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酮症总结(补充酒精性酮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酸性);丙酮。

酮体代谢:酮体(ketone bodies)是脂肪酸在肝脏内正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同葡萄糖一样,酮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被大脑利用,葡萄糖缺乏时可以代替葡萄糖为机体供能,是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的重要能量来源。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当某种生理状态(如饥饿、禁食、严重的妊娠反应)导致体内糖供应障碍,或病理状态(如糖尿病)胰岛素急剧缺乏而使体内糖利用障碍时,脂肪酸就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可在肝脏内大量氧化生成大量酮体。 酮体在肝内生成后经血液转运至肝外组织(如心、脑、肌肉)利用,而肝细胞因缺乏相关的酶其自身不能利用酮体。


主要机制:糖尿病加重,胰岛素绝对其缺乏,三大代谢紊乱,血糖明显升高,脂肪分解增加,酮体生成增多,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血糖、血酮进一步升高。

DKA几个阶段:(轻度、中度、重度)

早期血酮升高(酮血症),尿酮排出增多(酮尿症),统称为酮症

酸性代谢产物消耗体内储备碱,初期血PH正常,代偿性酮症酸中毒;晚期血PH下降,失代偿性酮症酸中毒

进一步恶化出现神志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诱因

ü1糖尿病患者发生倾向更高,有自发倾向;

ü2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各种应激(创伤、外伤、酗酒、手术、妊娠反应和分娩、心脑血管意外和精神刺激),有时无明显诱因。

病理生理

1.酸中毒:

l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循环衰竭(血液浓缩)肾排出减少,导致酸中毒。酸中毒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分解增加,K+逸出;抑制组织氧利用和能量代谢。

l严重的酸中毒使微循环功能恶化,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

lPH降至7.2以下,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降低至7.1-7.0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

2.严重失水

l 渗透压性利尿,严重高血糖、高血酮、各种酸性代谢产物;

l 细胞外失水,酮体随肺呼吸排出带走水分;恶心、呕吐丢失水分,入量减少;

l 细胞内失水,血浆渗透压增加,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3.电解质平衡紊乱

l渗透性利尿,钠、钾、氯、磷酸根等大量丢失,厌食、恶心、呕吐使摄入减少;

l胰岛素作用不足,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细胞内钾离子逸出,细胞内丢钾;

l血液浓缩、肾功能减退K+滞留、K+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血钾浓度可正常或升高,掩盖体内严重缺钾

l随着血容量的补充,尿量增加,K+排出增加,以及纠正酸中毒及应用胰岛素使K+转入细胞内,可发生严重的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4.携带氧系统失常DKA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血氧解离曲线左移;而酸中毒时,血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Bohr效应),起代偿作用。酸中毒纠正过快,代偿作用缺失,组织缺氧加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尤其脑缺氧加重、导致脑水肿最为重要。

5.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

l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微循环障碍未能及时纠正,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l肾灌注减少少尿或无尿,严重急性肾衰竭

6.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l严重酸中毒、失水、缺氧、体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导致脑细胞失水或水肿

l纠正酸中毒时给与碳酸氢钠不当导致反常性脑脊液酸中毒加重,血糖下降过快、渗透压不平衡,继发性脑水肿

临床表现:(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l早期三多一少加重

l酸中毒失代偿,病情迅速恶化: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呼气烂苹果味(丙酮);

l后期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眼眶下陷、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

l晚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消失、昏迷。

**感染等诱因引起的临床表现可被DKA的表现所掩盖。

**少数患者表现为腹痛,酷似急腹症。

实验室检查

1.尿

ü尿糖强阳性、尿酮阳性。

ü肾功严重损害时,可尿糖和尿酮可减少或消失;可见蛋白尿、管型。

2.

1血糖:16.7~33.3mmol/l或更高。(血糖超过33.3,通常伴有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有肾功能障碍)

2)血酮体:正常<0.6mmol/l >1.0mmol/l为高血酮,>3.0mmol/l提示酸中毒。血β-羟丁酸升高。

3)电解质血钾K+初期正常或偏低,尿量减少后可偏高;血钠Na+、血氯Cl-降低。

4)血尿素氮和肌酐常偏高;血浆渗透压轻度上升。

5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即使无胰腺炎),治疗后数天内降至正常

6白细胞数计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即使无感染)

诊断:

l对已知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存在DKA的常见诱因以及临床三大特征(明显脱水、酸中毒和意识障碍), 诊断并不困难;经查血、尿糖及酮体后即可确诊。

l对于未提供糖尿病病史,或症状不典型(腹痛),临床上易于疏忽,应警惕本病的可能性,及时作血糖、血酮体及尿酮体检查

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酸中毒;失水、休克、昏迷,尤其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

立即检查末梢血糖、血酮、尿糖、尿酮,同时抽血查血糖、血酮、β-羟丁酸、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血酮监测的临床适应证: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检测酮体:

1. 胰岛素治疗不当:未经治疗、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用量不足的1型糖尿病;

2. 血糖控制不佳:随机血糖≥13. 0 mmol / L

3. 重症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以及阑尾炎、腹膜炎、盆腔炎等;

4. 严重应激: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外伤、大手术、麻醉及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特殊应激情况时;

5. 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苯乙双胍等;

6. 特殊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及胰升糖素瘤等;

7. 妊娠期间: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常规检测;

8. 饥饿:长期饥饿,出现低血糖时;

9. 大量摄入葡萄糖:口服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后;

10. 特殊体征:(1)多尿、口干、多饮加剧,尤其伴疲劳、食欲不振、视力模糊等不适时;(2) 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不适症状时;(3)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4) 深大呼吸,伴烂苹果气味等症状时;(5)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甚至谵妄、嗜睡或昏迷等。

鉴别:低血糖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昏迷(脑膜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

治疗

*控制好血糖,及时防治感染及其他诱因,是关键。

治疗原则:

ü早期酮症患者,仅需给予短效胰岛素及口服补充液体,持续到酮体消失。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检查,调整胰岛素用量。

ü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患者立即抢救原则①尽快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②降血糖;③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④寻找诱因,防治并发症。

1.补液尽快改善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

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开始1~2h内输入0.9%氯化钠1000-2000ml。前4h输入所计算失水量的1/3的液体。

开始治疗时不能给予葡萄糖液,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并按每2-4g葡萄糖加入1U短效胰岛素。

★关键环节,只有组织灌注恢复,胰岛素生物效应才能充分发挥。

☆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快速输液不能有效升高血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用其他抗休克措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有无发热、吐泻等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老年患者及有心肾疾病患者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一般每4-6h输液1000ml

24h输液量应包括已失水量和部分继续失水量,一般为4000-6000ml,严重者可达6000-8000ml

2.胰岛素治疗

ü一般均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方案。即,0.1U/(kg·h),将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另建输液途径)或间歇静脉注射这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的最大效应以及相当强的降血糖作用,而促进钾离子转运作用较弱。

ü重症患者(有休克、严重酸中毒、昏迷)应酌情静脉注射首次负荷剂量10-20U胰岛素

ü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每小时3.9-6.3mmol/l为宜,1-2h复查血糖。

ü若在补液足的情况下,2h后血糖下降不理想或反而升高,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

ü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开始输入5%葡萄糖溶液,并按比例加入胰岛素,此时仍需4-6h复查血糖。

ü调节输液中胰岛素的比例及每4-6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胰岛素约4-6U,使血糖水平稳定在较安全的范围内。病情稳定后过渡到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

★严重低钾血症(<3.3mmol/l),可危及生命,此时应立即补钾,当血钾升至3.5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酸中毒

l酸中毒主要由酮体中酸性代谢产物引起,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需要补碱。

l严重酸中毒,应补碱。补碱不宜过多过快。一般仅给12。若不能通过输液和应用胰岛素纠正酸中毒,而补碱过多过快,可发生脑脊液反常性酸中毒加重、组织缺氧加重、血钾下降和反跳性碱中毒

补碱指征PH<7.1HCO3-<5mmol/l

等渗碳酸氢钠溶液1.25-1.4%),给予50mmol/L,即5%碳酸氢钠84ml加注射用水(蒸馏水、重蒸馏水)300ml配成1.4%的等渗溶液。

2)钾离子紊乱

治疗前血钾不能反映体内缺钾程度,补钾应根据血钾和尿量:

l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立即开始补钾,头2~4 h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约13-20mmol/l(氯化钾1.0~1.5g);

l治疗前血钾正常,尿量>40ml/h,立即开始补钾;

l治疗前血钾正常,尿量<30ml/h,暂缓补钾,等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

l治疗前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

24小时可补氯化钾6~8g或以上,部分稀释后静脉输入,部分口服;病情恢复后仍应口服钾盐数天。治疗过程中监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

4.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1)休克:快速输液后不能纠正,应详查分析原因,例如有无合并感染或急性心肌梗死。

2)严重感染:是常见诱因,又可继发于本症之后,因DKA本身可引起低体温和白细胞升高,故不可以有无发热或血象改变来判断。

3)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年老或合并冠脉病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酌情应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心律失常。PS:不行快转ICU

4肾衰竭:与原来有无肾病、失水和休克程度、有无延误治疗等密切相关。治疗应密切监测尿量变化,及时处理。

5脑水肿:病死率甚高,常与脑缺氧、补碱不当、血糖下降过快等有关。如经治疗后,血糖有所下降,酸中毒改善,但昏迷反而加重,或虽然一度清醒,但烦躁、心率快、血压偏高、肌张力增高,应警惕脑水肿的可能,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同时观察血糖,必要时加大胰岛素剂量。在血浆渗透压下降过程中出现的脑水肿可给予白蛋白。慎用甘露醇

6)胃肠道反应:酸中毒引起呕吐或伴有急性胃扩张,可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清除残留食物,预防吸入性肺炎。

监测:1~2h复查血糖,4~6h复查酮体、肌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指标等。

附:

饥饿性酮症

病因及机制:患者不能进食,引起饥饿状态,容易使肝糖元逐渐降低而致耗竭。一方面缺乏食物碳水化合物补充,另一方面自身贮存于肝的葡萄糖耗竭,机体所需的能源就由体内储存的脂肪取代之。但脂肪分解代谢增强时往往伴随氧化不全,容易产生过多中间产物,如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出现尿中酮体时,便会发生饥饿性酮症。

鉴别:

饥饿性酮症是一种类似糖尿病酮症的相关症候群,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比,虽然两者都是酮症,但是饥饿性酮症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酸中毒多不严重。饭后一小时,尿中酮体基本消失。

临床表现:

l饥饿性酮症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中出现酮体,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

l中重度患者则由于血中酮体过多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早期出现四肢无力、疲乏、口渴、尿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加重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头痛,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逐渐陷入嗜睡、意识模糊及昏迷。

PS:经查丁香园论坛,确有高热不能进食出现饥饿性酮症者,有患者无糖尿病病史,大量饮酒,3~4天进食少,出现昏迷,查血糖0.65mmol/L,β-羟丁酸8.9,血气PH7.1代酸,予静推高糖后神志转清。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过度控制主食摄入可以导致饥饿性酮症。

治疗:正常进食或给予输注符合需要量的葡萄糖,酮体应该可以消除。

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伴有轻度高血糖症,不伴有血液酒精含量升高.

本征发生在胰岛素分泌潜在损害的病人,停止饮酒和饥饿联合作用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并刺激游离脂肪酸(FFA)释放增多及生酮作用增强.有些慢性饮酒者,可有反复发作严重呕吐和腹痛的倾向.

特征性病史是大量饮酒引起呕吐,不能进食或饮酒超过24小时.饥饿期间,因反复呕吐,严重腹痛而就诊.血糖升高程度(如血糖<150mg/dl,即<8.33mmol/L)显然不符合酮酸中毒(DKA)标准.多数病人有胰腺炎,许多病人在急性发作恢复后表现有糖耐量受损或轻度Ⅱ型糖尿病.

治疗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加用维生素B1和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必要时补钾.酮症酸中毒和胃肠道症状通常会迅速好转(对不典型DKA病人,应用胰岛素是适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句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诊治体会 - 酮症酸中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