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2)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2)

 

双狮戏珠纹玉带饰
明代
6.5、宽4.9、厚1.8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雕大、小双狮戏珠,寓太师少师之意。象征官禄代代相传。背面有长方形穿带孔。



 

鹤纹玉带饰
明代
5.9、宽6.2、厚11.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委角方形,凸边,边框内浮雕松鹤、祥云。背面光素。侧边中间有竖向扁平孔,可穿皮带。



 

花瓣形玉带饰
明代
直径7.2、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细腻。为八角花瓣形,外镶铜框。中部浅浮雕圆形凸线,内有小鹿站立回首,牡丹花、灵芝相伴左右。阴线勾饰米字鹿纹,短阴线、网状纹。八角为阴线勾饰卷云纹。铜框背面有两个长方形穿孔。



 

嵌玉花金带扣
明代
直径6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金色纯正。扁圆形,透雕。正中白玉雕折枝花两朵,镶嵌在黄色活扣中。正面边沿凤鸟和折枝花卉相间,反面为正圆形黄金扣,分为两部分由合扣相连,大的部分占近五分之四为活盖,呈扇形,表面刻有缠枝花卉,边沿及合扣两侧共钻有5孔,用于固定,一侧有长条形孔,近合扣处有一圆形铜按纽,为控制合扣的锁。小的一块仅为五分之一,上有长条形孔,孔两端粗扁,中间细,边有一半圆条形环,两扣间有铜片相锁,可更换中间的玉饰。



 

龙首花卉纹玉带扣
明代
通长15.9、宽4.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土沁及黄褐色斑。带扣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扣,两边为钩,钩及扣身均浅浮雕花卉纹。三件带饰背面均有长方形带穿,以供穿系之用。



 

凤凰牡丹纹玉带扣
明代
通长15.1、宽3.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带扣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碧玉质带钩,钩为相对两龙首,中间高浮雕凤穿牡丹图案,凤回首长尾,嘴微张,似正在鸣叫。两侧带环为白玉质,玉质泛青灰色,高浮雕缠枝牡丹图案,花瓣丰满。三件带饰背面均有长方形带穿,以供穿系之用。



 

螭纹龙首玉带扣
明代
通长10.7、宽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由带钩、带扣两部分组成。带钩为龙首,钩及扣身阴刻有双鸟纹。



 

螭纹玉带扣
明代
通长11.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由一块整玉镂雕而成。双环圆形,中空,双环镂雕双螭纹对连,连接处为方形活环套雕,环纽镂雕一螭纹,其余三面阴刻卷云纹。



 

螭纹龙首玉带扣
明代
通长12、宽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由带钩、带扣两部分组成。带钩为龙首,眼圆形微凸,蒜形鼻,嘴微张,龙眉上扬,两角向后。钩、扣身各浮雕一螭,螭蜷身,口衔灵芝,眼、鼻集中在脸的下半部分,耳作猫耳状,发及肩部。圆形纽。



 

山水人物纹玉饰
明代
4.9、宽4.9、厚0.6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双面雕,正面采用留地浅浮雕法琢刻山、水、竹、石、人物,表现出明代文人画意。背面阴刻树、石、兰花,中有一牛鼻孔。玉饰线条坚挺,打磨光亮。



 

龙纹韘形玉佩
明代
外径8、内径2.5、厚0.5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洁,有土沁及水银沁。圆形扁平体,双面雕工。主体作心形,外缘周边镂雕两条正面龙,前后相随,一条首残,阴线勾饰圈眼、龙纹、海浪纹。背面上部阴线勾饰不规划细线,中部孔洞边缘浅雕一条长须凸线,二尾线垂于玉佩边缘。



 

螭纹韘形玉佩
明代
5.8、宽4.1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微透。俗称鸡心形佩,正面弧突,上部中心出尖较长。器上部镂雕细长形螭纹,虬曲翻转,螭龙长发飘至脊背,头呈斗状,嘴部平直,前足上弯成投降式,有明代螭龙的特点。鸡心上饰阴刻线、网格纹和云纹。鸡心背面下凹,纹饰与正面略同。其式样仿汉代玉鸡心佩。整器雕琢刀法粗犷,细部不甚讲究,具明代玉雕风格。



 

螭纹韘形玉佩
明代
9、宽6.5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白色。略呈心形,正中有一圆孔。透雕,上雕有两螭、一龙穿云纹。一螭脸部较宽,大眼,直鼻,无眉,额头平坦,两耳外撇,头顶发长后飘至脊背上;另一螭扭身,眉上扬作卷云纹,头顶螭发较短;龙弓身探首,水滴形眼,蒜头鼻前凸,眉作勾云纹,双耳向上耸立。头顶发后飘至脊背上。身上肌肉、毛发皆用细阴线刻划。



 

螭纹韘形玉佩
明代
5.5、长7、厚1.3厘米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带玉皮色雕刻。体扁,中心开圆孔,孔周围浮雕、器边缘镂雕,纹饰为两条弯转盘曲的螭,它们身体或潜入或露出,



 

磬形玉佩
明代
11.2、宽7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两侧边有褐红斑。器呈磬形,顶角有孔供穿系,两侧边刻凤纹,中间镂雕花叶、瓜果。顶部系有二套环。



 

磬形玉佩
明代
4.8、长9.5、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磬形,顶有孔可系佩,两端为如意云头形,面刻卷云纹,上下边有镂空花带。


 

玉佩
明代
6.5、宽6.8、高1.2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背面带有黄色玉皮。正面磬身上刻有两朵如意云纹,正中悬挂一戟,戟上的流苏及绸带飘扬。其下双鱼相对起跃,寓意吉庆有余、吉祥如意。背面磬身刻双蝠及团寿纹,寓意福寿双全



 

双龙纹锁形玉佩
明代
6、宽7.4、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长方形,由双龙相背组成,以横杆相连,横杆下篆刻富寿双全四字,下为缠枝花叶。



 

童子纹锁形玉佩
明代
9.3、宽12、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作如意花瓣形,顶部二横杆相连象征锁,中间镂雕牡丹花,花中一童子手执花叶,作舞动状。



 

花形玉饰
明代
外径5.6、厚0.8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细腻。此器造型正面为八瓣花形,中心为阴刻网格状花蕊,外面整齐地包围着圆形、椭圆形、如意云纹四层花瓣,花瓣内凹,雕琢精细,抛光极佳,有玻璃光泽。背面装饰有丰满的大花瓣,花瓣绕中心圆纽右旋,背部中间有两个相通的穿孔,方便缀于织物上。这种形式的佩饰在明代较为常见。



 

花形玉饰
明代
左:直径7.4、厚0.6厘米
右:直径7.6、厚0.6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左:玉质青白色,微有浅褐沁。器呈扁平花形状,正面外圈有8个圆圈相连,圆圈上饰凸起的旋涡纹。中间一圈是8个向内凹的花瓣纹。器正中心为一个凸起的圆纽。背面正中央有一对钻的牛鼻穿孔可嵌于它物上。背面纹饰似由8块叶片组成的花朵。花纹片一般不单独使用,常见镶银嵌宝组成完整的片饰,作为服饰或帽饰。右:玉质青白色,温润细腻。器呈扁平菱形花片状,由中央往外分别雕刻圆圈纹7朵、菊瓣纹16朵、如意纹8朵。花瓣表面下凹,玻璃光泽强烈。花片的上下部有穿孔。背面中央有一对钻的牛鼻穿孔,背面纹饰似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花瓣形,用阴线刻画叶脉纹。此应为服饰或帽饰的装饰。



 

梅花形玉饰
明代
直径5.1、厚0.7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玉饰扁圆,多层透雕,侧视呈碟形。中部雕一朵五瓣梅花,外围一周圆环形花枝,上有五朵小梅花与五个花瓣对应,其间一支串枝花由内向外斜出,分开的花瓣与相临的小梅花相接。梅花的花蕊均呈喇叭形,中心均有一孔用于镶嵌宝石。



 

人物诗文玉牌
明代
5.2、宽3.5、厚0.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长方形,上端呈花边状,浅刻夔龙纹。器一面浅刻松下读书图,另一面浅刻诗文:卷读黄庭,风生雨晦清,梧桐凉阴石,时时万松声。款。



 

人物纹玉牌
明代
3.5、宽2.9厘米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玉质白色,晶莹温润,有褐色沁。呈长方形,两面浅浮雕人物、树木枝叶等图案。玉牌背面刻有篆体白字款。陆子冈,又作陆子刚,明嘉靖、万历年间苏州人,琢玉名家。精于选玉,妙于雕琢,曾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此牌用材精良,构图简洁明快,人物形象生动,刀法沉稳质朴,书法笔意圆转敦厚,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荷花诗文玉牌
明代
3、高5.2、厚0.6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此器长方形四边委角,首部为双环,正面用细阴刻线刻荷花纹,背面刻诗文。文曰: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螭纹玉牌
明代
3.4、高5、厚0.5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呈方形。顶为如意形额首,两面减地浮雕,一面为螭纹,毛发呈飘拂状,独角,身体弯曲,刻有脊骨和肋纹,长尾分叉卷曲;另一面为龙纹,龙身细小,毛发往前冲,独角,刻有长线加短线表示脊骨,二字纹表示肋骨,长尾穿过一后腿卷曲再分叉。



 

山水人物纹玉牌
明代
3.6、高5.1、厚0.6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呈长方形。首部透雕双龙衔珠,正反两面刻山水人物。一面琢四孔石桥低卧溪口,一文士在石桥上行走,左侧杨柳低垂,远处湖面开阔;另一面饰二文士湖上泛舟,远处青山绿树掩映。器物边框刻有阳文篆书子刚款,子刚款器物喜用名人画稿、名人诗句作为题材,器物的底子用碾磨的雕琢技法,似细砂,不抛光。



 

龙凤纹玉佩
明代
5.1、高14、厚0.35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灰褐沁。长方形,扁平体双面雕琢,图案一致。上端镂雕一条龙,呈S形状。龙首高昂前视,龙纹阴线勾饰。下部小方框内,浅浮雕一凤鸟作展翅状。玉佩的外廓饰浅浮雕几何纹,内廓上端一人双手举珠,拱手站立。两侧为云海纹。下端浮雕虎、龙、龟云纹缠绕,纹饰清晰,神态各异。



 

松竹梅纹玉牌
明代
3.9、高6、厚0.6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玉佩边缘圆滑,左边镂空琢一竹子,竹子象征谦虚的美德;右上角雕一仙鹤,鹤代表长寿、富贵;中间浅浮雕一棵松树。整体布局巧妙,三者结合寓意岁寒三友,象征高洁、清逸、脱俗的品质,为明代常用题材。



 

龙纹玉佩
明代
9、宽4.8、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细腻温润。长方扁平形,由双龙相背而成,卷角,肥身,中有一单面孔,龙身细刻勾云纹、短斜线纹和细网格纹。



 

西厢待月图玉牌
明代
直径6.1、厚0.9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圆形,边饰祥云纹,主题纹饰为西厢待月图,背刻诗文。



 

龙纹玉牌
明代
5.5、宽4、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委角长方形,两面浅刻夔龙纹,上端有一孔可系佩。



 

玉插牌
明代
20、宽14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长方形,玉牌嵌于红木座架上方。双层透雕。上层花牌正中雕弯曲长龙,四周雕有蝙蝠、喜鹊、花卉,下层雕卷叶纹为地。此器可能原为玉带板。



 

玉插牌
明代
27、宽16.4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长方形,玉牌嵌于红木座架上方。双层透雕。上层花牌正中雕一寿字,四周雕有蝙蝠、喜鹊、仙鹤、玉兔,穿行于莲花之间,下层雕卷叶纹为地。此器可能原为玉带板。



 

工字形玉佩
明代
3.5、宽3.6、厚0.8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光洁。正方形,扁平体,双面雕琢,镂雕字形,腰端琢为长方形缺口,两端对称,中心为圆钱形。两面图案一致。



 

花卉纹工字形玉佩
明代
6、宽5.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抛光莹润。整器呈方形,类似常见的工字型佩。镂空,中间花瓣形开光处又镂雕花朵枝叶,纹饰十分精巧别致。此物无穿孔,可能为嵌饰件。



 

回纹工字形玉佩
明代
5.8、宽5.8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扁方形,透雕。正中一圆,内雕卷草纹,圆形外雕有对称的四个回纹,两侧向内雕凹槽,呈字形。正反两面纹饰一致。



 

工字形玉佩
明代
4.7、宽4.7、厚0.6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器形呈正方形片状,中腰剔出对称凹口。正面全部下凹,槽内玻璃光泽强烈,边缘起脊线。中心海棠形开框,刻一字和花朵纹。镂雕部分有拉锯痕,具有明代琢玉风格。



 

双喜字玉佩
明代
4.8、宽4.1、厚0.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晶莹温润无瑕。由一长方玉片镂空而成,两面工艺相同。笔划边缘,减地斜洼形成边栏。因为笔划边缘下洼,笔划中部显得稍稍隆起,有聚墨的感觉。字佩两面及四边打磨光亮,镂孔处未经磨砺。



 

福禄寿玉佩
明代
5.4、宽5.25、厚0.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温润无瑕,为籽料。呈片状,一面镂雕 字,一面高浮雕寿星与鹿站于山石之上。寿星一手持杖,一手持灵芝,鹿回首,口衔灵芝。三者相合,寓意福禄寿三星。此佩打破了传统的福禄寿三星的纹饰图案,设计巧妙、精致,为明晚期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0件馆藏精品:展现一部明快生动的宋代玉器史(上)
国宝档案
古玉界:存世稀少的唐代玉器
元代玉器总集3
中国传世古玉—汉代篇(一)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珍品玉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