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价:以地下管廊为例分析
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共同确定了沈阳等10个城市开展试点,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并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广运用PPP模式。
做地下管廊比传统直埋合算吗?
住建部在7月3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就记者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的提问,通过与地下直埋管线费用的对比,给出了如下的解答:
1)50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线直埋经济分析单位(元/公里)
建设费用
维修运行费
总计
综合管廊
1.2亿
0.4亿
1.6亿
地下直埋管线
0.73亿
0.93亿
1.66亿
2)100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线直埋经济分析单位(元/公里)
建设费用
维修运行费
总计
综合管廊
1.2亿
0.8亿
2亿
地下直埋管线
0.73亿
1.9亿
2.63亿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50年地下综合管廊与直埋管线相比,所需费用持平。超过50年,综合管廊与直埋管线所需费用低,到100年综合管廊与直埋管线相比低23%。
这个方法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考虑每年5%的资金时间价值,显然综合管廊的成本比与直埋管线相比要高。难道做综合管廊根本不合算,就是瞎折腾吗?什么情况下应该可以做,什么情况下不能做呢?这就需要物有所值定量分析。
地下管廊物有所值应该这样做
物有所值在假定项目收益相同的情况下,判断PPP模式下建设、运营总成本的现值(LCC)相对于传统模式下公共部门建设、经营总成本的现值(PSC)是否有节约,即:VFM=PSC- LCC。只有当VFM>0的情况下,项目才适合采用PPP模式。
项目一旦采用PPP模式,相比较公共部门直接投资往往需要多付20%-30%的融资成本给社会资本,要想实现VFM>0,倚靠的就是社会资本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效益。物有所值分析的实质就是评价这部分的效益是否足够。
我们不妨就用住建部提供的成本数据,采用VFM的测算思路,重新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定量物有所值定量分析,且看结果。
地下综合管廊将采用PPP模式运行,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而传统模式下公共部门则通常采用地下直埋的方式铺设管线。假定管廊长度为1.9公里(参考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运营期50年,基准收益率为8%,物价上涨率2%。
1.传统模式总成本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于解决马路拉链引发安全事故、交通拥堵、地下空间资源浪费等问题均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传统的公共部门直埋管线的总成本测算,除了考虑其建设成本、维修运营成本以外,还应当考虑将阻滞交通增加的成本、安全隐患成本等计入到总成本中。
①建设成本
根据住建部提供的数据,一次建设费用为1.9*0.73=1.39亿元,建设期为1年。直埋方式下管道容易老化,需要重新敷设。假定管道寿命为25年,第26年须再重新敷设一次。经测算,建设成本净现值C1=19652万元
②运营维修成本
根据住建部提供的数据,地下直埋管线运维费用分摊到每年为189万元/m,建成以后49年内,每年投入运营维护费用1.9*189=359万。净现值C2=8643万元。
③阻滞交通增加的成本
假定因市政管线修复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开挖每2年一次,每次持续10天。每天车辆通行数为10000辆,因路面开挖导致的阻滞时间为20分钟,根据人均每小时GDP以及各类车辆的平均载客量测算,每阻滞1小时各类车辆平均损失约为50元。则每次造成的交通阻滞成本为167万元,净现值C3=1580万元。
所以,传统模式下公共部门50年总投资的现值即为PSC=C1+C2+C3=2.89亿元。
2.PPP模式下综合管廊总成本
①建设成本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平均造价1.2亿元/公里,其中廊体及附属设施建设费用8000万元/公里,入廊管线建设费用4000万元/公里。则该路段的建设费用为1.2*1.9=2.28亿,建设期为1年,折算为现值为C1=21714万元。
②运营维修成本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建成以后49内,每年投入运营费用1.9*80=152万元。折算成现值C2=3659万元。
所以,PPP模式下的综合管廊在扣减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后,总成本的现值LCC=C1+C2-B=2.54亿元。
因此该地下管廊PPP项目的物有所值VFM=PSC-LCC=3555万元。
通过上述的物有所值定量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帮助解决反复开挖路面、管线事故频发等城市问题的同时,通过PPP模式运行,在经济上亦具备可行性。
不做物有所值定量分析,地下管廊会是下一个南水北调?
PPP项目的物有所值是过家家吗?显然不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一期完全由公共部门出资建设,至今已经耗资达约2500亿,加上后续工程和维修养护运行管理费用,总共将耗资5000亿。然而水渠建成后,渠道表面曼宁粗糙率过高,导致水流速度远低于设计值,年调水量不到设计指标(每年100亿吨)的5%。由于调水量小,所调之水的分摊成本高,北方居民无力承受,使得东线工程竟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究其根本,在于政府部门在承担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时技术方法和管理方式上的缺陷。如果南水北调工程采用PPP模式,引入了社会资本,在物有分析的基础上,政府提供的ppp合同价格就是套在社会资本头上的紧箍咒,督促投资人在测算投资和收益时小心谨慎,在工程建设时不断优化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以缩减成本。而非现在这样无人对结果负责。
如果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项目没有物有所值分析,不能紧紧抓住社会资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显著效益,或者如果所谓的“物有所值”评价只是像开篇 “过家家”式的经济测算,那么谁也不能保证现在正合举国之力,风风火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不会演变为第二个南水北调工程。
PPP项目不能不做物有所值,不能只做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否则就成了过家家游戏,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PPP项目每年需要多付百分之二三十综合融资成本给社会资本,如果没有严格的物有所值分析,PPP项目就是盲目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社会资本,就是劫贫济富。
地下管廊物有所值的建议
1、新建管廊比新建直埋合算
通过上述物有所值的分析可见,在50年的运营期内,新建管廊比新建管道直埋成本净现值要低。由于管廊相比地下直埋的运维费用较低,运营期越长,管廊的成本优势越明显。
2、新建管廊未必比直埋改建合算
对于已经直埋的管线,如果拆除重做,与25年内逐步更换直埋管线相比,现金流整体相当于提前了12年,建设成本因此大幅度增加。如果减去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恐怕就未必合算了。
3、新建管廊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才能物有所值
1)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明确的各方责任体系。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并通过管廊运营收益来平衡投资人的现金流,督促其优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提高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
2)合理的论证和测算。项目开始前必须由专家经过严格、可靠的物有所值定性和定量分析,保证项目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
3)公开公平的竞标流程。竞标必须透明公开,竞争要公平诚实,事后的施工建设必须有严格的监管核查。从而选择最具实力的投资人,激励投资人拿出最好的工程效率,以最低投资,达到最优的工程效益,通过竞争提高效率。
4)积极的政策配合。主要包括入廊管理和制定合理的入廊收费机制。地下综合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线的,规划部门不予许可审批,建设部门不予施工许可审批,市政道路部门不予掘路许可审批,以确保社会资本的收益。入廊管线单位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水平要统筹考虑建设和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由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指导意见,引导规范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收费水平,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
5)加强政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组织设立地下综合管廊专家委员会,加强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共同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VFM】都在谈PPP:可您知道VFM(物有所值)吗?
原创 ▏PPP学习笔记——物有所值评价体系
《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与征求意见稿的对比分析
如何使用VFM评估项目可行性
VFM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为例
VFM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