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药之起源及其发达

汉药之起源及其发达

汉药之应用于皇汉医术。其动机亦属不一。而多不出乎原始的任民之本能的治疗之范围。而时代之民间药。亦当然包括其中。其后因信仰巫术神仙。服饵之品。遂致与医药混淆。自与西域交通。于是印度波斯等外国药品。亦随佛教而渡来。加以从海洋方面之外来品。复益以加工调治之经验。技术愈益进步。深觉生药之调合。亦愈多。实际使用。愈形便利。于是新增之品渐多。繁复之品渐删。遂致有今日之盛。故吾人可谓汉药之发达。不仅限于中国之医学史而已。实深有关于普遍的一般之东洋史焉。

医学史之于中国。在秦汉以前。不易知其状态。就传说言。距今约五千年前。黄河一带。本系苗族所居。其时我汉民族。从新疆。甘肃。沿河流东渐。驱迫苗族。而居住于黄河流域。其后伏羲神农轩辕三皇。各具盖世之职明。遗下三坟之书。实为后世典籍之鼻祖。炎帝神农著本草经。为医药之世。轩辕皇帝著素问灵枢。为医学之祖。虽近世研究史学者。疑本草与素问为后世之假托物。而推定为汉代综合大成之书。然吾人可以断言者。三皇之后。以渐离原始人类之野蛮生活。脱去本能之治疗区域。而渐入于疾病药物治疗之境矣。

先秦时代。可资为窥测医药状态最重要之典籍者。厥为山海经此书昔调传系自禹之著作。而据史学家之考证。则谓此书。决非一时代一个人之手所成。而成自战国时代者。书中分中国为东南西北中五部。记述各地山岳河流。地方物产。与夫神之形状。及其祭祀之方法。与药物无甚关系。但就其记述之物产项目中。可以窥见医药状态之一斑。实甚有兴味之书也。书中所举之物产。关于动物者二百七十余种。矿物六十四种。植物百五十余种。内中大部分为药用品物。据日本汉医中尾博士之分类如下。

(一)关于食之效药六十八种(植物二十一种动物四十七种)

(二)关于佩或服之效药二十九种(植物十七种动物十种矿物二种)

(三)现吉凶之兆之物五十一种(动物五十一种)

(四)有药效或其他效用之物五十五种(植物二十一种动物三十种矿物四种)

按周礼医师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别。具见当时人。对于养生之道甚为重视。即如食物方面。必依季节而规定。食物之调理配合。攸关于增进健康者甚大。即有疾病。则食物亦必有赖于专门医师之指导。后世本草书中。记载极多之食物。或称食经。或称食物本草。或称食疗本草等。遂有以药效为目的之食物专门医者。谅亦战国时代食医之遗风也。其次所谓佩之服之者。盖如现代护符之用法。带某物质于身体。或结之于衣服。以能避病。或能治疾之义也。

谓出现而有药效者。乃示当时畏惧自然物之迷信低劣也。其次有药效与有他效用之五十五种之中。有药效者三十三种。其余二十二种为防灾害者也。三十三种之有药效者。乃根据经验。认有一定药效也。自无何等医药知识之原始时代观之。颇见进步。又防灾害之药品。亦用自然物。可见当时视种种灾害。亦与疾病同理由而致者也。

其次可注目者。为山海经药品中之动物性。则比植物及矿物尤多。陶弘景校定之神农本草经。以及中国历代本草书之植物性药品。断然占其多数者。如前所述也。独山海经之动物比植物尤多者。谅为此书。非药物专门之书故也。一面可见当时关于医药知识之如何幼稚。如食之有效。或出现而有效之类。主为食饵疗法。或迷信的分子居多所致。要之山海经中药品之药效一服单纯。不若后世所记药品之对各方面有复杂作用也。由是可以推想先秦时代之医药状态。多不出原始的范围之外也。

其次拟就山海经出世之战国时代所起神仙说之一言。神仙之说。本与中国之医学。虽无何等关系。然其一样处理药品之点。对后世之医学。及本草学。遂有非常影响。志在研究汉药者。应不可度外视之。世传汉武帝时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谓神仙说起自齐威王、(西纪前三百七十九——三百四十三年)宣王、(西纪前三百四十二——三百十四年)及燕昭王(西纪前三百十二——二百七十九年)之时代。大概即西纪前三百五十年前左右也。神仙说亦因时代而有种种。及后代虽颇复杂。在起初则极简单。大概谓东方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神仙居焉。其处有不死之药。宫殿以金银作之。于是如何而后可到。如何而后得求其不死之药。说仙而讲究其法者。是谓之方土。原来中国。自古有天国之思想。如黄帝封禅既毕。鼎成而天龙下降。黄帝乘龙升天之说。乃对此天国之憧憬。自古倾心研究升天秘术者。不乏其人。其间而有神仙说。亦非偶然。关于三仙山之史记所载。谓渤海方面。常现蜃气楼。是为发生神仙说之直接动机。又视此说之起于燕齐地方。即今之山东省。及河北省一部。亦可以想像其一端。在未开时代。应不知蜃气楼之何物。故忽然出现于海中时。或现于海水之下。近之则随风漂渺。目击此奇怪现象。莫怪发生种种附会臆说。何况升天难求之际。转不若眼前现实之或得易行。于是考究种种工夫。以图得达此不可思议之境。亦非无理也。秦始皇信神仙说。用方士之言。造阿房宫。一面遣徐福于蓬莱岛。以求不死之药者。有名之话柄也。汉武帝(西纪前一四○——八七年)尤甚重用种种方士。依其言而作种种愚鲁之事。结局方士之言。不能实行。遂有许多见杀者。武帝一死。人莫之言。是以神仙说亦巧装老实。使人易欺。然究竟不若武帝当时之盛。至后四代之成帝时。(西纪前三七——七年)方士之势力。全然不及于宫庭。然非以此而终熄也。及魏晋南北朝以后。混入道教。与房术。养生。辟谷。导引等之思想结合。虽受时代之种种潮流。究竟至今仍存其所谓神仙也。道教也。皆以轻身延年羽化登仙为主眼。其手段终赖实在药物之秘效为特色。自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之医学。及本草方面观之。可见著名学者。同时醉心道教。亦非偶然。又古来为医经之祖所尊崇之灵枢素问之中。亦确实多含道教思想。故中国之医学。以及本草。多有神仙或道教的要素者。宜记之勿忘也。

出处:日·久保田晴光《汉药研究纲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敦煌遗书看道教的医药学贡献
道教对中医药的影响
心上无事,身上无病,世上好光景!
国学讲堂(878):山中宰相
道教有哪些源头?
二千多年的炼丹史 还那么多帝王前仆吸毒找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