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看戏的一些“闲话”

顾曲杂识(选编)

拙翁

小编的话

拙翁,未知何许人也,然确实是一顾曲家无疑。该“顾曲杂识”共有一百多条,为《艺坛》第三卷选用,小编精选其中与京剧相关的30条,大致可以反映作者的“京剧观”,或者说是“中国戏剧观”。当然,其中对演员和戏的评价都出于其个人好恶,姑妄听之!


梅兰芳《红线盗盒》


1.奚啸伯随梅兰芳在南京公演,经溥西园竭力一捧,因致声名大噪。梅兰芳剧团之正梁老生向为王凤卿,继为谭富英,今一个行将就木,一个不甘居右,而王少楼、杨宝森辈,又不自振作,短中取长,啸伯乃独得博士提携,其实渠艺尚不及王文源、安舒元辈,真幸运儿也。


2.王少楼乃武生毓楼之子,梅畹华之内侄。幼从余叔岩及李洪春游,搭斌庆社献艺,后经程玉霜提携,历演申汉诸埠,颇获好评。学余得其圆活,尚未及其紧峭。唯年事正壮,方期进取,讵料不好好学余,易辙肖马,取法乎中,声誉遂江河日下。闻该伶嗓音时常失润,今有改习文场之说。


3.弃一切私见,专就唱功而论,现代须生的等次应该是:

余叔岩  长:紧峭;  短:喷口太用力。

言菊朋  长:清越;  短:矫柔太过。

谭富英  长:朗畅;  短:火候尚差。

贯大元  长:苍劲;  短:行腔略滞。

王又宸  长:逸远;  短:有脂粉气。

谭小培  长:纯正;  短:开门见山。

高庆奎  长:高亮;  短:驳杂不纯。

杨宝森  长:古朴;  短:水音薄弱。

王少楼  长:圆润;  短:咬字松懈。

马连良  长:圆滑;  短:阴阳尖团不分。


4.“余马高”三大贤,是当今不为旦角跨刀能独当一面之仅有三位为生行扬眉吐气之贤能者也。


5.杨尚没有看过,就生平所看过的武生来谈,盖叫天拙于歌喉,不擅长靠;高盛麟短于翻扑,不工短打;李少春刚劲不够,略失纤弱;厉慧良一味猛勇,根基欠稳,均非全才。前者看京剧院一团戏,发现后起武生钱浩梁,能唱能打,神情既佳,气度亦不弱,跌扑见功夫,腰腿基灵活,堪称全须全尾,确是武生行里的一个后起的优秀人才。


6.看现代戏的折子戏,李崇善很不弱,张学津没见精彩,童祥苓是南方味。


7.昨日听说高盛麟在京演出四出老戏——内部观摩,是《长坂坡》《一箭仇》《铁笼山》《快活林》,演《长坂坡》是可靠的消息。今日又有一说是《长坂坡》《落马湖》《恶虎村》《挑华车》。看来前一种说法较可靠。前四出是一长靠,一箭衣,一短打,一开脸,各有代表性;后四出说不出名堂来,而且黄天霸的戏想来不会演的。


8.高盛麟已接近六十了,听说在北京排戏练功,跑起圆场来,一些小伙子跟在后面喘不过气来。传说看了他的《长坂坡》的人讲,依然不减当年。


马最良《失空斩》


9.电视播放纪念马连良的演出,剧目为《群英会》《借东风》。马最良的前鲁肃,想起1935年此君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演出,一日看他与王泉奎的全部《捉放曹》,大概有三成座。叶少兰的周瑜,卖力而不善表演,想起30年代看过三个旦角徐碧云、赵君玉、荣蝶仙的反串小生戏,三位老伶工的功力都很深厚,尤其是徐碧云,所扮的周瑜、陆文龙,腰腿尤见功夫。四大名旦都演过反串小生戏,均不能与徐碧云相提并论,毛病是不能脱却脂粉气。看徐是1937年,安舒元的鲁肃,其弟徐松元的孔明;看赵是1938年,赵如泉、安舒元分饰鲁肃、孔明,黄盖是李克昌。


10.1937年一次在武昌共和看汉戏,有一坤伶老生余小岩唱《收姜维》,在山冈上一笑之后,台下有不少观众报之以通,不料这位老生竟忍受不了,当场取下髯口,破口大骂,于是台上台下闹成一片,成为看戏以来从未见过的奇事。不过,她取下髯口来大骂,倒还有些道理,这就不是诸葛亮,而是她余小岩了。


11.看了盖叫天一本谈戏的书,觉得他终有一股邪味,所以决定了他只能演草莽英雄,却不能演高宠、赵云。我这“邪味”的说法,可商是不待言的。


杨宝森《空城计》


12.演《空城计》的孔明,最难的是一股内在的沉雄气度,马连良、谭富英都不能绘状,唯有杨宝森有这种意境。


13.平心而论,我看旧戏,是不在戏的本身怎样,而是注重角儿的表演的。我爱看高盛麟,却不是爱看《挑华车》。


余叔岩、李少春师徒


14.三年可以出一个状元,十年难出二个名伶,“艺术”还要加上“际遇”。王少楼如果不败嗓,盛名决不减于谭富英,李少春若不遇着余板岩,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王少泉。都有际遇问题。


15.1937年左右,汉口的京剧票价:梅兰芳是四五元之间,此价其时可买一只质量不坏的钢壳挂表,或一条毛呢裤,如说吃,则是一桌八碗四盆的酒席,买猪肉是近二十斤;程砚秋、马连良三元以上;荀慧生、尚小云略低,然大致相捋;谭富英、王又宸、言菊朋、于连泉也要二元以上;周信芳、盖叫天则只能一元以上,原因是配角不十分好,同时南角也比较不值钱。抗战前,徐碧云、安舒元来汉,日场票价五角,当时认为是极便宜的,实际是五碗三鲜面,也可以的。


16.演员,使不出心劲来,这戏是不会演得很精彩的。


17.矫揉造作,最是令人生厌,《海港》剧中的老生马洪亮的唱,极尽矫揉造作之能事。


18.演员——指的是好演员,有三种:一种是前台叫好,后台认为不好,一种是前台不叫好,后台认为好,再一种是前后台一致叫号。一致叫好,最是难能可贵,只是后台叫好,也能体现有真实本领,只博得前台称许,虽然等次较差,我觉得也还不错,而且这类演员最实惠。


陈大濩《战太平》


19.40年代初,陈大濩演出于汉口天声舞台,第一天打泡戏《定军山》,唱“昔日里攻打葭萌关”一段,因嗓细,坐在前排的听众(我是其中之一)都听不清,一时倒好四起。第一天就砸了。一共演出了大约是十天。最后一场,又贴出《定军山》,演出情况不了解,但陈伶意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精神是可嘉的。


20.会唱的演员,嗓音多不算好,程砚秋是唱青衣大忌的鬼音,郝寿臣、裘盛戎都不够亮,荀慧生低沉,杨小楼病“黄”,杨宝森嫌闷,陈大濩嗓门窄,侯喜瑞音份沙,然而若辈,均能利用其疵点,形成其特具的风味(陈大濩例外),人定胜天,信然!


22.1946年冬在汉口看李少春的《金钱豹》接演《盗魂铃》,《盗》的几段唱,十分挂味,《金》则嫌气度不够。


22.《杨门女将》的柴郡主,其儿子宗保年已五旬,应该至少也是七十左右的人了,却扮成一中年妇女;杨七娘至少也在六旬开外,居然演成一个青年女英雄;穆桂英跟《穆柯寨》的时期几乎没有两样;余太君比《辕门斩子》时还显得更健康,似乎均不合理,未必杨氏三代寡妇都有驻颜术不成?但戏就是戏,不这样安排不行,如果要求一定符合实际,那就全要归老旦应行,一台老太婆,像话吗?


23.好演员其所以唱得悦耳动听,有一条是平稳工整,唱慢板时显不出,唱快板便见其妙;又一条是散中见紧,唱一眼一板时不觉得,唱没有板眼的摇板便展现功力。唱戏,要有此意境,做人做事是这样。做人要力求平稳工整,处事(特别是处于烦难困窘之际)必须散中见紧。


24.关正明唱了两段,句句不平凡。电视里播放《打渔杀家》,谭元寿嫌温。


25.1979年在北京看了两场京剧,一次在吉祥,有《开茶馆》,两个丑角演技平平,科诨并不显隽利,居然时博笑声。在北京欣赏京剧的水平尚且如此,遑论他处。


26.李少春第一次来汉时挂三牌,头牌是小达子(少春父),二牌是云艳霞。第一天打泡戏李少春中轴《八大锤》,云艳霞压轴《六月雪》,小达子大轴《逍遥津》,演曹操的是曹毛包。那天李少春失手把枪掉在台上,吃了一个倒彩,其时只有十五六岁。


27.陈大濩为程君谋弟子,学余派,在下海前,有杭州余叔岩之称,唱做台风均不弱,缺点是嗓门嫌窄。灌有《文昭关》唱片,与王凤卿、杨宝森有不同之处,亦受听,但没人学他。吁!成派洵不易也。


高盛麟《拿高登》


28.40年代初,高盛麟一出《拿高登》红遍春申,一时成了热门,唐韵笙演,王椿柏演,一个坤角花旦白玉艳也经常反串。白玉艳曾公演于汉口新市场,能文能武,出手打得不错,且体型高大,想演高登台风是不差的。


29.1943年春在上海看了两场戏,一次在皇后,班中主角是林树森与童芷苓挂双头牌。那天的戏,一出是《龙凤呈祥》代《周瑜归天》,林树森前乔玄、后鲁肃,童芷苓孙尚香,俞振飞前周瑜,王筱芳后周瑜,裘盛戎张飞,张宏奎孙权。另一出是林树森、童芷苓的《戏迷家庭》,林学麒,学李桂春,学谭富英……童唱《二进宫》,一赶三。林还当场写字,什么呢?三个大字“六0六”,简直是瞎胡闹。


30.关肃霜为当年久在武汉之鼓手关永斋(狗子)之女,从南方坤旦戴绮霞习艺,原名戴肃霜,20年前一无籍籍名之黄毛丫头耳。今已成为云南京剧院台柱之一。赵燕侠为当年久在武汉之一二三四路武生名赵小楼者的女儿,今赫赫然为全国第一流名旦。老鸦窠里出凤凰,老关老赵,晚福堪羡。一向荒芜之武汉京剧界,居然也出现名演员,作为武汉观众的我,亦有扬眉吐气之感。


《艺坛》第三卷 蒋锡武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特稿】梅程1946年上海对台前前后后(六)对垒沪上(中)
283-小安澜营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八十三)
京剧武生泰斗级大师,杨小楼派武生嫡传弟子——高盛麟
孰高孰低?李少春与高盛麟两位大师究竟谁更好
无标题
浅谈大武生之王金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