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直陪伴您的正气堂中医

正气堂

正者,当下谓之正,无有太过与不及谓之正。

“正”解

正者,止于一也。一者万物之始也,道为一,一即是当下,知止守一,依止于当下既是和于道而谓之正。

正气堂

《素问·阴阳离合论》有言:“阳予之正”, 解曰当身上之阳气流通不息,无有所止时,即是真正止于当下,也可见人身之正气既是刹那流通不息的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

生命由阳气所主,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人之生命孕育、生长壮老已、健康寿夭等,无不与阳气有密切关联。中医基本之观念即是天人合一,此观念在传统文化之各个领域比比可见,是传统文化大厦之基石。天人合一即是人必须保持与天地变化的节律同步,不可有太过也不可有不及即中节。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以生长化收藏,人若能够应时而顺之即可得四时之正气,如与四时相悖而行,即会感召邪气,即是四逆。因此,正气也是应时之气。应时即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与天地合一,也就是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法则,与天、地、人和谐统一保持一致。

我们之取名正气堂,有我们对经典中医理念的理解,也包括着我们含有运用中医回馈于社会的情怀。

缘起:

正本清源,还中医以清白,告民众以真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养疗文化是先祖们用生命为代价在实践中偶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虽无现代医疗技术,但我中华依然屹立不倒,繁衍昌盛而常新。中医是一门海纳百川的学科。与天文地理乃至术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与中医一脉相承的著作《黄帝内经》,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瑰宝,她把能够参与养生的人界定为智者。在科学至上的今天,古老中医因为体系的不同很难运用现代科学标准进行衡量,尤其是受利益熏染而不断涌现的不良中医及其伪劣中药的屡禁不止,更是给中医雪上加霜带来前所未有的伤害,无奈我中医在生存中处处授人以话柄。

而近代中西医结合理论更是给中医带来了几千年来史上最沉重的打击,为了保存我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而告民众以实相。

阳气

充足的阳气是人们保持健康之关键。如今快节奏的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及各种不洁行为常常让人们阴阳颠倒、昼夜不分、疲于奔波与四时失序。过度依赖空调、缺乏运动,穿着冷暖不调,以及饮食无节、食用生冷冰冻饮料等习惯,使我们失和于天地,得不到大自然的能量供给,大量的透支耗散阳气,身体“四面受敌”积聚无数寒湿毒邪,而当身心疲惫的进入生活及工作中时,又难免产生各种不良负面情绪,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会内外夹击加大加速耗近尽了我们的阳气。

实相

而现今的社会因天时变化也与过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生存环境和压力造成全社会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浮躁上火征兆,全民清热泻火理所当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比如,感冒初起,性质通常属寒,应首选辛温解表法,投之即愈。《伤寒论》中云:“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发热的人虽然体温很高,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邪已入骨髓了。而此时如滥用苦寒凉类药物及抗生输液消炎退烧,定会引邪深入,把外在的一些湿寒毒邪之气直接带进体内,不仅感冒容易反复,抵抗力随之退弱抗药性随之增强,今后一患感冒,风寒之邪常常直中精髓,最终大伤正气,拖重病情。如损伤心阳,则心气不足,气滞血瘀;损伤脾阳,则脾阳运化不利;损伤肾阳,则至命门火衰元阳受损,尤其肾阳受损可引变证丛生,病情加重且缠绵难愈贻害无穷!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中真阴含着命门真火,肾阳是根本,它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孕育万物。如果真阴不足肾阴亏竭,阴不含阳,阳无以依附,就会出现虚阳上越或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病症。此时万不可被此真寒假热现象所迷惑,当运用引火归原的方法治疗方为上策。但是为何运用此法之人甚少反而苦寒及抗生消炎药物大行其道呢?究其原委,皆是因为寒凉制剂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再有一些自称中医者不是辨证论治,而是以西医化验指标为绳,用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中西医结合思维运用中成药造成误治。而多数患者不明滥用苦寒凉药的危害,以为事小图方便随意购买。殊不知用苦寒凉药物打击人体阳气乃是自取灭亡!其实人体的自愈能力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它自身可以制造出能抵抗各种病毒的功能,奈何铜墙铁壁般的免疫系统,都是我们自己促使其加速衰退和毁灭的!时不我待,万望大家不可在盲目迷信寒凉及抗生点滴药物,共同拨乱反正,告民众以真相,否则中医危亦!

使命

正气堂从当下出发,以传播经典中医养疗为己任,从正气入手,以固正扶阳为根本理念。运用扶阳之法帮助大众解决身心健康,扶阳,扶者,助也,护也。即是宣通、温助、调理阳气,使人身之阳气得以宣畅、强盛。只要一身的阳气畅行无阻,身体的气血就可保持充盈、流畅而健康无碍。此外,正气堂亦致力于让大众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渐渐与天地人相和,进而常保康健。让大众与天地人相和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的体现。并用“以礼齐人”之法,让大众恢复“和”的状态。只有当吾辈与天地人相和之时,吾辈才可获真正之健康。

理路

古人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里的上中下,讲的境界而非治疗水平,讲的是个人身心健康与社会息息相关之关系。我门以“固正气,扶阳气”为基本治疗思路的治理思想,走的则是 “自下而上”的策略,即:调病,养正,情怀。

调病:扶正气,让外邪无机可乘。治当下之病,更能治“未病”。

养正:正气足,则人心也自然正。一身浩然正气,人生怎能不幸福?!

情怀:社会的正气足,风气也自然正。我们每治愈一个病人,即是对社会多一份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寒养生“SPA”,男女老少都用得到的养生好方法
(5)《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之离合
艾灸的最终目的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
用生命阴阳的根本解析中医三伏灸三九灸
风湿,类风湿不用怕,这组穴位或许能帮到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