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艺国际北京春拍

2020年华艺国际北京首拍

清乾隆 御制碧玉「三希堂」葫芦形宝玺

成交价:9890万元

说到宫廷艺术拍卖,近十几二十年来,清乾隆一朝的过亿元拍品,肯定是最多的,而且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任何朝代,大象自然也上手过其中的绝大部分,脑子里随便一过,怎么都有二十来件,无论您对乾隆宫廷艺术的审美是否认同,都无法改变其是古董市场最主旋律的事实,这毕竟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时期以举国之力所缔造的最精美的艺术品,岂有不贵之理。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仍将是市场的最主流,不会改变。

大象在华艺国际北京春拍上海巡展现场

那么,什么样的乾隆宫廷艺术才会在市场上拍出高价,也会有永恒的市场价值呢?在大象看来,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创下高价的,除了本身的工艺美术级别之外,大约应该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要反应帝王的治国之道或精神世界的,其二,要有鲜明该时代气息的。如前文中我们所看到的华艺北京首拍上的三希堂碧玉玺,乾隆皇帝的印玺在市场上出现或许并不在少数,但或许没有任何一方能像“三希堂”这样体现乾隆皇帝作为当时最大收藏家的富足精神世界。而所谓时代气息,也就是说,这一件艺术品,一定是要这一时代所独有的,反映出这位帝王的审美偏好和对艺术的追求,否则,即便堆砌了再多的工艺,这样的作品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清朝历代帝王,均以“皇建有极”作为自己的执政与行为标准,其表达了君主建立了天下最为中正的最高准则,强调其不偏不倚的至高皇权。而在对艺术的追求上,清代帝王,特别是在以康、雍、乾为代表的盛世皇权下诞生的工艺美术精品,更是登峰为“极”,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这便是精神世界和时代特征所造就的“登峰造极”。

以下我们就从华艺春拍的几件重点乾隆时期的宫廷艺术品,一起来看看,这些拍品是怎么来诠释它们的价值的。

LOT1815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福寿如意大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备注:2003年6月17日伦敦佳士得,lot0057

H:59 cm

估价待询

抱月瓶的器形源自于西亚金属器

首先,这是一种极为高级的器型,“抱月瓶”这种器形首先出现在官窑瓷器中当追溯到明代永乐时期,其器形则是源自于中东地区的金属器。在永乐时期的御窑中,这种源自西亚器形的扁壶基本均为青花所绘,但从纹饰中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

左图:明 永乐 青花人物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明 永乐 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 2016香港苏富比 1.1052亿港元

台北故宫的这件青花人物扁壶,其人物是外邦异族,而山水则是十分传统的中国水墨样式,而曾经在苏富比拍出过亿港元的这件永乐扁壶,其几何纹饰更是带有浓郁的中东伊斯兰风情,而上述两件扁壶,却是地道的宫廷制作,而并非用于外销。

到了清代,康雍乾几代帝王为了粉饰其异族入主中原的形象,显示其深谙中原传统文化,在各类宫廷工艺品中可谓是呕心沥血,进行研制了不少追摹前朝传统又独具创新的精品之作,这种抱月瓶便应运而生了。乾隆皇帝抱月瓶器型极为钟爱,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可见当年烧造之盛。而华艺这件是我们在全球公私藏品中所能见到的乾隆抱月瓶中体量最大,而且装饰最为繁复精美的!

您光看这双耳和侧面的装饰就应该了解华艺这件抱月瓶有多高级!而这些都只是辅助性的纹饰。

我们要重点欣赏的,自然还是腹部开光的春耕图!在市场上,只要是乾隆朝的抱月瓶,大多数都是一两千万元的存在了,但我们经常所能见到的,基本都是龙纹、八吉祥纹等纹饰,像这样的春耕图纹饰,实在太罕见了,而从其双耳等装饰就已经可知,这种“耕织图”题材的纹饰,要比起我们常见的那些,高级很多!

清 焦秉贞 耕织图 故宫博物院藏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抱月瓶器型作为乾隆御窑的诞生,本身就是关外民族入主中原后的一个重要清宫陈设的设计,而在春耕图抱月瓶上所反映的,恰恰正是康、雍、乾三代君主的基本国策!

康熙皇帝深谙弃游牧努力研习中原农耕文化,倡耕织改革制政才是清代中兴之路。1696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耕织图》,康熙皇帝亲缀序文并题诗,康熙皇帝“王政之本在乎农桑”的道理。他在丰泽园和热河避暑山庄通过连续数年试验,终于培植出耐寒高产御稻米,这不仅为历 代帝王所仅见,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颇具光彩的一页。而到了雍正、乾隆两朝,自然延续了康熙的基本国策,乾隆皇帝不仅命人绘制《耕织图》,并且将《耕织图》中的美景用实际山水复原出来,把清漪园(颐和园)的一处富有田园风光的景色命名为“耕织图”。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三山五园时,耕织图景区一并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一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有幸的是,我们借由此乾隆青花春耕图抱月瓶,我们还可以一窥清宫《耕织图》之内涵与寓意,遐想昔日的清漪园“耕织图”之清逸美景。

早在康熙朝焦秉贞的耕织图上,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了,而在华艺的这件抱月瓶上,我们更可以看到郎世宁(1688—1766)等宫廷画家的深刻影响,构图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将虚实透视空间处置得恰如其分,而画中的梧桐一改传统国画的线条表现手法,运用素描和明暗效果使梧桐树皮 具有强烈的凹凸立体感,远山与阡陌也以光影明暗逐渐过渡的手法体现,水牛毛发与肌肉质感均以极细之笔触反复点涂轻画,情态之写实传神,叹为绝妙。

相比较之前的焦秉贞等耕织图版本,这件抱月瓶上在画的前景添加梧桐,凤凰喜栖梧桐,而这种瑞鸟仅见于太平盛世,梧桐音谐「同」,暗喻「天下一统」,也可见其画面的用心之深。

201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 高59cm

成交价:6985万港元

统计乾隆御制耕织图题材瓷器类,除华艺的这件之外,仅知三例存世,一例与本品形制品类完全一致,为仇焱之旧藏,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6985万港元,另一为巴尔的摩华特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但青花发色等各部分,远不及华艺这件,而另一件则是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斗彩耕织图扁壶”。

可见,这种春耕图抱月瓶的存世数量,要远远少于其他纹饰的抱月瓶,烧造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应是特别订制的器物,而绝不是普通的宫廷陈设。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怎样的宫廷艺术最贵,这件抱月瓶,体现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基本国策,融入了郎世宁等人的西洋绘画,帝王的御国之道,最富有时代气息的工艺美术,自然是同类中的极致了,当之无愧是市场上所能见到的“最贵”的乾隆抱月瓶了。


LOT1813

御制「贞符鼂釆」白玉「长宜子孙」璧册页

清乾隆

「乾隆年制」款 「羊字二百号」字

备注:

1.意大利藏家de luca旧藏,得自1900s

2.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 lot 2805

L:13.5cm 册页L:15.6cm W:9.5cm

RMB: 6,800,000—8,800,000

设色纸本御笔「贞符鼌采」字 、钤「太上皇帝」印

设色纸本御笔《幽香兰草图》 ,钤「写生」、「齐物」双印

御制白玉镂雕夔龙夔凤纹“长宜子孙”璧,刻「乾隆年制」、「羊字二百号」双款

乾隆爱玉如痴,古今帝王未有出其右者,具不完全统计,北京故宫收藏的玉器中有几万件都是乾隆留下的,众所周知乾隆喜爱作诗,其中咏玉的诗就有800多首,而且很多御制诗都留下了乾隆皇帝对于一件玉器的研究和考证,乾隆皇帝喜爱玉的程度无人能比还体现在为他的儿子也就是嘉庆皇帝起名叫颙琰,顾名思义琰是美玉的意思,同时永琰的其他十六个兄弟也都以玉器的名字命名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璘。在制玉一门,乾隆帝博古学雅,指点重要器物的整个制作过程,华艺的这一件,便是民间所能见到的乾隆一朝仿古玉中的极品了。

左图:东汉“宜子孙”玉璧 青州市博物馆藏

右图:东汉“宜子孙”玉璧 扬州市博物馆藏

从上图中便可以看出,华艺的这件乾隆玉璧,是对于汉代经典“宜子孙”玉璧的致敬,乾隆帝在好古的同时,不忘增添新意,其用料之考究、制作之不惜工本及治玉工艺之精细,皆达到了巅峰,这件便是完美诠释了这种超级仿古。

根据《史记》可知,汉代天子用玉璧祭祀天神“泰一”,其中以“长宜子孙”为铭的玉璧绵延两汉,是为两汉玉璧的典型代表,代表了对自身长寿的期许和对子嗣繁盛的期盼。而到了乾隆一朝,乾隆十分钟爱“宜子孙”这个字意,“宜子孙”也成为了乾隆自己最常用的收藏章之一,意思是说有价值的东西,应该留给后人珍藏,遗惠子孙万代,当然也蕴含了对子孙万代的美好祝愿之意。

相比较汉代的“宜子孙”玉璧,华艺的本件乾隆仿古采用了最为上乘的羊脂白玉,雪白剔透,莹洁温润,双面均工,运用了镂雕及线刻等技法,打磨抛光细致,属极高级别的宫廷御制玉器。

玉璧边缘两侧均刻有款,一边刻有「乾隆年制」;另一边刻有「羊字二百号」,是典型的乾隆仿古风格;玉璧中央直行镂雕「长宜子孙」四字,四周为夔凤对称环抱包围。

清 乾隆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宫廷诞生了一批这种带有千字文编号的玉器,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家白玉人面鸟兽纹斧一件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洪字七号” 、“乾隆年制”;另一件两侧分别阴刻隶书“荒字八号”、“乾隆年制”。如这类千字文款,多为乾隆时期仿古的精品。而华艺这件的特殊之处,还远不在于此!

这可是民间所能见到的唯一一件带有原配宫廷册页的乾隆长宜子孙玉璧,据《乾隆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载

初一日员外郎金辉、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白玉长宜子孙配两件。传旨:着做紫檀木壳面册页二册,每册要二页……上页预备画画二册,做紫檀木插一件盛装。先做样呈览。钦此。……奉旨:照样准交如意馆成做。钦此。

可见乾隆对这类“长宜子孙”玉璧册页之外装有详细要求,如本作外有御制“贞符鼌采”册盒,并辅以设色纸本御笔“贞符鼌采”字钤“太上皇帝”印,及御画设色纸本《幽香兰草图》 ,并钤有“写生”、“齐物”印,装潢齐全,一切都是200多年前清宫里的样子。

乾隆玉璧所题“贞符鼌采”,可知其对此璧的评价极高,已超出一般吉瑞祝语,更似赋予其权力的象征。“贞符”即祯祥的符瑞,指受命之符。而鼌字从黽部,有象征生殖崇拜之意,又与“长宜子孙”一意吻合。

遍查公私档案,目前所见此类全册中,故宫博物院有三件,而华艺这件则是民间所能流通的唯一一册!

参阅:清乾隆长宜子孙壁,配紫檀函册玉璧长12.3cm 故宫博物院藏

对比其字画笔法、纸张用料及布局,与故宫博物院藏品比对,可知为同一规制的作品。本品上钤“太上皇帝”印,此“贞符鼌采”玉璧不单是子孙绵长、国运昌盛的祝愿,更是乾隆帝对万寿无疆的无限渴望。故此型玉璧册页套装应是超越了一般“长宜子孙”璧的规格,而是作为礼器供奉之用!


LOT1816

御制白玉蹲龙钮「八征耄念之宝」「嚮用五福」宝玺 一组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印文「八征耄念之宝」「嚮用五福」篆书

备注:

1.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Lot4981

2.主玺「八征耄念之宝」钤用于宋画:赵昌所绘《南唐文会图》

著录:

1.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宝䉤》,乾隆一册

2.巴黎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乾隆朝玺印谱《光涵星斗》

3.皇史宬印谱,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贰第六册乾隆卷二》,紫禁城出版社,第141页

2.6×2.6×5.2cm; 2.6×1.65cm

估价待询

乾隆皇帝称得上是中国两千年历史上的首屈一指的“盖章达人”,乾隆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故宫现存乾隆印玺1000余方,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也有收藏,佚失的有数百方。乾隆印玺,玉质达半数以上,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及各种宝石;还有木、金、银、铜等20余种材质。过去十年,印文、形制、含义特殊的宝玺,每每在市场上拍出亿元级的高价。

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

直径4.6cm;高5cm

成交价:1.61亿人民币

乾隆时期的皇帝御用玺印,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的特点,其时印玺的制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规定:由造办处奉旨领取铸宝所用材料,由钦天监选定开工吉日。经皇帝同意后,再由礼部主办者发印样于铸造机关,依印样铸造或镌刻。镌字时,由钦天监依皇历选择镌字吉期,由礼部奏报批复。届时,宝样送至内阁,从文照的拟撰、执行,到宝料的领取、查验、保存,再到宝玺的制样、篆文、镌刻,每一步都极费周折。可以想见整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得以完成。所以,如今市场上所能见到的乾隆印玺真品,一定在清宫档案上有迹可循,华艺这套,自然也例外。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宝䉤》,乾隆一册

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实物来粗略估计,乾隆帝一生所刻制的玺印数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多达一千八百余方(所谓“宝薮”,即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是将皇帝御用玺印收集钤盖,装订成册,以流传后世。在清代以前并无“宝薮”之名,也末见有将皇帝玺印制作印谱的记载。“宝薮”一词应是乾隆皇帝的发明,《宝薮》的制作也应发轫于乾隆时期),如此组御制白玉龙钮「八征耄念之宝」、「嚮用五福」宝玺即为其中极重要、极具代表性的一例。权威的郭福祥对于这组宝玺有着十分明确的认定:

此“八征耄念之宝”和“向用五福”两方宝玺是乾隆五十四年为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八十万寿而特别制作的。二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记录。将宝物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吻合,可以确定二玺为乾隆时期的真品。

——引用自《郭福祥:关于乾隆帝「嚮用五福」「八征耄念之宝」组玺》,2011年北京拍卖图录

八十岁的乾隆皇帝

乾隆五十四年,正是乾隆皇帝的八十万寿。此时的乾隆皇帝身体仍然十分硬朗,乾隆自诩其文治武功将光耀史册,而八十岁的他仍然期望的内政外交上有所作为,这一年,乾隆开始介入尼泊尔廓尔喀人在西藏的争端,这便是后来他自诩为“十全老人”的最后一战。(乾隆的“十全武功”分别为: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尼泊尔廓尔喀。)

此时的乾隆皇帝虽已年届八旬仍然踌躇满志雄心不已,乾隆自诩,作为一位长寿之君,他的功绩作为堪比古代任何一位帝王。

“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只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只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余所鄙也。”后又注:“六帝中惟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年登八十……惟元世祖乃创业大有为君……但计其世次,讫顺帝不过四传,亦不能如今五世同堂之盛。是则予之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如是。”

——御制文《八征耄念之宝记》

“八征耄念之宝”出自《尚书》“洪范”篇,据《尚书》“洪范”篇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向箕子请教天道之义,箕子便以洪范九畴相告。“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王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响用五福,威用六极。”折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征”与乾隆当时的想法正相一致,于是,据此拟定“八征耄念之宝”的宝文。

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铸诸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徽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目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

——御制文《八征耄念之宝记》

清宫旧藏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上载,此组宝玺制作于乾隆五十四年,是为庆祝来年乾隆八旬万寿而制,《档案》中言: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员外郎大达色、催长舒与、笔帖式福海来说:太监鄂鲁里交清白玉三块,上书做引首宝墨迹,随引首宝纸样三张,三方一分刻字本文八分。内引首系'嚮用五福’,宝系'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单宝二方,本文二件,内一件系'五福五代堂八征耄念宝’、一件系'八征耄念之宝’。传旨:发往苏州照样成做三方一分引首宝八分,单宝二方。要急,做得一分即先行送来。钦此。青白玉三块,系启祥宫交出,内一块中三十四斤、一块重二十斤、一块重四斤八两。于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将苏州送到青白玉引首宝八分,单宝二方,呈进交懋勤殿讫。”从这条档案可知,仅这一次就制作了八征耄念之宝组宝八套之多,而这两方宝玺就是这一次制作的八套组宝中的一套。

时隔两个月,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活计档记事录即记载:二十四日将苏州送到......刻嚮用五福 八征耄念之宝 自强不息青白玉引首宝八分(每分计三方),如此神速的进度,如此质量的出品,这两方宝玺定是由当时制作御用宝玺实力最雄厚、技艺最出色的苏州工匠完成,尽管工期短,催之甚急,但雕刻却一丝不苟,精准到位,显示出制作者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水平。

由此,也知最早的八征耄念之宝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质地为和阗玉,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可以想见,此套白玉蹲龙钮「八征耄念之宝」「嚮用五福」宝玺,昔日共装紫檀春格内,置放于三希堂,待乾隆皇帝鉴赏书画后以备应用之情景。

因此,除了《宝䉤》,《光涵星斗》印谱、《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等权威著录上,像这样的重要宝玺,往往会在清宫旧藏的重要书画上找到它们的痕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短时间内只找到其中的一件:

宋 赵昌 《南唐文会图》清宫旧藏

如这件赵昌所绘《南唐文会图》左下角,便能找到这方八征耄念之宝,和实物比对,两者严丝合缝,完全一致。


LOT 1828

清中期 翡翠观音

备注:北京匡时2008年春拍“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Lot161

H:68.5 cm

RMB: 28,000,000—32,000,000

翡翠在有清一代为名贵玉石类,在清朝覆灭之前一直被宫廷垄断,民间不曾见有翡翠器皿,凡所见清中期翡翠皆质地上乘,工艺非凡之品。而从清宫留存至今,如此体量工艺的极品,绝无仅有。

LOT 1801

清康熙 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双圈楷书款

备注:在望山庄主人徐展堂旧藏

出版:

1.《徐氏艺术馆》图105A

2.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延熏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P138

D:6.3 cm

RMB: 300,000—500,000

LOT 1802

清康熙 绿地紫龙赶珠纹碗一对(配硬木座)

「大清康熙年制」双圈楷书款

备注:在望山庄主人徐展堂旧藏

D:10.3 cm

RMB: 600,000—900,000

LOT 1803

清乾隆 粉彩白地轧道海水矾红龙纹卧足杯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备注:法国巴黎藏家旧藏

D:9.2 cm

RMB: 900,000—1,500,000

LOT 1804

清雍正 墨彩「雪堂客话」通景图笔筒

「雍正年制」青花双行楷书款

备注:广州市文物总店藏品(附文物店库签)

D:19 cm

RMB: 3,500,000—4,500,000

LOT 1807

清雍正 御窑霁红釉鸡心水丞

「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楷书

备注: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lot3711

著录:《明清一色釉瓷》,敏求精舍展览,香港艺术馆,1977年,编号15

H:7.3 cm

RMB: 1,200,000—1,800,000

LOT 1808

清乾隆 茶叶末釉长颈胆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刻款

备注: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号,lot 1492

H:22.5 cm

RMB: 800,000—1,200,000

LOT 1809

清乾隆 窑变釉蒜头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备注:

1.1980年香港苏富比,lot353

2.1991年香港苏富比,lot88

3.伦敦佳士得1999年秋拍,lot233

4.香港苏富比

H:25.5 cm

RMB: 1,300,000—2,000,000

LOT 1810

清乾隆 仿官釉三孔葫芦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出版:

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76

备注:

1.瑞士玫茵堂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lot34

H:20cm

RMB: 2,000,000—3,000,000

LOT 1811

清乾隆 仿汝釉八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备注:伦敦苏富比2014年5月,lot36

H:32.8 cm

RMB: 1,000,000—1,600,000

LOT 1812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瓶

「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备注:

1.香港佳士得1991年秋拍,lot.831

2.伦敦佳士得2012秋拍,lot278

H:25 cm

RMB: 1,300,000—2,000,000

LOT 1827

清 青田石苍龙教子钮印一对

印文「宫保尚书」「总制江浙」

备注:

1.伦敦佳士得

2.Charlotte Horstmann女士(1909-2003)旧藏,1950年代得自香港; 美国私人旧藏

9×9×8.8cm

RMB: 800,000—1,000,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保利秋拍:一波玺印玉器精品选赏
【北京保利2016秋拍】禹贡——御座与重屏之间 古董珍玩之夜
北京保利2021春季拍卖会重要瓷器一览
【北京保利秋拍】禹貢II——大清的輝煌時刻 | 精彩視頻欣賞
【保利拍卖】清代宫廷佛像成交赏析
【大象视界】市场所见唯一完整巨型五供、唯一乾隆御制古琴!奇珍异宝大饱眼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