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好脾胃 百病不生---- 夏季养护脾胃好时节 !

 

在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艾灸学堂”工具,点进去,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中医艾灸知识!

 

夏季时节,天气主要以潮湿闷热为主,再加上夏季人们的脾胃功能低下,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所以在这个时节健脾是关键,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而夏季这个时机脾胃容易受到侵害,所以疾病出现,因此养生应该先以脾胃为先,那么怎样调养出好脾胃呢?

脾胃居于中焦,主要功能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把营养包括各种微量元素,输送到全身的脏器组织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

正如《灵枢.本脏》所云:“脾坚则脏安难伤。”《灵枢.五味》亦指出:“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高度概括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正是由于人体机能维持正常主要是从脾胃源源不断地供给物质营养,所以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一旦脾胃功能障碍,必致脏器组织的营养匮乏而功能下降,轻则出现亚健康状态,重则发生病变。


 

脾胃不和的原因:

一:饮食自倍 暴饮暴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提醒人们不要过食伤及我们。因我们的功能特殊一一胃纳和脾化。所谓“胃纳”,即胃主受纳,以摄取水谷食物之意;脾化,即脾主运化。正是我们这种特殊的功能,将饮食消化吸收,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到脏腑、组织、器官,以供它们活动之需。如经常暴饮暴食,或吃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等不仅功能丧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且会生痰、生湿、生水,将营养物质变成有害废物,伤及人体,发生肥胖、水肿、痰饮、泄泻、心悸、出血等种种病症。

 

二:寒凉冷饮 过度食纳
夏季冰镇啤、冰镇西瓜、冰糕等过多生冷食品,寒凉不仅伤脾,也能败胃,会出现饮食得不到消化,不仅发生胃寒恶心、脘腹胀满、纳食不香,于是会出现贫血、头晕、心悸、失眠、水肿、腹泻、咳嗽、痰白、舌苔又白又腻等诸多病症


三:偏食偏嗜 任其胡为
俗话有“食不厌杂,饮食以养胃气”之说。五味偏嗜过度,亦可损伤脾胃。诚如《内经》早就说过:“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在饮食上不注重合理搭配,任其喜好,长期以往营养失衡,儿童会发育减缓,脾胃也弱,成人出现消瘦。


四:劳役过度 起居不时
过度劳累也可耗伤脾胃之气。劳神耗气,神疲乏力,四肢困倦,味口特差,口淡无味,这就是劳倦过度所致。其实,前贤早就提醒过:“劳则耗气”、“劳倦伤脾”、“劳役过度,则耗损元气。”与劳相反,过“逸”也可损伤脾胃之气。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呆滞,食少乏力,精神萎靡。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若注意劳逸结合,脾胃之气自然充旺,又何有疾病发生!


 


五:饮食不洁 忧思太过
饮食不洁,误食毒物,尤易伤害脾胃。
情志太过或不及,也能伤害脾胃。“思则气结”、“思伤脾”、“苦思难解则伤脾胃”。脾胃一伤,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司,常常发生腹胀纳呆、食少呕泄等病。


脾胃不和的表现症状
1、脸色发暗发黄

当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很容易就表现在我们的脸上,如果是脾虚,则吃饭没有食欲,饭后腹胀腹泻或者或便溏症状,长期下去容易导致面色暗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供给足够的营养导致。


2、鼻头色暗淡

鼻子周围有脾脏的反射区,我们用手摸摸鼻头,发现会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那么可能是脾胃有热证,会表现的经常容易饿、特别能吃、消化也不好等!


3、口唇无血色

《黄帝内经》中写道“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都说明脾胃的问题也会表现在口唇上面,如果一个人嘴唇干燥,经常脱皮,没有血色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现!


4、睡觉流口水

有些人睡觉流口水,若不是因为睡觉姿势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脾脏出现了问题,“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旦我们脾气虚弱了,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时,不妨从调理脾胃开始。

 

5.眼肿、眼袋大 — 脾胃虚弱

早上起床的时候,很多人眼睛总是肿的,有时甚至还有很明显的眼袋。其实,这不是没睡好,而是脾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脾胃不好、脾胃虚弱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红肿、眼袋大、看不清东西,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6.牙龈肿、口气臭— 胃火 如果长期熬夜、加班工作、饮食不规律,则容易伤害到脾经和胃经的正常运行,当脾经和胃经走到下牙龈部位的时候就会出现发炎的症状,引起牙龈肿痛。

 

7.肚子胀 — 脾胃不合

不少人在饭后会出现腹胀的情况,通常还会伴有食欲减退、打嗝、腹泻,那就是说明脾胃可能不和。

 

如何调理脾胃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月经稀少的原因之一是体内气血不足,艾灸此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能提升体内气血运行能力。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艾灸此穴不仅能温煦腹部及子宫,还有很好的调理月经的功效。

 

血海穴:正坐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艾灸此穴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作用,还能提高脾脏运化能力。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治疗各种妇科病症的作用。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冲脉主管月经)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病皆由脾胃生!想要养好脾胃,先得揪出病根!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医话“脾胃不和”
养好脾胃,百病不侵!
比肾虚更可怕的是脾虚?中医分享:4个健脾方法,告别脾虚精神棒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