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四
第十八章 仁义孝慈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贞臣。
【译文】
大道废驰,礼崩乐弃,
最需要的是善政仁义。
斗智用巧盛行的时候,
一定会伴随着伪诈投机。
怎样解决家庭的纠纷?
要多讲慈爱孝顺的道理。
怎样拯救国家于昏乱?
要高举忠贞节义的大旗!
第十九章 清心寡欲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杜绝那欺世盗名的智巧,
抛弃那所谓的善辩才高。
还人民一个清清白白的政治,
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安邦治国不需要虚伪钻刁,
何必讲口头上的仁义之道。
人们在良善的秩序之中,
自然会恢复本来的慈孝。
若没有钱财的吸引,
若没有厚利的招摇,
若没有虚名的诱惑,
偷盗的行为自然就少。
绝智、绝仁、绝利,
这三者不过是治标之道。
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还要把人性的本质寻找。
保持纯真自然的心态,
持守清心质朴的信条。
不要让名和利蒙住了双眼,
把心中的杂念私欲减少。
第二十章 难得糊涂
【原文】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杜绝了门户之见的学,何患之有?
坚守着特立独行的道,不惧忧愁。
有些人唯唯诺诺,弯腰点头;
有些人呵斥指责,挺胸昂首。
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吗?
态度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理由?
从善良美好到丑陋凶恶之间,
到底又有多远的路途?
那些大家都畏惧和避让的,
难道你就一定要弯腰俯首?
荒唐啊,
这种盲从的风气到处蔓延,
从古到今,何时是个尽头?
红尘滚滚,人们全兴高采烈,
去享用丰盛的宴席,美食好酒;
欢天喜地,大家都熙熙攘攘,
去欣赏春天的美景,踏青登楼。
而我,却总是无动于衷,
独守着宁静淡泊的孤舟。
浑浑噩噩啊,
如同婴儿还不会说话行走;
飘飘荡荡啊,
就像不知道家在何州。
大家都追逐着富裕和满足,
而我却全无感觉,视若粪土。
这里一颗愚钝笨拙的心吗?
悠哉,游哉,我行我素。
世上的人都明明白白,
唯独我昏昏幽幽;
世上的人都无所不晓,
唯独我糊糊涂涂。
世事如同大海,无边无际;
红尘就像浪花,无止无休。
人人都在各显身手,争先恐后;
我却把愚顽和孤陋独自坚守。
为什么我总是跟人不一样,
难道真的无欲无求?
不,我希望永远是一颗婴儿的心,
最在意的,只是母亲的乳头…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情;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最好的德是什么形状、情形?
要根据道的规律才能作出决定。
而道的本身又玄而又玄,
恍恍惚惚,隐隐约约,含混不清。
我们应从它的恍恍惚惚中,
来揣摩道的身影;
我们应从它的隐隐约约里,
来寻找道的原型;
我们应透过含混不清的迷雾,
来感悟道的精灵。
因为它的存在真实可信,
因为它的精华光照古今。
从当今世界,到远古苍穹,
道的光芒灿烂晶莹。
它阅尽沧桑的变幻,
它遍览王朝的更兴。
要知晓事物的根源起始,
须把握道的真谛与本因。
第二十二 柔曲则全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弯曲柔软的可以自我保全,
委婉绕行的能够伸展漫延。
低洼之处往往盈满积水,
守住旧地,方能迎来新天。
少取是为了真正的获得,
贪多常常会迷惑了双眼。
圣明的人都能坚守这一原则,
并作为应对天下事理的范典。
不过于炫耀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理论终会大白于天。
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成绩,
功过是非自在天下人的眼。
不放弃努力而妄自菲薄,
默默耕耘定有成功的一天。
不沾沾自喜而故作矜持,
才会受到拥戴,去祸延年。
只有不争,
你的眼前就没有对立之面;
没人与争,
你的道路自然长远。
这是自古以来一个简单的法则,
“柔曲便能保全”的道理决非虚言。
第二十三章 顺其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还是少议论些自然的事吧,
大自然的现象千变万化。
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上,
倾盆的暴雨不可能整天的下。
这一切由谁来控制呢?
天地,只有天地才能主宰它。
然而天地也难定风雨的长久,
我们还是尊重自然,少说它吧。
处事待物也有着基本的方法,
那就是顺其自然地做人说话。
经常用道的观点体察事物,
思想就能与道趋于一家。
遵循着德的修养和原则,
就能吸收德的养分与精华。
而那些失德失道之人,
则难免走向失败的悬崖。
与道保持一致的人,
道也会对他眷顾、容纳;
而修德守信之人,
德一定对他恩泽有加。
那些与道德的原则相背离的人,
最终将失去民心、天下。
就像一个领导者缺失了诚信,
又有谁会相信和听命于他?
第二十四章 欲速不达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尖,必然会左右摇摆;
跨着大步,走不了多远的地方。
固执己见之人,如何分得清事理;
自以为是之辈,有谁听你的主张?
夸夸其谈者,说什么建功立业;
自作矜持者,做什么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来看,
这些行为可笑而荒唐。
就像多余的累赘之举;
就像讨厌的残羹剩饭。
好高骛远,欲速不达,
有道之人决不会这样。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样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
在宇宙浑沌之际便已形成。
它的声音寂寂,
它的形态朦胧。
它特立独行而初衷不改,
它周而复始无灭无终。
它是天地之母,
它是万物之根。
我也不知道它该叫什么名字,
就暂时以“道”作它的名称。
也可以再加上一个“大”字,
对它进行概括和形容。
说它大,是因为它广阔无垠,
广阔得可以无影无踪。
它的无踪,是去了遥远的地方,
遥远得向无限的空间延伸。
它不断地循环反复,
返本归元,返璞归真。
所以,我们用大字来把道形容,
天地和帝王也可以用大字相称。
宇宙中这四种客观存在,
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人遵从于生存环境的大地,
大地从属于广袤无际的时空。
时空遵循着客观规律的“道”,
道把自然规律作为法则和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完全版-外篇
《道德经》1——37章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注解【简译】
庄子《刻意》原文及译文
万经之王《道德经》全篇上卷(原文、注音、注解),转发功德无量
道德经(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