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术前四项如何解读?
userphoto

2023.04.03 江西

关注
0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sAg 为 HBV S 基因表达的包膜蛋白质,包括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包括大蛋白(L 蛋白)、中蛋白(M 蛋白)、小蛋白(S 蛋白)。HBV 感染者的血液中主要有 Dane 颗粒、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三种不同形式,三种最终形成 HBsAg 复合体。

HBsAg 是乙肝患者体内最先发现的 HBV 相关性抗原,是 HBV 感染的特异性标志。HBsAg 定量检测在自然病史分析、抗病毒治疗管理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感染阶段监测、治疗应答评估、新药研发、疾病机制研究等领域;在特殊类型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预测乙肝孕妇早产发生风险等。


HBsAg 临床意义解读:

表 1 HBsAg 临床意义解读要点

点击可查看大图

❶ HBsAg 阳性可见于 HBV 急慢性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中,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患者血清中 HBsAg 持续存在至少超过 6 个月的状态,急性 HBV 感染为血中一过性出现 HBsAg。

❷ 血清 HBsAg 水平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治疗终点判断标准。

❸ 对于未治疗的 CHB 患者,特别是低病毒载量的 HBeAg 阴性患者,HBsAg 检测可了解疾病进展并监测预后。

❹ CHB 患者的复发率与停药时 HBsAg 水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治疗刚结束时 HBsAg 水平 ≤ 2 log10 IU/mL 的患者未发生临床复发;而治疗结束后 12 和 24 个月时,> 3 log10 IU/mL 的患者复发率高达 55.7% 和 83.4%。

图 1 治疗结束后血清 HBeAg 水平(A)、血清 HBV DNA 水平(B)、血清 HBsAg(C)水平随时间推移的临床复发率


 HBsAg 滴度与 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水平相关:当慢性乙型肝炎(CHB)的 HBeAg 阳性时,血清 HBsAg 水平与肝内 cccDNA 和 HBV DNA 呈正相关。

图 2 HBsAg 和 cccDNA(A)以及 HBsAg 和肝内 HBV DNA(B)的最佳拟合线散点图


 监测 HBsAg 可帮助决定对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是否实施终止治疗,应答良好者,可据其 HBsAg 变化水平行个体化治疗。

 HBsAg 阴性主要见于未感染过 HBV、接种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产生免疫、既往感染已恢复。但 HBsAg 阴性不能完全排除 HBV 感染,部分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可出现血清 HBsAg 阴性,甚至其余 HBV 标志物均为阴性,但是在其血清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 HBV DNA 或者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 HBsAg。

02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 HCV 的感染率约为 2.8%,估计约 1.85 亿人感染 HCV,每年因 HCV 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 35 万例。

患者暴露于 HCV 后 1~3 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 HCV RNA。

急性 HCV 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仅 50%~70% 的患者抗-HCV 阳性,3 个月后约 90% 患者抗-HCV 阳转。大约最高 50% 的急性 HCV 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多数发生于出现症状后的 12 周内。

病毒血症持续 6 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无论是否清除病毒,抗-HCV 可长期存在。

图 3 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抗-HCV 临床意义解读:

表 2 抗-HCV 临床意义解读要点

击可查看大图

❶ 阳性结果:可见于 HCV 现症感染、既往感染、假阳性;对于抗体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 HCV RNA 检测,以确定是否为丙型肝炎患者。

❷ 血清抗-HCV 滴度越高,HCV RNA 检出的可能性越大。血液透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 假阳性。

❸ 地区间抗-HCV 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0.53%)高于南方(0.29%);抗-HCV 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 岁组为 0.09%,50~59 岁组升至 0.77%。

❹ HCV 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抗-HCV 阳性母亲将 HCV 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 2%,若母亲在分娩时 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 4%~7%;合并 HIV 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 20%。

 阴性结果:无 HCV 感染、HCV 感染窗口期、微量 HCV 感染,另外,一些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 HIV 感染者可出现抗-HCV 假阴性。

0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
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的复制,患者免疫系统逐渐受损,可出现各种继发性的感染,因此 HIV 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个人在感染 HIV 后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特征分为 3 个主要阶段:

第 1 阶段为急性期,以病毒在体内迅速增殖和传播为特征,血液中的 p24 抗原达到峰值,多发生在感染后第 2~4 周。

第 2 阶段是慢性或无症状期,宿主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同时病毒载量下降到稳定状态,p24 抗原水平也随之下降。从感染到出现抗体的这段时间被称为 「窗口期」。

第 3 个阶段为艾滋病阶段,随着病毒不断复制和 CD4 细胞消耗,宿主免疫系统被削弱。

血清学实验是 HIV 实验室诊断的主要依据,分为初筛和确证试验,术前四项筛查的 HIV 抗体检测为初筛方式。


抗-HIV 临床意义解读:

表 3 抗-HIV 临床意义解读要点

击可查看大图

❶ 抗-HIV 阳性:可见于艾滋病患者,但出现抗-HIV 阳性时,需要用原试剂双份 / 双孔或两种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为 HIV 抗体阴性;如一阴一阳或均呈阳性反应,需进行确证试验。

❷ 抗-HIV 阳性者,5 年之内将有 10%~30% 的人发展为艾滋病。

❸ 抗-HIV 阴性者:见于未感染 HIV 者、HIV 感染早期、窗口期等。在感染早期及病程后期,抗体滴度较低,血清学反应较弱,可出现抗-HIV 假阴性结果。感染后至抗体出现前的窗口期(一般为 2~6 周,可长至 3 个月),抗-HIV 检测可为阴性。

04
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检测
梅毒为感染梅毒螺旋体之后所引起的易传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易传染的传播性疾病。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输血感染。

感染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另一类则是针对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方式已被我国卫生部门列为手术前和孕妇产前的必检项目,此方式为诊断梅毒的重要理论依据。


抗-TP 临床意义解读:

表 4 抗-TP 临床意义解读要点

击可查看大图

❶ 抗-TP 阳性:可见于现症感染者、曾经感染过梅毒后已恢复的患者、隐性梅毒感染者。但阳性结果还需进一步结合梅毒非特异性抗体(TRUST、RPR)检测进行分析。

❷ 抗-TP 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疟疾、结核和麻风等)、怀孕、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和吸毒等均可导致假阳性结果。

❸ 标本中含有较强的可吸收或发射荧光的物质(如高浓度的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胆红素)时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建议对于低水平的抗-TP 阳性标本结合 TPPA、TRUST 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❹ 抗-TP 阴性见于未感染梅毒者。但由于早期梅毒患者体内针对 TP 的体液免疫主要以 IgM 为主,随后才出现 IgG 和 IgA,而抗-TP 检测方法针对的是 IgG,故在疾病早期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PS:你还对哪些知识点感兴趣,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血八项,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术前感染四项筛查要点,看这 4 张表就够了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倡导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与指导_孙荣杰
秒懂!乙肝两对半,32种组合模式及解读~
高血压、糖尿病、HIV…该怎么抗乙肝病毒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