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招人烦的“朋友圈”

前几年,和几个同事出国交流,周末出去玩拍了点照片,顺手想分享到朋友圈,结果被制止了。

理由是:你在拉仇恨吗?

我怔住了,也就在那时候知道了朋友圈还有一个功能叫“分组可见”。

近一年来,我在刻意减少发朋友圈,想退出的念头也不是没有过。不是我突然良心发现想多读书,而是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

2012年微信刚推出朋友圈的时候,掀起过一阵波澜,所有用户陷入一场分享的狂欢。精修的自拍、旅行的美景、失落或者得意的状态、认同或者反对的观点……都是题材,点赞评论不亦乐乎。

的确,分享是社交的根本。哈佛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奖赏机制,当分享自己的信息时,人们会获得脉冲式的快乐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你逛街买到心仪的包包所能体会到的一样。显然,在社交网络上的分享也能得到这种报偿。虽然,这不会对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变化,但会让你在某个瞬间感到美好无比。

然而,随着现实的社交圈慢慢往朋友圈迁移,社交法则让传播和分享朋友圈也成为了一件如履薄冰的事情。当你发一张自拍的时候,可能隔着手机屏幕有好几个白眼。当你兴致勃勃分享一篇娱乐八卦时,你可能已经被默默贴上了肤浅的标签……

我们所有无心的内容传播行为,已经在默默影响着别人对你的观感。

说到底,没有人真正会关心你在干什么,你在想什么,只是窥私欲在作祟。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微信的朋友圈始于分享,止于点赞,终于缄默”。

当分享已经变味,点赞就成了一种累赘。

“我的照片你居然没给我点赞,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你居然给他点赞,你们关系怎么变的这么近”

“我刚发了一张照片,快去给我点赞”

……………………

人情的裹挟从现实到了虚拟。

不可否认,起初点赞功能的出现,确实维系了老友之间的旧情谊。一个赞可以传达给你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

“好久不见,看到你朋友圈过的这么好,我也替你高兴呢。”

“你分享的观点我也赞同哦,支持你。”

“虽然不常联系,但我有时刻关注着你哟。”

“已阅。”

…………

可是时间长了,除了赞连多说一句都嫌打字麻烦的情谊,你还觉得有那么珍贵吗?不管是几年不见的老友,还是某个场合一面之缘的新人,出现在你朋友圈的形式都是一个赞,你还会觉得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有研究表明,点赞行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了解并不起作用,点赞式社交里,亲密感并不完整,因为它不一定能转为现实中的人际联结。

我曾看过一个观点:“很多在朋友圈里沉默的人,沉默的原因并非他们不想展示,而是担心自己传播的内容会给他人带来困扰,让自己的隐私暴露于他人眼皮底下,自己有趣的生活在另一个评价体系中变得“不正确”。”不可否认,在社交工具上呈现的个人信息越少,他人越不容易评价你的直观形象,从而你的人际交往安全系数也就越高。

我们当然不愿意因为发一张购物的照片就被贴上炫富的标签,发一张朋友合影就被说成只给自己修图的心机鬼……

我讨厌所有恶意的揣测。

同样我也讨厌所有刻意提醒你要阅读观点、要点赞照片、要转发链接的绑架行为。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曾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说到底,我TMD根本就不在乎你们发了什么。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被卷进这个社交的怪圈了,带着面具做人。

作者:Vanzbrand万知

来源:公众号 Vanzbrand

原创作品,翻版必究,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把一点点破事,都发到朋友圈里
朋友圈照片vs现实,扎心了!
你真的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吗?
我的好朋友,从来不给我点赞 | 网络社交真的会让人孤独吗?【第74问】
男人最真实的想法:发这四种朋友圈的女人,活得都很“廉价”!
国际顶刊:爱发朋友圈的人,更容易长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