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忆李可 | 心系苍生,敢破格
纪录
·
故事
·
发现


提起李可老先生,中医界几乎无人不知。他虽没有教授头衔,也没有各种耀眼光环,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中医人。

可惜老先生已作古,我们没能记录下影像,但在广东的拍摄中,“纪录中医”大型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摄制组采访了李可老先生的徒弟之一吕英老师。




李可
山西省灵石县人。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于山西病逝,享年83岁。善用大剂量的毒性中药救治心衰等危重病人,其“破格救心汤”救治数千例危急病人。


(当心流量噢~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访


吕英,教授,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及古中医科主任,师承李可老中医,1984年开始学习中医,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吕英老师学习经历

第一个阶段

1.1993-1994在华侨儿科进修,同时跟华侨医院中医科的老师学习。

2.1996年调到天河妇幼保健医院,同时跟广东省儿科专家学习。

3.2000年,连续五年日门诊量平均是150人,最高日门诊量达到178人。

40岁之前有大量的临床实践,在一些病例当中,跟广东省的医生的交流当中,自我琢磨和自我学习,在不断参悟中前行。

第二个阶段

2006年8月21日,李老正式收吕英为徒。40岁以后,在大量的临床积累和思索的基础上,与名师交流,整个医疗从常见病多发病,拔高到了一些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的突破。

第三个阶段

2010年3月,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南方医院正式成立。按照国家要求,总结出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七大要点,病运用于师承教育,验证了可缩短临床型中医师的培养周期。


回首行医三十年,一生无悔

我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禀赋了这样一种气,学了中医之后,更不忍看到病人受疾病的折磨和痛苦,很多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作为一名医生,尽力去做吧,尽量能解除更多的疾苦。包括后来机缘巧合跟着李老学医,并继承李老的学术思想,我这一生,无怨无悔。


我1993年到1994年在华夏医院的儿科进修,纯西医的进修,因为本身自己是学中医的,所以遇到病症,就会不自觉的想如果是中医会怎么做,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中医是学习之后人的本能,或者可能是中医赋予了我这样一种精、神 、气。


值夜班有补休的规定,那时候下夜班后我也不休息去中医科,跟遍了中医科所有教授的门诊,有的教授不愿意有人跟着学,那我就站一个上午看他开处方。 后来我就跟单位领导商量,我说还有一些补修,我不愿意把这些时间浪费掉,我就提议能不能不休息,然后每个星期给我半天时间,我去学习。可能是被我这种精神感动吧,领导就同意了。


所以每个星期有一个上午我就去跟华侨医院中医科的老师学习,然后中午回家炒个河粉吃了,我先生再骑摩托车把我送回医院,这样又学了整整一年。在儿科学习期间也意识到心脏这一块很重要,就又去心电图那个科又学了一个月。

 
1996年,我被调到天河妇幼保健院,为我有儿科的学习经历,我加入了儿科急诊和病房值班,下了夜班我就出中医的门诊。当时的想法就是,人生会有很多疾苦,作为一名医生我只能尽力去做。


我就利用周六日和下夜班的补休,跟广州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中医儿科专家学了三年,他是岭南流派,就是非常柔的这种方法,但是临床非常好,所以我当时很感慨,很多我们内科,以及我们背的这些方剂解决不了的问题,一用他的方就能够解决。但他的方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所以跟着他三年坚持学下来, 儿科这一块确实进步比较多,在某些疾病方面有部分突破。

 

慢慢的到2000年的时候,连续五年日门诊量平均是150人,最高的时候有一天是178人,就是在其他医生下班的时候,我那里还有50本病例,相当于一天的门诊量,但是我却觉得很开心。随着你的名气的越来越广的时候,疑难病和这些病人就来到你身边,等到这些病人来到身边又没办法了,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困惑,所以那个时候就想着要想办法解决。

 


吕英正在给患者义诊

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中医应该回归到古中医,回归到经典层面,中医的治疗思路和中医的治疗方法。首先想到了要学《易经》,2000年我开始自己学《易经》 ,后面又想到要学习《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我就自己琢磨《伤寒论》里的方剂。那个时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果能有一个老师,带着我学一下《伤寒论》和《黄帝内经》,那么我相信很多疑难病我就会有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广州市开始了第一期第一届师带徒班考试,我就去参加考试,考得成绩很好就进了这个班,进了这个班之后,也因为我已经对《伤寒论》的一些方药有了自己的体会,慢慢的就有一些广中医的学生听说了之后过来跟我学。其实我应该感谢学生和我这些徒弟们,是他们推着我走,也给我创造了很多学习机会。


师承班学习,拜访李老而结缘

当时北京有个王正龙老师讲课讲得很好,我一直希望可以跟他学习。我就参加了广州市师承班,理论课中,我们学习了《易经》《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方药还有推拿针灸,而且广州市卫生局规定,师承班每位学员每年有一个月,可以外出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学习,所以第一年我就申请去北京跟王正龙老师学习了半个月。在这期间我认识了跟我同一天去报到的现在是我的徒弟——小九(明医堂第9个弟子)。当时看到她我就想起当年读大学时的我,我就让她跟我一起住,把住宿费省下来。


因为住在一起也听她讲了很多李老的故事和用药,我就觉得像李老这样的名人,肯定很难见,但内心还是按捺不住想跟着他学习。我就想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有没有可能我们这边学习完再去跟李老学习,我就让她试着跟李老联系一下。她就打电话给李老说了我们的想法, 李老竟然同意了,我们就特别激动,还专门跑到雍和宫去拜谢佛祖。


从王正龙老师那里学习完我们直接坐上火车,连夜就赶到灵石,在他诊所旁边的一个小旅馆住下,他诊所旁边环境非常差,我们住的那个小旅馆,一晚上50块钱。我就给杨志敏院长打了个电话,托杨院长给引见一下,杨院长跟李老通过电话之后,李老第二天直接就去了我们住的那个旅馆,李老一出现我们都很激动,李老说杨院长给他打电话谈了我的情况,觉得我行医做得很不错。

 

李可老先生和吕英

那时候我带了三个年轻人,我们一共四个人一起跟着李老学习。白天就去李老的诊室,看李老给病人看病,然后考虑到老人家要休息,晚上我们会先把疑问集中讨论,然后挑一个最难的,去请教李老就这样学了一个星期。后来回到广东的一个八月份,一个老红军'三衰',以心衰、肺衰为主,就请了李老来广东看病,李老过来之后就通知了我们,所以我们又跟着李老学了几天。 


这个时候广中医的邓铁涛老先生提议让李老在广东带一批弟子,李老就在广东省中医院收了六个徒弟。这期间我也是每天都去学习,也想拜李老为师,也试探着问,但是又不敢正面提起,一直到省中医院那六个弟子拜了师,我也过来参加。


李可老先生去世时,邓老哀痛:“我们中医药界失去了一位大将。”

其实那天下午我还在出诊,晚上见到李老,我就跟李老讨论病人的情况,我就跟他开玩笑,我说李老听说您收了六个徒弟,然后他就说是,但是好多人也不怎么熟悉,我说那您熟不熟悉我,他说熟悉呀,我说那您能不能收一个熟悉的,他就点点头,那一刹那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天是2006年的8月21日,对我太重要了。后来师承班每年的那一个月学习,我就一直跟着李老,这个过程我认为是一种参悟吧。

 
2006年从我们去过之后,李老那几年经常来广州,经常有病人请他过来。所以那个时候第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我看的是他找到这本书的资料,并没有正式出版,是从右到左复印出来的。师父送的,又是李老那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很有份量,但尽管这样,书本身内容晦涩,加上又是从右向左看,看起来就特别辛苦。11月份拿到书,等到过两个月我也只是看了第一页,后来我就觉得不行,就下定决心开始看,然后就规定每天看多少,规定一个月之内必须看完,后来我就用尺子,一行一行比着就把这本书看完。


2007年出版的《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李可老先生校对本

我当时并不十分了解李老的学术思想,就自己努力看书学习。在那之前我已经学了《易经》,又看了很多道家、佛家的书,可能也是源于这些,对生命一点一点的明白一些。学习《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懂一部分易经的知识。《伤寒论》的方药李老的原话就是,遵循了天地的规律,所以我对李老在《伤寒论》方药的解释上相对上手,这也是李老比较欣慰的一点。


中医学习,成功失败的经验都要总结

其实我很少问问题,基本上前一年半因为我比较传统,我觉得拜师就应该像古代那样,起码应该让师父先了解我的家庭,我现在的家庭和我成长的经历,所以这一年半我就不停的尽孝,想着我能给师父一些什么东西,然后就是打电话汇报一下家里的情况,只要他来我就绝对的去陪,尽我的能力去做。


他看病人我就在旁边看,往往就是他在看的时候,我的脑袋也在转,就看我想的这个方药跟师父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我就会适当的问一下。

 

2007年我去看李老的时候有一个病人病得很重,胆管癌,病人腹水、胸水,全身黄得一塌糊涂,李老带着我们去看,看完之后他就把他开的方给我们看,让我们回去研究并给出下一步的方药。回来之后,第二天早晨五点钟醒来,因为他第一个方给的是大柴胡,第二个方就是给的治本的,我们叫做三阴病,就是以四逆汤、吴茱萸这一类的破格救心汤合方。我当时就想不通,为什么第一个方药这样,之后转成这个。结果我第二天回到广州,凌晨五点钟醒来,突然就想明白了,我就赶紧把想到的写出来,所以我想有一些中医也许也有这种顿悟的时候。


李老和大家一起探讨问题

所以这种知识的积累,临床经验的积累,还有这种你不断的成功了你要记,失败了你更要记,就是这种不管成功失败,你都得去找原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会失败了找原因,成功了就不管了,反而就忽略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跟李老的学习,主要还是在实践当中,针对具体病例,具体病案的治疗思路, 或者治疗方法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靠自己的学习和体悟,慢慢的才能够把握住他的思路,重在思考和参悟。所以我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学的,他看病我在学,别人问我在学,前期基本上是这样。

 

2010年,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南方医院正式成立。南方医院给了李老一套住房,在那里待的那四个多月,他就像巴顿将军,生命不息中医不止,刚开始我觉得应该让他休息,但陆陆续续有病人找他,而李老的心思就在中医这一块,你不让他看病人他就看书,后来我们就干脆把我们急诊效果不理想的,每天给他一个病例让他给我们指点一下,所以这四个月对这个基地包括我个人还有年轻一代是最大的帮助,每天一个病例他就会点评,他就像小学生一样非常的谦和,每次就说我来交作业了,你们看看满不满意,都是这样来说的。


李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我们把症状、病机、治疗方药,然后吃药之后哪些方面改善,哪些没改善写下来给李老看,如果觉得不合适的,他就直接点评出来,病机是什么,方药包括药量,后续的药量怎么叠加非常详细,这种连药量都毫不保留的大医我觉得很少很少。

 

最重要的是思路回归了经典,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他只是告诉你这个是经典哪句话,出自《伤寒论》哪个条文,这个方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怎么加减的他都会给你说出来,用这种理论指导临床,然后临床又验证理论,所以这也是后面我能够总结出师承之路的缘由。


“破格”才是真正对经典的坚守

生命没有对错之分,条条大路通罗马我都很欣赏,但人毕竟精力有限,而我愿意沿着师父的这条路走下去,无怨无悔。其实更多时候就是被老人家的这种人格魅力和他的那种对中医的精神激励着,还有他的临床疗效也折服着你,源于这几点,我学他的东西一辈子无怨无悔。


对于李老的用药,认可的人多,但确实有不同的声音。因为毕竟有毒药而且剂量大,最大的争议点也就是附子,那么李老就说了附子这个药肯定是毒药,这是公认的。但是说到剂量就要从古籍里考证了,考古学家已经证实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那么《伤寒论》少阴篇里面的四逆汤,用的附子是生附子,生附子如果是新鲜的,大的是60到80克一枚,就是特级附子。生附子跟熟附子的比例是三到五倍,所以如果晒干的话,相对来说稍微大一点是20克。四逆汤后面有个大附子一枚,即使按小附子是5-10g来算,折换成鲜附子也是15-100克。


附子

如果说破格这个“格”是后人定的,那么为什么不能以《伤寒论》为一个“格” 呢?如果以《伤寒论》为“格”,仲景用的生附子,我们用熟附子,那远远没有超过没破格。关于毒性,李老是这样讲的,一个就是现在对毒性成分的分析是针对单味药,但是李老的用药包括我们传承的都是汤剂,汤剂就是合方,合方现在没有人研究出来它里面的毒性含量到底是多少。


针对四逆汤这个方,李老提出来它的君药是炙甘草,因为这是天地的规律,天地的规律就是火生土、土伏火,火要生这个土,土还要伏住这个火,是这样一个火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说你扶阳就是姜桂附。炙甘草跟附子的药量是两倍,就炙甘草是附子的两倍,你如果严格把握这样一个药物的配伍剂量的话,在疑难杂病是没有问题的。李老已经把大破格,配方和药量都说得非常的清晰,而且很多人也就按照他这样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体验来复之仁心

跟李老接触久了,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慈祥的父亲,他看起来也不多言,有时候就问他为什么很少话,他就说那个年代只要李可跟别人多说几句话那个人就要遭罪了,所以就养成了不怎么跟人说话的习惯。但是我们觉得他这种慈悲又不多言的性格,真正慈悲起来他是最有情的。


王正龙老师去世他是知道的,别人也跟他说了这件事,他来到广州我去见他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李老这样大声的哭,所以那一刹那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都没有想起来说拿一张纸巾给他,他这一哭我们所有人都震惊了,从来没见过老人家这样。


揭牌仪式李老与小孩亲切说笑

尽管他跟王老师交往也不多,但是从这些事能够理解他内心对所有的中医人,尤其是年轻的学者的情感,还有中医复兴这件事就是他这一生的使命。所以我一定要按照他这种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去做,虽然我不一定能做到,但我会尽力去做。


李老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尤其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一方面是他对年轻人的关爱,另外一个就是他开方的时候,非常刚毅的神情,所以那一刹那我就知道他对这个病心中是明了的,他知道如果没有特别的外界影响,多少剂药能扭转多少。我觉得可能这也是中医的优势,因为他驾驭你的应该是身和心,因为心主神明,如果我能够驾驭住这一点,那么即使遇到一些事,你能够很淡然的去处理,自然而然不会像以前那么急躁。所以李老在用药这一块,对我们尤其后代影响就非常大。



下期预告:
中医在海外专题
真实客观记录,采访对象观点均不代表本平台
关于这篇文章想要参与讨论可以点击“写留言”也可以加入“纪录中医讨论群”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冬谈他的导师李可—— 中医大家李可
李可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吕英教授微课堂(六)
附子,大毒之药如何成就了中医脊梁李可?破格救心汤的创方经过
学中医有捷径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