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扬元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青山正补墙头缺

                ——弘扬元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史文山

元代曲大家马致远在套曲【夜行船】《秋思》中有一句“青山正补墙头缺”,这句话意味深长,影响很大,耐人寻味。曲文学的形式可视为诗歌史上恰是补缺的青山隐隐。元曲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完全可以填补在思想史美学史语言学史上的诸多不足。

元曲的艺术价值是什么?

首先,用语率真自然通俗易懂。

说到元曲的艺术风格不能不提到王举之的一首曲【双调·折桂令】《赠胡存善》:“问蛤蜊风致如何?秀出乾坤,工在诗书。云叶轻灵,灵华纤腻,人物清癯。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王举之是元代后期活动在杭州一带的作家,这支曲是赞扬胡存善的。胡存善和他的父亲胡正臣都是写曲的高手。在曲子中一开始就指出元曲的风格特点是“蛤蜊风致”,蛤蜊是生活在浅海泥沙中的软体动物,肉味鲜美。当时从事曲子写作的人们把他们的爱好比喻为别有风味的蛤蜊,以区别于从事诗文创作的正统文人。这种“蛤蜊风致”即是我们所说的曲味。

那么“蛤蜊风致”到底是一种什么风格?它与正统的诗词有何区别呢?在这支小令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燕赵天然丽语”、“姚卢肘后明珠”。王举止、胡存善父子都是杭州人,但他们写曲子却采用的是河北山西一带的语言;姚燧与卢挚是元代初期北曲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两人都做过大官,但他们写曲子也都用北方民间“天然丽语”。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一带人出语豪爽,不加雕饰。这样曲子才能顺应自然个性,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感情,少去了做作,少去了掩饰,少去了含蓄,少去了许多典故;采用口语显得活泼,风趣幽默,格调自然,用语清新。

元曲以其天真率意、天然丽语弥补和丰富了中国古代韵文文学的形式和内涵,正是马致远说的“青山正补墙头缺”。元曲是一种完全独特的艺术。它是传统文学以外的“另类”,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当时的人评价曲具有“尖新倩意”“豪辣灏烂”特点,与诗词不同。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偏重于使用比喻或象征的比兴手法,而曲则多使用直陈白描,每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得淋漓尽致,不留余蕴,穷形尽相,刻露无余。

其次,形式多样活泼,格律灵活。

曲和诗词一样是有格律的,但比诗词运用灵活。可适当加字和句,可长可短,随人的情感而变化,即可用小令来写景状物或抒发稍瞬即逝的感情,也可用带过曲或套曲来写故事场景,歌颂或贬低某些人物,抒发积淀已久的感情,且可以淋漓尽致。这种诗体是中国式的自由诗。它既不像今天的人们读不懂而形式死板的古代《诗经》,也不像那些如同洪水泛滥野兽乱跑毫无规律不讲韵律的所谓自由诗。现在中国人对于诗歌的认识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否定旧体的诗词曲,认为这些是过时了的形式,另一种是全然否定新诗,认为这就是分行散文。

元曲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首先是能抒发个性中的真实感情特别是牢骚愤懑。诗词讲就“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这样就使人性中的不平情绪受到压抑,有爱不能直说,有恨也不能直说。这样使民族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挥,而曲则常常表现为“曲而有直”

一吐为快。

其次,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大到社会危机、阶级压迫、贫富悬殊,小到一情一景,劳动的喜悦,爱情的欢乐与婚姻的痛苦,所有人间苦乐世道人心,都能大胆歌唱出来。正因为它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感情就会使读者感到可亲可信。

第三,元曲渗透着作家们的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元曲不同于历史上所有的传统文学形式,他完全是锐意创新的一种形式。它有继承,继承的是古代诗歌的精髓,而在形式上却是全新的。这种反传统意向和创新精神因为与一批杰出的作家结合而光芒万丈,形成了当时文学的主流。

元曲这种文学形式滋生于民间,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是为什么在元代以后衰落下去了呢?这是人们认识上的偏见所造成的。一方面元曲的思想内容比较单薄,比不上唐诗宋词的丰富、深刻。其中的叹世隐居流连风景作品往往带有消极思想。而正面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少。明代以后在正统思想的传统模式下许多文人便放弃了曲的写作。另一方面后期作家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形式上追求格律完善、用词典雅,以诗词的细腻来匡补散曲的粗犷,反而使这种自然的文学形式路子越走越窄。元曲的历史发展全盛和渐次走向衰落说明,当艺术形式把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感情放在首位时就是它灿若云锦蓬勃峥嵘的时代,而当它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出现典雅化纯文学的倾向时,它就会衰落。

今天我们在繁荣诗词曲创作的时候,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把曲的地位和价值加以充分肯定,扬其优点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发扬光大。曲在历史上曾有过光彩灿烂的时代,虽然曾经低落,但在人民心目中对曲子十分喜爱。因此不能让曲子这种扎根于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的文学形式从我们手中断送。可喜的是,现在全国各地的许多诗词刊物都重视了这种诗体的复兴,不断有好的曲作问世。全国也有了专门研究曲子的组织。有了专门发表曲子的刊物,例如山西有黄河散曲社,并且出了一本本质量份量都值得肯定的《当代散曲》,吸收了全国许多地方的曲作者的优秀作品,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曲味浓浓。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2005年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曲欣赏【经典】
元曲研修一期第20课 元曲的修辞美(二)
《知音诗友》史文山教学(十三)
闲话作曲(散曲写作)
元代文学史常识
诗词写作 元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