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世平:序李元洛《夕彩早霞集》

偶为诗联,自成风景

——序李元洛《夕彩早霞集》

蔡世平

      为恩师李元洛先生大作《夕彩早霞集》作序,实不敢当,也颇感力不从心。但先生执意嘱托,推之难却,却之不恭。然从此书的出版似有我的一份小小推动这个角度,写点儿说明文字和学习体会文字,亦算是找到了一份理由与勇气。

      十多年来我与李元洛先生交往频繁,老爷子从未有将其近体诗和楹联结集出版的想法。他觉得古典诗词光照百代,将自己的自娱之作出版不足以娱人。

      对此,我有自己的看法与坚守。我读先生的绝句与对联,为其鲜活灵动的艺术思维与信手拈来、自出机杼的艺术表现所感动,深感这是当代旧体诗歌和楹联创作中具有示范性的作品,如能出版让更多的读者分享,是一桩好事,遂极力做老爷子的出书工作。几经反复,先生终于同意出版并着手整理作品。但因疫情影响,一晃又是几年过去,诚所谓好事多磨,这本让人耳目一新的李元洛当代绝句与楹联作品集《夕彩早霞集》终于将与读者见面。

      《夕彩早霞集》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歌楹联创作的诗性思维。

      李元洛先生曾在其重要诗论长文《诗性思维的奇葩异卉》中,对“诗性思维”的性质、特点及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详为论述,他指出:“诗性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尤其对于诗歌创作,它更是一种不仅重要而且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审美主体而言,它是指诗人在审美活动与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淀了理性的高级心理感受能力。它的特征,其一是敏锐的直观性,即在刹那的视听之间,在没有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的首先参与之下,直接地感知、领悟和理解客观对象所包含的审美意蕴;其二是鲜活的意象性,在诗人继发的创造性的审美观照的心灵活动中,虽不能排除抽象的审美思索,但它始终是与鲜活的意象捕捉交融在一起,作为作品主体的意象经营,始终贯穿创作的全过程;其三是语言的审美性,对于汉语诗歌而言,汉语言文字绝不仅仅是工具与媒介,它就是诗歌作品本身,是作品最初也是最后的存在,同时,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具有丰富的美学资源的汉语言文字,它本身就是诗作者的审美对象。因此,诗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汉语之美的感知、发现和运用之妙在于一心的过程。”先生的绝句与联语创作就是这一理论的生动实践,限于篇幅,我不举例论证,读者应当看到集中的作品无一不是诗性思维的结晶。

      二是历史史实与自然美、人情美的生动呈现。

      “第二辑 忆往歌今”中的许多往事回忆,有的叫人不忍卒读,有的使人久久沉思。如《汉寿记忆》的“星斗花灯”,《青海之忆》的“杂面三团”“粮票十斤”等历史现场细节描绘,唤醒的是一个民族的深沉记忆与对未来岁月的冷静思考。

      诗人诗国神游,游历山水名胜,多具逸兴豪情,皆发奇思妙想,动人心魄。《登张家界》之“飞身直上三千丈,心在狂涛第一峰”,《山塘垂钓》之“白首山塘边上坐,一竿钓起是童年”,《南园四咏》之“恍若《聊斋》书里坐,只疑红袖叩门来”《春晚登慕田峪长城》之“我与夕阳俱未老,壮心同在万山巅”等,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情景互见,天人交感,读之兴味盎然。

      亲情友情,感人至深。“第三辑 交游赠答”中与四十多位文坛前辈、同辈、后辈的友情交往,对师者之尊、对同辈之重、对晚辈之爱,莫不自肺腑流出,格外感染人也格外感动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唱和之作,它的珍贵之处还在于留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某些文坛史料,应是书写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第四辑 赠内伤逝”表达的是对夫人段缇萦女士刻骨铭心的情与爱。师母段缇萦是我的中学数学老师,2016年仙逝于长沙,我参加了葬礼,更加感受到了这对患难夫妻的情和先生失去人生伴侣的痛。《伤逝》之“雷轰电击苍天暗,教我如何不想她”“天长地久有时尽,教我如何不想她”,真是剧痛沉哀,一如古诗之《上邪》,有直击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是诗联合璧,美美互鉴。

      我认为,对联是中国韵文不可忽视的形式之一,是中国诗歌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支流。因为“曲”和“对联”都是在近体诗和词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都有平仄格律要求,且多方面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芸芸众生的思想情感,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一直以来,曲是旧体诗的成员而对联(楹联)不是,这不公平也不合理。造成如此局面,主要是观念问题。

      不少人认为对联为小道,是俗文学,登不了大雅之堂。殊不知众多优秀的对联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写好对联并非易事。有的诗人作诗有模有样,但一写对联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句联二句联还能对付,四句五句以上的长联就成问题了。

      李元洛先生既喜诗也爱联,对联语可谓“情有别钟”。《夕彩早霞集》将诗与对联合为一集,这就在艺术上把对联与诗放在同等地位来对待,这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气魄。本书中先生的对联,无论是两句联还是多句联,都既遵循严格的对联规则,又与时俱进。先生以当代语言与意象入联,新意迭出,让对联艺术焕发出时代光辉,这真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快的好事。读者只需集中读《端午新联》,即可从一斑而窥全豹。

      李元洛先生是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和散文家,其《诗美学》《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清诗之旅》《绝唱千秋》等著作,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以来,行销不衰,一版再版,在海峡两岸读者中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先生乃文界大才,集灵气、逸气、豪气于一身,虽情动于衷不能自已时偶为诗联,也是自成风景,自生境界。他对最能体现诗性思维的与他性情相近的绝句情有独钟。他最出色的绝句继承古典的传统而在语言、意蕴方面有近乎新诗的艺术创造,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诗词中绝句创作的可喜收获,如果时光倒流,置之唐宋绝句之林也应不会黯然失色。

      先生曾对我说,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四大发明”,而是以汉语言铸造而成的以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为主要美学特征的中华诗词,诚哉斯言。先生以他对中华诗歌的信仰与热爱,以孜孜以求的研究创作精神和丰厚的学术创作成果,成为当代中华诗歌最重要的传承者与守护者之一。

2022年3月1日于南园读书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夕彩早霞集》出版 | 李元洛绝句欣赏:半世流光去绝踪,白头长忆少年红
读李元洛兄《夕彩早霞集》小札文(二):谋篇布局|聂鑫森
十年祭---哈珮先生经典书法楹联
后浪的声势与光彩(杨万里) 李元洛
从诗歌分流出的对联
一部诗歌集竟引出一庄杀人悬案,汪曾祺先生不说,古籍中语焉不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