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版、活字版印刷传承传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5、雕版、活字版印刷传承传播文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书写文字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推动着中国各朝各代构建社会文明活动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促使中国文字文化在传承与传播方面,突飞猛进,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与发展着。

1)雕刻印刷术的产生与成熟

中国书写文字文化,传承传播到了李唐帝国时期,唐太宗构建文字文化知识型大国和“偃武修文”以强国的主导思想,催促着雕版印刷业的产生和成熟。比如:《简明中外历史辞典》29页说:“唐后期雕版印刷相当成熟”。

这就告诉人们,中国书写文字文化传承传播到了李唐帝国时期,在马上皇帝唐太宗提倡“安人宁国”,“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中国法制史》198页)与“偃武修文”方针指导下,为适应开创“知识型国家”,伴生出了调版印刷术。否则,唐后期的调版印刷就不会“相当成熟”。

尤其是,唐太宗倡行儒家文化,广开学馆,开放办学。在京都长安,“添筑学舍一千二百间,添加名额二千二百六十员。”并吸收高丽等国的学子入学(《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100页)。唐太宗“自撰宣帝、武帝、陆机、王羲之四论,于是总题为‘御撰’。”(同上书第三编第二册735页)。皇帝带头修撰历史,在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成为修撰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上述构建“知识型国家”之所需,令书写文字文化的社会互动交流远远落后于社会现实,催促雕刻碑文的活动必须以满足社会文化之所需而运作。雕刻印刷术,在雕刻碑文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社会文化交流,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修史”,朝廷决定重修前朝历史,开创由朝廷为前朝修史的先河,并成为一种制度。这种社会进步,犹如助推剂,伴生出雕刻技术向着印刷技术方面转化,极为有力地推动着书写文字文化在传承与传播方面进行极大的提升。

如果纵观历史,相联系地认识认知历史性社会,就会发现,中国盛唐成熟的“雕刻印刷术”,其实就是“书契文化”历经万千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碑刻

77

铭文的基础上,使刻板技术得到了创新性的拓展。

唐朝后期“雕版印刷术”相当成熟,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即唐朝后世皇帝传承唐太宗创建“知识型国家”方针,在全国推行“私塾文化”教育活动。

比如:《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第661页说:在唐朝,“有一种称为《兔園册》的类书,是村塾里小学生的读本,流行极广。”就是说,在当时,全国单是这种《兔園册》课本的需求量,就是一个破天荒的数字。依靠书写或者手抄,上私塾的小学生是无法供给人手一册的。这种现状,给雕版印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空间,社会活动的巨大推力迅猛地推动着这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2)刻板印刷术向活字版印刷术的转变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从唐朝“贞观”年间到宋朝庆历年间,计425年有余。“活字印刷”在非活字印刷社会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诞生了。这就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刻板印刷术历经四百多年运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获得了飞跃式的成功,对刻板印刷术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简明中外历史辞典》47页说:“毕升在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板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结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放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可以“象雕版一样印刷。”活字排版,能够多次使用。

这种首开世界先河的活字排版印刷技术,跟刻字版印刷相比,既经济,又实用,更是印刷术方面的一大革命,在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上,有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刻板印刷术逐步转向版画印刷业,推动着中国版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刻板印刷术和活字版印刷术在传承传播文字、图形文化事业方面,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21808:28: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昇
论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传播的意义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北宋--科技家、活字印刷术创始人 毕升
在这里,看到版本中的中国
中国古代印刷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