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省永定县黄族宗亲支派与人口分布概况


中华大地上的黄姓黄族为黄帝后裔,出自嬴姓,轩辕世系。颛顼帝传下第七世陆终,娶妻汤氏,生六子,次子南陆,始封食邑于黄(今河南潢川西12里),授姓黄氏。周武王得天下时,曾被封为黄国。南陆娶妻李氏,生嘉、台、袁三子,兄弟三人俱居湖广江夏郡,故以江夏为郡望,称“江夏郡”。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散居江淮一带,以国为姓。

福建省永定县黄姓均为江夏郡,分布18个乡(镇)39个村(居委会),人口195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31%。

源流


一、入闽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黄巾起义,至西晋末叶,晋皇室为争夺政权,爆发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皇室相残,外族入侵,民怨沸腾,酿成“永嘉之乱”。永嘉二年(308),中原震荡,中原黄姓居民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播迁。黄氏第一百一十三世黄膺,名宾,字惟淡,号庆肇,官至吏部侍郎,约于南北朝时南宋元嘉二十七年(450),从光州之固始进入福建,成为黄氏家族第一位入闽始祖。


繁衍


黄膺入闽后定居于邵武平洒,在此地开基创业,繁衍生息,并以五经课子显于世,号称“五经先生”。有诗为证:“宽和始祖,忠孝传家,光州入闽,平洒祥佳,五经课子,美玉无瑕。”传至黄氏第一百一十六世(黄膺第三世)黄锡,在五代后梁太祖时官任邵武千户,后由唐明宗谥赠尚书,生五子:黄峭山、黄义山、黄德山、黄海山、黄岱山。

三、播迁入永

黄氏第一百一十七世黄峭山(黄锡长子)在福建邵武平洒娶上官氏、吴氏、郑氏3夫人,并各生7子,共生21子,家大业大、人多势众。后周太祖广顺一年(951)黄峭山80寿辰,宴请亲友,嘱子分居。为使子孙不致在祖荫之下不求上进,他教儿子们分赴各地,创基立业,奋发向上。

分家那天,黄峭山大宴宗族,并当众对儿、媳说:“吾老矣,汝兄弟各人分散各地,枝枝开叶,代代绵绵,......”随后,他的三房妻室中,各留长子侍母外,其余十八子分别给马一匹,家谱一套,资产一份,要求信马所至,随止择留。儿子们临行前,黄峭山授诗为念: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旦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念苍天垂荫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席间,黄峭山的3位夫人也各作诗4句,以资勉励。后18子拜别父母迁徙于闽、粤、浙、赣等地。第二年,离家诸子各自落户,繁衍不息,还报家信,喜得黄峭山喜笑颜开......

黄氏第一百一十八世、黄峭山第九子黄化,字祖诚,又称黄宁,从邵武迁居于汀州府宁化县,定居于龙上里石壁村,其后裔黄氏第一百三十四世黄佛生于元末明初迁居连城楮岭,第一百三十五世(佛生三子)黄念五郎又从连城楮岭转迁高陂铜鼓山半山腰,号称“半天黄”,后迁厦黄开基创业。

第十代裔孙、黄氏第一百二十七世黄潭(黄德三子)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居永定湖坑奥杳村,为奥杳村黄姓的开基始祖。黄潭次子黄国章、国章的三子黄小五均居奥杳浮山村,其分支均往广东潮州、大埔等地。

黄氏第一百三十七世、黄化传下第十六代黄子兰(黄德贵次子)随父从宁化石壁迁徙上杭县芦丰安乡,在那里驰骋耕耘,创业开基。不久,黄天禄之三子黄筠山(号千三郎)又从芦丰安乡移迁永定城开基,为永定城区黄氏的开基始祖。

至此,黄念五郎、黄潭、黄筠山为永定黄姓的开基始祖。

分布


一、虎岗乡

虎岗灌洋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从上杭茶地石牌前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虎西村田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八世黄思宝,从上杭茶地石牌前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0代20余户60余人。

二、高陂镇

坪在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零三世黄均政后裔,从上杭石牌前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厦黄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三十五世黄念五郎,于元末明初从连城楮岭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9代70余户300余人。

增坑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四世黄志明(黄万四郎长子),从湖雷象牙村移居洋头塘后迁增坑村开基,现已繁衍?代。

三、培丰镇

文溪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从抚市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四、抚市镇

龙川龙窟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二十七世黄潭、第一百二十八世黄国璋之三子黄小五、第一百三十世黄小五之第六子黄均政,因避战乱,于元朝末年从湖坑奥杳浮山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五联小冈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一世黄仕全(均政之子),从龙川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3代。

黄泥塘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抚市第四世)黄宗茂(黄友达次子)从龙川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华丰佛岭下村(含大墓前、冈尾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抚市第四世)黄宗慎(黄友达三子),从龙川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抚溪(崇山子)。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二世黄友成(黄仕全四子)从龙川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抚溪大坪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四世(抚市五世)黄祖永(黄宗良长子),从龙川龙窟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

新民井头村(含坝心、坝角、永隆昌、永家楼、老街等)。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二世(抚市三世)黄友成,从抚溪上寨(崇山子)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溪联大窠头村。后迁至青溪村及龙潭镇上寨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四世(抚市五世)黄祖麟(黄宗慎长子),从龙川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

溪联青溪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五十世(抚市第二十一世)黄传添于1931年从大窠头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按抚市黄均政为一世)。

桥河村(含大洋塅、老街、坝角、甲华、坝心、福昌观、永豪楼、永隆昌)。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九世(抚市第十世)黄献龙(黄上益三子),从井头村迁入桥河村开基,现已繁衍24代。

基安楮树坪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二世黄廷显(号仲十郎),从湖坑奥杳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3代。

协兴久紫冈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四世黄志安(万四郎次子),从上杭茶地石牌前村移居虎岗汉洋再转迁久紫冈开基,现已繁衍22代。

五联大冈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二十四世黄万五郎之长子黄太一郎,从湖坑奥杳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2代。

中湖湖洋坑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四十三世(抚市第十四世)黄学标,从龙川下黄迁入开基,并拓展到湖洋坑,现已繁衍22代。

五湖康公庵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六世黄安振,从华峰冈尾下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8代25户100余人。

五、龙潭镇

上寨村黄屋(含大窠头)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从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六、湖雷镇

罗滩乌石下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永定第一世黄吉甫,从上杭县石牌前迁黄坑,再迁下岗背开基,后吉甫传下黄前塘第四子(八世)黄历塘迁乌石下开基,现已繁衍27代50余户200余人。

罗滩沙边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黄化脉第八世黄新塘,从下岗背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7代40余户150余人。

罗滩上黄渡灌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抚市第?世)黄均政裔孙黄某某从抚市桥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19代3户10余人。

七、堂堡乡

香溪村上黄、下黄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上杭第六世黄洪忠,从上杭茶地村石牌前迁武平象洞,后再迁上杭安乡(今芦丰),又迁上杭寨头鸭妈坑,转迁香溪开基,属黄天禄(第一百三十一世)后裔。现已繁衍23代70余户300余人。

八、合溪乡

菜地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从?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九、凤城镇

东坊居委会黄姓。该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城关一世)黄筠山传下第八世黄玉珍字南峰之长子黄予靖(九世),从上杭石牌前迁入城关开基,现已繁衍25代28户约150人。

西北居委会黄姓。该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城关第八世)黄玉璋后代,迁居广东梅州府开基,传下第十六世黄竹溪从梅州迁徙回永定城关西北开基,现已繁衍24代20户120人。

南郊居委会黄姓。该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四十世(城关第九世)黄靖斋,从上杭芦丰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35户160人左右。

寨下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五十四世(城关第十七世)黄炬兆,从古镇坪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6代20户100多人。

大园村黄屋,该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原峰市黄寨第四房第十六世黄胜才,从黄寨迁大园大坑里开基,现已繁衍27代30余户150余人。

十、城郊乡

中坑村坑头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七世黄天禄后裔黄念一郎,从上杭茶地石牌前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4代32户138人。

古镇坪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城关第八世)黄玉环,从上杭县芦丰乡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

古镇黄泥坑(又名黄泥塘)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抚市四世)黄宗茂(黄友达之次子),从抚市龙窟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龙门大畲里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三世(抚市四世)黄宗慎(黄友达三子)之八子黄祖亨,从抚市龙窟村迁入开基,不久,抚市七世黄忠长子黄廷素、次子黄廷汉,抚市第七世黄子良长子黄廷化、次子黄廷立也相继迁入定居,现已繁衍?代。

东溪塘塍案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七世(抚市八世)黄凤,从抚市抚溪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代。

十一、峰市镇

黄寨村(即彩霞村)。该村黄姓开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三世黄文进,从上杭县石牌前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7代143户521人。1999年,因建设棉花滩水电站,移民至城郊乡龙门岗。

十二、古竹乡

陂子角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奥杳第七世黄仕清后裔,从湖坑奥杳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5代5户30人。

十三、岐岭乡

龙湖黄屋。该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四代黄万二郎,从宁化县石壁禾口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3代18户200人。

十四、陈东乡

园墩背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一百三十一世黄仕端(黄均任次子,号万三郎),从湖坑奥杳浮山村移居陈东古龙枯东村,越三代后又转迁园墩背开居,现已繁衍28代25户120余人。

十五、大溪乡

大溪黄屋坪(含黄屋窠)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黄氏第一百三十世黄均仲,从湖坑奥杳村迁居上杭县茶地石牌前,后率子黄仕清迁回永定大溪黄屋坪居住开基,并拓展至黄屋窠。现已繁衍?代。其后裔有从上杭茶地石牌前迁往虎岗。

十六、湖坑镇

奥杳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黄氏第一百二十七世黄潭(黄德三子),字黄十六郎,从宁化县禾口乡迁徙永定湖雷象牙村居住,后又转湖坑奥杳黄屋开基。为避乱世,历三代后,裔孙分支迁移广东大埔、上杭、抚市等地,现已繁衍25代600余户3000余人。

十七、下洋镇

金瑞大水坑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奥杳第二世黄翌八,从湖坑奥杳村迁入下洋太平村、后转迁大水坑开基,现已繁衍?代。

溪头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奥杳第二世黄肇基,从金瑞大水坑村迁居广东大埔太宁排头坝、后迁下洋太平,又转迁溪头开基,现已繁衍25代40余户200余人。

东联二联黄坑里(含内坑、外坑)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八世黄翠台,从金瑞大水坑村先迁下洋太平、后转迁黄坑里开基。第十世黄涓德从内坑迁外坑开基。现共繁衍28代70余户400余人。

沿江坝上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五六郎,从广东省大埔太宁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第23代。

沿江井下村(空下潭)。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黄氏奥杳第四世黄三八郎,从奥杳迁下洋太平、再转迁井下村开基,现已繁衍27代20余户100余人。

沿江鱼洋坪村。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黄氏共七世各八世黄东山从湖坑奥杳村迁太平、后转迁沿江鱼洋坪开基,现已繁衍27代70余户200余人。

觉川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系黄化脉下第?世黄谦益,从湖坑奥杳村迁居广东大埔太宁排头坝,后迁下洋太平,又转迁觉川定居,现已繁衍25代24户100余人。

十八、湖山乡

上樟溪坑头村黄屋。该村黄姓开基始祖是黄化脉下黄氏第五世黄文亮,从平和坪奎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27代100余户500余人。

谱牒


一、永定城区江夏世泽堂《黄氏族谱》

铅字排印本,1997年10月出版,由城区黄氏族谱修谱理事会编纂,总理事黄锦茂,副总理事黄浪茂、黄开熊、黄锦华及理事25人。该谱记述黄姓授姓和源流、世系及城区开基始祖源流、世系、名人、家训等,全谱30余万字。

二、江夏抚市《黄氏族谱》又称合谱本

铅字排印,共六卷,1994年春,由江夏抚市黄氏族谱修编理事会编纂,理事长黄鹏彩,副理事长黄开焕、黄达遂、黄寿祺、黄达利。该谱记述黄氏授姓源流、郡望、世系和黄均政脉下从奥杳迁居抚市龙窟等地的开基始祖源流、世系、迁徙及繁衍生息情况,是一部较完整的黄氏族谱,全谱110余万字。

三、高陂厦黄《黄氏族谱》

曾修过三次。第一次为1888年,由厦黄第十六代裔孙黄倬甫纂录,协修黄汝清、黄蛟腾;第二次于1936年续修,由第十七代黄兴华、黄学周等编修;第三次于1992年续修,编纂为第十八代黄金隆、黄金达、黄润江,协修为黄培祖、黄培河、黄福照等。该谱翔实记述黄氏总源流、世系、脉派和厦黄村开基始祖源流、世系、人物等。谱序均由十七代裔孙黄培祖(序一)、十八代黄金照(序二)黄金隆(序三)撰写,全谱约50余万字。

湖坑奥杳《黄氏族谱》,手抄本,修于?年,由黄?主修,记录黄潭从上杭迁徙奥杳村开基创业、繁衍生息情况,历三代后黄小五及其后裔支脉分迁于抚市龙窟、上杭石牌前、本县大溪、陈东等地情况和该村源流、世系等。

抚市桥河村《黄氏族谱》,木刻印刷本,修于民国三年(1914),由均政公派下第十七代裔孙黄乔山、黄文光主修,记录黄氏源流、世系及该村上祖黄献龙(均政传下第十世)开基创业、繁衍、分迁等情况。

文物古迹


一、祠庙

永定县城黄氏家庙。名“世泽堂”,座落于县城北门山麓(今武装部所在地),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集永定黄氏七房十五户建造,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系永定县城关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庙。

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岁,抚市抚溪黄永豪(字杰亭)发起重修,于祠后再建报功祠。后经同治三年(1864)甲子之变,堂宇倾废。同治八年(1869)已巳岁,抚溪永隆昌黄良卿再次修整。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变为公有。70年代改建县武装部宿舍。

二、土楼群

抚市镇新民村的“永隆昌”土楼群。“永隆昌”由迷宫、福盛楼、福善楼、敦隅别墅、临江书馆等组成,有厅92处,房间746间,石框门33座,楼梯144架,水井7口,石制花架6座,共住168户832人。是融方楼、五凤楼为一体的最壮观的土楼群体。1992年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墓葬

黄峭山墓:黄峭山,名岳,字仁静,号首岗,生于唐懿宗成通十四年癸已岁四月十五日戍时,曾任江夏太守、奎章阁侍制大学生,五代后唐庄宗征为工部尚书;赠少保,谥文烈;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癸丑岁十一月十日已时,享寿82岁,卜葬鹳薮黄家林旧堂,辛山乙向。

四、名人遗作

黄日焕,又名愧莪,遗作《龙冈八景》,描述永定县城八大景致,原载《永定县志》乾隆版、民国版《文征》卷内。

(一)梌嶂连屏

矗矗西北垠,岿然邑冠冕。奔迸拥叠浪,拱揖领诸巘。郭俯阴全移,日回岚半卷。翘首睥睥间,芙蓉空际现。

(二)水珠叠翠

银汉渗河年,颓峦宿馀濑。岁久滴砾凝,草木皆丛蔼。揽结闽山尽,控带粤峤会。苍然群秀出,杳杳轻烟外。

(三)杭陂春耕

清渠绕城闉,沾溉平畴足,兴作占苍龙,荷锄联百族。并力争节候,万顷一时绿。世业长子孙,相寻上皇躅。

(四)温泉晚浴

濈濈城东隅,火龙时喷沫。玻璃开琼池,喧赴人如渴。

共入温柔国,荣卫乐疏豁。骊山空殿闭,逊此恩波阔。

(五)古镇烽销

坱莽一荒原,垒垒高冢在。故老夙传闻,虎旅曾肃队。犹存墟落名,不记是何代。只今诗礼乡,往来尽冠佩。

(六)晏湖鱼化

澄滢若鉴法,倒浸瑶空碧。灵秀分溟澥,气候变朝夕。

神物息天机,长此欣窟宅。倏随风雷起,尚留奔搏迹。

(七)龙门樵唱

鸟道盘石门,披霞入层峭。无约亦同群,清讴相和笑。何必叶宫商,矢口自成调。穆然太古音,昏途知音少。

(八)鳌石渔歌

怪石抗中流,森然鳞爪备。渔父两三人,时来共投饵。

得鱼自易醉,枕石烂漫睡。醒来鼓枻歌,天地同戏剧。

人物


黄日焕,字可章,号愧莪(1624∼1700),丰田里抚溪乡,今抚市龙窟村人。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取进县学考中秀才,清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中举人,十八年(1661)辛丑科中进士,后特授广西梧州府兴业县知县。他勤政爱民,力革陋规,严禁赋税包收滥派,还废除了“圩税”,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同时堵塞盐税漏洞,使财政运作走上正轨。邻邑流冠犯境,他亲率乡民奋力击溃,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后调任陕西省甘泉县知县,很有政绩,又擢升邳州(今江苏邳县一带)知州,筑堤治河,度地建城,民获安居。不久,又擢升江苏淮安府同知。

愧莪为官不仅清廉,且刚直不阿。在淮安府同知任上,为办理一宗凶杀案,不畏豪强,公正处理,豪强贿诉于省臬司,致被免官回家,次年清王朝得知案情详实,乃授俸禄安度晚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岁病逝于龙窟,享寿77岁。

黄华音(明万历崇祯年间人),抚市镇华丰村人。曾在青草湖随著名道士沈龙湖学道,为沈龙湖的入室弟子。

东华山嵯峨千仞,林密竹深,未开辟前是虎穴狼窝,人迹罕至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华音不避艰危,探幽履险,寻奇览胜,选择建筑道观地址然后筹集资金,率工人披荆斩棘,凿石砌阶,开通道路,建成颇为壮观的观舍。后在龙岩的刑部侍郎王命旋等众多人士的大力资助下,开拓山中诸景点,终于使东华山成为永定著名胜地。其间,华音备尝艰辛,也因此获得邑人的敬爱。

华音还精医术,尤擅儿科、麻痘、惊风等症,经其手辄能痊愈。这对他取得邑人信任,完成开辟东华山事业,有很大帮助。

华音死后,他的徒弟们在东华山观中立其塑像,世代祀奉。

黄学周(1895∼1956),字培泉,别字拙余,高陂乡平在厦黄村人。毕业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后又在广东大学经济科肄业。民国12年(1923)回乡,任高陂区保卫团团长。民国13年出任龙岩县县长。民国15年12月参加北伐军东路军,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交通处设计股长、交通处总务科科长,并随军转战福州、浙江、上海等地。民国16年任津浦铁路运输司令部总务科中校科长、车务处中校主任。民国20年起,调任陇、津、平、道四路运输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兼陇海铁路总务处处长。抗战开始后,忠实履行国共合作协议,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运任务均予妥善筹办,保证人员、物资经陇海路顺畅安全到达西安转运延安等解放区。学周一向热爱家乡公益事业。为发展教育,先在本村创办新民学校。抗战期间,他委派吴卓峰从安徽芜湖携带资金回到家乡,开办智阄中心小学(今平在小学前身),又派上洋的陈肃斋从河南郑州回乡,通过高陂、虎岗、坎市、培丰等地人士联系洽商,确定在原道山高等小学的废址上建校,创办私立太平初级中学(今高陂中学前身)。在捐款资助兴建校舍的同时,还从上海购回不少图书和教学仪器赠给2所学校。同时,还帮助本村贫困乡亲解决耕畜农具等问题。青黄不接之时,还常驻常常购米赈饥,让乡亲们得以度荒。

抗战中期,他离开铁路部门,到昆明贵阳、都匀一带经商。抗战胜利后在广西柳州与同乡苏子牧等创办柳州新华烟厂,发展民族工业。寄居南京时,不幸中风瘫痪,解放前夕回到家乡。1956年病逝,享年62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黄氏
汝南蓝氏
我的故乡广育村,滴滴都在心头【客都原创】
与福建闽西傅氏有关的《傅氏族谱》
[贴图]我为蓝姓而骄傲|公告消息发布区
【张氏】永定张姓,分享传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