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风诗评】第5期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王渔洋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张萍点评: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七言绝句,整首诗运用先总后分的倒叙写作方法,镜头由远及近,以风景句做结。首句年来肠断秣陵舟,指出时间年来,地点秣陵在秦准河泛舟,突兀提出肠断,却不言为何肠断,由何引起肠断。为下句设下伏笔。引惹起读者的好奇心。二句梦绕秦淮水上楼。顺着游踪继续写景。三句十日雨丝风片里,雨丝风片化入古人诗句,抒写眼前之景。秦淮河自古是六朝繁华之地,可是到那个时候已经败落了,再加上十日风吹雨打,落花流水,显得冷清而寂寞,以物景衬托作者的心境。四句秾春烟景似残秋,秾艳的春天,应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季节,在作者笔下,却似残秋的衰败之景,可谓否言愁,愁却从字里行间透出来。这首绝句不亏是一代诗宗王渔洋代表作之一。起承转合布局合理,语句精炼,无一赘语,视觉独特,诗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留给作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蒲先和点评:

     这首绝句可译做:这些年来,秦淮河上的画舫、楼榭令我魂绕梦牵,(因为无法见到)让我肝肠寸断。现如今故地重游,又遇到阴雨连绵,这哪里是春景,分明是叶落秋残。

     首联中的舟和楼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其实是以物代人,指的是当年在画船上赏景,在楼榭中歌舞的那位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才会“长相思,摧心肝”。可是如今故地重到,却已经是物是人非,引发了“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感慨。

    这是渔洋先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当然不是!这首诗同他的《秋柳》诗一样,表达的是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顺治十八年(1661)渔洋先生任扬州推官,到南京来处理案件,住在秦淮河边。看到秦淮河繁华不再,自然会想起16年前抗击清军的忠臣义士、不屈不挠的文人墨客,以及李香君、柳如是等一腔豪侠之气的艺妓。欲说不能说,不说心不快,只能托以“美人香草”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有评论者说“由此诗可见作者对秦淮胜景的情之切、思之深”,“此地曾经繁华一时、声名远播,正是作者为之'肠断’'梦绕’所在”,则远非渔洋先生本意。






刘国荣点评:

    此诗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是作者《秦淮杂诗》组诗的第一首,总写到秦淮河的感受。

    此以乐景抒哀情,首联突兀而起,写诗人在金陵秦淮河边的一种低回哀婉的情愫。直述其“肠断”、“梦绕”,把个人的情感赤裸裸地袒露出来。依之常理,没有牵肠挂肚的伤心事,不能“肠断”;日无所思,“梦绕”亦无从谈起。但诗人因何念“年来肠断秣陵舟”,又何以情牵梦绕于秦淮水上楼,诗中并不明示。下联反转以写景衬托此情:“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烟雨迷蒙,乃是江南春色的一大特征,但“十日雨丝”,是否由给人以“淫雨绵绵”之嫌呢?不同的心境感受自然迥异。原本给人以特殊美感的浓浓春景,此刻在他眼里却如“残秋”一般,让人倍感凄冷了。强烈的反差,愈加映衬出诗人在秦淮河畔情绪的低落凄哀,使得整首小诗韵致浓郁,愁肠千回。 






浣溪沙·叶底青青杏子垂

宋 · 欧阳修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    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张萍点评:

     这首小令,上阙鸟春末之景,有青青杏子,飘飞的柳锦,还有从早唱到晚的莺啼。这一切物景为下阙铺衬。下阙转入写人,由上阙之景引起作者对往車的回忆。作者做为为官之人,升降调遣皆身不由己,必须服从朝庭的命令,宋朝歌舞妓盛行,诗人在处理工作之余,吟酒做乐,以诗会友,遍赏风景之美,品味生活之趣。与昔日的友人、歌舞妓相处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分离。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有了下阙一、二句的感思。结句托腮无语愁眉低。对往事的缅怀,对生话的无奈。只能无语愁眉低了。

     这首小令,上阙一、二句,下阙一、二句皆用对仗。语言流利朗朗上囗。小景致、小情怀,写得精美别致,生活意趣盎然。






蒲先和点评:

     上片写景,是铺垫。青杏垂、柳绵飞、晚莺啼,表现的是春末夏初的景色。下片写人,是主题。主角是一位青春少妇,因为丈夫离家不归引发的惆怅和怨恨:美好的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你怎么这么薄情啊,连个回家的日子也不告诉我?

     文人写闺怨诗词,其目的有二:一是风流消遣,作为酒席歌筵妓女演唱之用;二是以男女关系托喻君臣关系,以女性的被冷落寄托自身的不得志。欧阳修虽然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曾先后被贬为知县、知州,因此,写这首词的目的是托男女之情以寓君臣之情也极有可能。






翟继东点评:

     欧阳修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写了大量诗文辞赋,题材丰富,风格各异,为当时“文坛领袖”。作词主动向民歌学习,创作异于追求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接近民众的审美情趣,其清新自然明畅的艺术风格,此词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词写闺怨。(1)结构工巧,流畅和谐。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直抒胸意,诉说对远人的思念之情。一景一情,转接自然,层次分明。上下片前两句皆用对仗,清丽流畅。(2)注重细节刻画和字句的斟酌。“杏子垂”“柳絮飞”“托腮“翠眉低”,生动活泼。(3)意象寓意明了。青杏为例。古人偏爱青杏,词中“叶底青青杏子垂”,他人则有:“正是黄梅青杏时。”“尝新青杏催觞。”满盘青杏伴朱樱。”“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等,都与女性,思念,情味等相关。



编辑:张萍  审稿:于艳萍   组稿:张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女不知亡国恨
90唐 杜牧《秦淮夜泊》今韵
《千家诗》92 泊秦淮
朗诵:徜徉在秦淮河畔
评论秦淮八艳的“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可有出处?
秦淮人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