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夜赏《中秋帖》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中秋节吃月饼已是习俗,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讲,中秋夜赏《中秋帖》实乃天下第一等雅事

《中秋帖》历来被视为王献之书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一笔书”新体。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将其收入内府,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一道号为'三稀',这也是乾隆御书房“三希堂”的命名由来。

《原古》小编特意整理了关于《中秋帖》的相关内容,并配了高清大图,以飨诸位好友:

《中秋帖》全貌

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品。1400年后,乾隆皇帝将其视作王献之真迹。民国时期,这幅书法被溥仪带出紫禁城,辗转流落至香港等地。解放初,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将其收购,使其免于流失海外。

《中秋帖》总共3行22个字,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没有落款,如何断句亦引人遐想。帖正文右上角还有乾隆的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

创立草书“一笔书”是王献之的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中秋帖》被认为是“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

尽管《中秋帖》的艺术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其帖所用竹料纸约到北宋时方才出现,从行笔判断,书写时用的是无心笔,并非晋朝惯常使用的有心硬笔。因此,尽管清代乾隆皇帝言之凿凿是王献之真迹,但近代以来的书画鉴定家普遍认为可能是宋代米芾所临,虽然如此,亦同样宝贵。

关于《中秋帖》的鉴藏和传世,还有一段曲折心酸的往事。此帖曾经由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和王軕《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

宝帖持有者是郭葆昌之子郭昭俊,就是他在1948年把《中秋帖》和《伯远帖》带到了台湾,因为未能顺利卖出,急需用钱的郭昭俊只好又转到香港,将这两幅宝帖抵押给了一家英国银行,赎宝期限就定在了1951年的年底。

眼看着抵押期限快到了,可赎宝的钱还没有着落,郭昭俊焦虑不安却又无可奈何。其实英国银行也早就盯上了这两幅宝帖,他们在催郭昭俊还款的同时,又极力诱使他把宝帖卖给银行。抵押期限一天天逼近,郭昭俊在无奈中准备被迫出卖宝帖了。

而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一份关于抢救收购国宝“三希”宝帖的报告被十万火急地送进了中南海。这其中的缘由要从一个人说起。此人是当时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徐伯郊,他和郭昭俊可称得上为世交朋友。

当徐伯郊得知郭昭俊要出卖“三希”宝帖时,他深知这两件国宝的价值,要是卖给了外国人,那可真是国家的千古遗恨。于是,他一面力劝郭昭俊将国宝卖给祖国,一面迅速将此事告知其父———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徐森玉,以及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很快又报告了周总理。1950年11月5日,周总理亲自指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

此时,若要把国宝抢救回来需要一大笔钱,而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最紧缺的就是资金。这事儿能成吗?谁心里也没数。没想到周总理立即作出了批示,要想办法收回,决不能让国宝流失海外。并亲自筹划,在非常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挤出了一部分专为收购国宝的资金。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为了确保国宝真实可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等人亲往鉴宝,鉴定地点被特意安排在澳门。经过鉴定,《中秋帖》和《伯远帖》是真迹无疑,两件稀世国宝终于以当时的天价35万元重金回归了祖国。从那以后,《中秋帖》和《伯远帖》这三希宝帖中的两帖又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局部


《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

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尝经吴郡,闻顾辟强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强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傍若无人。辟强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

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安进号卫将军,复为长史。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试谓曰:“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献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甯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

及安薨,赠礼有同异之议,惟献之、徐邈共明安之忠勋。献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泮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韨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礼。

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 惟忆与 郗家离婚。” 献之前妻,郗昙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无子,以兄子静之嗣,位至义兴太守。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 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桓玄雅爱其父子书,各为一帙,置左右以玩之。始羲之所与共游者许迈。

编者按:本文系综合整理所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本号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本号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物里的中秋故事
王献之《中秋帖》高清书法作品欣赏(三希之一)
历经劫难回归的稀世珍宝|《中秋帖》
三希帖
国宝巡礼之十四:《中秋帖》和《伯远帖》
乾隆皇帝一生挚爱,差点流失海外国之瑰宝--《中秋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