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国医香草何以养容颜调肤色

中医美容学科是市场需求催生出的新兴临床应用领域,伴随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至今已呈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学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教育层次已至硕士阶段,生源数量不断扩大。传统美容理论技术应用日益普遍,不仅成为国家美容医师和美容师等资格培训认证考核内容,更成为临床美容科室与生活美容机构的美容服务项目。美容消费者选择传统美容项目的热情不断提升,并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者普遍尝试。中医美容学科面临可喜发展空间与广泛应用前景的同时,继承传统美容方法,创新应用临床服务更显迫切。

本文从中医美容养容颜调肤色入手,从容貌之美在气著血充容貌之损在气血之变,养容颜调肤色治以瘀郁酿热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滋润皮肤调整肤色的理论基础。

1.容貌之美重在气血

1.1 容貌有象

中医学早就认识到人体外观征象,呈现着机体生命状态。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言:“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一直是传统医学观察与评价身体机能的途径和内容。如《素问-经脉别论》:“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望诊遵经·望色先知平人》还如:“气血见于容貌。表明人体生命活力之“象”取于容貌。

1.2 肌肤美感表象与成因

1.2.1 人体皮肤健康表象。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皮肤表象为光明润泽。《望诊遵经·望色先知平人》有:“平人之色,不浮不沉,不清不浊,不微不甚,不散不抟,光明润泽。”同时指出:肤色“可青,如以缟裹绀。可黄,如以缟裹栝楼实。可红,如以缟裹朱。可白,如以缟裹红。”“朱绀黄红紫:五脏之所生也,四时之所成也,气血华其色,精神彰于面焉”简而言,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可有偏重,又受脏腑功能与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变化,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才为健康皮肤之象。

1.2.2 人体肌肤健康成因:中医学认为皮肤光明润泽,不仅表明人体美容特定研究对象容貌美感的表现,更揭示人体皮肤美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功能状态。如《望诊遵经·望色先知平人》指出:“光明者神气著,润泽者精血充。”

2.容貌之损在气血之便

中医学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筹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气血之变受机体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变化方式多样,但呈现气郁生热,血涩成瘀,易伤肌腠的特点。

2.1气郁生热

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影响“气机”运动的因素复杂多样。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等,造成“气机失调”、“气机不畅”、“气滞”、“气郁”、“气逆”、“气结”、“气闭”、“气陷”等“气机”异常运动过程。中医学视“气机”异常运动为疾病重要根源。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充分说明气机变化,守常为其变化规律,违常视为异变之根。由滞留之气,导致气失平调,火失潜藏,阳盛则易内生火热,化而为郁,郁而成热。

2.2 热蒸成瘀

中医学认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气能行气能生津。人体血和津液,共同滋润和濡养人体肌肤。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如《灵枢·痴瘟》说:“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决气》说:“奏理发泄汗出漆漆是谓津。……谷入气满 津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表明皮肤润泽,思维敏捷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当热炽则耗损营阴,津血亏耗,可致血涩不畅,滞留血分,滞而为瘀,热搏血瘀,更胶结难化。气血流行失,瘀郁生热,与血搏结,形成瘀热。

2.3 瘀郁酿热易伤肌腠

瘀热由瘀血和火热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而成,如煮沸之油酪,既具有瘀血胶结凝滞之性,又具有火性阳热动越之征。瘀热可因火性燔灼而流变不居,窍络肌腠等细微之处皆能到达;同时,营行脉中,如环无端,络脉细小狭窄,病理情况下极易阻滞不通,形成络瘀之征。因此,瘀热可随火升腾,随血阻滞,伤及窍络。如《景岳全书·火证》所言:“凡火之为病,其在外者,必见于皮肉筋骨;其在内者,必见于脏腑九窍。”表明瘀郁酿热极易损伤皮肤肌腠。

3.养容颜调肤色重治瘀郁酿热

气血瘀郁酿热,或因脏腑湿热郁积,虚火上升,迫精外溢肌肤皮毛,热煎油出,水升油浮,皮肤表现出皮脂腺分泌过盛至毛囊皮肤腺炎症等皮肤损伤;或因热郁肌表,化风耗液,津血亏虚,阴精不足,皮肤表现出皮脂腺分泌不足至皮肤脱水、干燥、皱纹、脱屑、瘙痒、皮炎等皮肤损伤。下列内外具体治法以说明:

3.1 内治法

3.1.1 清热解表

方法为内服汤药-防风通圣散,来源于《宣明论方》,组成为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芍药、黑栀子、酒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生甘草。功效:疏风清热,化湿解毒,解表通里。多应用于春秋换季时的皮肤脱水。

3.1.2 养阴润燥

方法为知母茶饮。来源于经验方。组成为麦冬15g,芦根30g,知母(或赤芍)12g,制作过程为煮汤,代茶饮;功效:请热滋阴,可应用于气分或血分之热致皮肤脱水。

3.1.3 润肺健胃

方法为百合蒸。来源:《随息居饮食谱》。组成为百合不拘多少。选择肥大,纯白,味甘而作檀香气者良;制作过程为,水洗,水浸,笼屉蒸熟至粉烂备用;功效为润肺健胃。应用于气阴亏虚所致皮肤脱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早衰的原因:气血
气血是女人的命!补足气血就靠这3招.......
预防气血淤滞,要远离恶性循环, 益气 补血美容小秘方
人体五脏与容颜的美丽,女人一定要看!
美丽容颜吃出来
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美丽的容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