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亼毉治机

亼毉治病择机法,不管是古代的中医,还是现代的中医,大部分都用之于临床,进行了许多验证,不仅仅只停留在资料收集和书面记载,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性和启迪中医处方智慧。之所以上升至亼毉学的高度,比一般中医的高度要高,是因为不仅能治病救命还能渡人。这是亼毉和中医的区别之一。

本文导读

①中病即止

②效不更方

③随症加减

④经方原量

⑤杂病大方

⑥怪病奇方

⑦小病小方


①【中病即止】

“中病即止”,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开的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好把病人的症状迅速控制住了,立即转危为安了,例如出血,用一副药,立马就止血了;拉肚子,吃一副药马上就不拉肚子了;疼痛一样,服药后不疼了。那么立即就要把这种药方停止。中病即止充分体现了中医治则的精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也符合病人求诊的的基本诉求。病人求助,大出血,无论他是哪种原因出血,首先是要止血。人突然暴泻,都快泻脱水了,还在慢慢健脾化湿,可能吗?人都出汗不止了,还在慢慢的益气养阴,收敛固脱,可以吗?所以说,中病即止充分体现了中医在遇到急病和临床症状突出,客户主诉明确的疾病中,迅速辨证论治,遣方用药,达到迅速控制症状,消除痛苦的目的。但这种方剂不可常用,所以要“中病即止”。意思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病人生命垂危之象得到挽救,痛苦急危重症,力挽狂澜之后要追究一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的病因病机是什么,“本”是什么,这时候要再一次辨证论治。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给有的病人只开一付方,或者三付。当病人说吃了一付之后就没事了,医生就会立即说剩下两付就不用吃了。这就充分体现了中病即止。还有一种情况是吃完之后发现头不晕,眼不花,不拉肚子了,医生会告诉病人必须立即进行诊断。诊断之后重新处方用药,跟之前开的处方迥然不同。这个过程一定是随着辨证论治的特征,辩证正确,用药效果来确定。如果用了止血药不能止血,用了止泻药不能止泻。这说明不是中病即止,而是辩证不正确、用药不确切,更需要迅速改变战术和治法。再次辨证论治、调整用药,中病即止就是这样的反反复复,见好就收的智慧。

②【效不更方】

效不更方,往往是一个中医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后的整体全面评估。随着医生的处方用药,无论病情多么复杂、症状多么严重,医生用药之后发现有效果,只是效果不大。比如说有的人病状很复杂,医生临床用药之后可能头疼减轻、腰疼减轻,整体来讲精神还可以或者是整体感觉比以前好。但是所有疾病并没有完全根本性好转,只是一点点回复恢复。这正是应和了老百姓所讲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说明中医治病是层层剥茧,这是老百姓所认同的口诀。效不更方也是中医对自己辨证论治素质的一种自信。总不能开了三付药,病人说吃了药病还没治好,只是头疼有点减轻,整体而言精神了而已。就想这药是不是没效果,效果不到。马上就改变处方,思来想去,变来变去。或者把药用成好药,剂量调大,甚至改变处方的方向等等。这种情况下多见于刚刚入门的中医,一看病人急了,自己也急,乱了方寸,自乱阵脚。病人说吃了三付了有效但效果不大,能不能给我用好药?我有钱。甚至还有病人埋怨医生说是不是病没看透,怎么吃了三五付还不见效?医生在病人这种说服之下,对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对自己辨证论治、处方用药表示动摇,于是就开始更改处方了。这种更改处方的结果是朝秦暮楚,朝令夕改。改来改去自己也不知道开的处方是治什么病的了。这种医生一辈子也得不到什么临床经验,就算病治好了也不知道怎么好了;治坏了也不知道怎么坏了;病人治跑了也不知道怎么跑了。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首先再次认真的辨证论治之后,要学会与病人沟通,解释,安慰的语言技巧。就算辩证再正确,如果病人不信任你,耐不住性子,怎么才能取得好效果?所以用药如用兵,这种“效不更方”就要是持久战,“中病即止”就是速战速决。持久战要求我们治病要必求于本。
另外治病必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这是治则之大法。甚至于在治则大法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病情的发展,病人的特性,治法灵活改变。但是再灵活的改变,这个人的病因病机,症状,所有特征在这里放着,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发生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医生如果这时候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述病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让病人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吃药。绝大多数病人会同意你的方案,会相信你的解释还会配合用药。所以遇到复杂的,慢性的疾病,往往使用效不更方。在中国古代的病案记载中,有一个人吃了长达十年的药,最终把病治好了。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人效不更方的吃一付药,吃了十年把病治好了,这十年是值得的。换句话说如果不吃药,也许十年都活不到,也许会更痛苦。所以效不更方是当前中医常用的方法,它是考究作为医者的看家本领、基本的辨证素质和临床、自信的鉴定以及对病人沟通、解释的能力。
只要医生各方面综合评估,认为没问题,就应当效不更方。效不更方应当有一定要求,可以理解为疗程。西医现在讲疗程,按照道理中医其实是不讲疗程的。中医讲究的是方剂,根据用药发展情况,吃三付、五付药等等。按照师父的用药技巧一般都是慢性病先吃三付,看看效果如何。如果确定疾病在三付、九付药之后很稳定,在慢慢的恢复。师父一般会对他们强调,像是肿瘤等病症,一旦有些效果,就效不更方,继续坚持。所以有些吃半年至一年的药,只要一年不死,就证明师父治病有功。如果这段时间检查发现肿瘤缩小了,甚至没有症状了。无论哪种情况,病人的肿瘤癌症没有扩散,都是中医治病的成功。甚至随着病人心理心情的改善,病情也会随之好转。这种都称之为效不更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疗效的判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经常看到中医论文中写到中医临床十天一疗程,有效率无效率多少等等,与西医方法一样。凡事用这种方法的中医,基本上都被西医洗脑了。用的中医中药处方,讲究疗程这些并不是中医的学术。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尤其是更高要求的亼毉,必须要有对自己全面评估的信心,能力去确定效不更方。运用效不更方是也不能太夜郎自大,对病人漠不关心,心想:反正师父讲过效不更方,有点效果就一直让病人继续吃。眼睛闭着乱开方,明明病人的症状已经由阴转阳,由内转表。或者中间因为情绪,感冒等各方面影响,依旧效不更方,那这就不是病人的问题,而是医生很愚蠢,不负责任的问题。这时候遇到任何因素影响,都要马上进行调整。不能再守着效不更方。
总结:“中病即止”是速战速决的攻击之术,“效不更方”是守正之术。

③【随症加减】

随症加减是中医的基本特色,之前在课堂上也讲了许多。是在掌握了大量的经方,验方或者成熟自拟方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随症加减。比如说小柴胡汤加减,四物汤加减,师父的自拟方复魄还魂汤加减,天王补心汤加减等等。为什么要在某种方剂上加减呢?说明现在辩证的疾病最适合现成的某个方剂,或者经方。它符合了诊断的病因病机,虽然整体上符合,但是有些临床症状因人因时因地因境因场而异,这时候要对经方进行加减。例如天王补心丹有一味天冬,如果这个人本身湿浊很大,这味天冬要么减去,要么量减小。如果依旧剂量很大,虽然有效果,但是这个人吃完之后舌苔会白腻,吃多了甚至会影响饭量。所以随症加减往往考究的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治则治法的综合运用。
最重要的是,医生对中药到底了解有几分?现在问了很多弟子,甚至有些临床医生,背书挺熟练,一说单独讲一个药就傻眼了。一问黄芪是干什么的?黄芪补气的。人参?补气的。像这种情况怎么随症加减?据我所知有些笨医生,中药不学,每味药的性味归经,用药特长,药对,角药都不学。腰疼加杜仲、骨头疼加骨碎补,猛的一听貌似很有道理。这种方法叫引经药,引经药虽然有作用但是也需要辨证论治。例如有些病明明是病因病机造成的根本没必要使用引经药,引经药用之不当会使药力分散。就好像打仗一样,目标是往一个地方攻击,但是腿上用有点引经药,脚上用一点,头上用一点,用多了兵力就分散了。分散了反而会把身体里的陈年痼疾调动出来。本来打仗是攻击现在的病,病人发现现在症状减轻之后其他病又出来了。这就是乱用药,乱随症加减所致。个人认为随症加减在君臣佐使的配伍中,往往加强了臣药和佐使药的作用。起到了协同作用或者临床针对性作用会更加增强,起效增快。在大方棋方组略中,随症加减等同于下棋,运局,以及把复杂的疾病通过大方派棋略组方来迅速改变战局,调整战术从而达到有的放矢,迅速扭转战局的目的。这种方法绝非常人所能理解,一般医生不能驾驭和掌握。
随症加减的加法是原方本来有五味药,再加上一味,加法是只加不减。加法的药一般都是起协同作用的,为增强君臣佐使中某种效果而特别增加的。所以选择加的药一定是原方中尚且不能完全表达治病特征的药,所以加的药是很重要的。比如药对和角药,甚至一些特殊的引经药或者特殊的中药。在原方中加上一两味有时候往往功效就随之大变。甚至有时候一味加法的改变,表面上是某某经方,其实把加的药剂量用比较大时,这已经不是经方了。经方只是省略了组方的过程,只是走了一个捷径而已。古人组成的方几千年来有很多人实验,是非常有效的。省略了实验,思考,验证的步骤,当加的药剂量超过君药时,就意味着方命不变,但是方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建立在对加的中药十分理解、认识和对病症病机的透彻了解。如果缺乏一条,那么这个加法就可能会导致这次治疗失败。有时候完全符合经方,加一些对药,效果会比原方大大增强。
随症加减的减法是经方有五味中药,根据对病因全面辨证论治之后需要减去一味或两味。一般来说,经方加减最多只能减去百分之三十,超过了就比较经方了,还不如出现组方。尤其是把经方的君臣药都减去,这更是要不得的。就别再厚颜无耻的说这是某某经方的加减了,这等于是重新组方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减法不建议直接就减,除非迫不得已在原方中减去一味两味就可以了。例如开生脉饮减去一味两味,这就不叫生脉饮了,这叫独参汤,这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方比较大,有八九味,减去一味两味还好。
随症加减除了中药的加减还有剂量上的加减很重要。剂量也是中医的不传之秘,中医一直在传,只是很多人不懂。连中药都不懂,临床都不清楚,讲药量有用吗?小剂量黄芪与大剂量黄芪是什么作用?黄芪的本性,性味归经都不懂,讲药量没用。

④【经方原量】

经方原量一般有两种人用,一种是刚学医的小白,什么叫小白中医?量多少也不太明白,用多了又怕出事。想要安全有效是有技巧的,要对所学的中药方剂非常理解,掌握非常牢固,前提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技术非常精准。因为所有一切处方用药离不开辨证论治,没有正确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就用原方原量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如果已经非常熟知这些方剂,完全可以用经方原方原量。
经方原方原量就是医书上固定好的方剂,比如医宗金鉴的增删名方补录。例如常规的女性月经不来就用四物汤。总是心慌气短,神疲乏力,无精打采,脉象沉细而弱,一看就是生脉饮。最常见的可以到药店买一些生脉饮,当然自己开的生脉饮效果更好。这时候完全可以按照经方原量,这对刚学医的小白是非常有效果的。
下面第二种就是称之为老中医、老先生的人。这种人用药有一定经验,用过大方派,用过小方派,用过经方随症加减之后发现一些病人生病,病状复杂,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就用经方原方原量直接加减,返璞归真。但是会发现他用经方原方原量的时候绝对不是小白中医用的原方原量。高明的老亼毉是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直接选择经方原方原量。如果是外行人来看,这个老亼毉是不是糊涂了,是不是不会开方?这种情况恰恰说明老亼毉很有见底。过去开方有这样的说法,年轻人是照着经方孟浪的开、大方派小方派乱七八糟的开,到老了发现还是又回到经方上。
当然不是说每个病都回到经方上,例如师父有时候看病,病人讲的很复杂,最后很简单的经方加减,有时候连加减都不用,直接原方,书上是多少量就开多少量。病人一吃就很有效,别人就很奇怪这个病明明不是经方,怎么也会有效呢?师父呵呵一笑,此乃仅论病机,何论症状乎?所以临症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当然现在大家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建议还是多学习循序渐进的望诊逻辑,辨证之后找出最适合的经方,在熟读经方的基础上运用也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了经方之后要注意关注,再根据效果随症加减,中病即止,效不更方等。也是学医安全有效的一个首选捷径,所以没事还是多读经方。

⑤【杂兵大方】

毫无疑问,杂病是大方派最擅长的,其实杂病不一定都用大方,但是该是大方就一定是大方。要根据辨证随机运用,有些病很复杂,可能用经方就可以,也可能五六味药就可以。但是相当一部分杂病杂症真的需要用大方解决,所以大方派就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各位有幸拜师入门,师父也是大方派的传人。大方派的人并不多见,现在基本都是小方派,能开大方派的人没几个。因为大方派要掌握所有中药的性味归经,用药用量的技巧,辨证论治,组方逻辑非常严谨,所以大方派一般小白中医都看不懂。一看这么多药看着组成的很乱,但是只要把棋方阵略一摆就瞬间明悟,原来大方派治病下的是一盘棋。动的每一药房方的量,每一步棋是早就设定好路的。所以大方派治病会非常胸有成竹的告诉病人,吃了三付药之后会出现什么症状,五付之后会出现什么,九付之后当出现什么。如果病人配合的非常好,效果好,果如其然,难道大方派不够神奇吗?所以大方派用药如运局,同理大方派就像在古代军事领域中的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有很多人兵多了用不了,对大方派来说药再多也不怕。师父自己常规使用的药物256种,是为了和我们龟藏卜易完全结合起来。未来如果龟藏卜医出来后,除了棋方阵略,还有一个龟藏卜医组略。一卦下去七种药,另一个解决之道七种药,加起来十四种 我们又组成了一个新的战略和格局。
对杂病使用单方或者经方往往不太全面,比如说一个人既有脾虚的一面,肺虚还有肾结石,骨质增生还有颈椎病,还有糖尿病以及腰椎有问题,要是说起来一身都是病,哪个都严重。这时候就不是辨证论治的问题了,既有筋骨上的问题,还有内脏的问题,既有虚也有实,有血瘀也有痰淤,哪一个方剂能兼顾?这时候发现经方不适合,组方来不及,唯有根据大方派的棋方组略。现代人的病与古代的病因病机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很多人的病真的是很复杂,几乎每个地方呈恶性循环性发展。如果单独强调治某一样病,往往会顾此失彼,一边轻松了,另一边往往会更严重。人都是这样,一个地方轻了就好觉得另一个地方更重,原来都重的时候反而不觉得自己很严重。所以哪里减轻另外一个地方必然会重,就像跷跷板一样,无法平衡。
师父原来讲过一个理论叫疾病平衡理论,所以大方派治杂病一定要讲究圆融衡无,让所有病都慢慢减轻慢慢好。让它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到最后就全部平衡了,好了。所以大方派治杂病要有勤善精诚的态度来对待病人。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能理解的,但是一旦走上临床,越有经验,遇上杂病越多,这时候就会觉得应该要好好学习了。

⑥【怪病奇方】

怪是奇怪的意思,就是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经常见到的。这种病在望诊中有时候甚至没有证据,常规辨证中找不到根据,但是确实存在问题,病人这种问题很奇怪,并不是我们常规的感觉,达到了一种超常的状态,但是病人也很痛苦。像这种奇病怪病,古书上也没有记载,是考究中医综合素质的时候,这时候就看怎么决策。怪病虽然很怪,有时候用一些简单的单方也可以治病有时候怪病也可以用奇方来治病。比如说有时候病人这样讲:我从北京,北上广,各种名医,中医西医都治遍了,都治不好我的病。吃什么药都没效,我这个病就这么奇怪。根据大量的古书经验来看,怪病还需奇药治。
奇药不一定是非常难以寻找的药,但是一定是用的很少的东西,甚至有的还不是药类。这时候就考虑到治病的诀窍,历史上这种案例非常多。怪病奇方这种组略有时候已经超越了中医组方,辨证论治的范畴。它实际上是采用了医学的智慧,生命的智慧,藏象的智慧以及生活中的智慧来共同促使怪病消失。有些怪病并不是医药所能挽救的,甚至可能是乱力怪神,通过宗教的力量,通过画符祝由的方法才能解除怪病。怪病说到底还是一种病,之所以得怪病还是自己正气不够。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上讲究符咒驱邪,但是已经形成怪病就必须解决怪病的根源。就像道家的画符,佛家的因果都可以运用。所以有些怪病也能很容易治好,怪病奇方就看医生的智慧和经验有多少。同时医生治怪病一定要积累经验与方法,思维与智慧。这样遇到任何怪病不惊。就像藏象灵针的十二鬼穴,祝由,符文驱动等等,这些都属于解决怪病的方法。如果常法不效,用这种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藏象医学源于中医却高于中医,灵于道医。

⑦【小病小方】

如果有经常中医养生保健的话,小病小方非常有用。如果都能把小病小方正确运用,靠中医药预防疾病明显比西医西药的健康管理方法要高明有效的多。泡杯茶一喝病好了,吃饭放几味本草一吃就好了。比如师父发明的手道茶,手道膳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师父创造了七款茶七款膳。每一个膳每一个茶都是五味药组成,上面写的非常清楚,都是按照君臣佐使引配伍。这不仅按照中医方剂去配伍,而且还研究到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口感化合之后会产生什么气味。追求了口感、追求了安全、追求了有效。所以口感好、安全有效才是养生的精髓。只有这样老百姓才愿意在小病中采用中医中药小方。
一个感冒就可以用清手膳解决,一个咳嗽可以用润手茶解决。这些方是公开的,在师父的手道堂微信公众平台上无私公开着。只要关注师父的东西,就能看到。师父曾经给手道堂工作的弟子讲:要想学习中医,先把师父七款茶七款膳的组方原理、性味归经,每味中药都背的滚瓜烂熟。明白了君臣佐使的配伍,中医临床基础就已经有了。不学已经是学通了。如果这些都搞不明白,就算拿上一摞古书有什么用?那么多书,压都压得喘不过气。实战很重要。中医理论再深厚比不上一个小方剂。再讲理论,老百姓拿把蒲公英,柳树叶,随便放一勺白糖,放点茅草根,喝完小便火没了,膀胱炎尿道炎好了。你呢?还想静脉点滴,弄了半天医院说这病治不了。
所以说一根针一把草的时代又再次恢复。现今学习中医首先从小病小方,小养小治上着手。师父刚才讲的不是为手道堂进行宣传,这七茶七膳已经基本上囊括了五脏虚淤毒痰郁的问题。把虚淤毒痰郁该调的调,化的化,排的排,小病调好了,大病又从何而来?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有些茶膳效果的确比中医开的处方效果更好,比西医的静脉点滴效果更好。更比直销公司保健品效果好。都知道中药口感不好,很多茶经常喝茶的人都喝不出是中药。这也是师父非常得意的一件事,能把药配的像茶一样,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你说师父是不是对用药用量,性味化合掌握的炉火纯青的地步呢?连中药都不会,还谈什么?更不用谈亼毉梦想了。能把小病小方用到极致也是中医理解到极致,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治病的过程中: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煎药喝药。医生在每个阶段,随机的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环节的决定,都会成为治疗疾病的战局的关键所在。这考究了一个中医的智慧、综合素质和临床的灵活运用以及辨证论机、辨病论机、处方论机的综合性应用过程。在这方面要进行全面合理的构思。今天讲述的话题对一些缺乏中医基础,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听起来枯燥乏味。但是把今天说的话记住了,随着以后中医基础和临床实战,会越来越能体会,越来越能感悟到这些方法,让你少走了许多弯路。并且让你无论跟谁学习都是一种捷径和提纲挈领的方法。因为这是一种规律、是一把钥匙、是选择决机重要的参考,所以要认真系统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人生]郭博信原创:经方时方融汇辩证论治贯通
传承中医 提高疗效
中医小故事
沈丕安 自身免疫病的食疗_
跟诊吴雄志老师心得
温胆汤经典医案:58岁男子夏天打完蚊子药中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