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平县斑鸠店镇

     东平县斑鸠店镇


  东平县斑鸠店镇地图

斑鸠店镇位于东平县城西北隅五十八公里,西及北距黄河五公里。南与银山镇接壤,东与东平湖水相连。面积75.97平方公里,耕地3857公顷,下辖40个行政村,人口4.6万。

斑鸠店镇宋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属东平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属泰安府,民国属济西道。19851223划归东平县。19865月,豆山乡与斑鸠店乡合并为斑鸠店镇。斑鸠店镇是历史文化名镇。鸠山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石斧汉墓石刻伏羲盘龙图。岱程村汉墓,出土有汉紫灰砖,护心镜,汉陶罐,陶瓮,五铢钱等文物计70多件。路村汉墓出土有汉画像石一方,上有大臣出行图、上朝图、耕田图、狩猎图,羊、鸽大臣跪拜图等。

子路读书于子路村。明、清两代,子路村走出秀才、举人、进士计有七十名,是斑鸠店镇文风茂盛的大村庄,清代村名曾为“读书村”。

隋末,斑鸠店镇起义领袖程咬金起义卖私盐、劫皇纲、反山东,上瓦岗寨,参与玄武门之变等。在唐政权建过程中功勋卓著,被封为宿国公改封卢国公,陪葬昭陵。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斑鸠店东堂子村人李谦入朝,封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参与制定元政权治国方略。其子李亻品官至大名路总管。

斑鸠店镇古建筑遗产丰富。如程咬金国公府、三官庙、三教堂、十王殿等。岱程村明代凤凰岭道院。六工山金、明古建筑群。子路村清代建筑群子路阁,豆山村明清建筑群三官庙、七圣堂、土地庙、龙王庙、白衣庙及明清古民居等。传北宋时期宋江起义人马曾占据豆山山寨。

斑鸠店镇南北朝时期是纹石文化开采地。子路山出花纹石,酷似竹形,纹石有黄地黑纹者、为株成行,纹类竹叶者,色有黄、紫、黑、白,长短参差不一,有类竹叶无枝者,有竹茎无叶者。有竹茎、竹叶全貌者。明清时,子路村人曾采纹石琢为桌凳、案几、石础、建筑装饰,纹石装入镜框,为欣赏品。子路山纹石曾一度输出海外。

斑鸠店镇理明窝摩崖造像





      理明窝摩崖造像

理明窝摩崖造像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斑鸠店镇六工山之阳半山腰处,它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长14,共有大小造像49尊,均为唐代造像。其中最高者176厘米,最小者仅有10厘米

造像分三个时期:一期“长安之年”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均著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面相丰腴,眉眼细长,身体上宽下窄,呈现出强健的力度美感。头光为双层桃形火焰纹并施彩绘,内层有化佛七尊。

第二期开元八年造像,除形象稍逊于第一期外,特点基本一致。

第三期“咸通十四年”造像,衣纹呈粗泥条状,头似圆球,身体面相圆胖,面容较丑陋,体现出唐代造像走向衰落的特点。这三期造像均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唐代造像的发展过程。这些造像有的手施无畏与复印、禅定印或金刚印等,还有供养人像,有的手托供品,有的双膝跪地,姿态不同。

关于造像题材,多为弥勒、阿弥陀释迦佛等形象,符合当时佛教题材信仰的主流。

其后又有“开元八年(公元721年)”和“咸通十四年(公元859年)”的造像。根据摩崖造像上长安纪年来看,开创时间应在长安三年,而造像之初就有弥陀院之称,可见当时就是以摩崖尊像与建筑相结合的寺院,而此后寺院一直延续。造像前的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修建福寺碑记》对寺院、造像沿革都有详细的纪述。

造像之前有建福寺、献佛寺,二寺相连,仅隔一墙。建福寺今存前殿、后殿和山门殿,基本完整,院内原有“文殊问病”等内容的造像碑一通。此寺初建于长安四年、咸通二年增修扩建,五代宋辽金明都有维修。原殿内有塑像,并曾在金大定二十年维修。造像北山顶上有明清建筑玉皇庙,内有壁画。

理明窝,在明正德八年《重修建福寺记》中云:“山本名六工,俗复谓之理明窝。故老以为昔有高僧拥锡于幽谷间演法,以觉众生,而命名理哉。”

斑鸠店镇百墓山汉墓群


           百墓山汉墓群

百墓山汉墓群位于斑鸠店镇柏松山村西百墓山上,西傍黄河,东邻东平湖,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墓山汉墓群汉代壁画

相传百墓山周围有汉墓百余座,山俗呼“百墓山”,山下村庄亦名百墓山村,今改为柏松山村。由于在山体周围由于开山打石陆续发现一些墓葬,均为汉代墓葬。其中在山东面发现的一座墓已早年被盗,内存淤土,从暴露部分得知,该墓为全石结构中型汉画像石墓。墓室完整,墓门向东。南北长9,东西宽6,高近3。分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和回廊。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前室和左右耳室上,共有10余幅。


百墓山汉墓孔子见老子问礼(山东省博物馆藏)


  百墓山汉墓群汉代壁画上层为持书跪呈西王母中层为孔子见老子(复制品)

斑鸠店镇六工山建福寺


建福寺位于六工山南麓,其后就是著名的理明窝石崖造像。寺庙与其后的造像为同一时期,即初建于长安四年,其后又增修扩建。

建福寺 位于山东省东平县班店镇东平湖西岸,由十二个山峰组成,每两个连成一个工字形,共六个工字形,故名六工山。

六工山主峰海拔 189。据清代《东阿县志》记载,建福寺为唐武后时所建,金大定间额,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僧满学重修。说同佛龛石碣的时间一致,且大殿墙壁中砌有金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间记述修复此殿和金世宗额的石碑。建福寺建筑雄伟,大雄宝殿宽五间,深三间,画栋雕梁,斗拱飞檐,工艺高超,结构古朴。殿前松桧苍然虬枝龙钟,殿内有壁画,石柱上刻有明朱三太子所题的对联。建福寺理明窝摩崖造像佛龛旁,一块残破石碑上刻长安弥陀字样。造像位于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呈字形东西排列,长14,共有大小造像49尊(包括供养人像),均为唐代造像。造像最高者176厘米,最低者仅10厘米。此处造像前后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分三期雕刻而成。三期造像风格各异,从中可以看出唐代造像的发展过程。这些造像有的手施无畏与复印、禅定印或金刚印等,还有供养人像,有的手托供品,有的双膝跪地,姿态不同。造像题材,多为弥勒、阿弥陀释迦佛等形象,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及人们的信仰主流。

斑鸠店程公祠

程咬金(593-665)字义贞,唐初济州东阿(今东平县西南斑鸠店镇)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

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清《泰安府志·古迹》载东平县斑鸠店镇有程卢公衣冠冢。斑鸠店村还有程咬金庙,庙前楹柱镌联云:“偕叔宝翼秦王,悬甲军摧锋陷阵冠诸将;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



             程咬金故里

斑鸠店为唐初名将程咬金故里。隋末隋炀帝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动乱纷起,程咬金聚义于斑鸠店村。大业十三年(617年),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投奔唐王,为建立唐政权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宿国公、卢国公,为24功臣之一。永徽六年(655年)迁左卫大将军,麟德三年(665年)陪葬于昭陵。程咬金祠始建于唐太宗时期,1950年代初,毁于黄河泛滥,石钟楼、石狮子尚存。今程公祠为重建。祠内四周绘制壁画,取自隋末起义场景。门前一侧立石碑,上书“唐程公故里”。1986年被列为东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程公祠


重修程公祠记


            程公词程咬金像


                        程公井

斑鸠店尚有元明古建筑老奶奶庙、三官庙、十王殿、十三圣庙、七十二全神庙、玉皇庙等。程咬金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九公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平县斑鸠店镇程咬金庙
曾经隶属东阿县的四大名镇:阿城镇、张秋镇、斑鸠店镇、东阿镇
山东东平 李唐开国元勋程知节故里
东平汉墓孔子见老子壁画图是现存最早彩绘孔像
山东省东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九州——中土冀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