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

 
韩旭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老年科
2010-06-20 3809人已读
一、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发病率的95%以上。目前,我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联盟(WHO/ISH)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病症的范畴,《内经》、《景岳全书》、《丹溪心法》等诸多古代医籍中都有记载。
二、发病机制
(一)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年老体虚、劳欲过度、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交阻而产生。病位主要在肝肾,又与心、脾、脑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病病性有虚实之分,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多属虚中夹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标实多为肝阳上亢,阳亢则易化火、生风、动痰、致瘀。
1.肝阳上亢  素体肝阳偏旺之人,长期忧郁恼怒致肝阳上亢;或因年老肝肾阴精亏虚,水不涵木致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而发为高血压。
2.肝火上炎  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或肝火化风,肝风内动则发为高血压。。
3.痰湿壅盛  因过食肥甘厚腻,嗜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壅盛而发病。
4.瘀血阻络  老年人气血渐衰,运行滞涩而致气滞血瘀等瘀血阻络之证。
5.肝肾阴虚  年老肝肾之阴渐衰,加之劳倦虚损更伤肾阴,水不涵木而发为高血压。
6.阴阳两虚  年迈体虚,久病不愈,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亦发本病  。
(二)病理机制
导致高血压的有遗传与环境因素,但通过何种途径和环节发病,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遗传性或获得性细胞膜离子运转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三、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一般可见头晕、头痛、颈项僵硬、疲劳、心悸,持续性紧张或劳累后以上症状可加重,但多数亦可自行缓解。约1/5的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发生心、脑、肾并发症时出现。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波动较大。听诊时可及主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颈部和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要点
非药物状态下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值(每次不少于3个读数,取平均值)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方可诊断。
目前根据血压的水平分为理想、正常、正常高值和1、2、3级高血压。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二) 鉴别诊断
当血压增高时应注意与以下继发性疾病相鉴别:
1.肾实质病变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可根据病史、症状出现的先后、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加以鉴别。
2.肾动脉狭窄  多为恶性高血压,起病急,药物治疗少效或无效。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常伴乏力、顽固性低钾,通过理化检查可鉴别。
4.皮质醇增多症  常伴有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等症状。
五、 治疗
(一) 中医治疗
1.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高血压病以肝肾阴虚为本,阳亢、火盛、内风、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久病可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2)辨缓急:若头晕头痛时发时止,血压升高不明显,与情绪及劳累有关,则病势较缓,病情相对平稳;若血压突然升高或持续升高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手足麻木、四肢抽搐,则病势急,当积极救治。
2.治疗要点
本病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为主,故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其主要治法。
3.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证
①症状: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苔薄黄,舌红,脉弦。
②证候分析:本型多属肝阳上亢,本虚标实。肝肾之阴不足,阳亢无制,气血上冲,则头晕胀痛;阳亢于上,则耳窍壅滞,则致耳鸣;肝性失柔,故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都为肝阳上亢之证。
③治法:平肝潜阳。
④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
⑤随症加减:若眩晕剧烈,手足麻木或肌肉瞤动者,应防止肝阳化风,发生中风,加强镇肝息风药的用量,另可加入清热息风的羚羊角、夏枯草等。
(2)肝火上炎证
  ①症状:头痛头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胸胁灼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苔薄黄或黄腻,舌红,脉弦数。
②证候分析: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攻头目故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肝失调达之性则胸胁灼痛,烦躁易怒;胆经循于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故耳鸣如潮;热迫胆汁上溢则口苦;燥热伤阴则口干;苔薄黄或黄腻,舌红,脉弦数都为肝火上炎的表现。
③治法:清泻肝火,清热利湿。
④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等。可加磁石、生龙骨加强平肝潜阳之力。
⑤随症加减:肝火扰动心神见烦躁失眠,加珍珠母、琥珀清肝热、安心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见肢体麻木、震颤,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息风,清热止痉。
(3)痰湿壅盛证
  ①症状:眩晕头痛,胸闷心悸,泛泛欲呕或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形体肥胖;苔白腻,舌淡,脉滑。
②证候分析: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蒙蔽清阳则眩晕头痛;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故胸闷心悸;脾阳不振故泛泛欲呕或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形体肥胖乃痰湿之象;苔白腻,舌淡,脉滑都为痰湿壅盛的表现。
③治法:燥湿袪痰,健脾和胃。
④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天麻、甘草等。
⑤随症加减:年老脾胃虚弱,食少纳差、神疲气短者加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截痰源。
(4)瘀血阻络证
①症状:眩晕头痛,痛如针刺,项强不舒,胸闷疼痛,肢麻不仁,面唇紫黯;舌质紫黯可见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②证候分析:老年人气虚,不能推动血运,气不能行,血不能运,气滞血瘀,闭阻脉络致眩晕头痛,痛如针刺;瘀血阻于颈部肌肉产生项强不舒;阻于心脉则见胸闷疼痛;阻于四肢经脉见肢麻不仁;面唇紫黯,舌质紫黯可见瘀点或瘀斑,脉细涩都为瘀血阻滞的表现。
③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④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枳壳、当归、生地、天麻等。
⑤随症加减: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表现的加黄芪、党参;头痛甚者加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等。
(5)肝肾阴虚证
①症状:眩晕头痛,头痛且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②证候分析:年老肝肾之阴渐衰,加之劳倦更伤肾阴,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阴亏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痛且空;肾为腰之府,肾阴亏虚,故见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故时时耳鸣;肾虚心肾不交故见失眠多梦,健忘;阴虚则生内热,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都为肝肾阴虚的表现。
③治法:滋养肝肾。
④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菊花等。
⑤随症加减:肝肾阴虚而肝阳亢盛明显,见头痛较甚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阴虚较甚见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年老久病,肝肾阴虚突出者,可选左归丸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6)阴阳两虚证
①症状:头晕眼花,耳鸣健忘,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下肢浮肿;舌淡红或淡白而胖,脉细沉。
②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脑海失养,则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肾阳虚弱不能温养腰府骨骼,或肾阴亏虚,髓减骨弱则腰膝酸软;阳虚则精神不养,故神疲乏力;气不化津故夜尿频多;舌淡红或淡白而胖,脉细沉,都为阴阳两虚的表现。
③治法:滋阴助阳。
④方药: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左归丸药用熟地、枸杞、山茱萸、龟胶、鹿胶、菟丝子、牛膝、山药等;右归丸药用制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杜仲等。
⑤随症加减:神疲、气短者加黄芪、党参;面色晄白,头晕沉重者加葛根、柴胡;水肿较甚者,加用真武汤。
4.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清心化痰,镇静降压;每次6粒,每日3次。
(2)松龄血脉康: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每次2粒,每日3次。
(3)山绿茶降压片:清热解毒,平肝潜阳;每次2-4粒,每日3次。
5.针灸
(1)体针: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百会、合谷、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肝俞等,可起到平肝潜阳之功。肝火上炎加曲池、大椎;肝阳上亢加行间、涌泉;阴虚阳亢加阴陵泉、肾俞;阴阳两虚加神门、关元、肾俞;痰湿壅盛加丰隆、阴陵泉、太白。每日1次,每次选10穴左右,10~15次为一个疗程,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2)耳针:常用穴位为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交感、神门等。选上述4~5穴埋王不留行子。
(3)穴位敷贴:常用穴位脐周、心俞、肾俞、关元等。
6.其他疗法
(1)气功:
气功疗法对于治疗高血压病,不仅有较好的近期降压疗效,而且对于长期稳定血压,巩固疗效,减少和延缓并发症,提高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独特的疗效。患者以练静功为主,适当结合动功。初学者选放松功,以放松入静为原则,排除杂念后,再根据病情意守,一般患者意守丹田,阳亢者,意守大敦,阴虚阳亢者意守涌泉,阴阳两虚者意守命门,亦可酌情选择内养功、强壮功。
(2)药膳: 
①雪羹汤  海蜇250g切丝,荸荠500g去皮切片,煎汤,早晚分食,用于高血压痰热盛者。
②楂芹冰果饮  鲜山楂、苹果各30g,鲜芹菜30g,切碎加水,蒸30分钟,再加冰糖10g,每日一次。
(3)中药泡脚  茺蔚子30g,桑树枝30g,桑叶10g,加水煮汁约2000ml,去药渣,药水泡脚,每日30分钟。可以平肝清热。
(4)药枕  菊花,川芎、丹皮、白芷,上药等分装入布袋中,代睡枕用。
(二)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1)采用最小的有效计量,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至最低。
(2)为防止靶器官的损害,24小时平稳降压。
(3)联合用药,以使降压效果增强而减少不良反应。
(4)个体化原则,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用药。
2.常用降压药有五大类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2)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
(3)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
六、预防与调护
1.定时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2.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充分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以及过度劳累。
3.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病情,预防与调护。
七、名医经验
(一)柴浩然
柴氏主张治疗高血压辨证以虚实为纲,分析不同的病机,确立相应的治法。常用的基本治法有①清泻肝热法:用于肝火炽盛攻冲头目之高血压。常用龙胆草、杭白菊、钩藤、决明子等加减。②平肝息风法:用于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或肝风内动之高血压。常用珍珠母、石决明、夏枯草、天麻、钩藤等加减。③滋阴潜阳法:用于肾阴不足,虚阳失潜之高血压。常用首乌、生地、女贞子、龟板、枸杞子等加减。④补阴和阳法:用于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之高血压。常用熟地、山萸肉、仙灵脾、杜仲、桑寄生等加减。其在用药上善用藤类药如:鸡血藤、忍冬藤、青风藤、络石藤,此类药通络化瘀,且性质平和,易于长期配用;选用秦艽、豨莶草、桑枝等辛寒或甘寒的袪风通络之品,防温燥之弊;择用乌梢蛇、桃仁、红花活血通经之品,以畅血行,此类不宜长期使用。(柴瑞霁、柴浩然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山西中医,1994(4):10)
(二)张心海
张氏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主要是心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致上实下虚、风、火、痰、瘀。常用的基本治法有①清肝泻火降压:适用于肝火上升所致的血压升高。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活血化瘀降压:适用于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血压升高。常用丹参、田七、牛膝、郁金等。③滋阴潜阳降压:适用于阴虚阳亢,血压升高。常用资生潜阳汤加减。④温阳降压法:适用于阳虚阴盛之高血压。常用附子汤加减。(张心海、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四川中医,1990(3):24)
[典籍选粹]
1.《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併火,治痰为主,挟补气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
2.《叶天士诊治大全·头眩》:“血络瘀阻,肝风上巅,症见头眩耳鸣、麻痹、足寒、微呕、便涩、月经闭阻等,治从血络,宜袪瘀平肝,用血络方”。
3.《临证医案指南·眩晕》“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症见晕厥,烦劳即发,耳鸣不寐,治宜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袪热,佐介类以潜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张镜人:中医辨治高血压的优越性!
高血压的中医证治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8个方面告诉你,如何调理高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除了吃药我们还能怎么办
高血压分六型,选对代茶饮可辅助降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