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痛悼念!中科院院士沈自尹逝世

⊙编辑:一墨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沈自尹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3月7日7:22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简介

沈自尹,1928年生,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55年师从上海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临诊,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因成绩显著,于1959年获卫生部颁发金质奖章。历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等。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是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并将主要调节枢纽定位在下丘脑,对中医向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证病人,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 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通过对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 环节在下丘脑。这一成果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 的双氢睾酮亲和力及CRF基因的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证据。

从“西医郎中”到中西医结合学家

沈自尹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华山医院内科工作,后接受院领导安排,从西医转攻中医,师从姜春华医生。于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他与中医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分。沈自尹系统地学习了《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著作,并且从实践中寻找真谛。他率先开展了中医“肾”本质的研究,先后编著了《肾的研究》《虚证研究》《中医治则研究》等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十余部,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大力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

▲  1955年,沈自尹与姜春华讨论病例

“我坚持看门诊也是为了病人,只要我能力和体力够得上,我还是会继续看。这些病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了。在我这里的病人,我不收专家门诊费,只收普通门诊的费用,我也挺高兴的。”

博采众长 不拘一格

沈自尹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制高点上。 1960年,他从肾的研究中总结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富有辩证思想的论点,以此作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突破口。他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症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的沿用。

▲  2017年1月19日 沈自尹门诊

[本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微信号,上海中医药报微信号,《医道·院士墙》等。由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2014)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连山心目中的英雄6沈自尹
从“西医郎中”到学贯“中西”的先行者
录鬼薄新编86沈自尹
命门在肾
每日一星|沈自尹:从“西医郎中”到学贯“中西”的先行者
疲劳、记忆力差、腰酸……体检却正常,肾虚到底是不是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