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叉神经痛

神经干注射阿米卡星配合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管邦亮1 薛兴来2时志领2

       关键词 三叉神经干 阿米卡星 颈交感神经节 阻滞治疗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除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外,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皮质激素、无水酒精、甘油、阿霉素封闭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各种手术治疗等。近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小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相应神经孔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病变侧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3年来我们采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进行神经孔(根据病变神经区分别取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注药治疗TN 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疼痛位于第  I5例,第 II11例,第 III8例,  III支同时发病5例,  II III支同时发病4例;平均年龄58a45-86a)。

2.  治疗方法

2.1 神经孔注射:用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0.5ml,地塞米松0.5 ml,左手拇指或食指定位,注射部位皮肤常规消毒,根据病变分别取眶上孔、眶下孔或颏孔,右手持针,入皮后注药少许,然后探入相应神经孔内(约再进针0.3-0.5cm),注入药物,这时原有疼痛大多消失或支配区域出现麻木,取下针管,留置针头,再抽取阿米卡星0.5ml50mg),从原针头注入。根据疼痛再发的程度3-7d注射一次。一般3-5次。

2.2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经以上治疗后,我们同时采用后路进行颈上交感神经节阻滞,具体方法是:病人端坐,头微前倾,准确定位颈3棘突后,旁开颈3棘突1.5-2cm病变侧定为穿刺点,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复方香丹注射液2ml,根据患者体形选取针头长短,左手拇指或食指定位,注射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针,进针后针头触及第三颈椎横突,稍退针后再向上或向下调整针头方向,继续进针0.5cm回抽无回血回液,便可缓慢注药,注药过程中反复回抽,以免误入血管等。

以上治疗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30mg,tid。阿普唑仑0.4mgbid。根据疼痛减轻情况逐渐减药或停药。疼痛较重者或无效病例可继续服用原有药物如卡马西平等。

3.  疗效评价

       “优良即完全无痛或偶有轻微痛,不需服药;好转即疼痛明显减轻能忍,仍需少量服药;无效即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注射后疼痛立刻缓解,约2-3h后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同时大多数患者疼痛也有不同程度的再现,但都有减轻或缓解。所有患者最少治疗3次,最多为12次。随访3m-8a,优良24例,(其中17a后复发,同法治疗2次再次治愈);好转6例(其中4例病情一度加重,间隔3m-3a再次治疗又见好转);3例无效(局部麻醉消失后症状如前)。总有效率90.9%30/33)。

讨论

TN是一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治疗方法很多。理想的方法是既能消除疼痛症状,又能保留三叉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有报道感觉根入髓区血管压迫是其主要病因1】。。但近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现免疫和生化等因素也与TN密切相关。星状神经节阻滞不仅可阻滞交感神经节及节前、节后纤维,而且终止于星状神经节的感觉神经也可被阻滞2。而三叉神经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此核向下延续可达颈髓。动物实验表明,TN的病理机制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癫痫样放电3。我们采用颈上神经节阻滞,对于进入脑神经的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以及相伴随的感觉神经也可部分被阻滞,降低了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理活动,可能是其机理之一;地塞米松和复方香丹注射液既能纠正局部免疫异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也起到了一定的体液调节作用。

阿米卡星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既可降低神经的传导功能,又不损毁神经,操作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得进行神经干阻滞效果较好,但疗效仍不理想;无水乙醇可引起残留神经异感或痛觉过敏;而阿霉素则优于无水乙醇等4,其机理也与其神经毒性有关。

       颈上神经节阻滞配合神经孔注药治疗TN,既能降低外周神经的传导功能,又降低了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理活动,纠正中枢神经局部免疫异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液环境。该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技术和条件有限,病例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朱宏伟,李勇杰,胡永生,等.感觉根入髓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202-203.

2 邓芳,张勇军,卫法泉.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300-301.

3 王宏伟,吕静波,刘玉光,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5-6.

4 刘广召,任玉娥,刘海涛,等.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250-251.

 

1.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医院;2.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源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疼痛科常用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疼痛学中级考试复习-神经节阻滞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神奇的星状神经节阻滞
培恩青年医生第25天:疼痛的神经阻滞与局部注射治疗(中)
注射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