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荀子“性恶论”遭遇巨大误解

荀子“性恶论”遭遇巨大误解

典籍导读腾讯儒学凌俊峰2014-07-28 16:19
12

荀子,名况,是战国时期的大儒,在齐宣王时期曾作为齐国学术中心“稷下学宫”的祭酒,“最为老师”,是与孟子难分高下的儒者,司马迁也将荀子与孟子并列,写入《史记》,可见其在战国学界的巨大影响。但在历史上,孟子的地位在唐宋之后逐渐上升,成为“亚圣”配享孔庙,荀子却并没有像孟子一样取得相似的地位,身份相当尴尬。

清代的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况之著书,崇礼而劝学,其中最为口实者,莫过于《非十二子》及《性恶》两篇。”显然《荀子》中的这两篇文章成为了后儒对其非议的导火索。在孔孟之道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的时代,与“亚圣”孟子的“性善”学说提出看似完全对立“性恶”说的荀子,极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当然也算是正常现象。然而“性善”之说与“性恶”之说真的完全对立,水火不容么?——这恐怕更多的是后人对荀子学说的误解!

荀子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性恶》篇中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或多或少会将这样一句话解释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而人们的善都是虚伪的”。四库馆臣也站在“性善”的角度上认为“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与理未然。”然而,今人之解释,属于不符合实情的臆断。这里的“性”为“天之所就,不可学不可事”,而“伪”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我们且看:“今人之性,生而又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显然,荀子的“性恶”说,强调人们不应当以为自己的天生才性可以凭恃而忽视了后天之学,用“礼”与“义”施行教化的功用,养成大人君子。这一点并没有违背儒学导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可以说与孟子“性善”之说殊途同归。

罗惇曧在《文学源流》中指出:“宋儒排荀子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荀子化性起伪之意。”宋代的大儒朱熹说:“读书当变化气质”,其实正与荀子“化性起伪”的学说有相近的学术理路。(作者 凌俊峰)

本文系腾讯儒学特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相远
1、私有制导致的“性恶”
荀子简介
方达:荀子真的是“性恶论”者吗?
林桂榛丨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上)
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