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庚桑楚》的生命之道——“衞生之經”

   在《庄子·庚桑楚》中,南荣趎(chu)问庚桑子:“像我这样已经年长的人,怎样做才能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呢?”

   庚桑子回答:“保全你的形体,护养你的生命,不要思虑重重。这样三年之后,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

   由此可见,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从调养身体入手,再到不思虑的内心维护,就是修行了。当年季羡林先生所讲的长寿之道就是“不生气、不运动、不嘀咕”,不运动使身体不受伤害,不生气、不嘀咕都是心性方面的修养。

   一直以来被人们拿来作为烘托六祖慧能境界更高的神秀的那四句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灵境台,日日勤拂拭,无使染尘埃”其实也是讲的修身修心。而六祖的“菩提本无树,灵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那要在身心修炼到一定的层次之后才能证悟的。常常见到一些人拖着抱病之身去修行,但是病痛搅得人心烦意乱,如何能够静心修行呢?所以说,修行应尽早,不要等到病痛缠身了再想起修行那就有点儿晚了。

   后来在庚桑子的推荐下,南荣趎拜访了老子。南荣趎对老子说:“如果我无知的话,人们会说我愚钝,但是我有了知识之后,反而会对我自身想很多而愁苦;如果我不仁,则我可能伤害别人,但是我对别人仁慈就会反过来又产生了自己的愁苦;如果我不义,则我可能伤害别人,但是我对别人讲义气反过来又产生了自己的愁苦。我怎么才能摆脱这种困扰呢?”

   老子说:“如果受到外在的困扰,那要从内心找原因,审视自己的内心来解决问题;如果受到内心的困扰,那要从外物的诱惑找原因,以摒除外物来解决问题。如果内外都受到困扰,那么执守道德本身就都有问题了,何况你还要循道而行的呢?”

   南荣趎说:“我们家乡有人生病的时候,乡人去探望,生病的人能够说出他生的病,象这样能够知道自己生病的人其实是没有生命本源意义上的大病的。但是象我听了您讲授的大道,却好像吃了药之后反而病的更重了,更困惑了。您还是从生命之道讲吧。”

   老子说:“养护生命的道理就是‘卫生之经’,在于精神与形体统一了吗?统一之后能保持不分开吗?能做到不通过占卜算命便知吉凶吗?能让自己清静下来吗?能不再找别人的原因而从自己本身内观自我吗?能做到不受外物与内心的束缚吗?能做到纯然无知的状态吗?能像个婴儿一样本真吗?婴儿每天大声啼哭喉咙却不沙哑的原因是和气纯厚的缘故。行动的时候自由自在,安居的时候无所牵挂,接应事物做到顺势而为,这便是‘卫生之经’。”

   “这就是完美的至人之德吧?”南荣趎问。

   “非也。这只是执著之心像冰雪一样消融,能算的上至人吗?至人要取食于地并且与天同乐,不受人、物的利害损益打扰,不关注怪异的人和事,不谋虑算计,不务俗事,无拘无束而去,纯真无知而来。这就是‘卫生之经’。”

   “这样就完美了吧?”

   老子说:“还不行。我前面对你说‘能如婴儿乎?’婴儿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能够达到这样的,灾祸不会降临,福也不会降临。无祸无福,哪里还有人为的灾难呢!”

 

   从人类历史上看,天灾人祸与战乱几乎不断,鲜有太平的日子,而能够如今天中国持续的太平盛世更是珍贵罕有。具体到个人头上,人生的不测更是常事,“福祸无有,恶有人灾”便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幸福人生。有此,还贪求什么呢?怀着惜福的心,顺随人生,逆修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白话
庄子讲了一个老子和弟子的故事,阐释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十分深刻
庄子:每人都自带神医,真修者不生病不求人,不会为衣食住行所累
何为无为而治
《庄子》:我们的认知,离道到底有多远?
老子谈心理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