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悟《黄帝内经》

医乃仁术,济世活人之本,入大道之门。《黄帝内经》详解中医学,望闻问切,是代代相传的古老文明。

民间有传说:5000年前,黄帝是“三皇五帝”中功勋最为卓著的一位部落领袖,所以被誉为“人文初祖”。他善于观察,从动物自寻植物疗伤这些事情上,知晓自然物可用于治病疗伤,遂命雷公和岐伯进行研究验证,以确认何物治何疾。黄帝汇集整理这些知识,刻制成最早的医书,名曰《祝由科》。这是早于《黄帝内经》之前的事情。随着人类医学知识丰富和发展,黄帝以后的医者对相对粗糙的《祝由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删补遗、纠偏矫斜等一系列加工整理,逐渐形成后来的《灵枢》,《素问》两部医书,合称《黄帝内经》。

其实以黄帝命名的著作都应该与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学有关。黄老之学假托黄帝之名立言,以老子之学为主,因此属于道家。《黄帝内经》中广泛使用“道”的概念、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以及天人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体现出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还融合了阴阳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等诸子学说。

此外,《黄帝内经》也与易学关系密切,主要体现于二者的知识系统和价值取向,“气,阴阳,五行”是两者共同的表达形式,“象数思维”是二者共同的思维方法,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这些思维模式的融入,使得《黄帝内经》理奥义深,成为中国古老的医理至宝。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念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也应之。”(《内经》)

《黄帝内经》广至诸物,近至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天人相应,皆有大数,两不相应,物生异矣。”《黄帝内经》阐释“天人相应”的道理,以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讲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基本道理。人的一切生理和病理变化都与自然界相关联,与《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观点一致;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一致,才能获得健康。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大自然创造人,就赋予人体适应外环境的功能。且万物为药,皆有其性,以应其病。人生一病,天地间便自会有一药或一方治之。是《内经》所谓:“言不治之症,未得其术也。”只是人之智,还未能穷究万物之理。

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哲学一脉相承,且相互影响,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圣行”观念贯串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儒家认为,天与人都是同一个宇宙,无你我之分,唯有大小之分。由于天圆地方,因此,人的头圆而脚为方。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而人有五官与七情六欲。地上有九州,而人有九窍。圆周分三百六十度,人因而有三百六十根骨骼。中国有十二条河川,因而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河流有大小、宽窄、深浅、远近的不同,五脏六腑也有形体大小、位置上下和容纳饮食多少之差。这便是儒家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体十二经对应时令的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和十二经脉。这就是五脏六腑与天道相合的情况。中国古典命理学则认为“人的五官不只是日月星辰的翻版,而是山河大地的缩影。”

《黄帝内经》中还有关于问梦诊病的记载,通过梦境来感应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一是阴阳类比定性,如水为阴,阴盛则梦大水恐惧;火为阳,阳盛则梦大火燔灼。二是根据脏腑生理特点论梦定位,如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等。三是根据事物特点推论病因,如蛲虫多则梦众人聚集,蛔虫多则梦殴斗击伤,饱则梦给予,饥则梦索取等。

医道与天地通,也是少有人能感悟到这般境界,多是沦为那般下乘医术,道之不解,求之难明,虽有小效,却难应万事,脱出术外以道为,才能成就大医之道。


脉法领悟
“医理无穷,脉法难晓,古人独取寸口,以决脏腑吉凶,断人生死。”多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脉理精微,阴阳妙变,人身万象自气血动于脉口。人体经脉的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周,以营运循环五脏的精气。凡是与此数不符的情况,都叫做“狂生”。

脉法多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主脉主内,另有杂脉暗伏,这是被许多人忽略也极难感知的,病脉成象,浮沉迟数,指下间又如何去辨那纷杂之乱象。所以真正的脉法,世传的那些书籍上也仅仅呈现三分,另七分,还需自家去感悟,用手感觉,心领悟。

脉法有广阔天地,真正的脉法是在病人的腕上感觉出来的。三个名医三种脉,每个人的修为境界不同,对脉道的领悟也自不同,但要先明主脉,而后方能渐悟其他杂脉,形成自己的脉法。精于脉法者习脉,多是全力研习古人脉法之书,开始时遵循经典,而后弃书自悟,归纳合一,成为自己所感悟的脉法。学习感悟,尤在于自家的心境,以手感之,以手明之,神意今应。诊于毫微之间,细查精妙变化。故而清周学霆《三指禅》有言“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


五运六气理论
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代王冰补注《素问》的七篇大论,至宋代刘温舒著《素问人式运气论奥》,被当朝重视。当时运气理论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 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随后更有“没有运气学说就没有金元四大家”的观点。

五运六气理论展现天人相应及自然界生命的动态变化规律。人的生命节律由宇宙运动规律产生,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五运六气,从宏观角度成为概述天人相应理论的经典模型。
运气学说将天象与古代历法相结合,将天人相应这一宏观的理论通过术数把握,使“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成为现实。故《素问· 著至教论》言:“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矣……”。五运六气理论对《伤寒论》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云:“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按 斗历占之。”可见五运六气理论有助于历代医家把握天人相应的客观存在性,另一方面,它集古代多学科研究成果之大成,涉及古代哲学、天文、物候、历法等诸多领域,为现代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


《黄帝内经》所述的治疗法则,恰与我们熟知的许多道理相似,而这正符合它所提倡的天人相应观点。防微杜渐治未病,与《老子》的避祸防患,有备无患的思想在道的层面上是一致;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强调天地人的整体观,它属于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治病求本,是黄帝内经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所以《素问·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因势利导,补虚泻实;这是“顺势而治”思想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杂,假虚假实亦不少;损有余补不足,平调阴阳;逆治从治:这一治则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也常称为正治与反治治则;辨证施治,适事为度:《黄帝内经》虽未提出“辨证施治”一词,但书中所述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的内涵均已说明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具体包括望、问、闻、切四诊合参,此外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应适度,对于虚实兼杂之症,尤当审慎。

纵然身家过亿,难却病患。“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其为良医也,内疗双亲之疾,外救他人之苦,中以保身长全,至大医之德,行阴阳变动之妙,晓五行运化之机,通万物之理,窥天地之奥,达造化之太极,也全获人生之境界也。”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侯天气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也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也。


中医虽被誉为国粹,但仍旧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难以被人接受,和理解,要将中医那种神秘的无形的东西,具体地感官地展现出来,令人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就如万物皆可为药,所谓秘方无秘,路边一味枯草,能治病,便是奇方,但要懂得为何能应病、治病。

西医传入中国,使中国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不要扔掉老祖宗所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东西,因为它包含的实质有可能已超过现今人类所认为的那种科学。有些东西在某一个阶段被认为是科学的,是真理,但当人类的认识冲破那一阶段后,它便可能成为落后的,甚至是愚人之学。而中医一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它存在的道理,若以种种理由弃之,实在不算明智之举。

由于时间的久远,字体不断演变发展,加之古代人写书不易,所以想尽办法用最少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使得《黄帝内经》中的文字艰涩难懂。但若要学好医术,还需熟读此书,筑就医学素养的根基,再基于临床实践,也基于自己变化提升的思维境界而慢慢领悟。学术的飞跃,多赖于自家领悟,而至了然境界,但也绝不可,闷头闷脑般闭门造车。

(作者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中医理论根基
《黄帝内经》与养生之道:第33集 《黄帝外经》与道家抗衰老研究(一)
黄帝内经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针灸之髓 博客
古中医那么多经典著作,今有几人知其精髓?
《黄帝内经》五运治法理论与应用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