利,身疼已除,带下减少。复以完带汤加减,10余剂,痊愈。(广西中医药)

宋光济教授验方…………342

方药:熟地、炒芡实、煅牡蛎各12克,鹿角胶(烊冲)、菟丝子、炒川断、益智仁,金樱子、潼蒺藜各9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肾扶阳,固涩止带。用于带下(白带增多症),属肾阳虚者。

案例女,45岁。带下日久,量多如注,色白,腰痛如折,小便清长,甚则失禁,脉沉细,苔薄白。上方服7剂后,白带已减,小便控制。唯胃纳欠佳,原方加党参、炒白术、焦谷芽各9克,陈皮6克,续服7剂而安。(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胡占元名老中医验方…………342

方药:桂枝9克,茯苓12克,淮山10克,土炒白术10克,炙甘草4.5克,扁豆9克,升麻6克,芡实12克,葫芦巴9克,杜仲9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先煎汤代水,再煎余药。

用途及疗效:温经固涩。用于带下病(白带增多症),属阳虚失固者。

案例女,30岁。产后带下不已,色白清稀,头晕心悸,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沉。服上方5剂后,带下减少,乳不足。原方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12剂而愈。(山西中医)

朱鹤皋(香港)著名老中医验方…………342

方药一:焦白术、菟丝子各15克,淮山药、北芡实各30克,乌贼骨12克,煅牡蛎18克,愈带丸、云茯苓、扁豆衣各9克。加减:疲乏无力加黄芪、鸡冠花各9克;腰酸加杜仲、川断各12克,纳呆胸闷加炒陈皮6克,藿香梗9克,白蔻壳2克:白带清稀加煅龙骨18克。煎服。

方药二:焦白术15克,淮山药、北芡实各30克,煅牡蛎18克,乌贼骨、车前子各12克,愈带丸9克,赤芍、白芍、黄柏炭、丹皮炭各6克。加减,赤带多而形寒,加荆芥炭6~9克:赤白带下量多,加椿树根皮15克,秽浊腥臭,加苦参9克,龙胆草1.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方药一补中益气,益肾止带,用于带下病(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属脾肾气虚者;方药二清热凉血,健脾化湿,用于带下病,属脾虚血热者。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案例某女,31岁。患慢性盆腔炎,带下色白而多,头晕目弦,腰肢酸楚,精神不振,困倦乏力,纳谷不香,脉细缓,舌苔薄白。服上方药一加黄芪、杜仲、川断、鸡冠花、陈皮,煅龙骨。服5剂白带显著减少,纳增,前方加党参,升麻,又服7剂而愈。

方药三:炙黄芪、焦白术各15克,淮山药、北芡实各30克,煅牡蛎、煅龙骨各18克,乌贼骨12克,炒苍术、鸡冠花各9克,干姜3片,愈带丸10克。煎服。

方药四:焦白术、椿树根皮、苡仁各15克,山药、北芡实各30克,乌贼骨12克,煅牡蛎12克,煅龙骨]8克,愈带丸、白檀花、佩兰叶各9克。加减:带下色黄臭秽甚者加龙胆草1.5克;小便黄短者,加车前子12克,赤白茯苓各9克;口苦干者,加黄柏,知母各9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方药一健脾去湿,散寒止带,用于下焦寒湿型带下(白带增多)。方药二健脾化湿,清泄止带,用于带下,属湿热者。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案例某女,29岁,婚后2年来孕,带下绵绵,清稀如水,少腹冷感,腰痛,面包黄中带青,四肢不温,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脉迟缓。服上方药一加党参、杜仲、鹿角片。5剂腰痛除,带减少。仍宗原方加减,服22剂告愈,旋即怀孕生子。(浙江中医杂志)

章文赓名老中医验方…………343

方一:黄芪、银花藤各30克,党参、白术、茯苓、羌活、紫菀、桔梗、枳壳、车前子(包)各10克,防风6克,苡仁20克,银花藤30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外感咳嗽兼带下。

案例女39岁。每遇劳累则咳嗽发烧,近一周来带下量多,黄白相兼,气短多汗,面色少华,全身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服上方9剂,诸症悉平,继予桂枝加黄芪汤调理善后。

方二:川连3克,阿胶、生地、知母、黄柏、石斛、酸枣仁各10克,白芍12克,茜草、生龙牡各15克,淮山药、夜交藤各30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胃腕痛、带下。

案例女37岁。胃痛3年,带下两月,伴头目昏眩,腰酸神疲,肢倦乏力,舌红苔少边有瘀点,脉细。服上方21剂,胃病此,带下消。

方三:黄芪30克,党参、炒白术、当归、熟地、茯苓、沙苑子、海螵蛸各10克,白芍12克,炙远志、甘草各6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

案例女48岁。经血常不应时,孟春暴崩,止后白带连绵不已,已半年,时觉寒热,两肋胀痛,脘腹痞闷,心悸不安,面黄神萎,肢倦,纳呆,舌淡苔薄,脉缓细,左关稍弦。服上方略事加减16剂而愈。(中医杂志)

宗修英名老中医验方…………344

方药:茯苓20克,半夏、苡仁、苍白术各15克,橘红、厚朴、牛膝各10克,通草6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带下病。

案例41岁,带多白稠,腰酸肢倦,晨始面肿,口干舌燥,大便时燥时溏。面淡黄,舌胖,苔白厚,脉沉缓。服上方5剂及上方加减25剂,诸症悉减。以前方配成丸,日服2次,每次6克。(北京中医)

经前狂躁症

黄绳武名老中医验方…………344

方药:天竺黄10克,胆星6克,生铁落3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炒枣仁10克,小麦30克,大枣4克,百合24克,生地15克,莲心6克,琥珀末3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及疗效:用于月经前狂躁,证属心火内炽,阴阳失济者。

案例女,24岁,每值经期前后神志失常,烦躁易怒,持续7~8天,此次经前来诊,中医辨证属心火内炽,阴阳失济。上方服10剂至经来时未见发作,原方再进20剂,后观察数期未见再发。(湖北中医杂志)

经行神志失常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45

方一: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夜交藤、炒枣仁各30克,合欢皮、香附、石菖蒲各15克,竹如、茯苓、清半夏、郁金、炒枳壳,桃仁各12克,陈皮、生大黄各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行经神志失常。

案例女,30岁,因久婚不孕,盼子心切,渐抑郁寡欢,精神呆滞。每行经前即现孤僻独居,暗自呆滞。诊见精神萎靡,呆笨失敏,舌赤苔白,脉弦滑。证属气郁痰结,蒙阻心窍。上方服10剂,大见效机。诸证减半。守方去后七味加焦三仙各15克,小麦30克,炙甘草9克,大枣10枚,仍经前服用。经服40剂,诸恙悉安。

方二:炒桃仁、水蛭、生大黄各12克,虻虫4.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经前神志失常。

案例女,27岁,结婚8年未孕,每经前周许即现狂言骂詈,躁动,夜不入寐。历时半年之久。诊见:舌红润,苔薄白,脉弦。证属忧郁致气机不利,碍血畅行。治拟活血逐瘀、以冀瘀去狂安。上方经前服4剂,药后狂已得安,又继服3剂遂愈。

方三:大生地,白芍,旱莲草、龙骨、牡蛎、磁石、炒枣仁各30克,女贞子21克,郁金、胆南星、黄芩、清半夏、陈皮、制香附各15克,柴胡,生甘草各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经前神志失常。

案例女,31岁。每到临经即突然晕倒,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二目上吊,手足抽动,醒后如常人,历时3月之久。诊见舌质淡红,苔薄白润,脉弦细。证属盱肾阴亏,痰火上扰。治以平肝潜阳育阴,豁痰醒神。上方服(经前)5剂,诸证减,服药2月经周期后,痫证已止。又守方加小麦60克,红枣10枚,服药20剂,诸恙痊瘳。(辽宁中医杂志)

乳腺炎

胡慧明名老中医验方…………346

方一:皂角刺60~120克,当归、赤芍、白芍各10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生黄芪、蒲公英各30克。煎服,日2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痈。

案例左乳房肿痛月,肿块8×8平方厘米,质较硬,火针来见脓液,舌胖苔黄,脉细,服药4剂,肿块大消,原方加生牡蛎20克,白蒺藜15克,日服1剂,共12剂,肿消而愈。

方药二:生黄芪、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当归、赤芍、白芍、党参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

案例因乳腺炎切开排脓,溃疡未愈而它处脓肿又起,发热,纳少,无力,舌苔薄白,脉细数。上方加减服3剂,外敷金黄膏,日1换,热退,肿块有波动,火针排脓后,外用拔毒膏,后用生肌膏换药,共24天愈。(天津中医)

方霖魁名老中医验方…………346

方药:忍冬藤,蒲公英各60克,连翘、路路通各9克,薄荷(后下)5克,全栝蒌30克,黄芩6克,雄黄3克。兑黄酒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痈。

案例21岁,产后月余,突然发热,右乳房结块,肿痛,乳汁不通,溲赤便结,以局部外涂明雄散,服上药1剂热退,3剂而安。(新中医)

曲溥泉名老中医验方…………347

方药:生石膏、蒲公英、全栝蒌各30克,(用玄明粉9克拌)紫地丁、青连翘、紫丹参、金银藤各15克,败酱草18克,夏枯草、漏芦、花粉各12克,丹皮、郁金、青皮各9克,西黄丸2瓶,早晚随汤药各吞服1瓶。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痈。

案例女15岁,左侧乳房肿痛坚硬,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大,上方连服4剂,肿痛消大半,上方加减继服4剂,共服西黄丸16瓶愈。(北京中医)

陈励贵名老中医验方…………347

方药:麦芽、橘核各30克,浙贝50克,煎汁内服。(浙江中医杂志)

用途及疗效:用于“内吹乳痈”、“外吹乳痈”。多数1剂而愈。

李幼安名老中医验方…………347

方药一:天丁90克,桔核(打)、荔枝核(打)、蒲公英、连翘各30克,鹿角片15克,乳香、没药各12克,炮甲、赤芍、大黄各10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及疗效:用于乳痈尚未成脓者,

案例女,28岁,产后9日乳痈,诊为急性乳腺炎,经青霉素治疗未效,上方服6剂后肿块软缩,热退痛减,守方去大黄进3剂痊愈。

方药二:天丁60克,桔核(打)、荔枝核(打)、野菊花、二花、连翘、蒲公英各30克,鹿角片、花粉、丝瓜络各12克,赤芍、炮甲、乳香、没药各10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及疗效:用于乳痈已溃者。另外敷金黄散。

案例女,25岁,产后10天发烧、乳痛,诊为急性乳腺炎,经治疗未效,后发展为脓肿。上方服6剂,并外敷金黄散,诸症大减,原方再服9剂告愈。(湖北中医杂志)

龚鹤鸣名老中医验方…………348

方药:柴胡、紫苏叶各6克,蒲公英3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当归、青皮、皂角刺、香附各9克,瓜篓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核。

案例为40岁女性,两乳房硬核如板栗大数枚已2年,触之稍痛,质硬,推之可移。服上方6剂,硬核缩小过半,症状好转,照方再进6剂痊愈。(江西中医药)

乳衄

刘沛然名老中医验方…………348

方药:川贝12克,瞿麦60克,焦栀30克,木贼24克,车前子60克,芥穗炭3克,生甘草6克,灯芯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衄。

案例乳孔出血2周未愈,上方服3剂血止,守方加土贝20克,又3剂痊愈。(辽宁中医杂志)

乳腺纤维瘤

阎景堂名老中医验方…………348

方药:柴胡15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桔梗15克,青皮15克,香附20克,枳壳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腺纤维瘤。

治疗一例,服10剂后,结块消失,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辽宁中医杂志)

李从惠名老中医验方…………348

方药:熟地30克,鹿角胶10克(烊化),炮姜炭6克,肉桂6克,麻黄3克,甘草3克,淫羊藿9克,仙茅9克,海藻12克,牡蛎2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经通络,化痰散瘀。用于乳癖(乳房纤维腺瘤),属阳虚者。

用本方治愈5例,例案女,30岁。发现左乳房外上都有1鸡卵大硬块2个月,治疗月余,硬块仍不断增大。×医院诊为乳房纤维腺瘤,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而服中药。检查乳房肿块约10×6厘米,质强、推之移动。右乳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服上方20剂,硬块全消,舌脉正常。上方3剂量改为研为细末,每次9克,日两次。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山东中医杂志)

乳腺小叶增生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49

方药: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天冬、枸杞子、柴胡、山楝子各12克,当归、赤芍各9克,蜂房9克,生牡蛎30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腺小叶增生。

案例服10剂,肿块渐软,诸症皆减,调理3月而愈。(新中医)

吕德苗名老中医验方…………349

方药:夏枯草52克,海浮石15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海螵蛸15克,香附15克,青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腺小叶增生。

案例女,25岁,2月来两侧乳房胀痛、经期尤甚,乳内硬块且日渐增大。诊舌稍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治以软坚化痰,疏肝解郁。上方服6剂右侧乳房包块消失,左侧亦缩小,余症减,守原方再服9剂,包块全消,随访1年未见复发。(黑龙江中医药)

乳腺癌

潘国贤教授验方…………350

方药:皂刺、海藻、枸橘李、王不留行、夏枯草、制香附、仙灵脾、丝瓜络各9克,山海螺30克,小金丸4粒(2次分吞)。水煎服,每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腺癌,肝郁痰结者。

案例为64岁女性,左乳房肿瘤切除术后再次复发,肿块2个,分别为花生米及黄豆大小。上方服2月余,一肿块缩小,另一肿块枯萎。继之以化痰软坚,佐以补益气血治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李斯炽名老中医验方…………350

方药:柴胡、青皮、角参、浙贝、当归、赤芍、鹿角霜各9克,丝瓜络4寸,全瓜蒌21克,牡蛎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腺瘤。

案例女,30岁,两侧乳房发现坚硬结块数月,诊为乳腺瘤,上方服60余剂结块消失,随访年余未发。(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乳核

杨绍先名老中医验方…………350

方药:龙胆草、生桅子、柴胡各6克,黄芩、当归、生白芍、夏枯草、浙贝母、生牡蛎、玄参各9克,山茨菇8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核。

案例为40岁女性,两乳房硬核如板栗大数枚已2年,触之稍痛,质硬,推之可移。服上方6剂,硬核缩小过半,症状好转,照方再进6剂痊愈。(江西中医药)

外阴白斑

沈仲理名老中医验方…………351

方药:(一)内服方,熟地15克,黄芪12克,苁蓉12克,炙甘草9克,仙灵脾15克,石楠叶12克,阳起石30克,紫石英30克,益母草12克。水煎服。(二)外敷方:炉甘石30克,密陀僧12克,煅龙骨9克,枯矾6克,煅石膏9克,飞滑石15克,制南星9克,肥皂荚9克(去子筋)。研细末,用麻油或凡士林调匀。于坐浴后擦于患处。每日擦2~3次。(三)外洗方:鹤虱30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野菊花15克。水煎后滤汁入盆内坐浴,先熏后洗。重症洗时加鲜猪胆汁1枚,与药汁搅匀。每日2次,1个月为1疗程。

用途及疗效:用于外阴白斑症。内服外用并行。外阴部干燥皲裂者加用“鸡蛋黄油”(熟鸡蛋黄置烧热少许芝麻油中,文火熬30~45分钟即成)。(湖北中医杂志)

阴痒

王渭川教授验方…………351

方药:蛇床子30克,黄柏12克,枳壳10克,紫草30克,苦参30克,明矾10克,椒目20粒。煎水外洗。

用途及疗效:用于阴痒,王老临床观察多年,疗效显著。(新中医)

洪桂兴名老中医验方…………351

方药:①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日2次。外用:雄黄、苡仁、蒲公英各30克,蛇床子、黄柏各24克,苍术15克,煎水外洗。

用途及疗效:用于妇女阴痒症。

案例女,46岁,带下黄白相兼年余,近月带色如脓可秽臭,前阴瘙痒,入暮则甚,小便短赤。白带涂片霉菌阳性。用上法治疗5天而愈。(江苏中医杂志)

王法良名老中医验方…………352

方药:当归、白藓皮各12克,贝母、牛膝各10克,苦参15克,连翘、蒲公英各20克,蝉蜕6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阴痒(湿热型)。

案例女,39岁。尿频尿急涩痛难忍,前阴搔痒伴渗出粘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尿白细胞(+++),红细胞(2~8)。3剂,头煎内服,二煎外加枯矾6克熏洗。诸症好转,守方3剂而愈。(江西中医药)

阴道滴虫病、霉菌性阴道炎

郑宝善名老中医验方…………352

方药:五倍子5克,枯矾5克,蛇床子5克,雄黄3克,川椒3克,苦参5克。共为细末,用白绸布包缝成栓形药袋,系一线绳,晚上温开水冲洗阴道后,将药袋塞入阴道底部,10小时后取出,3日为1疗程。(辽宁中医杂志)

阴吹

赵寄凡名老中医验方…………352

方药:茯苓20克,白术12克,白芍、生姜、附子各10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阴吹。

案例女28岁,自觉阴道排出气体,尿频,小腹胀,四肢不湿,腰膝酸软,月经后期,形瘦神倦,舌淡舌红苔白,脉沉细。服上药八剂,阴吹除。(天津中医)

症积

陶景宏名老中医验方…………353

方药:当归15克,桂枝、白芍、木香、茴香、赤芍、川楝、元胡、桃仁、三棱、莪术各10克,细辛、木通、甘草各4.5克,生姜3片,大枣5枚。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症积。

案例女39岁,三年前产期受寒,小腹隐痛,左下腹起一鸡蛋大小肿块,少腹满硬,肿块渐坚如石,大如拳,推不动,按剧痛。舌淡,苔薄白,脉微细。上方守服20余剂,症积渐消,余症悉除。(医学论坛)

痞积

近代名医施今墨验方…………353

方一:生山楂3克,木香、桂枝各4.5克,羌活1.5克,当归6克,益母草、煅牡蛎各30克,柴胡、茜草根各9克,稻芽12克,泽兰,茯苓各15克。煎服。

方二:党参、桑寄生,稻芽各30克,九里虫、当归各6克,鸡血藤、丹参、茯苓各15克,广木香4.5克,茜草根18克,羌活1.5克,补骨脂、怀山药各12克,熟地9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痞积。

案例女40岁,患肝炎愈后两年闭经,腹部渐大如足月妊娠,周身酸楚,纳呆,面部色素沉着甚,舌苔薄白,脉弦细涩。服药6剂月经始来,上药加减服26剂,腹围消减18厘米,继服方二10剂,周身酸楚消失,色素沉着大减。(中医杂志)

盆腔炎、附件炎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54

方药一:蒲公英90克,银花60克,鱼腥草60克,苡仁6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败酱草30克,白芍30克,炒桃仁15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橘核12克,三棱9克,莪术6克,生大黄(后下)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湿热蕴结,血淤毒壅型。

案例37岁,患盆腔炎3个月,上方3剂,诸症显著好转,原方去败酱草、生大黄,加黄芪30克,当归12克,继服12剂诸症悉平。

方药二:苡仁30克,白芍30克,败酱草30克,元参30克,夏枯草18克,当归15克,丹皮15克,昆布15克,炒桃仁15克,海藻15克,制乳没各9克,元胡6克.川楝子9克,生山栀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湿浊热毒蓄积下焦者,

案例34岁,患盆腔炎半年余。上方12剂后诸症大减,但仍有轻微腹痛及小腹痞块。原方去夏枯草、元胡、制乳没、栀子,加半夏、青皮、三棱各9克,莪术6克,续服半月,告愈。

方药三:透骨草30克,艾叶30克,香附15克,当归15克。共为细末,加适量食醋调匀,放入砂锅炒热,用布袋将药包裹,热敷小腹肿块处。

用途及疗效:用于脾虚水聚,气滞血瘀者。

案例32岁,妇检为右侧附件炎,有块状物。投以健脾行水,理气瘀行药共36剂,外用上方18料,诸症消失。(辽宁中医杂志)

子宫下垂

杨绍先名老中医验方…………355

方药:龙胆草、柴胡、升麻、五倍子各6克,生栀子、黄芩、生地黄、车前仁、泽泻、当归、木通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子宫下垂,症属肝经湿热下注。

案例为24岁女性,因分娩难产,加之产后休息不好致子宫下垂寸许,已月余,服上方2剂子宫有所上升,余症好转。照方再进2剂而愈。(江西中医药)

子宫颈癌

张聘三名老中医验方…………355

方一:蒲公英30克,青连翘20克,金银花15克,天花粉15克,苦参10克,全蜈蚣10条,黑蒲黄12克,鸡冠炭12克,莲房炭12克,棕炭12克,鹿角霜12克。生甘草10克,藏红花3克(研冲)。水煎服。

方二:陈谷楂(隔年之谷子根)洗净晒干后研末20克,苦参面20克,藏红花末5克,红人参12克,炙马钱子面2克,混合研匀,每服3~5克,日服2次(冲服)。

方三:公英30克,青连翘15克,双花10克,花粉15克,青皮10克,枳壳10克,广郁金10克,紫叩10克,槟榔12克,鹿角霜10克,鸡血藤15克,五灵脂10克。水煎两次食前冲服“方剂二”。(辽宁中医杂志)

用途及用法:用于宫颈癌。方剂一连服数剂后,加服方剂二,又服5~7剂后,改服方剂三,并冲服方剂二。

李景顺名老中医验方…………355

方一:败酱草30克,土贝母15克,土茯苓20克,银花20克,炒槐花15克,半枝莲30克,夏枯草30克,山楝子炭15克,灵脂炭10克,青皮15克,生苡仁30克,甘草3克。加减:白带多加椿根白皮15克,海螵蛸10克;出血时加旱莲草,荆芥炭(各)15克,兼脾虚者加莲肉、山药(各)10克。水煎服。

临床上始终配合局部外用:①消癌丸(经验方):大枣20枚,去核,每枚内加红砒0.1克,用豆杆火烧之存性,研粉,另以青黛3克,冰片2克,雄黄3克。芦甘石6克,枯矾3克,制乳没(各)3克,麝香1克,共为细末,与上末合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用法:纳入阴道,每3~4日用1丸;②熏洗方(民间验方):红花6克,白矾6克,瓦松30克。用法:水煎,先熏后洗外阴部,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下次加热后再用,每剂药可用3~4天。

用途及疗效:用于早期宫颈癌。

案例女51岁,阴道反复流血半年,经某医院病理诊断为宫颈癌(早期)。经上方为主,配合消癌丸和熏洗方外用,半月后阴道血止,腹痛减,随证加减连服2个月,经妇科检查宫颈麋烂已愈。后继续治疗1年零1个月,病理活检,癌细胞消失,至今已20余年,仍健在。

方二:北沙参20克,石斛20克,黑木耳6克,太子参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白芍20克,二花20克,败酱草30克,川柏炭15克,黑山栀10克,茯苓20克,明党参30克,甘草3克。水煎服。并配合前述熏洗方外用,同时内服巴蜡丸(民间验方):巴豆去皮,黄蜡为衣,每服5~6粒,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但大便溏薄者不可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宫颈癌中期。

案例女,57岁,阴道流血年余,经检查确诊为“宫颈癌Ⅲ期”。经中西医治疗数月未效。上方随证加减服2月后患者一般生活自理,前后连续服药3年余,病情一直稳定。(上海中医药杂志)

子宫肌瘤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57

方药:生柴胡、酷柴胡各12克,枳壳、桔梗、陈皮、云茯苓各9克,白芷、川芎、白芍、半夏、麻黄、苍术、厚朴、炙甘草各6克,干姜、肉桂各5克,生姜3片,葱白3段。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症瘕(子宫肌瘤)。

案例36岁,症见肤色[白光]白,身体肥胖,头晕目眩,纳呆脘闷,腹中不温,舌胖,苔白腻,脉沉伏滑,服药3剂后,以上方10倍为末蜜丸,每丸9克,每日3次。每次1丸,用生姜葱白煎汤送服,药尽为期,来年足月顺产一女婴,子宫肌瘤亦消。(新中医)

郑长松名老中医验方…………357

方药:黄芪、党参、牡蛎、昆布各30克,鳖甲、海藻、夏枯草、乌梅、炒白术、丹参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当归、血余炭、挑仁、三棱、莪术各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子宫肌瘤,经量多,久失治,亏伤气血。

案例41岁。两年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血量多,诊为子宫肌瘤。嘱经期停药。服药1周,经即下,血量减少。守方加乌贼骨30克,赤芍15克,五灵脂9克,青皮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午晚各服1丸。经期停用。守方服药3个月,诸证明显好转。妇检子宫似正常。又守方略事增损再服2月余。子宫正常,肌瘤消失,临床症状悉愈。(辽宁中医杂志)

子宫内膜炎

陈继明副主任医师验方…………358

方药:生黄芪20克,当归、生白芍各10克,桂枝、陈皮、炙甘草各6克,党参、生白术、仙灵脾各12克,生姜2片,红枣5枚。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慢性子宫内膜炎,有低热,肝肾精血受损,累及奇经八脉者。(浙江中医杂志)

验案举例,前后共服30剂,诸症皆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渡舟教授验方…………358

方药:大黄、黄连、黄芩各9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吐血衄血(子宫内膜异位症)。

案例为女患。几年来每至月事来潮,则咯血不止,反复数年不愈。西医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自诉每发病前感头面部发胀,心烦难耐,脉数疾。服上方3剂,心烦、口渴诸证自除,正值月经来潮但未咯血。继服6剂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祝谌予研究员验方…………358

方药:芩连四物汤加味:黄芩10克,黄连3克,生熟地(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枣仁10克,枳壳10克,旱莲草10克,香附10克,五味子10克。

加减:月经量多或行经期延长者加茜草10克,大小蓟(各)10克。肝火炽盛者可加牡蛎(先煎)30克。

用途及用法:本方主要用于肾虚肝旺型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可水煎服,也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白开水送服。(北京中医)

裘笑梅主任医师验方…………359

方药:紫齿贝、青龙齿各15克,灵磁石30克,辰砂、琥珀末各1.2克,紫丹参15克,九节菖蒲2.4克,仙半夏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型。

案例一,50岁女性,患病近2年,上方合用甘麦大枣汤加首乌、生牡蛎共服17剂,诸症消除。

案例二,44岁女性,患病数月,上方去半夏,加生地、熟地各15克,枸杞子12克,仙茅、仙灵脾各9克。5剂后诸症大减,方中再加太子参12克,红枣5枚,续进7剂,诸症皆除。原方与归脾丸交替服用月余,以善其后。(陕西中医)

陈万松名老中医验方…………359

方药:枣皮、木耳炭、焦术各15克,熟地、黄芪、潞参各24克,当归、香附、焦芥、阿胶各10克,炙草6克。

用途、用法:用于绝经期经忽来如潮。水煎服。

案例女,52岁,因暴怒伤肝后,经来如崩。上方3剂,崩血大减,原方再进3剂,而获全安。(四川中医)

盛循卿主任医师验方…………359

方药:柴胡12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炒枳壳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青蒿梗10克,地骨皮10克,白薇(炙)10克,郁金10克,淮小麦30克,忍冬藤30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养阴平肝,清热。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属阴阳不足,肝经郁热者。

案例女,45岁。低热长期不退,入夏烦热更甚,郁闷易怒,左胁隐痛,腰背酸楚,夜寐少宁,口苦而千,神疲乏力,苔黄舌红,脉弦小数。服上方随证增删月余,而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席汉氏综合征

谷振声副教授验方…………360

方药:山萸肉、干姜、巴戟天、白芍、泽泻、细辛、菟丝子(酒浸)、远志、桂心、黄芪、石斛、熟地、附子、当归、牡丹皮、蛇床子、甘草、肉苁容(酒浸)、党参各60克,石菖蒲30克,防风45克,茯苓15克。共研细末,用羊肾(睾丸)1对,同捣,酒制为丸,每服12克,日3次,淡盐水或黄酒送下。

用途及疗效:补肾火(阳),调冲任。用于席汉氏综合症。

案例女,35岁。5年前产后大流血,经抢救脱险。但逐日四肢乏力。食欲锐减,2年来经闭,毛发逐渐脱落,乳房千瘪,腋毛、阴毛脱殆尽,性机能减退。妇科检查诊为席汉氏综合征。服上方药3剂,病告痊愈。(广西中医药)

女性梦交征

靳新华名老中医验方…………360

方药:生地30克,炙百合12克,知母9克,半夏6克,茯苓6克,胆星6克,牡蛎12克,远志6克,钩藤12克,竹茹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性梦交症。

案例女,36岁。彻夜失眠,梦交3年,伴胆怯,不敢独居,常入幻境,如见鬼神。脉细弦滑数,舌质红。为胆阴不足,痰浊扰心。上方服3剂入眠安然,梦交、幻境消失,再服6剂以收功。(湖北中医杂志)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61

方药:桃仁、牛膝、枳壳各12克,红花、炙甘草各9克,当归15克,赤芍、白芍各21克,枯梗18克,酒柴胡24克,川芎、酒大黄(后下)各6克,黄连8克,肉桂(冲)2克。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滞血瘀兼心肾不交之梦交病。

案例女43岁,患病两年,入睡即梦牛马骡驴争相与之性交。症见消瘦,胸闷气短,头眩痛,口干,心足烦热,便千,舌暗红,苔薄白,脉促弦促,服药一周余,诸症悉平,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新中医)

不孕症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61

方药:当归、赤芍、土鳖虫、川牛膝、红花、三棱、莪术各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不孕症。

案例女,34岁,婚后5年未孕。输卵管造影示阻塞不通。右侧附件有条素状增粗。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胀痛,腰骶部酸楚,舌质尖边有淤点,脉弦涩。经治3月,服药60剂,月经逐趋正常,后足月分娩一男婴。(新中医)

许润三教授验方…………361

方一:鹿角霜、当归、白芍、黄柏、泽泻各10克,沙苑子、党参、煅龙牡各15克,女贞子20克。煎服。

方二:鹿角霜、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山萸肉、紫河车各10克,菟丝子、丹参各30克,女贞子2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不孕症。

案例结婚5年未孕,带下量多,白色稀如水,下腹发凉,月经后期,舌淡、体胖有印齿,脉沉细无力,服方一20剂后带下见少,投方二10剂后症减轻,以上方加减进20剂而受孕。

方三:柴胡、枳实、赤芍、葛根各10克,茯苓15克,丹参20克,生甘草3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滞血瘀型不孕症。

案例两次因不全流产刮宫。以后两年不孕,伴下腹痛,妇科诊断继发不孕(输卵管不通)。舌黯,脉弦细。服上方10剂后,原方加减共60余剂而受孕。(北京中医)

宋光济教授验方…………362

方药:红藤、八月扎、鸡苏散、五子补肾丸各12克,炒当归、焦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炒丹参各9克,柴胡、枳壳、郁金各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养血清肝,滋肾益阴。用于不孕症。

案例女,34岁。结婚三年余未孕。经量少,经前乳胀,腰酸,小腹两侧胀痛、头晕。妇检提示“子宫内膜不规则成熟”。脉弦细,苔薄。上方共服17剂后,乳胀腹痛后怀孕2月来诊,拟补肾和胃安胎而安。(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朱南孙主任医师验方…………362

方药一:圣愈汤加味;党参、黄芪、枸杞子、仙灵脾、巴戟天、石楠叶、蛇床子各12克,当归、熟地、川楝子各9克。煎服。

方药二:当归、熟地、仙灵睥各12克,枸杞子、石楠叶、茯苓各9克,陈皮、白芍、白术、炙甘草各6克,制黄精15克。煎服。

方药三:生蒲黄15克(包煎),川楝子,丹皮各9克,蒲公英、红藤各30克,石见穿、刘寄奴、王不留行子各12克,柴胡、元胡各6克,净乳香,净没药各3克。煎服。

方药四:蒲公英、红藤各15克,广地龙、丹皮、赤芍各9克,石见穿18克,婆罗子、路路通、王不留行子各12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不孕症。方一适用于肾气不足者;方二适用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者;方三适用于邪伤冲任,湿热内蕴者;方四适用于胞脉闭塞,肝郁气滞者。

案例一,女,30岁,妊娠2月余,因阴道皮脂囊肿行人工流产,术后2年多未孕,宫颈轻糜,宫体后屈,基础体温爬行双相,脉细缓,舌暗。服方药120余剂后受孕。例二张某,30岁,结婚次年怀孕45天后流产,以后1年间又流产2次,后3年未再孕,月经正常,输卵管通液示两侧输卵管阻塞,左附件炎症。服方药四治疗半年后受孕。(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赵清理副教授验方…………363

方药,吴萸、当归、桂枝、阿胶、党参、半夏、牛膝各9克,白芍12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炮姜3克,小茴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寒滞冲任,血虚经阻所致不孕症。

案例为31岁女性,婚后5年不孕。服上方3剂后,自觉小腹痛减,嘱继服3剂,药讫即停。1年后能生一男孩。

罗元恺教授验方…………363

方药:补肾种子方。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24克,党参24克,桑寄生30克,熟地24克,首乌20克,淫羊藿9克,枸祀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用于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或不排卵的不孕者。随证加减用药。(新中医)

胥受天名老中医验方…………363

方药一:龟板15(先煎),鹿角胶10克(烊化冲服),熟地10克,菟丝子10克,破故纸10克,当归6克,茺蔚子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紫丹参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方二:柴胡5克,白芍12克,当归6克,茯苓10克,白术6克,香附6克,蒲公英10克,石斛10克,月季花5克,旱莲草10克,甘草2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性不孕症,方一用于肾精亏损型,方二用于肝郁气滞者。

案例婚后4年未孕服10剂后改用丹栀逍遥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经期则按原方服5剂,调治4月余后受孕。

方三:当归10克,肉桂3克,附片5克,菟丝子10克,干姜2克,炒艾叶10克,川芎6克,木香3克,淡吴萸5克,玄胡6克,丹参10克,红花5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寒凝胞宫不孕者。

案例治一婚后3年未孕,服上方3剂后,原方再加仙灵脾、巴戟、苁蓉、破故纸,连续调治数月后受孕。

方四:炒太子参1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炒谷麦芽各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陈皮5克,木香3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脾弱血虚不孕者。

案例一婚后7年未孕妇女。经服15剂后,原方加炙黄芪、熟地、枸杞子,首乌、旱莲草,治疗2月余,继上方加红花、川芎、月季花益母草、泽兰等。共服百余剂后受孕。

方五:当归尾10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5克,赤芍10克,蒲黄5克(包煎),柴胡5克,路路通10克,小茴香5克,黄芪10克,益母草10克;枳壳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滞血留,淤阻胞脉者。

案例婚后4年未孕。服上方(随证加减)数月后怀孕。(辽宁中医杂志)

王福安老中医验方…………364

方一:仙茅25克,仙灵脾2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故纸15克,吴茱萸10克,巴戟25克,紫石英25克。水煎服。

方二,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香附15克,甲珠15克,路路通15克,青皮15克,鹿角霜15克,甘草15克,王不留行15克。

用途,用法及疗效:方剂一用于肾虚宫寒不孕;方剂二用于肝郁不孕。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服药,连服六剂停药;如无效再于下次月经后5天续服3剂。共治疗3例,分别服2~9剂后受孕。(辽宁中医杂志)

沈仲圭主任医师验方…………365

方药:四物汤加香附、郁金、丹皮、茱萸、陈皮、茯苓、白术、党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性不孕症。

案例一例不孕症患者,结婚多年无子,子宫发育不全,月事退后,经色紫暗,服上方10剂,后来即受孕。(浙江中医杂志)

陈尚志名老中医验方…………365

方一:熟地15克,炒白芍、全当归、甘杞子、萸肉各10克,川芎6克,菟丝子、覆盆子、茺蔚子、川断、杜仲、仙灵脾、四制香附各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性不孕症,肾元亏损型。

案例女,30岁。结婚3载不孕,婚前后有闭经史,经量时多时少,伴夹血块,下腹疼痛,平素腰酸畏寒,眩晕耳鸣,心烦易怒,乳头作痛,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药调理7剂后,月事已行,下腹仍有痛感,腰部酸楚较甚,精神欠佳,面黄少华。用上方调理助孕,7剂后随证加减,共服28剂而受孕。

方二:炒当归、炒白芍、制香附、延胡索、丝瓜络、橘核、橘皮各10克,吴萸5克,炒小茴、肉桂各3克,紫丹参、紫石英各15克,乌药、熟艾、红花各6克,路路通12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性不孕症胞宫寒冷型。

案例女,28岁,婚后3年未孕。平素月经失调,经前双乳结块胀痛,经行量多,色紫成块,下腹胀痛甚剧,块下痛减,形寒肢冷,恶心呕吐,二便俱急,服上方7剂后,随证加减调治3个月而怀孕。

方三:制半夏、浙贝、炒白芍、全当归、巴戟肉各10克,制南星,橘红各6克,茯苓、覆盆子、仙茅、仙灵脾各12克,金樱子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子不孕寒湿内滞型。

案例女,结婚5年不孕,形体肥胖,既往月经后期,形凛畏寒,下腹胀痛,腰酸疼痛,服上方7剂后,随证加减77剂而怀孕。

方四:熟地15克,萸肉、全当归、炒白芍、淮牛膝、巴戟肉各10克,甘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川断、茺蔚子、仙灵脾各12克,肉桂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女子不孕症气血不足型。

案例女,32岁,婚后4年未孕,月经后期,头晕目眩,腰部酸滞,肢软神疲,1982年7月19日开始,服上方7剂后,随证加减至年底怀孕。(浙江中医杂志)

孙宁铨名老中医验方…………366

方一:红花、丹参、葛根各12克,鸡血藤、赤芍、香附、乌药、延胡各10克,广木香6克。水煎服。

方二:生地、熟地、京玄参、二至丸(包)、丹皮、当归、丹参、赤芍、川楝子、佛手片、香附各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用法:用于女性不孕,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以上二方交替服用,方一于经前用,方二于经后用。(湖北中医杂志)

妊娠呕吐

李师昉名老中医验方…………366

方药:熟附子、焦白术各6克,潞党参9克,干姜、炙甘草各3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中止呕。用于恶阻,属虚寒者。

案例女,25岁。有妊娠呕吐,流产史。本次又恶阻,前医投六君子汤安剂难效。李老诊治,见神倦懒言,脉迟沉细,苔白。给服上方,1剂呕止,3剂能食,续以六君子汤调理,数剂痊愈,后怀孕期一切正常,足月顺产一女婴。(浙江中医杂志)

著名妇科专家陈大年验方…………367

方药:戊己丸(包煎)、紫苏梗、炒甘菊、陈皮各4.5克,姜半夏、桑寄生、姜竹茹各9克,春砂壳、乌梅各2.4克,枇杷叶(去毛)3片。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者。

案例女,妊娠3个月,仍呕吐频作。吞酸,脘闷拒纳,头晕目花,困倦乏力,舌苔黄腻,脉细滑。经上方调治后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

杨慧麟名老中医验方…………367

方药:苏梗、白术、陈皮、法夏、茯苓、黄芩各5克,杜仲、姜竹茹各10克,蔻衣1.5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呕吐,睥胃虚弱型。

案例32岁,初妊呕吐。上方3剂吐平。(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67

方一;姜半夏、霍香梗、茯苓各9克,炒陈皮、老苏梗各6克,川朴花、砂仁、炙甘草各3克,生姜2片。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呕吐,痰郁气滞型。

案例26岁,妊娠2月,恶心呕吐。上方服4剂呕恶大减,前方出入,去川朴花、生姜,加炒党参、炒川断、桑寄生各9克5剂告愈。

方二:姜竹茹、川石斛、炒川断、桑寄生各9克,姜半夏、姜炒条芩、老苏梗、大麦冬各6克,小生地,苎麻根、炒杜仲叶各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便秘加瓜蒌仁,头晕加石决明、甘菊花。

用途及疗效:用于肝热犯胃型。

案例25岁,妊娠4月恶阻,上方随证加减共服10剂诸症消失告愈。

方三:米炒党参、炒白术、炒淮山、云苓各9克,焦甘草、砂仁、木香各2克,炒川断6克,桑寄生、千金保孕丸各12克姜半夏4.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脾胃虚弱型。

案例28岁,经后2月恶阻,上方服2剂,恶呕未平,遂改:藿香梗,云茯苓,象贝母,姜竹茹、焦杜仲,桑寄生各9克,姜半夏4.5克,炒陈皮3克,砂仁1.8克,左金丸(吞)2.4克,3剂诸症已瘥。守方出入再服3剂,呕吐遂平。

方四:细生地、芦根各12克,川石斛、制玉竹、淡竹茹、太子参各9克,麦冬、姜条芩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阴虚伤津型。

案例妊娠4月恶阻,上方3剂,呕吐稍减,前法加高丽参(另炖)1.5克,夜交藤12克,天花粉9克,去芦根、太子参。5剂后诸症即瘥。(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翁充辉副主任医师验方…………368

方药:桂枝、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恶阻,营卫不和者。

案例服4剂后诸症尽除。(辽宁中医杂志)

董德懋名老中医验方…………368

方药:吴萸、甘草各3克,黄连、柴胡,白芍、苏叶梗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竹茹一团。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肝郁气滞,木火上炎,逆而犯胃所致妊娠恶阻。

案例为25岁女性,停经已两月,妊娠,口吐苦水,不思食。服上方5剂治愈。(江西中医药)

宫外孕

周子芳名老中医验方…………368

方药:丹参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当归、红花、炙鳖甲、蛤壳、海藻、生牡蛎各15克,莪术10克,甘草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化痰行瘀、散结。用于宫外孕。

案例女,32岁。因闭经2月余,腹痛入院,左少腹有一鹅蛋大包块,边缘整齐,触之痛甚。乳胶试验(+)。神倦,面色少华,脉弦细而滑。服上方3剂,腹痛大减。原方去没药加黄芪。服20剂,包块缩小,乳胶试验转阴。按前方续服月余,包块触之不显。出院服鳖甲煎丸调治。(江苏中医杂志)

妊娠水肿

姜春华教授验方…………369

方药:桂枝、白术、茯苓各9克,附片、炙甘草各6克,生姜3克,大枣5枚。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水肿。

案例女,32岁,妊娠7月,两足浮肿,少气乏力,脉弱。上方服5剂,药后浮肿消失,精神好。(辽宁中医杂志)

妊娠中毒症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69

方一:子气退肿方:全当归12克,鸡血藤6克,香附6克,天仙藤15克,木瓜12克,泽泻12克,甘草4.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3月后下肢浮肿,小水清长者(子气)。如脚间出水甚者加防己、茯苓等。

案例女,24岁,妊娠4月后两下肢肿胀,且渐加重。上方共服5剂肿消告愈。

方二:子肿健脾汤:党参9克,白术12克,带皮茯苓12克,车前子9克,泽泻9克,大腹皮6克,陈皮6克,生姜皮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6月后,小水不利,全身面目俱肿者(子肿)。

案例26岁,妊娠晚期全身肿胀,并有血压升高,诊为妊娠中毒症。用上方加炙黄芪12克,当归身9克,生龙骨20克,共服6剂肿消,血压恢复正常,诸症悉除。

方三:加减茯苓导水汤:白术12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猪苓9克,木香6克,陈皮6克,大腹皮9克,紫苏梗6克,当归6克,川芎6克,木瓜6克,枳壳9克。

用途及疗效:本方有温阳健脾,行水导水之功,用于妊娠六七月后,全身浮肿,腹部胀满,小水不利者(子满)。

案例女,21岁,妊娠6月,腹部肿胀,小便不利,诊为急性羊水过多。上方服3剂,尿量增多,腹胀减,后再随证加减再进5剂诸症悉除,足月顺产。(中医杂志)

周世鹏名老中医验方…………370

方药(全生白术散):炒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皮9克,陈皮4.5克。六神曲12克,大腹皮9克,黄芪皮9克,姜皮2片,炙甘草3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若兼腹胀甚者,加佛手片9克,焦枳壳(或枳实)9克,兼大便溏薄者,船炒白扁豆15~30克,煨木香4.5克,兼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6克,辰灯芯3束。②若兼肾阳不足,脾肾同病者,上方去大腹皮,加炒川断12克,制狗脊(或菟丝子)12克。③若兼肺气郁滞,肺脾同病者,用上方去党参、黄芪、六神曲、大枣,加桑叶皮(各)9克,桔梗4.5克,苏叶梗(各)6克,天仙藤12克,制香附12克,宣木瓜9克。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中毒症(子肿),证属脾虚者。

验案一,26岁,首始怀孕7月时,下肢肿甚,身重,中医诊治为脾虚气弱,心血不足,兼肾虚,阳失敷布。—原方加减共服17剂,并用济生肾气丸每次4.5克,每日3次,用药后诸恙悉除,足月顺产。

验案二,27岁,首孕6个月时全身浮肿,中医辨证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肺胃不和。原方按③法出入共服10剂诸症悉除,(上海中医杂志)

妊娠蛔虫症

南林名老中医验方…………371

方药:乌梅20克,杏仁10克,川楝予9克,槟榔9克,大枣5枚。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妊娠蛔厥(胆道蛔虫症)。

案例妊6月时患胆道蛔虫症,上方服1剂后痛止,继以苦楝根皮易川楝子,加雷丸10克,服2剂,排虫1条,后以柴芍异功散调理。(陕西中医)

胎位异常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71

方一:炙黄芪12克,当归15克,党参、炙甘草、川断、桑寄生、杜仲各9克,枳壳、川芎各6克,苏梗5克,升麻3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血虚弱的胎位异常。

案例为28岁,妊娠足月,臀位。上方服3剂,胎位转正,后顺产。

方二:当归15克,川芎、党参、炒白术、杠仲,炒川断各9克,黄芪12克,紫苏梗5克,枳壳6克,砂仁3克。用法同上。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血虚弱型。

案例31岁,足月妊娠,胎位不正,上方服3剂后胎正,顺产。(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班秀文教授验方…………371

方药:当归头、川芎、菟丝子各5克,白芍3克,黄芪5克,升麻4克,苏叶、艾叶、川朴、枳壳各3克,炙甘草2克。悉炒微黄,煎服。

用途及疗效:补肾养血。用于胎位不正。

案例女,22岁。怀孕9个月,经产前检查为足先位,曾用胸膝卧式和艾灸至阴穴等治疗,未效。服上方药6剂后,复查胎位已正常,次月顺产一婴。(广西中E药)(广西中医药)

胎动不安

王渭川教授验方…………372

方药:潞党30克,焦白术12克,茯神12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15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胎动不安。随证加减黄芩,砂仁,仙鹤草等。(新中医)

子鸣症

余叨成名老中医验方…………372

方药: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桔红1.5克,甘草3克,花粉3克。

用途、用法:用于子鸣症(七八月的腹中胎儿,突然在母腹内啼哭)。水煎服。(黑龙江中医药)

死胎

刘韵松名老中医验方…………372

方药:当归尾、川芎、炒延胡、桃仁泥、川大黄、川牛膝各15克,麝香0.5克(冲)。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下死胎。

案例女,40岁,妊娠3月,不慎跌仆致胎动遂止,神昏谵语,少腹积块板硬,舌黑唇青,面色晦暗,脉来迟涩不利,势甚危笃。急煎上方后,先补合谷,泻三阴交以导其气,继投上方。外用粗大天花粉1段,洗净削光置阴中。服药4小时,血出去花粉,继死胎下。续进养血方:当归身、西党参、地榆炭、泽兰叶、益母草各15克。(黑龙江中医药)

流产

王河清名老中医验方…………373

方药:党参、当归头各21克,生地18克,白术、阿胶(炖服)各12克,杜仲、白芍、川续断、艾叶、菟丝子、桑寄生、黄芩、地榆炭、侧柏叶炭各9克。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胎漏(流产)。

案例25岁,曾有两次胎漏史,近闭经5个月,阴道间断出血一周,面色无华,精神疲倦。舌淡,脉沉细无力。服上方2剂,流血已止。原方加白糖参9克(另炖),连服2剂,尔后每月服八珍汤2剂调治。(新中医)

黄建泰名老中医验方…………373

方药:炙黄芪、潞党参各30,炒白术12克,炒当归身、阿胶(烊化)各10克,陈皮、升麻各9克,柴胡、炙甘草各7克,红枣五枚。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先兆流产。

案例25岁,劳累后阴道流血,腰腹坠痛,头晕倦怠,舌淡苔薄,脉虚大。服药10剂愈,半年后随访生一女婴。(新中医)

王惠五名老中医验方…………373

方药:黑柴胡24克,半夏9克,边条参18克,炙甘草10克,黑黄芩、赤芍、白芍各15克,水红花籽4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童便1盏为引。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恶露不绝(不完全流产)。

案例25岁,流产后出血淋漓不断,低热,口苦心烦,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蕴。服药5剂,恶露止,诸症瘥。(新中医)

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374

方药:炙黄芪,辽党参、九熟地、菟丝子各12克,当归身、陈阿胶(烊化兑服),生杭芍、桑寄生、川杜仲各9克,仙鹤草9克,炙甘草4.5克。日1剂,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治疗漏胎。

案例三次怀孕均坠而不存,此次怀孕两月即见红,时多时少,病势渐增。服上方后,血量澎减,诸症渐缓,中途不断反复,以上方为主加减化裁,治疗两月。足月顺产一女婴。(山西中医)

徐志华副主任医师验方…………374

方药: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泽泻、黄芩、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先兆流产。

案例女,36岁,停经64天,下腹坠痛,阵发性加剧。婚后7年,流产5次,分别为50、60、70、80、90天自然流产。此次曾3次住院保胎无效,患者对保胎信心不足,情绪紧张不安。诊为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前后服药30剂,卧食休息1月余出院。足月分娩一女婴。(新中医)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陈大年验方…………374

方药:党参、炒白芍、新会皮、苏梗各4.5克,生锦芪、焦白术、菟丝子、覆盆子、阿胶珠各9克,炙甘草3克,大红枣3枚,米炒荷蒂3个。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胎漏(流产)。

案例女,妊娠3个月,漏红反复,腰尻酸楚。上方调治数剂,胎安。(上海中医药杂志)

流产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5

方一: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川断15克,杜仲15克,阿胶(烊冲)10克,炒白术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滑胎(习惯性流产)肾气亏虚者。

案例28岁,曾流产3次。第四次怀孕时,用上方随证加减共服20余剂,能足月顺产。

方二:菟丝子20克,生龙牡各30克,熟地20克,黄芪20克,桑寄生20克,山药20克,炒杜仲15克,川断15克,乌贼骨15克,棕炭12克,椿白皮10克,黄芩10克,鹿角胶(烊冲)10克,阿胶(烊冲)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滑胎脾肾两虚者。

案例29岁,曾流产4次,在第5次怀孕时,用上方随证加减共服32剂,足月顺产,母子安然。(辽宁中医杂志)

罗元恺教授验方…………375

方药:补肾固冲丸。菟丝子240克,川断90克,熟地150克,党参120克,阿胶120克,白术90克,鹿角霜90克,巴戟90克,当归头60克,春砂仁15克,大枣50个,杜仲120克,枸杞子90克。

用途及用法:用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上药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举验案2例,一例为39岁,曾连续流产5次,此次在妊娠3月时阴道流血,上方服数剂,并间服炖吉林参,后足月顺产。

另一例为32岁,曾流产3次,此次妊娠40余天,上方随证加减共8剂,并用壮腰健肾药调治,终能足月顺产。(新中医)

黄绳武名老中医验方…………376

方药:生地黄30克,白芍20克,旱莲草30克,阿胶15克,太子参12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荷叶蒂10克,甘草6克,寄生10克,枸杞15克。水煎服。

用途、用法:用于胎动不安,证属肝肾阴虚,血热内扰者。(湖北中医杂志)

尚启东名老中医验方…………376

方药:小生地12克,白芍、玄参、黄芩各10克,麦冬、桑寄生各6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滑胎(习惯性流产)阴虚内热者。

案例34岁,妊5月,胎次3,前2胎均于妊5月时流产。上方服3剂后,原方加当归5克,太子参10克,再服5剂停药。足月顺产。(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李紫莹老中医验方…………376

方药:人参]2克(另煎),白术15克,熟地24克,炙草9克,山药18克,杜仲炭18克,山萸肉12克,扁豆12克,枸杞12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胎漏(先兆流产)脾肾两虚型。

案例25岁,初孕51天时先兆流产。上方服6剂告愈,5月后随访一切正常。(陕西中医)

难产

陈弼臣名老中医验方…………376

方药:黄芪(蜜炙)、党参、龟板(醋炙先煎)、熟地各30克,当归、酒芍、茯神各10克,杞子12克,川芎6克。3剂。先首剂煎汁为2剂煎液,2剂所取煎汁,又为3剂煎液,久煎取其浓汁,1次顿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难产,气血大虚者。

案例32岁,羊水早破久产不下,上方顿服后数小时顺产。(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近代名医施今墨验方…………377

方药:党参、当归、怀牛膝各15克,炙黄芪、冬葵子各30克,紫河车、丹参、大熟地各9克,荷叶4.5克,枸杞子、杭白芍各12克,火麻仁18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难产。

案例27岁,临产精神紧张,羊水已干,用催产素胎儿仍不下,感周身无力,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服药1剂数十分钟后顺产一男婴,免一剖腹。(中医杂志)

产后胎衣不下

梅迅卿名老中医验方…………377

方药:黄芪20克,焦术9克,升麻3克,当归15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胎衣不下。

案例为41岁女性,足月顺产第五胎后10余小时胎衣不下。上方1剂急煎服,精神稍安,约1小时后,又烦躁不安,令产妇将头发入口作呕,干呕数声,胎衣随呕而下。此法应用多年,屡获显效。(河南中医)

乳汁不通

杨毓书副教授验方…………377

方药:王不留行,血见愁,当归尾,黄芪头,白芷,全栝蒌,漏芦,通草。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汁不通,乳汁缺少。体虚者加党参、云苓、熟地,表虚自汗者加地骨皮,黄芪量加倍,因气虚者加陈皮,香附。(河南中医)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8

方一:生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各30克王不留行、漏芦、路路通各15克皂刺、天花粉、通草各12克香白芷(后下)、桔梗6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血亏虚,乳源匮乏的乳汁不通。

验案连服3剂,行乳正常。

方二:蒲公英90克,皂刺60克,王不留行、栝蒌、路路通、陈皮各30克,丝瓜络15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乳络闭阻,蓄乳留聚的乳汁不通。

验案服1剂乳汁渐下,胀痛大减,服两剂乳行正常,乳房亦舒。

方三:生山药、茯苓、生黄芪各30克,党参、王不留行、莲肉、白扁豆、通草、生白术各1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宿食伤脾,乳失化源的乳汁不通。

案例服两剂,纳增,便已稠,乳汁增多,3剂乳行如常,诸症皆消。

方四:王不留行、皂刺、熟地黄、当归各30克,路路通、通草、瞿麦、无花粉各15克,佛手、丝瓜络各9克,桔梗、青陈皮、柴胡各6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肝郁气滞,乳络阻涩的乳汁不通。

案例服3剂,乳汁行而欠畅,乳上仍有硬块:原方倍加皂刺,去天花粉、佛手,加栝蒌、猪蹄甲、白芷,继服3剂,并用三棱、莪术、川芎各30克,加水两碗,煎汁熏洗,日两次,乳汁渐畅,胀痛减,硬块亦软。(河南中医)

坠胎后下血

郑长松副主任医师验方…………379

方药:益母草、当归各30克,赤白芍各20克,川芎20克,炒桃仁15克,蒲黄(布包)、五灵脂(布包)各IO克,炮姜、木香各6克,肉桂(后下)、生甘草各3克。

用途及疗效:凡自然坠胎或人工坠胎后下血不止,时有血块,少腹作痛及有瘀滞蓄留之征者,例宜用上方治之。随证加减:下血块多,少腹痛甚者,若无宿疾,禀赋又强壮,可酌加生大黄、牛膝、红花;脾胃虚弱素禀不足者加山药、白术、陈皮;出血日久,阴虚发热者可加生地黄、丹皮、地骨皮、黄芩;肾气素虚,腰腿作痛者加桑寄生、熟地、杜仲、川断。所举3例用此方均获良效。(吉林中医药)

产后血瘀

宋光济副教授验方…………379

方一:通草9克,麦冬、党参各9克,益母草15克,黄芪、茯苓各12克,琥珀粉(冲)3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尿潴留(癃闭)。

案例女,27岁,产后3天小便不通。上方服2剂,尿通病愈。

方二:当归、茯苓、瓜蒌仁各12克,川芎、更衣丸(吞)各3克,黄芪、泽泻各9克,木通4.5克,益母草15克,桃仁9克,琥珀粉(冲)2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血瘀,水道不利。

案例29岁,产后3天小便不通。上方2剂,小便已解,守方加减再进5剂,以善其后。(淅江中医学院学报)

产后恶露

虞孝舜名老中医验方…………380

方一:黄芪30克,当归6克,荆芥炭、益母草、党参、白术、白薇各9克,川芎、炮姜炭、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发热,恶露未尽。

案例服3剂热退。

方二:生地、鲜石斛、天花粉各12克,当归、荆芥炭、益母草、竹叶、地骨皮、白薇、麦冬、远志、枣仁各9克,桃仁6克,川芎、炮姜炭、炙甘草各3克,鲜芦根3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发热,恶露稀少,睡眠欠安者。

案例服3剂热退。(浙江中医杂志)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0

方药:川柏12克,鸡冠花30克,地榆30克,仙鹤草30克,炒槐米12克,椿根皮30克,棕炭12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恶露不绝。

案例产后32天,恶露不尽,经肌注青霉素未效。上方3剂后,恶露似净。(四川中医)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0

方药:炒潞党12克,生黄芪15克,炒当归9,大白芍9克,仙鹤草20克,益母草9克,鹿角霜9克,川断肉9克,狗脊9克,白芷3克,川芎3克,黑芝麻15克,玫瑰花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恶露多。气血双亏,体虚。

案例32岁。产后43天恶露未净。腰酸乏力。服上方4剂,恶露即净。再拟原方增减善其后。(辽宁中医杂志)

产褥热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1

方药:炒当归9克,赤芍9克,益母草9克,炒荆芥4.5克.茯苓12克,姜半夏4.5克,陈皮4.5克,丹皮9克,败酱草15克,葱白3个(根)。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发热,体虚不足,卫气失固,外邪易袭。

案例34岁。剖腹产后,头痛恶寒,发热日增。投2剂,发热即退,精神亦佳。(辽宁中医杂志)

林英藩名老中医验方…………381

方一:黄芪15克,桂枝6克,生熟芍各6克,炙甘草2克,潞党参15克,当归4.5克,五味子3克,上肉桂2克,干姜2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褥劳,气血阴阳两虚,积虚成劳,肝脾无主,肾气不能归原。治宜先运中焦,健脾益肝。

案例女,31岁。流产后继血崩,旋又转再孕,产后发寒热自汗兼腹痛,带频下,头眩体痛,咳嗽。服上方6剂,症状显著减,唯腰酸痛,咽干,心悸。上方去肉桂、干姜、五味子,加入龟板胶,鹿角胶,温经丸等,服10剂,并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调养月余痊愈。(福建中医药)

汪济美名老中医验方…………381

方药:生芪、银花各30克,当归、赤芍、花粉、浙贝各10克,桃仁、丹皮、防风、乳香、没药、皂角刺各6克,生甘草3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褥热气血两虚。

案例32岁。产后3天发热持续不退,多汗口干渴,恶露臭浊。服上方3剂,热退痛止,步前方小其剂量。处方:银花15克,生芪30克,当归、赤芍各10克,丹皮6克。3剂诸症悉退,嘱饮食调养以善其后。(福建中医药)

察正生名老中医验方…………382

方一:小荆芥3克,泽兰叶10克,左秦艽5克,苏薄荷6克,金银花30克,京赤芍15克,细生地10克,紫丹参15克,炮姜炭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气血暴伤,感染邪毒者。

案例31岁,产后3天发热,持续不退。上方1剂热渐退,但大便未行,守方加火麻仁30克,再服1剂,诸症大减。改投:小荆芥3克,泽兰10克,左秦艽5克,青嵩梗15克,广陈皮30克,焦山楂30克,炮姜炭5克,2剂后告愈。

方二:小荆芥3克,泽兰叶10克,桃仁泥10克,益母草10克,焦山楂30克,王不留行30克,广陈皮10克,炮姜炭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瘀血内阻者。

案例27岁,产后15天,发热恶寒5天上方服3剂告愈。

方三:小荆芥3克,泽兰叶15克,左秦艽5克,金银花30克,苏薄荷5克,炮姜炭6克,海桐皮30克,焦山楂1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气血亏程型。

案例27岁,产后1周发热3天。上方服2剂告愈。(辽宁中医杂志)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2

方药:淡竹叶30克,生石膏30克(打成细末,先煎),知母12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桑叶15克,山药18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发热。

案例女,25岁,产后5天,壮热大汗不解,体温39.5℃,用氯霉素,热势不减脉数有力。上方1剂后,壮热渴饮均减,体温37.2℃,但脉仍数。续服上方1剂,热未再起,脉形稍数,上方去石膏,再服1剂,以资巩固。(四川中医)

谭日强教授验方…………383

方药:葛根15克,炒黄芩6克,党参10克,姜半夏5克,生姜3克,犬枣10克,甘草3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宣通清热。用于产后发热(产后感染)。

案例女,29岁。产后1周恶露暗红,点滴不净,19天寒战高热,体温达40.2℃,周身不适,头痛如裂。经某院以“产后感染”入院,肌注青霉素,静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冰敷等处理,热未退。请谭老会诊,给服上方1剂,热退,症状明显减轻,再予原方去姜夏加花粉15克2剂,上、下午各1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日后未再发热。(四川中医)

顾介山名老中医验方…………383

方药:制大黄9克,玄明粉12克(分冲),炒赤芍、杜红花、全当归、桃仁泥各9克,粉甘草3克,川桂枝6克,净连翘12克,地鳖虫6克,广角片12克(先煎),细生地15克,丹皮9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散瘀清热,凉血解毒。用于产褥感染(热入血室)。

案例女,24岁,4天前初产,产程较长,产后1天恶寒发热,体温39.5~40℃,恶露骤停,少腹胀,入夜神昏站话,两手撮空,口渴欲饮,舌红,脉细数。上方1剂后恶露复行,周身微汗,热势渐降,神志渐清。原方去广角、玄明粉,又服2剂,诸症好转,以香砂六君汤善后调理而愈。(江苏中医杂志)

产后伤食

孙砚孚名老中医验方…………383

方药:藿香、佩兰、荷梗各15克,枳壳7克,蔻仁5克(打,后下)佛手5克,炒陈皮6克,谷芽15克,鸡内金7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伤食。

案例女,25岁,产后13矢,过食蛋类,食欲锐减,脘痞满,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上方3剂,并嘱停食鸡蛋,上药服完,食欲已正常,脘部亦舒适。(四川中医)

产后汗多

翁充辉副主任医师验方…………384

方剂:桂枝、白芍、白术各12克,甘草3克,黄芪30克,防风9克,生姜2片,红枣7枚。加减:恶心者加附子3克,丁香2粒。水煎服,日服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汗出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者。

案例服5剂后痊愈。(辽宁中医杂志)

产后头痛

蒋立基名老中医验方…………384

方药: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牛膝、车前子各15克,牡蛎、石决明各30克(打,先煎),钩藤12克(后下),僵蚕9克。水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产后血压高,自觉头痛,眩晕,活动加重。

案例服10剂证减,守方增损,调治月余诸证悉平。(中新医)

产后癃闭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4

方药:炒当归9克,川芎4.5克,益母草9克,生黄芪9克,茯苓12克,猪苓9克,炒白术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包),桂枝3克,通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大小便不通,气血不足,膀胱气化不利。

案例产后五日,恶露不多,二便癃闭。服药2剂,二便均通。(辽宁中医杂志)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痛

蔡小荪名老中医验方…………385

方药:生黄芪15克,炒潞党12克,炒当归9克,川芎4.5克,金毛狗脊12克,炒桑枝18克,怀牛膝9克;补骨脂9克,鸡血藤9克,炒山药9克,益母草9克,骨碎补9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气血双亏,肝肾不足。

案例产后耻骨部位酸掣疼痛,转侧不利。服药2剂,疼痛即止而出院。(辽宁中医杂志)

产后腹块

李珍儒名老中医验方…………385

方药: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远志6克,枣仁6克(炒),龙眼肉10克;木香12克,大枣10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郁金6克,生姜1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腹内积块。

案例女,23岁,产后1月渐觉腹内有块,逐月增大。上方5剂,腹痛稍减,腹内块物较前变软。原方加附片5克、肉桂5克,又服5剂,腹内块状物减小一半。又于上方去枣仁、柏仁、加三棱、莪术、土鳖各5克,桃仁,红花各6克,继服5剂。诸症消失,腹内肿块已不能扪到。(四川中医)

产后腹痛

任继学教授验方…………386

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厚朴40克,枳壳、柿蒂各15克,独活、川楝子各15克,川军、木香、白芷、杏仁各5克,皂角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腹痛。证见产后全腹痛,拒按,苔白滑,脉弦滑,属产后气血未复,脾胃虚弱,寒邪乘之。

案例服上方后,腹痛少轻,脉沉弦有力,改用厚朴,枳实、桔核、附子各15克,生地20克,元参、川楝各25克,川椒,木香各5克,皂角5克。服药后诸症大减,前方减皂角、生地、元参,加石斛、玉竹、扁豆各25克,调理而愈。(陕西中医)

产后身痛

祝湛予名老中医验方…………386

方一:生芪30克,当归10克,桂枝15克,白芍25克,生姜3片,大枣7枚,海风藤25克,络石藤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30克,穿山龙30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身痛。

案例女,32岁。产后受风,腰及全身关节痛3月余,乏力,怕冷,自汗,口干思饮,大便干。上方先后服27剂,四肢关节痛消失,腰痛好转,体力增强。

方二,独活10克,寄生15克,杜仲10克,党参10克,生芪2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熟地10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怀牛膝10克,苡仁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流产后四肢关节肿痛。上方服18剂,关节痛基本消失。(山东中医杂志)

产后虚弱

姜春华教授验方…………387

方药:桂枝、白芍、黄芪、当归各9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3克。水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虚弱。

案例,女,28岁,产后虚弱,常自汗、畏风、乏力,足受寒则麻,苔白脉浮。证属营卫不和,血虚失调。上方服5剂后痊愈。

产后腹胀

朱伯让中医研究员验方…………387

方药:熟地24克,山药、山萸肉、丹皮、肉桂各12克,茯苓,车前子(包)各30克,泽泻、附子、牛膝各15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臌胀。

案例女27岁。产后腹胀,腹围120厘米,钡餐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诊为肝硬化腹水。症见神疲、形瘦、面苍白,腹胀,脐外突,下肢肿,有恶露,舌淡、苔白、脉细弱。服上方12剂后,腹胀脚肿消失,恶露净,后给予六君子汤加味以培土固本。(中医杂志)

产后腹泻

陆志正教授验方…………387

方药:太子参12克,麦冬9克,莲子肉12克,炒苍术10克,淮山15克,焦三仙9克,乌梅肉12克,云茯苓15克,醋香附9克,车前子(包)12克,炙甘草6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健脾益气,止泻。用于产后泄泻。

案例女,26岁。产后肠鸣腹泻,胃脘隐痛,烧心、嘈杂、口酸。舌尖红,边微暗,苔薄白稍腻,脉沉细。服上方五剂后告愈。(中医药研究)

产后出血

黎炳南教授验方…………388

方药:黄芪60克,党参30克,自术、当归、益母草各15克,首乌、熟地各24克,白芍18克,川芎、艾叶、香附各9克,炙甘草各6克。日1剂,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出血,高热(产褥热)。

案例一产四婴后大出血,行刮宫术后血止,但出现高热(40℃),服上方两剂,症退热减。继进数剂,诸症悉平。(新中医)

产后便秘

何志雄名老中医验方…………388

方药:黄芪60克,白术50克,党参、石斛各3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肉桂(炖)6克。煎服,日1剂。

用途及疗效:用于产后便秘。

案例46岁,因便秘曾剖腹探查无器质性病变,仍常服泻药排便,口臭口苦,腹胀,舌淡胖,苔少,脉沉迟无力。连服两周,自行排便。(新中医)

产后尿闭

裘笑梅名老中医验方…………389

方药:加味桂车汤;肉桂粉4.5克,车前子15克,生黄芪30克,冬葵子9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温阳益气,化气行水。用于产后癃闭(尿潴留)。笔者应用治疗多例,获得满意疗效。

案例女,24岁。产后数小时下腹胀痛,欲解小便而不能自如。诊为尿潴留,经反复导尿数次,后留导尿管12天,去管后依然不能自行排尿。中医会诊时,患者面色胱白,语言低微,自汗,便溏,小腹隆起,自觉尿意紧迫,无滴点排出,恶露淋漓不冷,色淡,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加白术9克,党参12克,泽泻9克,台乌药9克。服1剂小便自解。3剂后小便通畅,精神渐佳。(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泄绳业名老中医验方…………389

方药:生黄芪、冬葵子各12克,淡竹叶、麦冬各9克,肉桂粉(吞)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6克,当归、通草各5克。煎服。

用途及疗效:用于尿潴留。

案例女25岁,产后尿潴留11天,靠导尿管排尿,低热、头晕,大便不畅,小腹拘急胀满,口燥,舌苔薄白,脉虚缓。服药1次,3小时后能自行排尿,5小时后排尿通畅,低热未尽,原方加生白薇、瞿麦调理而愈。(新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震荡
谢海洲 邓长城名脑震荡验方
半月板损伤的中医治疗方药
中华千年.道家不传秘方(上)
老中医的不传之秘方,临床应用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而神奇
古今单验方选评连载1-10(共84讲,绝对精品!作者:金风玉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