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
书者介绍: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馆阁体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明清两代的官方字体。明朝其中国封建王朝宰相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内阁。内阁是国家的中枢机构,扮演着处理国家政务和皇帝秘书的主要角色。明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从此馆阁体风靡书坛。馆阁体从文体名上理解便是指流行于馆阁中的力求典雅庄重的文体。馆阁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始于宋代;明、清两代翰林院亦称馆阁。从书体名上理解,馆阁体则是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明、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清代大书法家梁同书馆阁体书法拓本欣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书法评点(二)
从李邕书法观其“创造性”
“乌海论坛”特邀论文丨邓宝剑:刻帖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范本价值
张即之书法的家学渊源和取法变化 小楷用笔之谜
学行书,是选“天下第一行书”,还是“清代...
唐代行书碑刻《新集王羲之书金刚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