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诗的杂论 五则

关于诗的杂论 五则

    作诗评有一桩苦处:责之易,赞之难。盖责之者,但能道出一处瑕疵,立论即成矣,此所以易;赞之者常需面面俱到,若有一处不到,即遭人非难,此所以不易。然若以为一诗有一处不善,即不为佳作,则又稍嫌武断。王渔洋谓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四首为唐绝压卷,当不过以为此四首各执一端,并能于此端臻于极妙也,若必求处处皆善,则世间无好诗矣。夫诗常兼有美恶多处,而评者未必不能尽知,特其思也有所偏重,故其言也有所选择尔。故美一诗而不及其恶者、恶一诗而不及其美者,皆评诗常法,只看其论是否有理则可也,不可只以此褒贬评者眼力。


    作诗论亦有一桩苦处:说理易,说法难。盖说理者,欲使人知其然也,此所以易;说法者,欲使人知其所以然也,此所以不易。所谓诗理者,类乎《随园诗话》之“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也;所谓诗法者,类乎《说诗晬语》之“三四贵匀称,承上斗峭而来,宜缓脉赴之”也。今人作诗话诗论,常高谈阔论,大抵非言神味、即言格调,或曰“诗是生命的火花”、或曰“诗要有点睛之笔”、或曰“大才之人,必有大才之胸”,一谈技法,即嗤为诗之微末。如此诗论,极易赚得喝彩,人皆以为高屋建瓴,以我观之,则大谬不然。《随园诗话》多谈“性灵”不谈技巧,然吾未见读之即有“性灵”者;《人间词话》多提“境界”不提法度,然吾未见读之即有“境界”者。此类书籍,初学者但存而知之可也,若一味追随,以技巧、法度为无用之物,则误入歧途矣。故我作诗论,常好着眼在具体一问题、具体一诗、一句、一词乃至一字,坊间虽讥我为匠人,然若能对读者作诗稍有帮助,我亦乐做此匠人。


    今人评诗常谓“末句弱”、“承句弱”,予向不作如是语,而多曰“末句隔”、“承句空”、“结语远”。盖弱者,较差也,此评太过笼统模糊,只言差而不言何处差、如何差,读者如何摸得到头脑?而“隔”、“空”、“远”则皆为具体问题,所评若果有中,庶可对症下药。可虑者,如“隔”、“空”、“远”等语,尚无明定之义,若评者是此意,而读者作彼解,则又成一差池。予素好读古人诗话诗论文章,故有一积想:集多位方家之力,于古人诗话诗论中,遍查日常评诗术语,摘捡不同古人对同一术语之表述,列于该词汇之下,并将其制为索引文字,如此,则语有定义,论有定则,论者、作者、读者不互为臆度而致郢书燕说矣。


    诗有有寄托者,韩翃《寒食》、李义山《乐游原》是也;亦有无寄托者,老杜《绝句》、贺监《咏柳》是也。今常有一种解诗法,每好于微言中求深意,读之甚觉附会。以古例之,《关雎》一首有甚寄托?无非男女情事尔,是解何其清晰敦美。而《诗大序》谓之“忧在进贤”、“思贤才”,不亦远乎?钱钟书以为解诗不可专以寄托,故于《谈艺录》曰:“窃谓倘‘有寄托’之‘诗无通故达诂’,可取譬于苹果之有核,则‘无寄托’之‘诗无通故达诂’,不妨喻为洋葱之无心矣。”此言何解?核者、心者,皆寄托之意也,盖苹果有核,而目不可见之,欲取其果核,必先去其皮肉;洋葱无心,其味皆在皮肉,若亦去之,则全无可得矣。夫《大序》解《关雎》之法,正如食洋葱而去皮肉,层层剥之,终无可得也。


    状物句忌虚尚实,然亦不可太实,太实则拘束粘滞。然则“碧玉妆成几许高”,虚也;“碧玉妆成廿尺高”,拘束粘滞也。说理句忌隔尚透,然亦不可太透,太透则抽象空泛。然则“为有源头送水来”,隔也;“为有新知不断来”,抽象空泛也;叙事句忌粗尚细,然亦不可太细,太细则枝节横出。然则“路人相见不相识”,粗也;“男童相见不相识”,枝节横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十章 诗歌审美特征论
第一节 诗论 中国国学网 第四辑 诗词曲论
严羽的诗歌创作与其《沧浪诗话》面面观
蒋寅|海内论诗有正宗 姬传身在最高峰——姚鼐诗学品格与渊源刍论(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缪钺:《迦陵论诗丛稿》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