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完美主义扼杀效率​》全文【1.10】

目录

 
序言

序章 完美主义会扼杀你的工作效率

追求完美真的不好吗?
完美主义诊断测试
完美主义的三种类型

第1章 短时高效地完成工作

01 完美主义者 从努力本身体会到成就感 时效主义者 从做出成绩体会到成就感
02 完美主义者 在“努力”上不设限 时效主义者 有节制地努力
03 完美主义者 过于严谨,导致速度慢 时效主义者 多少有些粗枝大叶,但速度快
04 完美主义者 讨厌时间压力 时效主义者 巧妙利用deadline所激发出的极限潜能
05 完美主义者 见树不见林的工作方式 时效主义者 拥有全局观的工作方式
06 完美主义者 活在未来,杞人忧天 时效主义者 活在当下,关注眼前
07 完美主义者 琐事也要全力以赴 时效主义者 琐事就想办法省时省力地完成
08 完美主义者 总是被邮件分散注意力 时效主义者 活用邮箱使用规则
09 完美主义者 习惯于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内工作 时效主义者 倾向于用零碎时间做小型事务
10 完美主义者 开始得晚,习惯拖延 时效主义者 从细微处着手,立刻行动
重点回顾 习惯05 只顾眼前的人很危险!

第2章 通过“高效可行的准备”提高成果

11 完美主义者 不轻易妥协 时效主义者 策略性妥协,追求最佳成果
12 完美主义者 试图全面覆盖 时效主义者 专注于与成果直接相关的核心部分
13 完美主义者 重视过程 时效主义者 重视目的
14 完美主义者 立足于自己的坚持 时效主义者 立足于对方的诉求
15 完美主义者 沿袭前人之法 时效主义者 在创新上下功夫
16 完美主义者 试图克服弱点 时效主义者 擅长发挥优势
17 完美主义者 墨守成规 时效主义者 勇于尝试新方法
重点回顾 习惯17 何为“舒适区”和“挑战区”

第3章 不畏惧失败,敢于行动

18 完美主义者 遇事三思而后行 时效主义者 做事雷厉风行
19 完美主义者 追求一次就达到完美状态 时效主义者 习惯先做草案
20 完美主义者 一招定胜负的思维模式 时效主义者 从概率论的角度思考问题
21 完美主义者 内心脆弱,容易受挫 时效主义者 慢慢提升精确度
22 完美主义者 为自己无法掌控的事苦恼 时效主义者 专注于可控的事情
23 完美主义者 为全面应对所有风险做准备 时效主义者 只为较大风险做好万全准备
重点回顾 习惯21 成果曲线

第4章 创造“精神上”的富裕

24 完美主义者 缺乏充足的时间 时效主义者 创造充裕的时间
25 完美主义者 不轻易原谅自己 时效主义者 懂得自我肯定
26 完美主义者 盲目包揽所有责任,并为之沮丧 时效主义者 深知任何事都不需要自己负全责
27 完美主义者 用义务感驱使自己行动 时效主义者 用兴奋感驱使自己行动
28 完美主义者 评判标准只有满分或零分 时效主义者 柔性思维,接受灰色区域的存在
29 完美主义者 为了不时之需而囤积物品 时效主义者 多余的东西就主动“断舍离”
重点回顾 习惯26 学会用饼图法分散责任

第5章 巧妙利用“他人的力量”

30 完美主义者 苛责他人的失败 时效主义者 对他人的失败宽容以待
31 完美主义者 八面玲珑,试图讨好所有人 时效主义者 从一部分人那里获得绝对的支持
32 完美主义者 希望能从所有人那里获得赞成票 时效主义者 彻底做好与核心人物的沟通工作
33 完美主义者 凭一己之力不断拼搏 时效主义者 巧妙借用他人的力量
重点回顾 习惯28 你是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2014年9月,世界网球四大公开赛之一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上,日本运动员锦织圭成为第一个打进大满贯决赛的亚洲人,他的打法可以说是将张弛有度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半决赛中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选手)时的比赛结果吧。

  第1局 6∶4 第2局 1∶6  第3局 7∶6 第4局 6∶3

  这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锦织圭只得1分就失掉了第2局。回看比赛,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当时他并没有勉强自己去追球。

  不过,这正是他的战术,有意地避免白白消耗体力。在有取胜把握的局点,就拼尽全力;在可能失利的局点,就彻底地保持“松弛”。

  有专家称,这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才是他的真本领。  换句话说,“松弛的时机”极其绝妙。

  同样,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恰好也是那些懂得何时该用尽全力、何时该有所退让的人,并不需要将全部的力量平均地分配给每一项工作,而是将力量集中在其中最关键的两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成绩,收获成果。

  “他每天早早就回家了,为什么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为什么他看起来总是游刃有余的样子,却从未出现过不遵守deadline(最后期限)的问题?”

  大家周围是不是也有这种人呢?他们抓住了工作的本质,能够有针对性地在可以做出成绩的核心部分拼尽全力,在其他部分有意地放松精力,适时“偷懒”。

  但是,张弛有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究竟难在何处呢?  难在大家心中的“完美主义思维”。

  多年从事企业经营、商务人士咨询顾问的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会降低工作效率,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人畏惧失败,是使人陷入自我厌恶的元凶。

  那么,高于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呢?正是“时效主义”。所谓时效主义,是指清楚什么时候该下力气,什么时候该放松(专注于最关键的两成),避免做无用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结果最大化。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你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给自己过度施加压力,同时缓解压力和不安。

  在我看来,时效主义才是职场内外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高效率找到幸福、做出成绩的思维方式。

  本书将向大家介绍由完美主义转变为时效主义时所需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果能为你缓解无用压力、更有效率地做出成绩而提供一些灵感,将是我莫大的光荣。  

序章

 完美主义会扼杀你的工作效率 追求完美真的不好吗?

 完美主义者会在“尽善尽美”“注重细节”上体会到成就感,其实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完美主义当然有它的优点。我们先来看看,在我主办的研讨会上,大家心目中追求的完美都有哪些好处吧。 

  完美主义的优点

  ● 感觉能把工作完成得很好。  ● 能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  ● 有努力奋斗的上进心。  ● 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受人尊敬。  ● 可以没有失误。  ● 自己能够安心。  ● 能够认为自己已经努力过了。  ● 完成度会有所提高。

    当完美主义者向时效主义者转变时,或许就会产生害怕失去这些好处的恐惧心理。我也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所以完全能够体会这种心境。

  但是,本书所介绍的时效主义,是指要做到张弛有度,避免做无用功,以实现结果的最大化为目的。从结果来看,周围人的评价以及取得的成绩都会有所提升。 

  ▶对完美的过度追求会成为工作中的绊脚石

  曾效力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铃木一朗所追求的理想击球方式是一种极致的美,他对此的探索正是对完美的毫无止境的追求。

  日本赫赫有名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30多年来,每天都在钻研最佳的炸制方法,并多次复盘口味不佳的原因。

  无论是大名鼎鼎的黑泽明导演,还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都是严重的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追求和渴望与他们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在我看来,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来说,过度追求完美反倒会带来负面影响。  运动员或工匠等职业,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或许可以带给他人无限的感动。

  而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来说,比起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某一项工作,更多的是在接到多个任务时,做到同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调整各项工作的优先级,优化工作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成果。

  换句话说,对完美的过度追求会妨碍过程的优化。

  我见过很多人,明明手里积压了很多活儿,宁愿加班到半夜,甚至周六、周日还窝在公司里,都不愿交给别人去做,最终把身体搞垮。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女性,也有下面这些烦恼。

  ● 工作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所以一定要做到完美。

  ● 总是害怕犯错,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恐惧,精神高度紧张。

  ● 从很久以前开始,只要不按照自己定下的步骤完成工作,内心就会很焦虑。

  ● 对别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那些“差不多先生”共事就会焦躁不安。

  ● 遇到一些责任重大的工作,总想着腾出点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结果却总是一拖再拖。  类似的问题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并非性格,而是习惯

  “可是,完美主义不就是一种性格吗?”

  这是一个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不过,根据我多次组织、参与研讨会以及从事咨询顾问的经验来看,完全可以断定“完美主义并非性格,而是一种思考习惯”。

  改变性格或许是非常困难的,但习惯是可以控制的。

  作为研究习惯的专家,我帮助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接下来,我将基于过往的知识和经验,介绍一种能够减少压力的思考习惯。

  完美主义诊断测试

 同样是完美主义,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心理倾向却不尽相同。

  我想,在掌握了自己的心理倾向之后再阅读本书,效果会更好。因此,让我们先来为你的完美主义思维进行一次诊断吧。

  ① 请回答下方表格中的问题。  ② 计算每个问题的得分,并将总分分别填入表格右侧的空白栏。  ③ 最后将思维倾向1:1~5题、思维倾向2:6~10题、思维倾向3:11~15题的总分标注在第7页下方的完美主义诊断图中。  标注过的完美主义诊断图(示例)如第7页左下方所示。 

      完美主义的三种类型 

 完美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这也是我在从事咨询服务时,对思维倾向的分类。

  下面我们就对各个要素进行说明。请对照完美主义诊断测试的结果,确认自己的思维倾向。

  思维倾向1:二分法思维 

  这种思维倾向比较明显的人,会极端地认为事物的结果只有满分或零分,极度恐惧失败。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无限地放大自己的失败,深刻地责备自己,陷入自我厌恶中。由于完美主义者看重条理、崇尚正确的性格,因此,他们并不擅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自己的计划和行为。

  思维倾向2:过度的理想主义 

  拥有这种思维倾向的人,是理想主义者,对任何事都会设定极高的行为标准和完成标准。

  结果,完成一项工作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轻易妥协、降低难度有着强烈的抵触感。

    思维倾向3:害怕被否定 

  这种思维倾向比较明显的人,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被人拒绝,过于察言观色、思前想后,缺乏行动的勇气,该做决断时犹豫不决。00000000000

    第1章 短时高效地完成工作 

 01 完美主义者 从努力本身体会到成就感

 时效主义者 从做出成绩体会到成就感

 小A从刚进公司时就习惯于夸耀自己有多么忙,炫耀自己完成了多少工作,干了多少活儿。

  深夜零点下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常到了半夜三更还在忙着写提案书。

  一开始,上司也对他这种勤奋努力的态度夸赞不已,但某一天,在去吃午饭的路上,小A又得意扬扬地说道:“昨天一直在公司忙到凌晨2点,几乎是熬了个通宵啊!”没想到却被上司训斥道:“你以为在公司待得时间长就是工作吗?你不会把加班当成嗜好了吧!”  没错,“干得多”“努力奋斗”渐渐演变成了一种“美德”。

  其实,很久以前就是这样。许多人习惯于用时间长短来衡量一个人学习有多用功,却对那些备考效率高、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嗤之以鼻。

  但是,看看周围那些在职场上取得骄人成绩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及时且恰当地将自己手上的工作委托给别人,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19点以后就享受美好的私人时光。 

  ▶“流多少汗,就有多少收获”是个伪命题

  Leverage Consulting公司董事长本田直之在独自创业前曾担任过风投企业的负责人,据说即使是在公司上市前夕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也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即在19点前结束工作,19点以后就在外面见见朋友、聚聚餐。

  “就算成天待在公司也不一定就能干出些什么了不起的成绩来,还是要多走出去。”本田先生如是说。  这一观点可以说带有“杠杆达人”本田直之先生极其浓厚的个人色彩。  擅长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人认为,不努力还能做出成绩才是最厉害的。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消极怠工”,是“偷懒”,但是所谓的不努力还能出结果,意味着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才能在付出最少精力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成果,这才是时效主义者的高明之处。

  在“努力”上用力过猛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习惯于努力本身获得的成就感,认为努力即“美德”,根本就找不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的新方法。    

从减少对努力本身的“美德感”,认识到即使没有多余的努力也能收获成果做起,从下定决心为拿出成绩而思考做起,效率就会有所提升。0000000000000

    实践  ① 善于思考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成果。  ② 与时效主义者共事。 

  02 完美主义者 在“努力”上不设限

 时效主义者 有节制地努力

 “日本队的问题就在于练习过度,我要把练习时间缩短到每周3次,每次2小时。”

  这是曾效力于神户制钢,创造7连胜传说的原橄榄球运动员平尾诚二在成为日本队主教练后提出的第一条训练方针。关于原因,他是这样说的。

  实力强劲的国外球队的练习时间远远短于日本队。日本队花五六个小时练习的项目,国外球队只练习2小时。

  但是,训练的密度完全不同。日本队要在6小时的练习时间内用完所有力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位时间内的专注力是很低的。

  相反地,国外球队的训练时间只有2小时,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要进行高强度的练习。

  橄榄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0分钟,总共80分钟。国外球队训练的合理之处就在于,训练时长与比赛时长基本相当,要求运动员在2小时内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换句话说,就是让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也像正式比赛一样,保持同样的紧迫感,发挥出全部的能量。平尾教练认为日本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并不擅长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所以才要开展训练大变革,缩短训练时间,相应地提高训练密度。0000000000

  ▶单位时间内注意力能有多集中

  平尾教练的改革,重点就在于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专注力。

  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不是吗?  完美主义者大多勤奋努力,对待任何事情都习惯于使出浑身解数,但是这就容易造成工作时间越长、效率越低的问题。

  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选择集中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  单位时间内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和高度集中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是完全不同的。拉开3倍以上的差距也是极为常见的。

  有一家效率极高的公司,名叫“未来工业”。000000000000

  这家公司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禁止加班。8点30分上班,17点40分下班。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没能完成工作的话,就要思考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改进,以此来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保持效率不断提升。  设定限制时间,保持坚定的决心,并想尽各种方法在限制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就会有大的转变。

 

    实践  ① 限制工作时间。  ② 提高专注力的精度。 

  03 完美主义者 过于严谨,导致速度慢

 时效主义者 多少有些粗枝大叶,但速度快

 创作了900多本商业书籍的中谷彰宏先生可以说是速度达人。

  比如,会要站着开。因为一旦坐下,就会开始聊些没有营养的闲话,导致迟迟无法下达最终决策。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连外套都不脱就开始开会,因为开完会他还要外出。

  比如要在10分钟内完成企划书。也许有人会说10分钟怎么够,但重要的是企划内容,而不是用电脑做出一份多么漂亮的资料,中谷先生可能会选择当场手写一份企划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事企业经营顾问的神田昌典先生向中谷先生发出面谈邀约。

  发出邀约当天,神田昌典先生就通过传真收到了超级忙碌的中谷先生发来的感谢信,那封信还是中谷先生亲手写的。信中写道“从很久以前就想着能与先生您见上一面”,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感谢。

  收到这封信的神田先生非常感动,他从没想到中谷先生竟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发出一封感谢信,而且还是在当天就发出的手写信。00000000000000

  ▶速度快慢,影响期待值的高低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速度。神田先生说:“其实感谢信上的字并非有多么漂亮,关键是如此快地收到这封信,这让我非常开心。”  也就是说,单单是快速回应,就能让人感到满足。相反地,时间过得越久,就越会期待收到高质量的反馈。

  完美主义者习惯于严谨地完成后再进行反馈。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更多情况下,快速应对更能让对方感到欣喜和满足。

  就像中谷先生那样,当场提交企划书、10分钟内完成一场会议、立即用传真发送感谢信等,或许在每一项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很短,可能还有些粗糙,但“快速”就足以让人满足。

  举例来说,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公司内部会议的会议纪要,即使纪要的措辞有些瑕疵,但在确认纪要的参会者的心中,对这份纪要的印象并不会很差。因为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在大家的记忆还比较清晰的状态下准确地确认纪要是否有误。

    但是,如果过了一周才提交会议纪要,就有可能会被批评,“太晚了”“不能做得更快一些吗”。即便是同样的内容,提交时间的早与晚,收获的评价也大不相同。0000000000

    实践  ① 不拘泥于形式,在快速高效完成上下功夫。  ② 从风险低的工作开始做起。 

  04 完美主义者 讨厌时间压力 

时效主义者 巧妙利用deadline所激发出的极限潜能

“deadline效应”:最后期限;截止日期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工作量会不断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这是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其著作《帕金森定律》中提出的法则。

  这个理论阐述的是,如果一个人在完成某项工作时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那么为了用掉所有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放慢节奏,使工作效率变得低下。

  帕金森定律原本是研究行政组织或企业效率低下的产物,但从时间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一定律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意义深远。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灵活运用“deadline效应”,激发自己的极限潜能,就能找到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工作的办法。  毋庸置疑,能够有效提高效率的自然是“deadline效应”。 

  ▶利用“deadline效应”,提高专注力、思考力

  完美主义者崇尚理想的过程,所以比起踩着deadline完成工作,他们更喜欢时间充裕,游刃有余。当然,时间充裕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能够应对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故。

  在这一前提下,我反倒会建议完美主义者在一些重要度相对较低的工作上灵活运用“deadline效应”。  在工作中灵活运用“deadline效应”有以下优点。 

  ● 专注力立刻得到大幅提升。  ● 能够开动脑筋思考如何省去多余的工作。  有限的时间内,必然无法执行理想的过程,那么就必须重新构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这时,就会被迫重新审视工作方式。

  其结果,就能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学会区分哪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无用功。

  我习惯于把计划表填得满满当当。如此一来,当多项工作同时迎来deadline时,按照以往惯常的做法,肯定会错过截止期限,那么就不得不调整工作方式。

    就像这样,把自己逼到deadline前最后一刻,就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高效率完成多项任务。00000000000

    实践  ① 特意设定一个更早一些的截止日期。  ② 越是时间紧迫,越要静下心来计划。00000000000000

  05 完美主义者 见树不见林的工作方式

 时效主义者 拥有全局观的工作方式

 05 完美主义者 见树不见林的工作方式 时效主义者 拥有全局观的工作方式 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事物,往往会被束缚住,陷入窘境。

  比如,按照接到指示的时间顺序工作,收到了一封邮件,就立马着手邮件中安排的工作,结果上司突然又让做资料,便立刻去做资料。

  诸如此类,没有任何计划性,只是盯着眼前的活儿,被工作牵着鼻子走,工作效率就会非常低。被工作折腾了一天之后,回过头来才发现最重要的工作竟然还没有动手,到那时只会感叹,“真是走了好多弯路啊”“做了些无用功啊”。

  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会做好每一星期、每一天的工作计划,然后再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做好每一星期、每一天的计划,意味着视线范围内不仅有眼前的一棵树,更有背后的大片森林。

  比如,能在面对眼前的工作任务时,拥有全局观,就会思考“这项工作必须现在就做吗”“这种优先度真的合理吗”。不仅如此,还会仔细确认紧迫性,视具体情况与对方交涉延长deadline。  由此即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自我为主体,灵活调整各项工作的优先度。000000000

  ▶工作时要有全局观

  完美主义者容易将焦点放在小事上,因此有时会忽略整体情况。

  其结果,真正重要的事项反倒极有可能被忽略,往往工作内容已经发生变化,有的作业已经不需要了,却仍然闷头在做。

  解决这一问题的要点就在于是否拥有全局观,是否能看到一棵树背后的整片森林。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自上而下俯视,才能准确把握所有工作的重要度,察觉出其中的变化。

  工作内容是会因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眼下的情况或许已经与上司指派工作任务时有所不同。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客观地看待过度专注于眼前某一项工作时的自己,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你的直属上司是科长,那么就站在部长的角度宏观地审视工作。倘若能够把站位放在比自己高两级的领导的位置上,就能总览全局,帮助你思考“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没有风险”等。

  除此之外,还要时常在心中问问自己,如果我是领导,给下属安排这项工作究竟是何意图。

    实践  ① 站在比自己高两级的领导的角度思考。  ② 想象如果自己是上司会怎么做。0000000000000

  06 完美主义者 活在未来,杞人忧天

 时效主义者 活在当下,关注眼前

 你有没有这种习惯——手上正忙着某一项工作,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便开始忙那一件事,结果两件事都没干完,工作效率非常低。

  完美主义者很容易焦虑,所以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是不是忘记了些什么?”“这样OK吗?”……  我以前也是这样。  正做着资料呢,中途又忙着回复邮件,或是打电话联系业务。

  就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次变换速度都要更换挡位一样,这种一心多用(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工作方式,在每次改变工作内容时,就需要转化思维。  如此一来,势必会分散注意力,结果手上净是些干了一半儿的工作。  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习惯于单任务工作方式,即只专注于某一项工作。

  一旦开始着手某项工作,即使有人打扰,或是有其他事情干扰,也会直接回复“不好意思,现在腾不出手来”,等忙完手上的事再去处理。如果是比较紧急的事情,虽然会应允下来,但还是会明确地告诉对方“下午再给您回复哦”,依旧能够优先完成手上正在进行的工作。

  集中注意力给每一项工作画上句号后,再去做下一项,才可以避免多余的“换挡”,切实高效地推进工作。00000000000000

  ▶高效的工作方式——单任务推进

  如果要切换工作内容,大多数情况下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还会消耗一定的能量。真正进入正轨之前白白浪费大量时间,无形中影响了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一心一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工作上。

  完美主义者总是为无法完成工作而不安,常常担心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比如,“小A能不能赶在deadline前完成啊”“小B的提案有没有顺利通过审批啊”,总是为各种事情而焦虑不安。

  完美主义者的内心深处总是隐藏着毫无缘由的不安和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态的焦虑,时常害怕如果自己的担心变为现实该如何是好。

    如果正在做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脑海中浮现了其他令你担忧的事,那么就先把那件事写在纸上,放在一边吧。倘若还能写下“需要做些什么”“何时着手”,那么就能放下心来,专注于眼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实践  ① 减少焦虑,消除不安。  ② 提高只集中于某一个点的注意力。 


  07 完美主义者 琐事也要全力以赴

 时效主义者 琐事就想办法省时省力地完成

 如果身处团队中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工作量相应地也会有所增加。

  要想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就需要在面对重要度较低的琐事和意义重大的要事时,做到有张有弛、有紧有慢。  但是,完美主义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处理琐事时,不懂得省时省力。

  当然,省时省力并不代表可以敷衍了事。说白了,这不过是一个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

  完美主义者总是在无意识中追求减少失误,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邮件,回复时都过于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检查报告里有没有错字、漏字等。  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却习惯于想办法省时省力地完成琐事,尽可能不在琐事上浪费太多时间。

  给大家讲一个我从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吧。

  银行的工作,即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业务,一旦出现失误都会成为大问题,所以银行的办事员总是带着压力和紧张给客户办理业务。  在银行里,有一名非常优秀的办事员,她总能在不出现失误的前提下,非常高效地办结业务。  在和这名优秀的办事员讨教其中的秘诀时,她是这样回答的。

  “一般来说,容易出现失误的大多就是那几个固定的环节,一旦出错后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无外乎那几处,所以我总是会以那几处为重点进行确认和检查。

  “除此之外,我还会参考过去的成功案例,只需修改个别相对比较典型的内容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需要确认检查的内容就会有所减少,干起来就轻松了许多。”

  省时省力地完成工作,并不意味着失误。看来,懂得什么时候该下功夫,什么时候该“偷个小懒”是非常关键的。

  ▶每次都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就意味着没有改进

  要想避免在琐事上浪费太多时间,提高速度和改变工作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尝试在50分钟内完成过去需要1小时才能做完的工作吧。过程中,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才能省时省力且高效地达成这一目标。  如果在同一件琐事上,需要多次反复用同样的方法,那么就只能以相同的效率推进,也就很难腾出时间去完成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实践  ① 固定的日常工作,就想办法省时省力地完成。  ② 从同事身上或书本中学习高效应对琐事的智慧。


  08 完美主义者 总是被邮件分散注意力

 时效主义者 活用邮箱使用规则

 小A在公司用电脑办公时,习惯让邮箱始终保持常开状态,哪怕是出外勤,也会在空闲时间用手机确认和回复邮件。

  也正因如此,小A每天要收到250封邮件,还要回复100封。而其中有很多都是需要调查确认后才能准确回复的,所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整个人被邮件折腾得疲惫不堪。  而小B却从不会被卷进邮件的旋涡中。

  关键在于他制定了一套邮箱的使用规则,即每天只在9点、13点和17点收发邮件。

  再看看小B回复的邮件,没有任何多余的词句,言简意赅、直截了当。除此之外,如果打电话直接沟通能比发邮件更快地解决问题,他就不会再回邮件了。

  同样的业务内容,小B每天只收到150封邮件,回复的更是只有60封。小B收发邮件的数量远远少于小A。  结果是,与小A相比,小B的下班时间平均下来要早2个小时。0000000000

  ▶不要被卷入邮件的旋涡

  不论是邮件、电话,还是业务上的安排,完美主义者都崇尚极致的周到和严谨。  而时效主义者,却习惯于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比起在收发邮件上花费大量时间,他们更喜欢腾出时间当面与对方沟通,或是静下心来思考新的提案。  被邮件牵着鼻子走的人,一般都有以下3个特征。

  ① 不确认邮件就不安心,所以就会时不时地打开邮箱,看看有没有未读邮件。  ② 一通电话或是当面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来来回回发好几次邮件。  ③ 每次写邮件都过于小心谨慎,追求有礼有节,单单发一封邮件就要耗费很长时间。  出于这3个特征,花在收发邮件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邮件,的确是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究竟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还是巧妙地用好它,工作效率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你也有经常确认邮箱的习惯,那么建议你把确认邮件的次数减少到“每小时一次”或“每天最多三次”。

    实践  ① 制定邮箱使用规则。  ② 巧妙运用电话沟通或面对面交流。


  09 完美主义者 习惯于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内工作

 时效主义者 倾向于用零碎时间做小型事务

 假设,你的待办事项清单里有下面这些工作任务。

  前提条件为你是一名销售员,需要在9点~17点拜访两家客户。  ● 电话联系A客户,调整走访日程。  ● 给领导汇报商务谈判的进展。  ● 写日报。  ● 编制给B客户的提案书。  ● 收发邮件(20封)。

  面对这些工作,你会如何安排呢?  这些工作任务中,能够用零碎时间完成的是电话沟通和收发邮件。00000000  如果是完美主义者,就会把那些需要思考的工作安排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内,坐在办公室里沉下心来集中完成。  而时效主义者,却会在零碎时间内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比如,给领导汇报工作,如果能先用邮件在出外勤的时候进行简要汇报,并在邮件中写明“详细情况待返回公司后再做汇报说明”,汇报时间就会大幅缩短。

  日报,只要在每次走访完客户都进行相应的补充,等回到公司后只需最终确认即可提交。

  给B客户的提案书,可以这样分配工作。  ● 思考提案内容(在公共交通上进行)。  ● 手写提案内容(走访客户的间隙,在咖啡店集中注意力思考20分钟)。

  如果能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那么回到公司之后只需要把手写的内容转化成PPT就可以了。

  加班频次少、效率高的人,大多都擅长巧妙利用零碎时间。

  尤其是外勤比较多的工作,能否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加班时间的长短起决定性作用。

  ▶零碎时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

  我在从事企业经营顾问时,通过对销售部的员工进行了仔细深入的观察,我发现乘车或步行的移动时间、等待时间等都是他们的零碎时间,算下来平均一天有3小时。

    当然,这3小时是30分钟等候时间,还有坐电车的10分钟、步行的5分钟,以及乘车的20分钟等,各种被碎片化时间的合计值。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采用区别于办公室里完整的3小时的方法去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

    实践  ① 统计自己有多少零碎时间。  ② 把等候时间、乘车时间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10 完美主义者 开始得晚,习惯拖延

 时效主义者 从细微处着手,立刻行动

 人在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或是责任重大的关键性工作时,大多都不愿动手,习惯于尽可能往后拖。原因在于,人会不自觉地回避那些让自己感受到巨大心理负担的工作。

  完美主义者往往追求完美的开始,所以面对自己不擅长且责任重大的工作时,更容易拖延。

  以写报告为例,完美主义者首先会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已经完成报告的画面。如此一来,就会联想到自己并不擅长的写作、错字漏字的确认核对以及领导的全面否定等,越想越没有动手的积极性。

  反观时效主义者,他们的思路是一点点累积,只要最后写完了就行,所以能够将最开始的一步化解为最小单位,然后立刻行动。  还是写报告的例子,时效主义者会先集中注意力思考整篇报告的结构。

  如果能从细微处动手,压力也不会那么大,整个工作会一点点向前推进,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但是,一旦有所停顿,心情就会更加沉重,随着完成期限一天天逼近,压力也越来越大。

  ▶拆解细化工作任务,以5分钟为单位动手

  要想养成高执行力的习惯,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心理负担。  而要想减少心理负担,采用“下切法”和“婴儿学步法”迈出第一步是极为有效的。

  下切法,是指将工作拆解划分为多个小任务。比如,我们尝试用下切法来完成写报告的工作。  ① 从过往的报告书中寻找可借鉴的实例。  ② 以分项列举的形式打草稿。  ③ 征求前辈的意见。  ④ 写正文。  ⑤ 拜托文员同事帮忙检查有无错字、漏字。  ⑥ 最终确认。

  就像这样把工作拆解为多项小任务,就能摆脱写报告这项看似庞大的工作任务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轻松地迈出第一步。

    另一个方法是“婴儿学步法”。顾名思义,是降低工作难度,把从细微处开始行动比喻为“像婴儿学步一样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比如,尝试着在5分钟内完成“从过往的报告书中寻找可借鉴的实例”。

    实践  ① 拆解工作任务。  ② 似婴儿学步般迈出第一步。


  重点回顾

 习惯05 只顾眼前的人很危险!

 下面这幅图清晰地描绘了如果只顾眼前的事物,最终会被吞噬的道理。

  在职场中,推进工作时,我们要有全局观,宏观地全面把握工作任务;否则就有可能错过重要工作的完成期限,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给你指派工作的人,并不了解你手上都有哪些工作,所以你必须主动制订一周、一天的工作计划,一旦接到了紧急的任务,就需要与对方沟通完成期限,从而及时调整优先度。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完美主义与拖延症
时间管理的推荐书和个人高效心得分享
难住成年人的,无非效率二字
Deadline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我知道你为什么拖延?|“拖延症末期”患者修复指南
高效率人生须杜绝的10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