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的“装饰玉器”(12)玉韘、玉扳指「二」
userphoto

2024.01.23 江苏

关注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玉韘

5.汉代时期玉韘:又称“鸡心佩”,出土及传世品较多,总体造型是佩上的花纹多为线刻。

也有“透雕、高浮雕、浅浮雕”,以阴线示图案,周边多在“上、左、右”雕花纹。

手法多为透雕,立体感不强,西汉早期多延续战国晚期风格,在随葬玉器中占很大比例。

韘形佩中间穿孔较大,上端呈显著的尖状突起,器身趋于扁平,仍保持一面稍凹,一面微拱。

左右两侧的镂雕附饰,长度与韘身几乎相等,多呈变形卷云状,也有简化凤鸟形等。

鸡心佩在西汉取代了战国流行的组佩成为佩玉的主要形式,其造型在战国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整器扁平状,盾形环变长,上尖下圆,左右镂雕出廓的“鸟、龙、螭、凤、云纹”等。

主体似韘但却加以变化,近似椭圆形,中间有圆孔,上端中部出尖,下端圆弧。

孔周围一面微拱,一面微凹,器身常用阴刻勾云纹、蜷纹、卷云纹等。

器身两侧,或一侧,或上方镂雕出廓的装饰纹。

西汉中期以后几乎不见实用的韘形佩,作为装饰用玉却大为流行。

韘形佩中孔变小,器身扁平,仅个别浅凹,左右两侧的镂雕附饰大致对称。

附饰上镂雕的龙、凤、螭等纹饰更加繁缛夸张,中孔椭圆细小又几近环绕包围的鸡心佩。

流行于西汉中期晚段,西汉晚期韘形佩器身较为狭长,圆形中孔更长。

出现椭圆形中孔,左右两侧附饰更加多样,以致将韘身上端的尖状突起覆盖。

鸡心佩在西汉初期多为平面镂雕,鸟、龙、螭、云纹等处理成浅浮雕状。

晚期至东汉中期,动物逐渐雕成高浮雕,所雕的龙、螭均身躯矫健,肌肉隆起。

充满活力,高浮雕运用成熟,是区别于战国玉雕的典型特征。

东汉韘形佩圆孔中孔变大,韘身四周都有附饰包围,以致韘身上端的尖状突起被彻底掩盖。

附饰的纹样多为浅浮雕与圆雕结合的双螭纹,东汉后期部分韘形佩保留高浮雕外。

新出现平面状镂空的玉韘形器,纹饰仅用阴线刻成,这一时期动物造型仍延续两汉形式。

但已基本没有了雄健有力的气势,动物身躯多纤细无力,东汉以后韘形佩趋于式微,只偶有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高古玉上的螭
玉器百科:碟与碟形佩
2017嘉德(香港)古玉(四)
《金玉圭璋-香港私人珍藏古玉》嘉德香港2016春拍专场
宝玉寻踪——上海博物馆藏高古玉器精选
【鉴宝知识】礼仪玉和葬玉(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