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的青铜器及周代用鼎制度

一、西周中期的变化

周穆王时期,青铜器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特点是:

1、酒器显著减少

商人好酒,酗[xù]酒是亡国原因之一。《史记》里记载商纣王本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但商末统治阶层已经严重腐化,商纣王更是“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酗酒之风大盛。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贵族长期用来饮酒会造成一个问题——铅中毒。有研究对两处商周墓地的人骨、牙齿进行检测,分别是安徽何郢[yǐng]遗址和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结论是墓主人的骨头和牙齿铅含量超标,且高出同一墓葬殉葬的人、狗几倍甚至十几倍,铅中毒造成骨质疏松和神经系统紊乱,可能是“商人饮酒亡其国”背后真正的杀手。

周朝建国后有鉴于此,颁布了限制饮酒的《酒诰[gào]》,曾经盛行的酒器,到西周中期急剧减少,尊、卣[yǒu]、方彝[yí]、觯[zhì]、觥[gōng]、觚[gū]、爵、斝[jiǎ],都已经走向消亡。

2、食器和乐器编钟兴起

食器中开始出现簠[fǔ]和盨[xǔ],都是长方形有盖,用来盛放黍[shǔ]稷[jì]稻粱等食物的,但器型来源不同,簠[fǔ]的边缘是直线,可能前身是竹编的器物,盨[xǔ]的边缘则是弧线,应该是由簋[guǐ]演变而来。

钟出现在西周早期,几件成组,便于演奏乐曲,是乐器发展的重大进步。到西周晚期,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的晋侯苏编钟,已经有两组16件的规模,我国古代最大套的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64件钟和1件镈[bó],堪称国宝。

3、纹饰质朴化、图案化

西周中期的铜器返璞归真,纹饰走向质朴化,以前是“以文为贵”,现在风气转变,“以素为贵”,商代前期曾流行的带状纹饰,现在又占据了多数,花纹也常是一些简单线条的重复。

窃曲纹流行于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替代了以前饕餮[tāo tiè]纹的位置,成为主要纹饰。《吕氏春秋》说:“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

“凤鸣岐山”预示着周将兴旺,周人视凤鸟为吉祥的象征,华丽的凤鸟纹在西周中期曾盛行一时,两周之际消失。

4、铭文进一步增长

从西周中期到晚期,铭文进一步增长,晚期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497个字,是青铜器字数之冠。

清宫旧藏的散氏盘记载了一篇土地割让的契约,书法价值也极高。

1976年陕西扶风县出土庄白一号窖藏,其中的墙盘应是周共王时器,铭文颂扬了周初六王的功业。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了27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均有铭文,其中逨[lái]盘373个字的长篇铭文,历述单[shàn]氏家族的功绩,辅佐了从周文王到周宣王的12位周王,完全证实了《史记》中记载的周王世系。

二、两周之际

西周晚期指厉王、宣王、幽王的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在青铜器上也体现出来,尽管铭文发达,但工艺走向衰落,有些器物器型巨大,却不够精美,甚至有些粗制滥造。

河南三门峡虢[guó]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两周之际的代表,此地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铁器,一把玉柄铁剑。

三、春秋乱世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此时周王室已经失去权威,王朝重器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个诸侯国的铜器,这时的铜器各具区域特色。

四、用鼎制度

周代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认为天子、诸侯、卿[qīng]大夫、士、庶[shù]人各安其位,就能长治久安,所以用各种礼器来“明贵贱,辨等列”,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是身份的象征,墓葬中陪葬鼎的数量要遵守礼制规定。

一些学者整理研究考古资料和典籍,对周代的用鼎制度进行了梳理,大体结论如下:

1、鼎分镬[huò]鼎、升鼎和羞鼎

镬[huò]鼎是专门的炊具,煮肉用的。一般形体大,底部有烟火炱[tái]。

升鼎是正鼎,放煮好的牲肉,是中心礼器。

羞鼎是陪鼎,放调味品。

2、升鼎的数量代表身份的高低,簋[guǐ]与鼎配合使用

升鼎(也可称列鼎)是一套形制相同的鼎,(后期升鼎一般是大小相次的,)鼎放牲肉,簋[guǐ]放食粮,相配使用。

西周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或一鼎无簋。

例如:河南三门峡两周之际的虢太子墓(M1052),七鼎六簋。

山西晋侯墓地中未曾被盗的晋穆侯(西周晚期)墓,五鼎四簋,按说晋国是周天子弟弟的封国,应该是诸侯一级的七鼎,令人费解。

3、东周以后,用鼎制度被破坏

东周后鼎的数量增加,大墓中常使用两套升鼎。贵族纷纷打破西周时的制度,逾越身份使用更高等级的葬仪。

例如太原春秋晚期的赵卿墓出土鼎27个,可能是七件、五件两套升鼎。

战国中期湖北随州曾侯墓中使用九鼎八簋。

因为古代典籍常相互矛盾;墓葬一般被盗扰;墓中的鼎、簋构成复杂,同一考古资料如何诠释?学者也常各持一词,所以周代的用鼎制度并不明晰,但无论如何,周代使用青铜器作礼制的载体,是客观的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青铜器需要学习的知识
青铜文化的灿烂光芒
华夏探秘:南宫适与曾(随)国
【论坛】张闻捷丨周代的“行钟”与“行器”
在“最后的芮国”赏周风遗韵
战国时期青铜器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