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提琴家吕思清:长路奉献给远方


小提琴家吕思清:

长路奉献给远方


吕思清从小就在家听到小提琴的声音。4岁学琴,5岁登台演出,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选入英国梅纽因天才儿童音乐学校,17岁获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意大利米兰《Corriere Della Sera》评价他说:“吕思清富有穿透力的声音,精确的音准,可靠的乐句处理,充满激情的演奏,都使人震惊……但他最为杰出的表现是将自己的个性透过每一个充满音乐感受的音符迸发出来,水晶般眩眼、清澈的声音,吕展示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一个无以伦比的小提琴家。”(@思清音乐)

“小提琴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做音乐的时候非常专心。当我做音乐的时候,就好像心中有一扇门,将一切的纷扰隔离在外,脑子里只有音乐。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天赋只是一个开始,要成功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要专注、自律,要有情感的投入,这样得到的回报也是百分之百的。所有行业中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努力、最自律的人。没有专注的投入,即使有天赋也不可能成功。”——吕思清

吕思清访谈选辑


关于“神童”

您小时候听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什么?


吕思清:我听第一首是外国的歌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我父母回忆,我曾经2岁的时候手拿一个筷子,然后拉,嘴哼着《流浪者之歌》,后来的《金色炉台》、《洪湖水浪打浪》都是我听到的第一批中国曲子。


有人称吕老师是神童,吕老师怎么看待神童这个概念?天才存在吗?


吕思清:天才是存在的,像莫扎特。但天才不一定以后都会成功,需要环境和很多的元素促进他的发展。另外我觉得天才不是一种单一技能才能的表现,一个人的技能不光表现在单一方面技术上的能力,而是在整个人的大的意义中的表现,包括他人生的态度、个性,他的刻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优良的品质我觉得都是在天才里面的。其实说很多天才少年之志,结果半途夭折,最后不能走向世界范围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不够全面的才能。


您认为学小提琴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吕思清:我觉得从4、5岁,6、7岁都非常合适,主要是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手的条件,手臂要够一定的长度,手指有一定的硬度,小孩子有一定的耐性。你把它作为一个爱好当然50、60岁都可以学。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接触音乐,学习一种乐器,这是一种品位,既可开发智力,又可提升孩子对事物对社会的认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让孩子喜欢音乐也要讲究方法,要找好的老师学习正确的技法,还要学习怎么去理解音乐,要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环境,多出去听音乐会,在家里多听音乐作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丰富想象力,当然,也要刻苦练习。只有社会上更多的青少年喜爱音乐,这门艺术才会有群众基础,才能出人才出大师。


“神童”吕思清的少年时代


关于音乐与技巧

在您的心目中,您视音乐为生命吗?


吕思清:我视音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但我觉得生命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东西,当然很多东西我是愿意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跟大家分享的,所以音乐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我很喜欢吕先生的作品,我是学钢琴的,我想问吕先生,当您碰到技术上的困难您怎么克服的?


吕思清: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简单的说一下。这是所有学乐器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就是技术,技术首先是我们要完善的东西,只有我们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术,才能很好的表现音乐,用音乐打动观众。练技术最重要是动脑子,就是结合你本身的条件、思维方式,寻找一条最适合你练习的方法,比如说你是用什么速度练习比较好,用什么节奏练习比较好,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下脑子非常地集中,有耐心练习复杂的技术。我觉得其实练琴是很高的技巧,练琴不比你演奏要容易,所以我特别强调习琴的效率,不过多强调习琴的时间。有人现在过多的要求练琴3、5个小时,等等,其实他并没有投入进去,也许只练一个小时,但他全身心的投入,用脑子思考怎么更有效的把东西练好。这是最重要的。


您练琴有什么技巧?或者捷径?


吕思清:实际上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的方式是我的秘密。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大概的说法,一定要明白每个人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说怎么练达到怎么好,因为练技术的音节有很多,专门的练习也很多,你没必要所有的都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比如你左手的机能不太好,你可以专门挑一些练习手指力度的练习,攻克你的难关,你采取不同的速度、节奏的变化来让你手指不是一成不变的动,而是随机应变这样可以让你手指更加的灵敏。


印象中音乐家都有一点儿怪癖,您有吗?


吕思清:我这不算特别怪癖,首先第一点,我练琴的时候不喜欢人听,有些音乐家不在乎,但大多数都是在乎的,我特别在乎。第二点,我演出的当天我有很多程序是我要基本上去做的,类似于我什么时候要从酒店抵达剧场,抵达剧场以后我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换上我的演出服,什么时候在演出之前做多长时间练琴的准备,什么时候吃东西,吃多少东西,都有一定的安排。



关于其他

您会尝试流行音乐和曲目吗?


吕思清: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关注这个问题也非常好,关于流行这个问题,在现阶段我没有计划说跟非常流行的音乐做一种结合,但我不排斥任何形式的音乐,我是比较开放的古典音乐家,我会觉得每一种音乐创作者、演奏者都是觉得这个音乐是最适合表达他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语言,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没有权力制止他做,我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所以有些东西我会喜欢,有些东西我不喜欢。从流行音乐来讲,我近期内会想跟其他艺术或者音乐语言的结合,但目前这些形式尚没有包括流行的形式,也许可以有民歌的形式,或者一些民间音乐的形式,甚至国外的探戈,或者南美洲的音乐,更趋向于一些古典范畴中通俗的元素。


您跟国内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合作过吗?


吕思清:跟国内的指挥合作很多很多,但小提琴家合作不多,跟音乐学院校友合作过,指挥家里面印象比较深有几个,如果是华人指挥印象比较深的是邵恩,他现在在英国,再就是水蓝。国内一个是谭利华,是历史最长,跟我合作最多的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李心草。


您能评价一下国内古典音乐界现在有哪些特点和不足吗?


吕思清:特点就是我觉得基础非常好,专业性非常强,强化训练做的非常好,系统训练做的非常好。技术都非常的完备。不足之处我觉得就是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视野还不够开阔,在各方面知识学习方面比较偏,比较偏专业,相关艺术的知识学习比较少,比如绘画、雕塑、西方文学,这跟我们其实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门类知识的积累少一些。再就是跟一流的音乐家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这是从专业角度来说。从社会性来说,我觉得中国要想成为一个音乐的强国,我们现在需要做很多起步的工作,而且有一些已经做的非常好了,音乐市场还是比较繁荣的,每年有很多好的音乐会,一流的大师、乐队来。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也是需要我们去提高的,比如整体的音乐普及,音乐教育更加的全面化的过程,以及音乐市场更加正规化,跟国际乐坛接轨的机制,以及自己好的作品的不断出现像近年来中国的一些作曲家做出一些很优秀的作品来,我觉得对音乐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实你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你整个音乐的水平和风格,为什么我们说俄罗斯有非常深厚的音乐底蕴,就是除了非常有造诣的音乐家,我们要达到音乐强国的水平,我们要做的努力是非常多的。我也愿意尽我非常小的力量,但是能够去多做一些事情,在这个进程当中能够发挥出我的作用,而且助一臂之力。


关于《梁祝》与“中国的声音”

您作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听说在近年来的中外演出交流中,演奏最多的曲目就是《梁祝》,您是否统计过总共演奏过多少次《梁祝》?又为何如此钟情于她?


吕思清: 问我演奏过多少次《梁祝》,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四五百次总是有的,并把这个曲目带到了世界上将近20个国家。为何如此钟情于《梁祝》?我想,首先,《梁祝》是中国最令世界所熟知的曲目之一,也是中国观众最为喜爱的曲目之一。其次,《梁祝》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无论任何民族、国家的人都共同拥有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梁祝》。无论是它的声音、旋律还是故事本身,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独特的诗意之美。它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很多人认为这也是一个世界故事。所以我过去在其他国家演出时,会先给当地观众讲解《梁祝》的故事内容。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似乎有些麻烦,就简而言之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后来,我改变了这种观念,我认为向外国人仔细讲述一遍《梁祝》的故事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故事里的抗争、阻力、冲突与《罗密欧和朱丽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这个爱情故事里的阻力是整个封建势力,抗争的是当时的整个封建社会,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强调。我们因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而有了“化蝶”这一部分诗意而浪漫的想象。这体现着中国人对于美,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如古希腊的戏剧当中认为悲剧是最为崇高的,悲剧带来的震撼也是更为深刻的,其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这首《梁祝》,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我愿意成为传播《梁祝》的音乐使者。


您从少年时期就曾远赴国外接受小提琴艺术教育,后来回国继续学习,并在中西方进行频繁的艺术交流。可以说,中西方文化共同滋养了您对于音乐的体悟和认识,能否谈谈在这其中,中西方文化对您在音乐和人生方面的不同影响?


吕思清:我童年时期在中国学习小提琴演奏,11岁开始,又先后赴英国、美国专门学习小提琴演奏。有研究说,一个人在14岁以前所接受的语言教育,会形成与母语同样地位的影响。所以在我14岁回到中国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大家发现我的言行举止比较西化。比如和同学聊天,他们感觉我说话的声音比较低,有时几乎听不见我说话。男女同学一起走路,我会比较绅士地去为女同学开门,这些欧洲文化当中很好的一部分,都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延续至今。在艺术方面,比如我在出国之前,曾只专注自己演奏的声部、旋律,并未关注伴奏、乐队在做什么。但有一次,在美国阿斯本音乐节上,我注意到我在国外学习时的师哥在看伴奏的旋律,研究所有的声部在一起时,如何让自己的旋律更好地融入整部作品,并使之塑造得更为鲜活、富有生命力,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此之后,我也会研究、关注整部音乐作品的旋律。我在国外学习时,学校也不只是教我们演奏本身,而是要求我们了解音乐史、音乐理论,同时,还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比如雕塑、绘画、舞蹈等,以全面提高艺术素养。这些年我在国内一直致力于青少年音乐教育,我发现国内还是更重视乐谱的音符演奏部分,不太重视通过学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来打开演奏者内心对于音乐的认识。我觉得这一点恐怕是西方音乐教学之中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完善的地方。因为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和知识,会让你更乐于去学习音乐的技术,而不是先学习技术,再去学习音乐情感的表现。作为中国人,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势必是根本性的,是根底上的支撑。在中国文化当中有很多传统美德,比如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等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基因当中。在海外,那些取得杰出成绩的华人,无不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如果想在本地人占有相当优势的领域当中取得成就甚至超过他们,是非常艰辛的。其中,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坚韧、刻苦、勇于拼搏等精神,一定会在根本上影响自己。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着我们对音乐的认知理解与情感表达,比如文学传统、古典诗词等。中国文化当中追求写意的、委婉的、情感细腻的部分影响着我。傅聪先生在弹奏肖邦曲目的时候,他的父亲傅雷曾让他读中国的唐诗宋词,因为傅雷认为,唐诗宋词的诗意之美,有助于让他对音乐产生共鸣。


吕思清、秦立巍、孙颖迪“美杰三重奏”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音乐的“声音”,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吕思清:在海外,我们为自己身为华人而骄傲,因为我们有几千年悠久辉煌的文明历史。我们的国家现在越来越强盛,这在很多方面都已体现出来,包括音乐家在国际乐坛上受到瞩目,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魅力所在。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我觉得,首先要注重正能量文化的传播。对于真善美的作品,对于能够凸显中国文化当中独特美学追求的作品,应该不遗余力地多加宣传,比如京剧、民族民间艺术等。我们经常说,语言穷尽之处,音乐才开始。音乐有它独特的优势,它是能够超越语言而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容易讲好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更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全人类、全世界共通的情感,所以用音乐来做文化传播非常重要。“似曾相识”,在文化传播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多年以前,我在国外演奏中国作曲家马思聪的《思乡曲》,一位国外观众跑到后台对我说,这首曲子自己没有听过,但是从中体味到他们的民族元素,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情感。我在演奏《梁祝》的过程中,也曾发现不只是与我们毗邻的亚洲国家观众对这首曲子容易产生共鸣,欧美等国家的观众也曾有类似的表述。所以文化传播“熟悉”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能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受到这种似曾相识,非常有利于你的文化传播。在音乐界,有一种理论叫“旋律至上”,我觉得《梁祝》的成功也在于此。我在和谭盾、叶小钢等音乐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经常谈到这个问题。中国音乐要真正地腾飞,为世界所熟知、认可,进而达到影响世界的水准,这并不只是演奏家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音乐作品。所有的音乐强国,都有它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德国有贝多芬,俄罗斯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文化,我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今后十年,我还只是带着《梁祝》这一首曲目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吗?我希望能够把更多更好的中国作品带到全世界。而就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本身而言,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打满分的。它是在1959年由何占豪、陈钢两位作曲家作曲的,那时候,中国西洋音乐部分还是很薄弱的,所以它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做好音乐传播,最根本的还在于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诞生。如何出好作品?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类全日制院校的增加、音乐市场的成熟度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今天的音乐发展还有哪些困难和阻力?您有怎样的建议?


吕思清:首先,音乐本身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不能故步自封。社会在进步,大家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追求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古典音乐是很多年前被创作出来的,不同的乐团可以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要让古典音乐慢慢被埋没了。国家大剧院这些年推出的歌剧,无论是《茶花女》《卡门》还是《图兰朵》等,他们本身都是很老的剧目,但是我们用新的视角诠释它、表达它,包括在灯光、舞美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审视,而不是重复演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非常丰厚,王洛宾先生就曾把我们民间流传很久的民族音乐素材进行了再提炼、创新,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动人旋律,所以善于挖掘、升华、创新可以使古老的音乐焕发新生,具有更高的品质。音乐市场的开拓,也不能陈旧。比如一个音乐季的设计,你要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吸引什么样的观众,无论是感官上的、听觉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要有所创新。这些年我们的音乐市场发展取得很多成绩,尤其是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去年在保利院线做了一次很长时间的巡演,差不多去了40多个地方,看到中国各个省市的硬件建设都有很大的发展。硬件设施很重要,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你才有基础邀请好的艺术家和剧目来演出。另外,音乐的普及和教育也在逐步提升,具体表现在我们琴童数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办了不少大师班,感受到国人对于古典音乐的热情。同时,也看到国际一流的团体剧目来中国演出的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不过,目前中国音乐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体上的组织策划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我们的市场和观众还是初级的,很多时候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是所有从事音乐演出行业的公司、团体都有正确的理念。我们要逐步实现规范化,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音乐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大众对音乐的审美水平。虽然困难很多,路还很漫长,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民族音乐有这样丰厚的资源和遗产,我们的文化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积极发掘、勇于创新、逐步提高,我们有理由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也能够在世界音乐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


(来源:吕思清搜狐访谈·中音在线访谈)


吕思清国家大剧院版《梁祝》(指挥:吕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思清甘当音乐引路人:音乐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
吕思清:我向往的生活
情人节,吕思清小提琴《梁祝》送给最爱的他(她)!
我国小提琴大师盛中国去世,他的“梁祝”曾感动无数人……
“中国籍”赛事在世界树立中国标准 | 音乐周报“乐迹”特刊
专辑:梁祝/吕思清小提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