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梁焕明
2019-01-23 10:00来源:浙江新闻
“传承民间艺术,弘扬乡土文化”,优秀的乡土文化是一抔沃土,哺育世世代代的本土居民;让年轻一代“知乡史、懂乡情、记乡愁”,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2017年8月,嵊州市教体局向全市中小学发出了“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黄泽镇中学的“越剧盔头”制作社团与“目连戏哑背疯”传习社团成为其中的一个榜样,嵊州市黄泽镇中学作为“非遗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向全市推开,为大力弘扬嵊州特有的“乡土文化”助力添彩。
早在2011年,黄泽镇中学就开始将黄泽本土的“非遗”文化引入校园,通过开展拓展课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非遗”传习的环境,至今已开设有“目连戏哑背疯”“越剧盔艺”“竹编工艺”“我爱唱越剧”等多种“非遗”拓展课程,“非遗”传习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目连戏曲,薪火传承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最古老剧种之一,起源于宗教故事“目连救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泽镇前良村的“哑背疯”是目连戏中的一个片段,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悠久的历史传承,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能够表演这出“哑背疯”的艺人基本上是老人,也没有新一代来传承,文化传承面临断代,极具乡土特色的表演形式面临失传的危机。
为传习这种优秀的民间艺术,黄泽镇中学从2011年起将这项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非遗项目带进了校园,开始探索“非遗”传习文化之路。学校聘请黄泽目连戏传承人王林铨老先生担任非遗传习活动顾问,开设了“目连戏哑背疯”传习社团,组建了学生传习表演团,成功传习了这项“非遗”文化表演艺术。
“哑背疯”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哑巴”背着一个“风瘫”,看似两人,实为一人。表演者穿戴定制的服饰,上半身表演一个“风瘫”的女子,下半身表演一个“哑巴”老人的腿脚。一人分饰两角,从服装穿戴到表演过程,难度很高。社团指导老师竺海莲刚接手时,这些“非遗”文化已只存留了几个能表演的老人而已,乐谱、歌词都失传了。竺老师带着传习社团的孩子们多次走访老艺人,了解这项表演的历史;听着老艺人们演唱的录音,重新谱曲、写词;跟着老艺人们手把手学穿戴、学化妆、学动作。从无到有,这项几经失传的“非遗”表演艺术终于重生。
如今,“目连戏哑背疯”传习社团已经多次受邀参加展演,为人们重新展现这出别具乡土特色的艺术表演:2013年参加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电视台主办的“美丽非遗”晚会录制;后多次参加绍兴市“非遗”文化相关演出;2017年参加绍兴市文广局、嵊州市文广局和黄泽镇政府、黄泽前良村联合主办的国家级“非遗”目连戏专场汇报演出;2018年参加嵊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嵊州市文广局主办的“非遗薪传”表演。社团指导教师竺海莲还在2018年被评为“感动嵊州教育体育人物”。
哑背疯表演生动而活泼、细致而精彩,这项“非遗”文化艺术就如同一粒种子,播种在校园的文化厚土中,在师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越剧盔头,文化魅力
嵊州黄泽的戏剧服装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盔头制作的技艺要求和工艺价值都很高,因为盔头制作技艺自产生至今,一直沿用手工制作,其制作过程最为复杂也颇有特色。
目前,本地尚有一些艺人在从事这项技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作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地方特色手工艺随时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挽救这项“非遗”,黄泽镇中学以黄泽的越剧盔头制作技艺为依托,在2016年9月创建了越剧盔头制作特色室,组建越剧盔头制作特色社团,在社团老师的带领下,让社团学生逐渐认识越剧盔头,了解越剧盔头制作的传统工艺,体验手工匠人制作的乐趣,感受黄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盔艺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更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除了在校内传习外,社团指导老师还带领学生去寻访民间艺人、采访传承人、参观戏具加工厂、动手体验制作,进一步了解越剧盔头文化的历史及制作技能。学校定期邀请传承人李伯汀或手工艺人来校指导,以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关注家乡的发展,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指导老师梁晓斌已经成功开发了特色校本课程《越剧盔艺》,相关课题获得嵊州市一等奖,社团学生制作技艺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现场展示,社团作品在嵊州市“乡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中展出。同时,学校开展越剧盔艺特色教育的情况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并引起了当地众多媒体的关注。
竹编工艺,巧手匠心
嵊州竹编,美名远扬。它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嵊州地方传统手工艺之一。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嵊州竹编工艺分布在全市的产竹区,黄泽是其中一个上规模的产区。黄泽的竹编工艺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以前竹编制作作坊很多,虽规模不大,但有些作坊历史悠久,又各具特色和风格。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好多竹编作坊停产倒闭,年轻一代也不愿意再学这门手艺,竹编业步入后继乏人的困境,亟待抢救、扶持。
2017年初,黄泽镇中学在市文化馆的牵线搭桥下,将这门“非遗”手艺引入校园,开始开设“竹编工艺”社团,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向本土“非遗”传承人取经求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竹编厂,听传承人讲竹编的历史与工艺技法,并从最简单的技法开始学习编织技艺。学校还邀请到嵊州竹编工艺大师徐华铛为学生上拓展课,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竹编工艺、了解竹编文化,感受乡土工艺魅力。从一根根细小的竹丝,到一个个小筐子、小篮子,学生在编织中亲近乡土文化,感知乡史,感悟乡情。
展旷世绝活,哺传世能人,兴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丰富了学校的文化资源。同时,学校的沃土也让“非遗”文化获得新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本土历史、传承“非遗”文化,这是黄泽镇中学的目标与使命。我们相信,黄泽镇中学将在“非遗”传承的沃土上开出更为绚丽的花朵!
[责编:杨莹]
原标题:“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梁焕明:守正创新见云龙
治砚中的梁焕明。受访者供图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因为其在当下生活中的应用,为‘非遗活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但要真正让端砚与世界文化接轨仍需探索。”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梁焕明说。
广东肇庆是端砚的出产地,有着“中国砚都”的美誉,当地端砚厂有上千家,从业人员达几万人,而大部分从业者聚居于端州区黄岗白石村。记者日前在白石村采访时,见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梁焕明。
梁焕明近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端砚精品,不少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和多省博物馆收藏。2014年文化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牌匾颁给梁焕明创办的华兴端砚厂。
水云龙巨砚 索有为 摄
梁焕明曾祖父梁耀南是闻名遐迩的制砚高手,清光绪年间在广州开懋隆砚铺,独创砚雕绝技“阴阳双刀”。梁焕明称,祖传的“阴阳双刀”,就是一刀直一刀斜,使浅线浮雕图案给人玲珑浮凸的感觉。运用得精妙,能使雕刻出来的线条细如发丝,却具有强烈的凹凸感觉。摸起来平滑,看起来立体,呈现出精微而又显著的艺术效果。
梁焕明说:“摸索‘阴阳双刀’几乎耗去我整个青壮年黄金时代的心血。在承袭先辈制砚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我对刀法进一步改革与创新,产生了水、云、龙三位一体的砚雕创作理念,使它更为实用和完美,因此创立了端砚界首个注册品牌‘水云龙’”。
梁焕明耗四年之工精雕细刻而成的《水云龙巨砚》陈列在梁焕明端砚艺术博物馆内,巨砚材质取自千年宋坑,重6吨多,曾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获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龙从云,虎从风’,我以清朝康乾盛世时的瑞龙图案为蓝本,雕出的龙威风而不凶悍,勇猛而不怙恶。还特别注重对细部的运刀,刻出的龙须好象被喷出的鼻息所掀动,增强了龙的动势。”梁焕明说。
在台北市2016年9月举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中,梁焕明作为指派代表前往现场表演砚雕技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室专门委员陆仲雁看到梁焕明所雕“水云龙”端砚中的瑞龙图案后,表示这正是他18年来苦苦寻觅的端砚,遂出高价将这方端砚入手。
出于保留和传承历史文物的需要,肇庆市博物馆曾指定梁焕明大师将馆藏的一批知名古砚进行摹仿制作。梁焕明早得名师点拨,又通读了《西清砚谱》等古籍,通晓古人制砚技法,很快就仿制出古砚,其形质、神采、气韵与真品几乎一致。日本、韩国的不少客商纷纷慕名而来请梁焕明制作仿古砚。
水云龙拓片。受访者供图
“现在写毛笔字的人,一般都直接用墨汁了。”梁焕明感慨称,其实,古代用优质的墨条在端砚上研出来的墨写的字,不怕虫蛀,因为墨条和砚台中有金属。常常是承载书法的纸被虫蛀了,字却没有被蛀。用墨条研出来的墨汁写字,笔锋特别犀利好看。
梁焕明认为,砚台用于写书法、画画的功能虽然在逐步减小,但在其它用途上则越来越大。现在中国许多家庭会摆放端砚来提升文化品味,收藏端砚的人群和学习书法、绘画的学生们用砚的数量都在增加。现在强调文化自信,中小学甚至大学都在重新开设毛笔书法课、传统绘画课,来订购端砚的学生们日益增多,这都为端砚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梁焕明的儿女们也继承祖业、学有所成。儿子还多次组织端砚展览团队参与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和巴黎红气球画廊展览,并作为特邀嘉宾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开设讲座。
在中国,祖传独门技艺以前是“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但梁焕明打破了“本源性”传承的桎梏,实行“外源性”的传承。他早在2012年一次性招收75名入室弟子,将祖传“阴阳双刀”雕砚技艺无私传授。他与徒弟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合力发展。在白石村头引资4.5亿元建设的中国端砚文化村内展示端砚的不少工匠艺人,也是梁焕明手把手带出来的。
梁焕明介绍端砚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 索有为 摄
梁焕明还受广东省、肇庆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派,先后参加北京、深圳、黄山等地举办的全国性文化交流活动和艺术展,通过现场演示刀法、展示作品及讲解端砚文化等形式推介端砚艺术。华兴端砚厂也敞开大门欢迎砚界及和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来基地参观学习。
“端砚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我将秉持‘工匠精神’守正创新,尽我所能推动端砚文化走向世界。”梁焕明说。(记者索有为)
[ 位置: 首页非遗频道今日热点 ,责编:赵艳艳
荀子名篇《劝学》中有两个经典的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在笔者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疑问:“至”和“致”有什么不同?能否互换?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要想给出合理的解释,我们似乎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两个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至”的甲骨文最下部的一横表示地面,整个图形“像箭射到地面上,本义为到达”。而《说文解字》说:“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大意说一只鸟从天上高处飞下来,到达了地面。故许慎释“至”本义为“到、到达”。这样我们似乎可以梳理出“至”字释义的引申路径:①动词,到、到达,如“自始至终”;②形容词,终极的、极端的,如“至理名言”;③副词,极、最,如“至善至美”;④连词,及、对于,如“至于”。
“致”金文左边为至,右边像人的脚,表示行走,合起来表示走到。其造字本义为动词“走到,到达”。《说文解字》说:“致,送诣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为:“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处也。从攵从至,攵,犹送也。”许慎释为“送达、送到”应是“致”的引申义。“致”的释义引申路径如下:①(本义)动词,走到、到达,如:“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②动词,送到、送达,如“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③动词,达到目标、造成、实现,如“发家致富”;④动词,给予、付出,如“致敬”;⑤名词,兴趣、情趣,如“兴致”;⑥形容词,精细的,精密的,如“精致”。
仔细辨析,我们发现“至”与“致”在表达“到、到达”的义项时,还有着细微之别。“至”指人、事、物的到达,含有主动的意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积小步,是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的。它强调人自身主动积累“跬步”到达目的地的重要性。而“致”强调了外物在对象达到目的地方面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有“使达到”“被送达”的意思,含有被动的意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是说人并非有“利足”自己走得快,只是善于借助车马这一工具,却能将自己送达千里之外。它强调了借助外物弥补人类自身不足的重要性。由此观之,《劝学》中的“至”和“致”两个字用得很恰切。
前几年有部同名小说改编的偶像剧《夏至未至》,标题中的两个“至”的意思可不一样。但不少学生将“夏至”“冬至”中的“至”理解为动词“到”,将“夏至”“冬至”解读为“夏天到了”“冬天到了”,从而将其错误地理解为“夏季的开始”和“冬季的开始”。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冬”该作何解?会有两个表示同一节气的名词吗?其实“夏至”“冬至”中“至”的意思不是动词“到”,而是形容词“终极的、极端的”。例证为《恪遵宪度抄本》中的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冬至”其实是“夏之至日”“冬之至日”的简称。“夏至”就是夏季里昼夜时长比例最极端的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过了“夏至”日,白天逐渐变短,夜晚渐长;“冬至”则正好相反。
另外,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两句名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中的“致远”就是“实现远大的目标”的意思,或可理解为“将自己送达远方”,但是绝不能写成“至远”。
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时能仔细区分这些易混淆的汉字的不同之处,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增强。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者:童志国)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5日 16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不可丢弃的10大传统手工艺
旷代衣冠谁解识
“葫芦福,满关中” 记关中葫芦技艺传承人梁平安
除了翡翠 端砚是另外一个疯狂的石头
跑赢时代的人,都是坚持长期价值的人
学术分享 | 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