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对联态度与习惯

 

 


    各位文友,大家晚上好!

    我叫张兴贵,山西临县人,网名“高原汉子”。我是2010年开始从事对联写作的,直到现在正好八年时间了。在这八年里,我几乎每天在写对联、思考对联。 八年来我在对联的创作与思考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古人云:文无定法,大体需有。我的对联写作,肯定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我有我始终如一的对联写作的态度与习惯,个人觉得,态度与习惯,比具体的方法还重要。这也许就是心理学认为的,在做好一件事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时候比智力因素还重要。今晚,我和大家交流的就是我写作对联的态度与习惯。 下面分几点来说。

    申明一点,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尽量说的慢一点。


    第一:始终坚持细节雕刻精品

    对联是传统的国粹文学之一,是只有汉语言文字才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哲学源泉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二元论,表现为,无论写在纸上,还是悬挂于建筑物上,都是分为上下联(个别类别的联还有横批);它的文化源泉是中国的桃符文化;它的文学源泉是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从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创作的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副春联以来,对联以独立的文学体裁得以传承与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联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仗。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是综合对联一千多年的作品特征,高度概括形成的关于对联创作的格律的基本规则,它将对联的基本特征总结为声律协调与词语对仗,具体表现为六个规则:这就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对立、节律对拍、形对意联。这六点可以说是对联的六个必须,另外,对联还有五个禁忌,这就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忌不规则重字、忌合掌。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以上六个基本规则、避免以上五个忌讳的两行文字,才可以说是一副合格的对联。当然,这两行字,理论上没有字数限定,你比如,许多人知道的清代楹联大家孙髯翁给昆明滇池大观楼题写的对联,一共有180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事实上,这根本不算最长的联,最长的对联是被誉为联圣的清末四川江津人钟云舫撰写的《拟题江津县临江楼联》,全联一共1612字。

    简单来说,对联就是对仗的两行文字。因此,对联的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不排除,古今以来流传的一些对联,并不十分严格,但是历史上许多经典对联的格律是非常严谨的,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正因如此,我从一开始学习对联创作,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严格遵守对联的格律。我多次和联友们说:你可以不认可我的对联的立意,但是在形式上我的原则是不让你挑剔。我有一个对联培训班,我经常告诫我的学员,联律上:差不多就是差的多!

    举一个例子,比如对联的句脚安排,目前联界公认的格式有两种,一是朱氏格规则,它的特点是无论一副对联有多少个分句,上联的最后分句的尾字是仄声,其余分句的尾字都是平声字;二是马蹄韵,它的特点是,无论多少个分句,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仄声字,中间分句的尾字要做到平仄的两两交替,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能出现连续三个平声收尾或三个仄声收尾。这几年,我写的100字以上的联有不少,300字以上的联也有好几副,在句脚的平仄安排上,我全部依据的是马蹄韵,一点也不含糊。

    为何要这样严格,我这里不多谈道理,只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14年河南三门峡市举办了一次“国土杯”全国征联大赛,我有幸被聘为评委,参与了评选的全过程,在最终决定一等奖的作品时,有两副作品评委难以取舍,因为立意都非常好,但是按照名额,只能取一副,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严谨上卡,其中的一副因为一个词语结构不太工被屈居二等奖。最后我在综评时谈到这件事,被卡下来的那副联的作者,在大赛揭晓后看了,丝毫没有怨言。


 第二:绝不忽视语法基础知识

   上面说了,对联的基本规则有六点,这就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对立、节律对拍、形对意联。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一这六点,就会发现,除了字句对等与形对意联,其它四点,都是语法知识。在这几点中,词语结构在对联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也就是说结构不相同的词语在对象中是经常遇到的毛病。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本身对汉语语法中的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词语结构知识比较缺乏,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语的结构;二是对看似非常熟悉的词语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理解词意上似是而非,从而误判了词语结构。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和使用的词语:康庄、人文、金汤、化雨等,许多人真的并不了解他们的准确含义,造成对联实际中的词语结构不工。对这种情况,许多人是以“个别地方可以宽、允许宽”来开脱。而我却始终要求自己:既然汉语词语都有自己的结构,我必须弄清楚。弄清楚词语结构的有效办法就是弄清楚词语含义。词意弄清楚了,如果不是完全不懂语法中的词语结构知识,判断它的结构,应该不是问题。 比如: 许多人把“人文”一词理解为并列结构,是因为他没有确切掌握人文的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再比如许多人把“劳燕”理解为偏正结构,是因为不懂它是伯劳与燕子两种鸟,想当然地理解为劳燕,就是辛劳的燕子了。当然,词性、句子成分、与节律上也存在因为语法不清造成瑕疵的现象,个见以为这绝不是一句可以宽或允许宽能解释的。因此我和我的学员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某种程度上,联律不是问题,问题是语法。


    第三:不能忽视文学的基本理论。

    在当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之一,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如果有人至今还认为对联是雕虫小技,那只能说他的观念太落后。对联既然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就要遵循普遍的文学规律,因此,我一向重视基础的文学理论的学习,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理论家,但古今理论家的一些经典理论还是要有所了解的。因为文学理论是在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反过来指导文学实践的一种创作精髓。与此同时,我还注重对联之外的其他文学体裁的练笔,比如:散文、诗歌、言论、论文、辩疑等。因为我认为,只有这样,在对联创作中才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文学表发方式或修辞手法,是自己的对联尽可能做到词语达意。并不是我夸大事实,许多学习对联的人,连一片像样的工作计划与总结都写不好,怎么能在对联创作中做到语言具有感染力呢?


    第四:不能忽视各种知识的汲取

    大家知道,因著有《振振堂联稿》与撰有天下第一长联的清末著名楹联家钟云舫,被人誉为中国“联圣”。记得我曾在2013年写过一篇文章《向钟云舫学什么》,第一点我就说要学习钟云舫丰富的知识。就在那一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清联何以能打动人心》,文章分析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大批饱学之士从事对联创作,是请代对联跃上巅峰的内在原因。不言而喻,知识对一个人的创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这几年来十分重视各种知识的积累,我不希望也不敢说自己通晓古今知识,但努力让自己做到略知一二还真的是一种自我勉励。举一个例子,佛学尽管不是传统国学,但佛学自东汉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深远还是事实,而佛学又非常的深奥,为此我曾经在2015年综合许多资料,整理了40多个常用的佛学词语。说句实在话,通过整理,我感觉就是要大概了解这四十多个佛学词语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我不想在自己的对联中用了个诸如“四大皆空”这样的佛学词语了,而自己还不清楚它的最基本含义,那样的作品根本不能说有思想。我举办了一个对联培训班,时间周期为一年,几乎每一次的集中授课时,我都要讲授一些国学知识,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员们的知识视野。


 第五:始终坚持以情动人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学体裁之一,这在当今时代已经是共识。既然对联是文学,那么,对联中就应该体现中国文学作品的传统理念之一: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我多次对我的学员说,你的对联,如果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如何打动读者呢?古人有句话,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在写对联中,始终注重情感因素的发掘。比如说,我经常写练笔联,写什么当然是自己决定的,我选择的练笔题材,大都是令我动之以情的。

    表现之一是,我的老家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可以说很落后,但是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了我生命以影响,所以,我每次回老家以后,我都会写一副或几副对联,这些对联,不少人看了说,打动我了。比如,2013年三八节之日,我在县城写了这样一副联,题目是:三八节思母,内容是

    举目呼莺捎个话;

    入帘替我叫声妈。

    再比如,2014年春天,我回到老家,给童年时曾经居住的一孔窑洞写了这样一副联:

    夜月点灯,有记忆敲门,未曾寂寞;

    家风扫炕,与光阴拉话,依旧温馨。

    这两副对联,我发到论坛与群里后,许多联友看了说:看的我眼睛湿润了。

    表现之二是:我面对许多重大题材,我不喜欢高大上的语言,我追求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比如:2016年女飞行员余旭以身殉职以后,联界的人纷纷给余旭写挽联,我也不例外,一共写了三副挽联,总体就是追求在挽中寄托情感,其中的一副,特别催人泪下,这副挽联是这样的:

    两英雄重宇高飞,合力巡天,向上向前曾结伴;

    四姊妹一人早走,从今整队,数来数去已成单。

    再比如,去年,江苏省盲人联家蒋东勇被评为中国好人之后,联界也掀起了一股提写贺联热潮,我题的贺联是:

    题“中国好人”蒋东永

    这个名难得,论法论联,每思古哲今贤,初心未愧江南地;

    那条犬不离,伴风伴雨,通晓平声仄韵,忠字常留月上轩。

    说明一下,蒋东永,1972年生,号月上轩主人,江苏无锡人,曾从事检察工作,为国家二级检察官,后因病双目失明,潜心对联创作与义务普及联律事业,为国内著名联家,荣获第二届“梁章钜奖”提名奖,一只导盲犬相依相伴,近日被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副联发出去后,江苏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汤洁女士对我说:张老师,在众多贺联中,你的这副联打动我了,我的眼睛湿润了。

    例子不需用多举了,我的体会是,人都是感情动物,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蕴含着情感因素,挖掘这些因素,并以此题联,是写对联与其他文章应该时候培养的一种态度与习惯。有些题材,一味追求高大上,极尽所能地去给以高度评价,反而达不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第六:始终坚持远离趋同思维

    对联,无疑是一种文学体裁,文学创作,无疑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活动,从立意到遣词、布局,无不是作者思维活动的体现。说的通俗一点,思维就是一个人考虑事情的方式。

    人类的思维,以求同思维为主要特征,比如,你看到大家都抬头看天,肯定也会去抬头看天,其心理就是“你怎么、我也怎么”,在文学创作中,求同思维是创新的最大绊脚石。相别于求同思维,就是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特点是:你怎么,我偏不怎么。

    开句玩笑话,我写对联,喜欢与别人作对,特点也是:你写么,我偏不怎么。比如,写国土资源保护题材的联,我不会用“红线”这个词,写三八节的联,我肯定不会用“半边天”,原因很简单,用这些词语的人太多了,读者读这些词,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就比如写狗年的春联,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用 “犬印梅花”四字,因为犬的脚印留在雪地里,酷像一朵朵梅花。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化中,狗的最大特征就是“忠” ,但是在我看到的狗年春联中,体现“忠”意的春联非常罕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难道与趋同思维无关吗?于是,我给狗年写的春联是:

    晓慕鸡声常秉德;

    春留犬印好思忠。

    在努力做到与众不同的同时,我还努力做到与己不同。比如说,近几年,每到清明节,我都是题写一副联,在角度上我努力做到今年的与去年的不同。再有,去年夏天,我曾为二十四番花信写了一个系列联,也是努力做到与己不同,表现在: 这个系列联一共有二十四副对联,对句式我也是提前有了打算的,这个打算就是——要写二十四副联,句式不统一,全部作品出来后会很杂乱,但是句式完全统一了,又会觉得很死板、很刻意,因此我决定采用同中有异的句式——因为二十四个花涉及八个季节,所以我决定,每个季节的三个花,句式一样,八个季节的句式一个也不重复,同时,我还决定,所有的联都是短联。这样就形成了这个系列的47、45、46、74、64、54、44、533八种句式。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句式的死板,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挑战——一个季节的三个花,句式一样,因此构思立意就不能随心所欲。


第七:始终坚持练笔

    关于这一点,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去练笔。从2010年三月开始,我几乎每天都要写联,即便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这几年来,我一天写十多副对联的事并不少见,所以虽然我写对联仅有八年的时间,但是自己目前保存的对联作品已经达到7000多副。从自己的这些对联中寻找得失,无疑也是提高自己创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曾经有不少联友问我,如何提高对联创作水平,我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会告诉你写对联的秘诀的,对联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祖传秘方。只有不断去写,你的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我也从来不相信所谓的什么速成法的培训。

    不断练笔,会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练笔,不光指的是我练笔写对联,我这里说的是,我经常联系写一些别的体裁的文章,比如散文、诗词、论文、秧歌、故事等等。 因为我相信,如果连一篇起码的工作总结也写不好、如果连一篇三五百字的像样的散文也写不好、如果不会写简短的对联赏析,很难想象自己的创作对联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做到随心所欲。

    曾有不少初学写联的人说,他也想练笔,就是觉得没素材可写,我告诉他,这正是练笔太少的缘故,天下没有不可入联的词语、天下没有不可入联的事物,只要你多写,素材才会越来越多。这是永恒的法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对联创作态度
交流园地 | 楹联基础知识及和律诗联的区别II
对联基础知识100问(下)
《律诗的格律》
对联百科
重磅推出:徐玉基谈怎样写好同题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