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黄山推荐】说说吴前琪的笔法实践

吴前琪,字逸石,196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鞍山书协副主席,马鞍山开明画院副院长,重庆师范大学、河北美院客座教授,吴前琪书法工作室高研班导师,中国书法兰亭奖、沈鹏书法艺术基金奖获得者。早年师从江南名宿刘墨村,后进修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国传媒大学(张旭光)书法博士课题班、中国书坛首届批评人才培训班。著有硕士课题论文《执笔论》、博士课题论文《“晋人格”管窥》。曾十四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中入展、获奖,是一位创作、理论、教学兼善的实力派书法家。

说说吴前琪的笔法实践

刘寿堂

吴前琪是一位安徽籍书法家,勤学苦练,转益多师,加上自己的领悟,曾三次入围中国书法兰亭奖,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作品章法潇洒、墨法自然,笔法精到而自出机杼,结体寓情含理而变化随机。2018年10月3日晚,应“首届中国书坛批评人才高研班”导师郑荣明先生邀请,前琪为“高研班”学员作《深度临帖,做一个明白的书法人》的专题讲座。有意思的是,前琪自己也是此次“高研班”学员,“同学听同学授课”,加上其一边讲课一边随手以毛笔写下讲座要点或示范笔法的视频直播,亲切感倍增。

一、良好的师承对参透笔法的重要性
前琪说他10岁开始自学书法,20岁拜师刘墨村先生,而刘墨村则是启功、高二适等前辈的学生。前琪先后还参加过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两期研修班、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髙研班及中国传媒大学(张旭光)博士课题班,著有硕士课题论文《执笔论》、博士课题论文《晋人格管窥》,因而对晋人笔法有较好研究。他谦虚地说,对笔法的理解,大部分是来自于各位书法前辈的观点,加上自己的实践,而印证其可行,才向同道倾心交流。

二、做明白的书法人要“明法、明理”
前琪说:“临帖要明什么?要明法、明理!所谓法,主要是指笔法;理主要是指结字的哲理。永字八法并不单是八种运笔方法,更主要的是有八种意境,即蔡邕所谓‘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这种能让人产生联想的点画形态,便营造出了书法的意境。打个比方说:黄山顶上有块石头,这不能算有意境,而有人喊道‘石头像猴’,则便有了意境,再有人喊道‘猴子在观海’, 猴仿佛动了起来,而且还懂得审美,则便更加有意境了!再比如一个点,古人说点如高峰坠石,它是有能量、有动态、有意境的,也有人说像瓜子,像鼠矢,就这样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与联想,这就是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的基本原因。
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动作就是书法的“基因”,如写一个点,大致有三至四个动作,颜体的点近似梯形,而欧体的点则近于三角形。梯形点端庄大气,三角形点则秀气灵动。只一个点,便风格殊异,境界各具!”
   

三、发现笔法的 “细节” 才能决定创作的高度
笔法要讲究细节。前琪说,《圣教序》是学习行书、草书绕不过的范本。要深入了解《圣教序》隐藏的笔法细节,细节决定高度。然而,笔法是隐藏在外形内部的东西,不懂笔法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懂得笔法,才可能看出笔迹中所蕴含的信息与情理。正如《圣教序》文中所说“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犹迷”。

四、《书谱》中比喻句隐藏的笔法密码
笔者之前亦曾研读并临写过多年《书谱》,以为自有心得,但对前琪居然能将《书谱》中的比喻句隐藏的笔法密码与相关字体笔画对应起来而深感叹服。他边示范边讲解:回锋捺叫“奔雷”,如《圣教序》中“文”字的捺画,要打开,最后有一回锋的动作。这样的回锋捺就是“奔雷”;“大”字结尾的反捺似点,就是“坠石”;外方内圆的转折笔画叫“绝岸”,即悬崖,为内擫法;圆而不露圭角的转角叫“颓峰”,属外拓法;竖弯钩便是“兽骇”,平捺叫“惊蛇”、“鸣鸭”等等。点画形态得有生命、健康与活力,要有意境的扩展和延伸;紧接着,前琪还特意讲解了自己落款签名的“吴”字,其形如一个滑板运动员腾空而起的姿态,其下横斜如滑板,两点酷似滑板的轮子,这样就把动势写出来了。

他还说到,许多人把“提按”和“起伏”混为一谈,其实“提按”是指笔画两端,在原地的上下运动,而“起伏”是指笔画中间行笔过程中毛笔的上下运动,即《书谱》中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五、以《圣教序》为例探寻晋人点画搭配与结字的奥妙
书法在技法上的“套路”还是存在的。前琪肯定这一点,并指出书法和绘画也是相通的,比如“不堵拐角”、三个笔画不要交叉在一个点上等。画梅花有个说法叫“无女不成梅”,梅花的枝干交叉一定要呈“女”字形,凡竹枝、树干、兰叶均不可三笔交叉在同一个点上,那叫“鼓架”,是大忌。接着,前琪以《圣教序》里的“国”字为例,展示了古人“不堵拐角”的实例。另外还有虚实搭配的原理,如“国”字左上角、右下角笔画不连为“虚”,右上角、左下角笔画相连为“实”,而“实以示固,虚以示生”,谓之“铁城法” ;前琪还用中国写意画中房子的画法法来说明粗细搭配的规律,房子的左竖“上粗下细”,右竖则“上细下粗”;上横“先轻后重”,下横则“先重后轻”,而书法中点画的粗细搭配也大抵相同。

晋人结字的规律是什么?前琪说,最重要的是“结字用理”,即讲究哲理。如疏密原理,从《圣教序》中“内”字的结体便展露无遗,竖撇的位置为什么偏右?正是为了造成左“疏”右“密”的效果,也就是“古人作字必不作正局”的体现。说到“舒展”,前琪认为是由交叉角度所决定的,90度的交叉最舒展,还是从 “内”字左竖画和横折钩形成的左上角、右上角和右下角来看,都接近90度,形成了近似矩形的空间;再从撇画来看,起笔处,如果其内部夹角太小就变成尖刻,如果能形成两个近似90度的夹角(方笔),则显得厚重舒展。
前琪在讲到“弩”这一笔法时说,“弩”表示竖画以不可以直,而应有挽弓蓄势之状,“过直则力败”。米芾《研山铭》中“震”字的长撇为书家所津津乐道,实为弩法,犹如蓄势之弓,虽极细,而张力和弹性极強。
   

六、绞转和提按是晋唐笔法的分水岭
当代书法界有一个现象,很多搞创作的人,对一些书法术语、名词理解不准,或想其当然、人云亦云,故在谈论书法或书教学讲座中的用词用语往往会词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而听的人则各度其意,惑而不自知。尤其是笔法方面概念存在较多的歧义。比如被很多人经常提及的“篆籀绞转”,其实不能叫“绞转”,而是“裹锋”运笔。对于“绞转”一词,学术界都以丘振中《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一文对“绞转”的定义为准。所谓“篆籀绞转”, ”实质是邱先生所说的“平动”。真正的“绞转”是指毛笔在书写的过程中笔锋的触纸面不断地变化,中锋、侧锋不断地交替的笔法。“绞转”是晋人行草书神秘笔法的核心。另外米芾所说的 “八面出锋” ,其实就是晋人的绞转笔法。
最后,前琪总结到,晋人写字是 “超低空飞行”,无笔画处其笔尖离纸面的距离始终很近;而至唐人多用 “提按”,则笔尖离纸就远了。晋人用 “绞转”,唐人用“提按”,这就是晋唐笔法的分水岭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雁塔圣教序》分析
这才是行书学习的密码,看懂这五条规律,写好行书不再是难事
古典书法秘诀(2)
书法讲座 |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临习举要
有从行书开始学书法吗?
从《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学习褚体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