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的人格与诗风

      这里所谓“人格”,指个性、气质、天性。艺术家的作品与其人格密不可分。什么样的人,弄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样的艺术,出自什么样的人。诗如其人。

毫无疑问,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奇情异彩,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人跟他的诗一样精彩。李白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呢?他是诗人、酒徒、侠客、道士,是皇帝的座上宾、是落拓失意的浪子、是空怀大志的志士,总之,这个人是个大天才、狂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天才诗人之一。没有人不承认李白是个天才。只要读几首李白的诗,就能感知到这一点。所谓“天才”,就是这个人有着远远超出常人的才华。古人曾说:李白为天才绝,李贺为鬼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天才、鬼才、人才,这是有档次差距的。我们听说过李白像杜甫、李贺那样呕心沥血地写诗吗?没有。杜甫说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就是说他才思敏捷。才思敏捷的人很多,但极少有人写到李白这么好——快而且好,这才是一流天才的特征。一流天才,就是大天才。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是大天才。苏轼、陆游他们跟这几位比,只能算二流了。
天才是基础。天才必有异于常人的个性、气质。李白有迥异于常人的个性。狂放、自负、傲岸、率真、洒脱、叛逆,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李白的个性风度。
“狂”是我们对李白的一个突出印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自称狂人。他还自称“逸人”,他说:“今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曲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巢由”是传说尧时代的隐士,距李白的时代几千年了,李白说:几千年来的逸人,也就我李白一人而已。“逸人”是什么?是隐士、高人,处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功成则身退。以王霸大略、帝王之术自负的人很多,但像李白这样自称以“天为容,道为貌”的,还没有第二人。这等于没有把自己当人间的凡人看待,而是自视为仙人,甚至已经超越了道教始祖老子所谓“道法自然”的地步。在李白看来,我就是英雄,我就是仙人。李白的观物态度,是以“我”统摄一切,物皆着我之色彩。李白的自我形象始终是一个大我的形象,他一生最大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大而又大的自我。“以我为主,唯我独尊”,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生发点。不过,这不是自私意义上的“唯我独尊”,而是对自己的天才的极度自信,以及对个性自由的极端追求。中国文化精神以中庸平和为本,但李白不,他的感情、行为,都趋向于极端。李白的自负,当然有虚妄的成分,但也不是自大狂,他的天才是有底气的。
李白是个有巨大魅力的人,他在当时就是个超级明星。李白是富商之子,“富二代”,可是他二十几岁去京城之后,很快就把钱浪荡光了,后来再就没回过家。除了当了三年的翰林之外——那已是四十多岁时,他又没职业,还喜欢吃吃喝喝、游山玩水,他的经济来源是什么?他靠的是名气。读李白的酬赠之诗,可以看出,他走到哪儿,当地官员、名士都会接待他。凭什么?凭的就是才华和个人魅力,当然与唐代社会对诗人的尊重也有关。但杜甫就没这么风光。盛唐那么多诗人,没有人在诗的身份上,像李白这么风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第二个像李白这样靠自己的诗才、诗名惊动天下,浪荡一生的人。屈原何等天才,可是没有人说:屈原,你的诗写得多好啊,我崇拜你,我愿意好吃好喝招待你。陶渊明就更可怜了,还要自己种田,有时连饭都没得吃。不过,一个天才肯定是让人既爱又恨的,何况李白还这么高傲。“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玩得真大,真天真,他这么本色,皇帝也要都受不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权贵们当然不喜欢李白,其它很多庸人也会嫉妒他、中伤他。所以,李白有他的痛苦和孤独。“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这是李白的感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是杜甫对李白的描写和同情。“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的这句诗,读来简直惊心动魄。可见,李白在当时所遭到的庸人的嫉恨到了何种程度。为什么“皆欲杀”?因为李白让坏人、庸人觉得自卑,觉得自己脏,觉得自己的虚荣心被伤害了。可是,杜甫却深知:李白是一个多么多么有才华的人啊。杜甫真好,天才何等孤独,我为李白感谢杜甫。
那么,李白的思想是什么?一个人,一个成人的个性跟他的思想有关。其实,李白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思想,而且没有中心。少年时代,他曾随隐士赵蕤学习纵横之术,以王佐之才自负,但李白一生并没有什么纵横捭阖的行为。纵横之术,本身也算不上什么思想。由《日出入行》等诗可见,李白的宇宙观有些受道家影响,崇拜自然。他喜欢和道徒交往,中年时曾受道箓。道家思想是对李白影响最深的思想。可是,李白其实对道家没有很深的心得和修为,道家以虚静为本的,李白飞扬跋扈,浮慕功名,和道家的主旨相去甚远。儒家,李白最不喜欢,他不喜欢腐儒,不喜欢假模假式,他发起狂来,连孔子都嘲笑。他的最大理想是大济苍生,但这也不能机械地认为这就是受儒家影响——对李白来说,大济苍生可能更是一种个人英雄理想的追求。李白跟佛法距离更远。佛家是要人放弃欲望,放下自我的,而李白的欲求则是那么大,自我那么强。总之,李白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绝对不喜欢受约束的人,骨子里是个浪子、狂人。这样的人,只能做诗人、艺术家。
思想不深沉,李白为什么会成为大诗人?因为李白具有迥异于中国传统的精神意趣。大道士司马承祯见到李白之后,被他的精神气质所震慑,说李白“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句话道破了李白的精神面貌,这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关键。许思园先生说:“盖太白生平特征即不能安于现前世界,其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追寻一个超越的灵异的境界,其心魂永远在向灵境飞驰,追求当前世界不能给予的兴奋及不能具有的光彩。”也就是说,从心理上说,李白追求道、任侠、诗、酒,“一生好入名山游”,所有这一切,无非在求精彩,求兴奋。“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人间社会、自然山水,似乎都不能满足他那追求无限精彩的心灵。这其实是一种超人精神,但李白的这种超人精神不是像尼采那样的出自于哲学上的自觉,而这是一种绝顶天才超凡脱俗的心理需求。这种个性,精神面貌,在中国诗人中很少见。屈原也有超越凡世的精神旨趣,但他没有李白那么天真,他比李白有更多的责任感。李白没有屈原、陶渊明、杜甫那么沉痛、那么忧郁,他很容易兴奋、兴高采烈,所以才有那种狂气和俊逸飘洒之气。杜甫说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两句话,可以说写尽李白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李白的生活就是痛饮狂歌,所谓“申管晏之谈,某帝王之术,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之类的,都停留在口头上。他的精神状态,就是飞扬跋扈,不是贬义的“飞扬跋扈”,而是一种放纵癫狂的状态。不是像西方垮掉的一代那样的借吸毒、滥交呈现出的狂纵,而是一种天生的性格,放荡不羁,天真热情。可以说,李白的个性是一种酒神精神。《将进酒》就是酒神精神的体现。喝酒作乐到高潮处,好像要灵魂出窍一样。《将进酒》这首诗是欢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叛逆的,那种放纵,跟不得志、不顺心有关。同样是写痛饮酒的,其实《襄阳歌》比《将进酒》写得更好,如: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泪亦不能为之堕, 心亦不能为之哀”、“李白与尔同死生”,为什么李白在痛饮时会说出这样性命相见的话来?“李白与尔同死生”这样的话,听来简直让人要流泪。为什么李白极重友情?因为他缺少家庭温暖。李白24岁出蜀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家。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浪子性格?除了天性之外,与他的家世也有关。李白其实有很深的隐痛,所以才会拼命及时行乐,才会偶尔说出“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这样的话。还是杜甫说得好:“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李白的狂、高兴,一部分是真狂,一部分是佯狂,佯狂是故意的,佯狂背后有清醒和无奈,一方面是故意麻醉、忘却自己的痛苦,一方面是做给世人看——老子就这样!
李白的诗风是什么样的呢?公认的说法是“豪放”、“飘逸”。豪放不难,有豪气的诗人不少。说大话、说猛话,就显得豪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这就是豪放。豪放是豪气,豪气是以大观小,大而化之,率性而出。李长之先生说得好:“李商隐是针尖大的事情,也看得不得了,在李白这里,却是天大的事情,也看得不足一笑。”豪气是一种男性气质,李白很少做儿女态。但是豪气,也有它的缺陷。顾随先生说:“豪气不可靠,颇近于佛家所谓‘无明’。一有豪气则成为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但真正感情亦非豪气。因真正感情是充实的、沉着的,豪气则不充实、不沉着,易流于空虚浮漂。”豪气是冲劲,只有冲劲,没有内力,不行,不可靠,没有韵味。《将进酒》就是只有豪放,而没有韵味。
难的是飘逸。如《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何等飘逸!
更难的,是既豪放又飘逸。李白的诗,豪放而飘逸。如“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何等俊爽!李白的诗,豪放而又能沉着,如《蜀道难》、《襄阳歌》。不是说李白所有的诗都既豪放,又飘逸,而是有的偏于豪放,有的偏于飘逸、洒脱、俊逸、清新。李白也有很沉着的诗,如《月下独酌》,孤独,宁静,深远,难以言喻,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有静穆的诗,如《独坐敬亭山》,像王维那样的平静。但李白没有王维那样的禅味。
无论豪放、飘逸,李白的诗有股特殊的气质——人们称之为“仙气”。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如《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写自己隐居山中的心情、韵致。自我欣赏。无言之言。那种潇洒的心境,通过笑而不言,通过“桃花流水窅然去”这样一个景象就表现出来了。写得毫不费力,而又那么准确、那没美,这就仙气。仙气是一种脱俗的气质。
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很美,李白非常善于呈现美的景象。他对视觉的美、文字的美非常敏感。李白是个唯美的诗人。他的诗豪华。“银鞍白马度春风”,何等豪华。你要去帝王的宫殿,或者最高级的五星级酒店,就不得不想到“豪华”这个词。所谓“豪华”,就是超出寻常限度的美,美的盛宴。
同样唯美,李白对美的呈现,不像李贺、李商隐那样的刻意,读李贺、李商隐的诗,觉得他们是在刻意表现美,而李白的诗,让人觉得很美,但这种美不是透过强烈的字眼呈现出来的,而是自然天成的,用李白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自然天成的潇洒,也是仙气的来源。
李白的仙气,另一个来源,是有“高致”。高致是什么?是从人生、历史中跳出来,站在高处俯瞰人生、历史,甚至站在仙人的角度,俯瞰人间。如《春夜宴桃李园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就是从人生中跳出来。再如:“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出则以平交王侯,出则以俯视巢许,朱绂戏我,绿萝未归,恨不得同栖烟林,对坐松月,有所款然,铭契潭右,乘春将来,且抱琴卧华,高枕相待”,这是从社会中超脱出来,来去自由,把自己的人生幻想得多潇洒。再如“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愧我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李白有时幻想着自己能白日飞升,弃世而去,进入神仙的世界。这便是李白的高致,他像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一样,是一个向上飞的人;杜甫,则是坚实地行走在大地上。李白像云,乘龙驾凤,神通广大。杜甫,则像大地上的大力神,翻江倒海。
高致,是李白诗的优点,可是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正因为李白太跳脱,所以他的感情和思想都入得不够深,情感不够真切。比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极平凡的事,李白写来,有股仙气。但是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的送别之情,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流于表面,并不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汪伦对我的情,以及我对汪伦这份情谊的深厚的感激。比喻,本来就有真不真的问题,再加上夸张,更让人觉得不真切。夸张用在写景上,没问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真好。夸张,用在感情上,不太好,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比喻愁,并不真切,不明白。譬如,表达爱情,凡是誓言,都不好,什么海枯石烂,爱你一万年之类,这都是夸张,不真切。最深的感情是悲哀而缠绵的,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何等缠绵。越深挚,越缠绵;越缠绵,越深挚。缠绵是什么?百转千回,起起落落,悠悠不尽。李白的心性是潇洒,不过分执着,但是不够深挚。
李白的人,李白的诗,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像唐三彩上的釉。他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生命力极其强旺,所以他的诗有种浩阔壮美。读李白的诗,仿佛来到大江边,眺望青山、青天、白云,令人心胸豁朗,生机盎然,像看到彩虹时的那种感觉。李白的激情,天真,使他的诗仿佛青春的火焰。可是,火焰、激情、豪气,来得快,也去得快。李白豪气过人,但未能凝其气。他的诗可以给人以灵感,却不能给人以智慧。要论智慧,中国诗人最高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也有激情,有豪气,但他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极深,他能把激情变成平实的深情。但是,智慧不是诗的首要任务。诗,首先要给人以灵感。
为什么会产生李白这样的诗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从这两方面说,都对。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个人天才更重要。同样在盛唐这样一个盛世,为什么其它人没有李白这样的成就、风采?时代环境也重要。盛唐思想自由,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尤其唐代极重诗、艺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像中国唐代一样爱好诗。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白的诗才,就能比较充分地得以发挥。李白一生吃喝玩乐、游山玩水,靠着他的诗名过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这样的时代可能吗?不可能。即使在北宋都不可能了。所以,王安石在变法失败,罢相之后,曾写过一首七律《凤凰山》,末四句曰:“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李白想做宰相而做不成,王安石做了宰相却深感无奈,希望能生在贞观、开元那样的盛世,斗鸡走狗,天塌下来也不管。但是,李白生在开元盛世,照样有他的痛苦。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李白这个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中国诗人?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成就。但更为根本的,在于我们对诗的爱,对诗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纪念屈原、李白、杜甫,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诗不要从我们的生活中流失了。人类终会毁灭,但只要人类还有诗意,那人类就暂时不会毁灭。什么是诗?当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的那一刹那,就是诗。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心灵会变得柔软?什么情况下心灵会变得冷硬?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吧。谢谢大家!
                   作者:赵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李白没能成为诗圣?
李白豪放了一辈子,杜甫却只这一次,豪气冲天,李白不服不行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人教版)
文人并不相轻,看看这些文豪之间是如何互相评价的?
为君种满碧桃花
中国古代十大文人排名,李白惨遭碾压排第二,网友:第一实至名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